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青稞是青海省六大作物之一,對於青海省高海拔、熱量條件不足地區的糧食生產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為藏區民眾的基本口糧的供給提供了保障,所以青稞生產的發展直接影響著青藏地區少數民族生活和經濟。為此,在推廣良種的同時實施良種良法配套能更好的推動當地青稞生產的穩定發展。青稞北青9號在特徵、適應地區及生產能力均與其它作物有本質區別,鑒於此,制定了地方標準《青稞北青9號豐產栽培技術規範》(DB63/T 1836-2020)。
編制進程
2019年6月3日,由海北州農業科學研究所申請地方標準的立項,根據青海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下達的《關於印發青海省二0一二年地方規範制修訂計畫的通知》(青質監標函〔2011〕257號),批准《青稞北青9號豐產栽培技術規範》地方標準的制定。
標準修訂任務下達後,成立了標準起草組,明確了工作指導思想,制定了工作原則。確定了起草組成員和任務分工。通過資料收集、試驗論證、反覆的徵求意見後,形成了標準送審稿。
標準起草組首先是多方借鑑其它標準編制的經驗,收集技術標準資料等工作,先後組成成員對北青9號豐產栽培技術規範的資料進行了分析討論,並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總結,全面了解標準的內涵及編制方法。其次是結合實際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為標準編制提供技術支撐。採取專家諮詢,對擬制定的標準所涉及的內容、範圍、適用性等內容進行了多次修改,最終形成標準送審稿。
2020年11月12日,地方標準《青稞北青9號豐產栽培技術規範》(DB63/T 1836-2020)由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0年12月31日,地方標準《青稞北青9號豐產栽培技術規範》(DB63/T 1836-2020)實施。
制定依據
起草工作
起草單位:青海省海北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海北州種子管理站、海北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主要起草人:馬長壽、樊秉芸、張燕霞、索郎大吉、吳軍、安海梅、白尼瑪、仁青吉、張維英、華旦、盛宗偉、王紅林、馬占良、劉家慧、米興林、陳占錄、張丙倉。
標準目次
前言 | |
---|
1 範圍 | |
---|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 |
---|
3 產量指標 | |
---|
4 栽培技術 | |
---|
附錄 A(資料性附錄)主要草害防治除草劑及使用量 | |
---|
附錄B(資料性附錄)種子處理藥劑的使用量及方法 | |
---|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地方標準《青稞北青9號豐產栽培技術規範》(DB63/T 1836-2020)規定了北青9號種植範圍、產量指標及栽培技術。該標準適用於青海省北青9號在東部農業區、環湖農業區、三江源區年平均氣溫在0.0℃以上的地區種植。
引用檔案
GB 4404.1 糧食作物種子—第一部分:禾穀類 DB63/T 1101 青稞—北青9號 |
參考資料:
實施建議
實施該標準時,建議農業科技推广部門和鄉鎮有關部門參與,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提高農民對規範特徵、特性和適宜種植地區的認識,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嚴格按規範要求實施。
意義價值
地方標準《青稞北青9號豐產栽培技術規範》(DB63/T 1836-2020)的實施,為青海省青稞產區大面積青稞生產、推廣栽培具有十分重要的參照依據。並為農業生產和市場需求,最佳化青稞品種結構,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增加農民收入,保障青稞商品糧對於市場需求的有效供給,促進青海青稞生產及青稞產業持續高效發展,形成特色產業產生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