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蠶豆

大通蠶豆

大通蠶豆,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大通蠶豆籽粒皮薄,煮飪品質好,利於加工芽豆,適宜乾炒、膨化、油炸。大通蠶豆籽粒大且飽滿均勻,皮色光亮,變色慢,耐貯藏,商品率高。

2015年11月0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大通蠶豆”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通蠶豆 
  • 產地名稱: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
  • 品質特點:皮色光亮,變色慢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2314號
  • 批准日期:2015年11月05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大通蠶豆籽粒皮薄,煮飪品質好,利於加工芽豆,適宜乾炒、膨化、油炸。1.2大通蠶豆籽粒大且飽滿均勻,皮色光亮,變色慢,耐貯藏,商品率高;大通蠶豆籽粒無蠶豆象危害,無水銹斑,是各類休閒食品、調味品的理想生產原料。
內在品質:檢測結果表明:大通蠶豆蛋白質含量為≥20%、多糖≥0.5%、≥950毫克/千克,均高於蠶豆規範值。
大通蠶豆
大通蠶豆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多為山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三面環山,東有馬鞍山,西有娘娘山,北有大坂山,中間還有老爺山、氂牛山等。境內巒峰疊嶂,溝壑縱橫,蜿蜒起伏,地形複雜多變,山區面積占96.5%,自然條件差異大,垂直分異變化明顯。土壤類型以沙壤土為主,土壤保肥性、供肥性、濕潤性、適耕性較好,非常適宜大通蠶豆的生長。

水文情況

大通縣年均水資源總量6.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7億立方米,地下水3.1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1645立方米,水資源豐富,境內大小河流眾多,縣境河流屬湟水支流北川水系,主要河流有北川河(古稱蘇木蓮河)、寶庫河、黑林河、東峽河等支流縱橫交錯,分布於全縣境內,水質優良,非常適宜灌溉。黃河的三級支流北川河貫穿全縣,在縣境內長約42公里。為加強水資源保護,建立了寶庫林場和東峽林場兩個水源保護區。大通縣是西寧市重要的水源供給地之一。

氣候情況

大通縣全縣海拔2280米—14622米,相對高差2342米,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年日照時間長,年降雨量為450—1800毫米,年均氣溫4.9℃,年內無霜期61—133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553小時,氣候冷涼,光資源豐富,日照時數長,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夏季降雨集中,雨熱同季。具有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優越條件,適合於種植蠶豆。
大通蠶豆
大通蠶豆

歷史淵源

大通蠶豆歷史悠久,據“大通大事記”記載,“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大通北川河兩岸等地開墾荒地,挖修渠道,引水灌田,種植……蠶豆……作物”。
“十二五”以來,大通縣通過現代農業示範區的建設,已初步形成以景陽、塔爾、新莊等鄉鎮為代表的蠶豆特色產業帶,主要種植品種以青海9號、青海11號、青海12號等優質蠶豆為主,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
大通蠶豆

生產情況

1993年,大通蠶豆面積達到13萬畝,畝產在350—1400公斤,最高畝產達到480公斤。
2014年以來,由於油菜、蔬菜、馬鈴薯面積的擴大和蠶豆價格低等原因,全縣播種面積降到3萬畝左右。
大通蠶豆
大通蠶豆

產品榮譽

2015年11月0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大通蠶豆”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大通蠶豆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所轄橋頭鎮、塔爾鎮、城關鎮、新莊鎮、長寧鎮、多林鎮、景陽鎮、東峽鎮、黃家寨鎮、遜讓鄉、極樂鄉、寶庫鄉、青林鄉、朔北鄉、青山鄉、良教鄉、樺林鄉、斜溝鄉、向化鄉、石山鄉共20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0°51′—1101°56′,北緯36°43′—137°23′。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5-03-1785。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大通蠶豆產地選擇在無污染和生態條件良好的地區,產地遠離工礦區和公路鐵路幹線,避開工業和城市污染源的影響,同時具有可持續的生產能力。避免重茬地塊,土壤疏鬆,肥力好,要求土層深厚,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在2%以上,保水力強的肥沃土壤,沙壤土或壤土均可。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蠶豆品種:主要選擇青海12號品種。青海12號蠶豆是青海省農林科學院作物所於1990年以青海3號×馬牙為母本,74-75×英國176為父本經有性雜交選育而成。2005年1月10日青海省第六屆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定通過。莖始莢高24.48厘米,主莖結莢9.80個,單株有效莢14.60個。莢果著生狀態半直立型。莢長10.92厘米,莢寬2.22厘米。單株雙(多)莢數1.60個,每莢2.20粒,主莖著莢密度0.43莢/花節。成熟莢黑色。種皮有光澤、半透明,臍黑色。粒乳白色、中厚形。單株粒數14.51粒,單株產量28.76粒,百粒重198.20克。春性,中晚熟品種,在大通地區生育期113±2天,全生育期143±2天。中抗褐斑病、輪紋病、赤斑病。種子質量符合國家要求。嚴格實行種子處理,對蠶豆種子進行篩選,剔除病籽、霉籽、癟籽、蟲蛀等。種子用物理方法消毒,如溫湯浸種消毒,以減少種子帶病菌。選種時應選出飽滿大粒,無病蟲害,無霉粒,純度達95%以上,另外,將選好的種子播前進行曬種3天,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保證種子出苗齊、全、壯。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定。
3.1合理倒茬、深耕整地。蠶豆不宜連作,連作不僅使病蟲害加重,而且直接導致品質變劣和產量降低。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生成一種有毒物質所致。另外種植豆類作物的目的,是為了下茬禾本科作物的豐產打下良好的基礎。蠶豆是直根系的雙子葉植物,種子較大,發芽時吸水多,根系入土較深,根瘤菌又是好氣性的,要求具有深松的土壤,所以整地時,做到早耕、深耕、細耙,為根系的生長發育,根瘤菌的生存環境打下良好的基礎。要求秋季麥類作物收割後,趁土壤含水量充足的有利時機,及時進行深耕翻,做到蓄水保墒,秋水春用,冬季及時鎮壓,確保墒性。使耕層疏鬆,土壤平整,蓄水保墒,為早出苗,出齊苗,保壯苗創造良好條件。
3.2科學施肥。根據作物的需肥特性,科學施肥應注意三點:(l)基肥中應注意重施磷;(2)在苗期根瘤尚未形成和活動之前,或在肥力不足的土壤上應施適量的氮肥;(3)苗期和初花期用0.03—10.05%的鉬酸銨溶液進行噴施。
3.3適時早播,合理密植。早播是落實各項豐產栽培技術的關鍵。播種時,出苗迅速整齊,幼苗生長快,根系發達,不易受凍害,幼苗分枝力強,生長強壯,才能為高產、穩產奠定良好的基礎。適時早播。蠶豆幼苗耐寒,種子萌發和出苗需要的溫度較低,應抓住有利時期適時早播,早播早生根,早出苗,早進行光合作用,延長生長期,降低結莢部位,能減少花莢脫落,促進早熟。要求地溫達3—14℃,土壤解凍10—112厘米時播種。播種方法。蠶豆適當深播,以利蠶豆種子深紮根,保全苗,深度適宜在8—112厘米為宜。播種時應力求深淺一致,否則出苗很難整齊。播種方式。播種時應採取機械點播。水地要求等行距播種,行距35厘米,株距16-17厘米,畝播種量為20—122.5公斤,每畝保苗1.0—11.5萬株,半淺半腦山地採取寬窄行播種,種8鏵隔2鏵,寬行50厘米,窄行25厘米,株距15厘米,每畝播種量為22.5—125公斤,每畝保苗1.5—12.0萬株。腦山地區畝播種量為25-30公斤,畝保苗3.0—13.5萬株。這樣通風透光好,有利於光合作用。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地力,增加葉面積,經濟有效地利用光能,因而適當的密植可促進增產。
3.4田間管理:查苗補苗。蠶豆出苗後應及時查苗或補種,補種時先挖穴灌水再點播催過芽的種子,或在苗多的地方,挖苗帶土移栽補苗。移補的苗要求健壯,易成活和健壯生長。中耕除草。除草和中耕不僅可以鋤去田間雜草,減少土壤中養分的消耗,而且還可疏鬆土壤,增加地溫,改善土壤的透氣性,增強土壤微生物的活動,促進土壤養分的分解和轉化利用,對蠶豆根瘤的早形成也十分有利。適時澆水。蠶豆在生長期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因此,適時澆水是保證蠶豆早熟豐產的關鍵性之一,蠶豆在現蕾期至終花期需水量最多,結莢期至成熟期較少,川水地要求在蠶豆現蕾前期、盛花期、終花期至終莢期各透澆一次水。追肥。追肥只是在基肥施的少,苗期氮肥供應不足的情況下,應少量補充,結合苗期澆頭水每畝施尿素3—14公斤。葉面追肥可在中後期進行。中期以促進花粉萌發,增加授粉率,減少落花落莢,每畝噴施0.5%的尿素和0.1%的硼酸混合液50—175公斤,共噴施1—12次。後期可結合防治蚜蟲,每畝噴施0.15公斤樂果,0.1公斤硼酸,0.5公斤尿素,0.1公斤磷酸二氫鉀,兌水50公斤混合液,共噴施1—12次,間隔時間8—110天噴一次。適時摘心打尖。蠶豆屬無限生長類型作物,由下而上不斷開花結莢,往往下部豆莢已漸充實,而上部仍在生長莖葉,現蕾開花。頂部的花往往不能結莢或結莢而不飽滿,反而由於消耗養分造成下部落花落莢增多,影響後期莢果充實而延長成熟,所以,後期應採取摘心打尖,可控制徒長,提高抗倒伏能力,減少病蟲發生,減少養分消耗,使頂部莖葉的養分轉向下部的花莢吸收,以提高結莢率和下部籽粒的飽滿度,達到增產的目的。川水地蠶豆主莖花開至10—112層,分枝花開至8—110層時及時打尖,淺山地蠶豆主莖花開至8—110層,分枝花開至4~6層時及時打尖,打尖時只摘除頂部一心一葉即可,以免打尖過多,造成桿空心易霉爛。蠶豆打尖最好要求在晴天早上八點至下午5點進行,打尖的同時進行分行壓行,增加田間通風透光。
3.5病蟲害防治。豆科作物植株柔嫩多汁,易受病蟲為害,必須對病蟲害進行防治。赤斑病,輪紋病,鏽病是蠶豆作物的主要病害,嚴重時可減產10—115%。在開花至結莢期,每畝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0.15公斤,兌水20—130公斤噴施,7—110天再噴一次,可以控制赤斑病、輪紋病以及鏽病的蔓延。豆蚜、豆莞青是豆科作物上的主要害蟲,在現蕾至結莢期,如發生時,畝用20克的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兌水20—130公斤噴施防治一次即可。
3.6適時收穫。蠶豆上下部莢果不同時成熟,必須注意適時收穫,收穫適期為豆莢有75—180%成熟時,收穫時間宜在早上露水未乾時進行,收後及時脫粒。蠶豆的收穫期大部分豆莢由黃變黑時收即可,收後及時脫粒,以免陰雨霉粒造成損失。

專用標誌使用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或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1.1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1.2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1.3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1.4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2、經審核符合標誌使用條件的,農產品地理登記證書持有人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標誌使用申請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標誌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責任義務。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生效後,標誌使用人方可在農產品或產品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並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活動。
4、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建立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檔案,如實記載地理標誌使用情況,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監督檢查,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信譽,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5、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朔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
6、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五十一條處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