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青海省是中國藏區青稞主產區之一,在青藏高原發展青稞產業意義重大。青稞加工量占青海省總產量的三分之一,青海省成為藏區青稞加工轉化率最高的省份,青稞商品化率高達83%以上。增產、提質、增效仍是青海省青稞產業發展的目標,青海省青稞產業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一是生產能力不足,供應缺口較大,因受自然環境、生產條件、基礎設施條件約束,青稞產量低而不穩,藏區青稞總產99萬噸,尚有約10-12萬噸左右的缺口,隨著藏區人口規模的擴大和退耕、退牧力度的不斷加大,青稞供應缺口還將加大;二是良種統供率相對較低,良種統供率 10%左右,串換種、自留種比例較大,導致品種退化,影響了青稞產量的進一步提高;三是加工轉化率低,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低,青稞精深加工尚處於起步階段,青稞加工產品的市場還有待開拓,區域性消費現狀還未改變,距真正的產業化還有較長一段距離。以上問題的產生與我省青稞生產高產不優質、不高效息息相關。鑒於此,制定了地方標準《青稞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規範》(DB63/T 1812-2020)。
編制進程
2019年2月,由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青海省農林科學院)申請,青海省農業農村廳歸口申報,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下達“關於印發2019年青海省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畫的通知的函(青市監函〔2019〕148號)”,批准《青稞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規範》(2019-ZD-73)地方標準的制定。
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於1962年開始開展青稞研究工作,已有50餘年的研究歷史,是中國開展青稞研究工作最早的科研單位之一。在青稞品種選育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研究不同品種在不同生態區的生長發育、合理種植制度、產量和品質形成規律及其與環境條件的關係,形成了以栽培管理、生長調控和最佳化決策等為手段,穩定實現青稞高產、優質、高效及可持續發展的新理論、新方法與新技術,研製青稞良種繁育、病蟲草害防控和豐產栽培技術60餘項,通過青稞品種的選育及配套標準化栽培技術的推廣,在生產上發揮了顯著的增產增效作用,尤其是中國國標委“藏區青稞農業標準化區域服務與推廣平台”項目的建設和實施,加快了青稞科技成果向技術標準的轉化,以上工作的開展,可為該標準的制定提供大量、翔實的實驗數據和大面積推廣套用資料,為制定標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9年3月份,由青海省農林科學院作物所專業技術人員研製並制定該標準。該標準立項後,結合青海省“一優兩高”、“創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等發展戰略,標準制定小組立即著手進行有關青稞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生產技術方面的調研及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查新工作,在大量收集、整理和分析有關青稞生產領域有關的技術資料,並按制定標準的要求進行分類整理、同時進行了產地調研,了解青稞最新生產實踐經驗,為科學制定標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擬訂標準編制工作進度後,通過總結青稞高產優質的肥料運籌、青稞高產的密度篩選、青稞生產田間管理高效技術、生產成本調查結果等,並結合併結合前期標準制定過程中已掌握的不同生態區環境氣候差異、合理輪作模式等的基礎上,總結出青稞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規範。制定小組通過認真研究討論,提出了制定提綱,敲定了制定標準的框架。
2019年3月,起草人員認真查閱了標準制定的有關檔案,對標準的格式、內容、術語表達方式等進行了深入學習,嚴格遵循規定的標準編寫要求起草了“青稞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規範”制定初稿。
2019年10月,起草小組成員對標準的草案進行了數次修改,形成了徵求意見稿。根據試驗研究、驗證與示範種植的基礎上,結合青稞新形勢下綠色可持續生產要求,制定了青稞高產優質栽培技術規範。
2019年11月,形成初稿的基礎上,根據所獲資料和數據進行了補充和修改,後經有關專家審閱指導、修改形成標準文本。
2019年12月,完成徵求意見工作,廣泛徵求了青海省來自標準化信息管理、生產、科研和推廣單位的相關專家的意見,專家從規範編寫的格式、專業術語的套用、試驗設計的合理性等提出了多項修改意見,在此基礎上,對專家的意見進行了梳理匯總,並按照提出的初審意見,對標準進行了認真修改後形成了送審稿。
2020年8月11日,地方標準《青稞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規範》(DB63/T 1812-2020)由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0年9月1日,地方標準《青稞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規範》(DB63/T 1812-2020)實施。
制定依據
起草工作
起草單位: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青海省農林科學院)。
主要起草人:姚有華、吳崑崙、姚曉華、李新、郭良芝、安海梅、宋生祿、白尼瑪、劉家慧、華旦、馬長榮、仲文祥。
標準目次
前言 | |
---|
1 範圍 | |
---|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 |
---|
3 術語和定義 | |
---|
4 生產條件 | |
---|
5 播前準備 | |
---|
6 栽培技術 | |
---|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地方標準《青稞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規範》(DB63/T 1812-2020)規定了青稞高產優質高效的術語和定義、生產條件、播前準備及栽培技術。該標準適用於青海省東部農業區、環湖農業區、青南地區和柴達木灌區年均溫0.5℃以上的地區種植時使用。
引用檔案
GB 4404.1 糧食作物種子—禾穀類 GB/T 8321.2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二) GB/T 17997 農藥噴霧機(器)田間操作規程及噴灑質量評定 NY/T 393 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 NY/T 394 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 NY 525有機肥料 |
參考資料:
實施建議
該標準發布後,標準制定、歸口單位將組織青海省青稞生產單位對該標準進行學習、實施及相應的培訓工作。要求熟練撐握青稞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的每一環節,熟悉相關術語,在青稞栽培過程中能夠合理運用相應的栽培技術規範及配套的相關技術。
在栽培過程中嚴格遵循生產技術規範,在病蟲害防治上,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優先採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學合理的使用化學防治;化肥的使用要符合《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 394)的要求,化學農藥的使用要符合《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 393)的要求,且嚴格控制農藥安全間隔期。
意義價值
地方標準《青稞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規範》(DB63/T 1812-2020)的實施,積極推進青稞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逐步形成生產穩定的青藏高原區域內青稞標準化優勢生產區和產業帶,提升青海省青稞生產水平,通過青稞產業的發展帶動農牧交錯區經濟社會的進步,對於增強青稞這一特色產業在扶貧中支撐農牧民增收的作用,促進農牧民增收和脫貧致富,維護社會穩定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