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政府關於印發青海省殘疾人事業十五計畫綱要的通知

青海省政府關於印發青海省殘疾人事業十五計畫綱要的通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省政府關於印發青海省殘疾人事業十五計畫綱要的通知
  • 發布文號:青政[2001]60號
  • 發布日期:2001-06-27
  • 生效日期:2001-06-27
基本信息,殘疾人事業“九五”計畫綱要的執行情況,“十五”計畫綱要指導思想、目標和基本原則,“十五”計畫綱要的各項任務與主要措施,

基本信息

【發布單位】82702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檔案來源】
青海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
青海省殘疾人事業十五計畫綱要的通知
(青政〔2001〕60號)
西寧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東行署,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省政府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擬定的《青海省殘疾人事業“十五”計畫綱要(2001-2005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
二00一年六月二十七日
青海省殘疾人事業“十五”計畫綱要
(2001-2005年)
為進一步改善殘疾人狀況,縮小殘疾人生活水平與社會平均水平之間的差距,使殘疾人事業適應我省社會事業發展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青海省實施〈殘疾人保障法〉辦法》、《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五”計畫綱要》和《青海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現制定青海省殘疾人事業“十五”計畫綱要。

殘疾人事業“九五”計畫綱要的執行情況

“九五”期間,我省殘疾人事業,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中殘聯的指導和有關部門、社會各界的支持下,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了《青海省殘疾人事業“九五”計畫綱要》規定的各項任務指標,殘疾人狀況得到一定改善,殘疾人事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一)康復任務全面完成。五年共使10174名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完成計畫149.5%。同時,完成精神病防治3150名、培訓聾兒和智殘兒童家長738名,在25個缺碘縣開展了消除碘缺乏病的宣傳教育。建立殘疾人用品用具供應站10個,供套用品用具4.6萬件,安裝普及型假肢51例。重視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建設,使一部分殘疾人得到康復訓練。
(二)特殊教育發展較快。全省各地堅持以隨班就讀為主體,特教學校(班)為骨幹,職業教育、自學成材為補充的指導思想,使殘疾人特殊教育有了較快的發展,特教學校由2所發展到7所,特教班由8個增加到20個,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由21%提高到54.6%。五年共使19567名殘疾人得到職業教育或培訓。45名殘疾考生被省內外大專院校錄取,錄取率連續五年達100%。越來越多的殘疾青年自學成才,殘疾人的整體文化素質有了一定提高。
(三)就業路子逐步拓寬。以實施分散按比例就業為重點,繼續堅持多渠道就業的方針,使14917名殘疾人實現就業,就業率由60%提高到76%,收繳殘疾人就業保障金384.6萬元,收繳面達60%。建立省盲人按摩指導中心,培訓盲人按摩人員109名。農村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從業率達78%。
(四)扶貧解困成效明顯。全省各級政府將殘疾人扶貧工作納入“八七”扶貧攻堅計畫,採取政府大扶貧、殘疾人專項康復扶貧、“幫包帶扶”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綜合措施,扶持24319名殘疾人解決溫飽;對無勞動能力的17491名殘疾人,納入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定補範圍,大多數特困殘疾人的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
(五)法制建設不斷完善。殘疾人事業被納入依法治省規劃,《殘疾人保障法》被再次列入“三五”普法之中。全省各地普遍開展殘疾人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工作,殘疾人訴案的結案率達到89%,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的法律保護。
(六)組織建設不斷完善。根據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需要,調整充實了各級政府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組建了省盲人、肢殘人和聾啞人3個專門協會,實現了省、7個州(地、市)和32個縣殘在線上構的單列升格,完成了79%的縣(市)和74%的鄉鎮殘聯一體化建設任務。建成縣級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11個。
(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新聞媒體宣傳殘疾人事業的力度不斷加大,有18篇作品在全國殘疾人事業好新聞評比中獲獎。成功地舉辦了全省首屆殘疾人運動會,發現和培養了一大批殘疾人優秀人才,在國內外體育賽事中獲得61枚獎牌。
(八)社會環境日趨改善。多種形式的助殘活動在全省各地普遍開展,進一步促進了全社會扶殘助殘良好風尚的形成。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對殘疾人事業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殘疾人事業已納入到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交通道路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已納入城鎮建設規劃之中,西寧市鋪設盲道已達30公里。各級政府定期表彰鼓勵助殘先進和自強模範形成制度。51名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被選為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代表殘疾人發揮著重要作用。
殘疾人事業“九五”計畫綱要的完成,為新世紀殘疾人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由於對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的投入不足,以及為殘疾人提供服務的手段和能力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全省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殘疾人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有些方面甚至呈拉大的趨勢,發展殘疾人事業,改善殘疾人狀況,促進殘疾人事業與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仍然是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必須加大力度、加快發展。

“十五”計畫綱要指導思想、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和中殘聯的指導下,以鄧小平理論為指針,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有利時機,依靠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以逐步縮小殘疾人的基本需求同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的差距為目標,進一步改善殘疾人狀況,提高殘疾人素質,最佳化社會環境,增強服務能力,努力使全省殘疾人事業再上一個新台階。
(二)主要目標
1、殘疾人狀況進一步得到改善。農村、牧區貧困殘疾人基本解決溫飽問題,經濟發達地區的殘疾人努力向小康目標邁進;殘疾人普遍得到康復服務,使13200名殘疾人不同程度地康復;三類殘疾兒童入學率達到65%,特殊教育從學前教育到中等教育形成體系雛形;求職登記的殘疾人得到職業指導和培訓,就業率接近或達到85%;殘疾人的社會生活環境不斷改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社會福利有所提高,保障措施進一步完善。
2、殘疾人社會生活環境得到改善。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社會風尚不斷形成,扶殘助殘更加廣泛深入;建立健全比較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普遍開展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殘疾人合法權益得到維護;推動城市道路、建設物、信息和交流無障礙的建設步伐。
3、為殘疾人提供服務的能力得到增強。社會公眾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服務水平逐步提高;力爭州(地、市)、縣(市)基本完成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的建設,列入政府基礎建設規劃,不斷增強為殘疾人提供服務的能力;各級殘聯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有大的提高。
4、殘疾人自身素質得到增強。激勵廣大殘疾人樹立“四自”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科學文化素質,增強參與社會生活能力,積極為西部大開發、青海大發展做出貢獻。
(三)基本原則
為順利實現上述目標,必須遵循以下指導原則:
1、堅持“融入大局,協調發展”的思想,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全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規劃之中,不斷加大政府對殘疾人事業的投入,形成在社會主義市場體制下,與全省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相適應的工作機制,促進社會事業與殘疾人事業的協調發展。
2、採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工作方式,充分發揮地方各級政府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及其各部門的作用,各司其職,加強協作。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積極支持和參與殘疾人事業,開發社會潛能,開展社區殘疾人工作。
3、貫徹“講求實效,夯實基礎”的方針,繼續以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和加強基層工作為重點,扎紮實實地搞好殘疾人康復服務網路、特教體系以及基層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的建設,切實為殘疾人提供有效的服務。
4、遵循“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的原則,在統一目標任務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揮優勢,加快發展,起好示範帶頭作用。切實加強邊遠民族地區的殘疾人工作,促使全省殘疾人事業的協調發展。
5、樹立“珍惜機遇,有所作為”的觀念,牢牢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各級殘聯組織的職能作用,提高殘疾人工作者隊伍的素質,充分調動廣大殘疾人自身的能動性。

“十五”計畫綱要的各項任務與主要措施


(一)康復工作
幫助殘疾人改善功能、提高生產、生活能力。“十五”期間,通過實施一批重點工程,使13200名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結合社區建設,進一步完善社會化的訓練服務體系,使殘疾人普遍得到康復服務;大力加強殘疾預防的宣傳教育,減少殘疾發生;加強康復人才的培養,重視高新科技成果在康復領域的套用;落實各項康復經費,確保任務完成。
1、繼續實施“視覺第一中國行動”青海光明工程,提高縣級醫院眼病治療水平,分散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向邊遠貧困的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組派醫療隊,五年共使9500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2、協調衛生、教育等部門和眼鏡行業、助視器生產廠家,通過組織建立以醫院眼科、特教校(班)、定點眼鏡店和患者家庭相互配合的低視力康復工作網路,搞好助視器的供應,為1000名低視力患者配用助視器。
3、鞏固、完善現有聾兒康復機構,繼續辦好家長學校,開展社區家庭聾兒康復,加強聾兒語訓教學,對195名聾兒進行聽力語言訓練,培訓聾兒家長195名,使20%的受訓聾兒進入普通國小和幼稚園。開展聽力助殘活動,為95名貧困家庭的聾兒提供質優價廉的助聽器。
4、建立以政府為主導、有關部門協作、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模式與組織管理體系,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對西寧地區精神病患者進行綜合防治,檢出率達到6‰、監護率90%、顯好率60%,社會參與率50%,肇事率降到0.5%以下,減少精神殘疾發生,並為精神病康復者創造就業條件。
5、大力宣傳科學知識,消除畏懼心理,為麻風病致殘者實施矯治手術或配備輔助用具,開展康復訓練,給他們以關愛與扶助,改善他們的生命質量。
6、加強殘疾人用品用具供應服務,抓住需求調查、產品介紹、提供諮詢、配置服務等環節,培育市場,溝通供需,初步建立和完善殘疾人用品用具供應服務體系,為殘疾人提供方便優惠的服務。裝配1000件矯形器,組織實施“千人站立行動”,建立普及型假肢裝配站5個,為1645名缺肢者裝配普及型假肢。
7、以社區為基礎,家庭為依託,充分發揮各種資源的作用,開展肢殘人功能、智殘人能力、盲人行走導向、聾兒聽力語言、助視器配用、精神病防治等康復訓練服務,完成肢殘人功能訓練210名,0-14歲智殘兒童能力訓練170名,學前腦癱兒童康復訓練40名。
8、嚴格執行《常用耳毒性藥物臨床使用規範》,減少藥物致聾;完善新生兒篩查制度,實現殘疾兒童早期干預;宣傳推廣食用加碘鹽,預防缺碘導致智力殘疾;普及殘疾預防知識,減少和控制殘疾發生。
(二)特殊教育
“十五”期間,以推廣隨班就讀為主體,使殘疾少年兒童的義務教育入學率在“九五”基礎上有較大提高;合理布局特教學校(班),積極發展學前教育;適應勞動力市場需求,大力發展殘疾人職業教育。
1、切實將殘疾少年兒童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以隨班就讀為主體,使適齡殘疾少年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在已經通過“普九”驗收的縣(市、行委)基本達到當地健全少年兒童水平,貧困邊遠和少數民族地區國小階段入學率有大幅度提高。
2、穩步發展特殊教育高中,在盲聾及智殘少年兒童相對集中的縣(市、行委)合理設定特教學校(班),初步形成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級中等教育相互銜接的殘疾人特殊教育體系。
3、充分發揮社會普通職業教育機構的作用,完善具有特殊教育手段的殘疾人職業教育機構,堅持城鎮與就業相結合,農村與生產和扶貧相結合,開展中短期實用技術培訓,在特殊教育學校試行勞動預備制。
4、採取各種積極有效的措施,培養壯大特教師資隊伍,提高特殊教育質量。
5、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發揮“希望工程”、“春蕾計畫”的作用,資助1000名貧困殘疾學生入學,制定殘疾考生獎勵辦法,認真做好殘疾考生的錄取工作,被大中專院校錄取的殘疾考生和殘疾人家庭子女,確因經濟困難無力上學的,從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中適當給予補貼。積極組織實施“長江新里程”計畫。
6、繼續完善、推廣漢語雙拼盲文中國手語和數學、物理、化學、音樂專業盲文符號與計算機專業手語辭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特殊教育服務。
(三)勞動就業
就業是殘疾人改善生活狀況、提高社會地位、參與社會生活的基礎,是實現其人生價值的關鍵。“十五”期間,要進一步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做好殘疾人勞動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和我省的實施辦法,採取積極的扶持和保護性措施,建立規範的殘疾人服務體系,大力推進殘疾人職業教育與培訓,使失業登記的殘疾人基本得到職業培訓和職業指導,殘疾人就業率接近或達到85%。
1、繼續堅持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就業的方針,使殘疾人勞動就業普及、穩定、合理。依法全面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加大行政執法和監督檢查力度,切實做好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管工作。積極扶持殘疾人自謀職業和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制定完善優惠政策,逐步將個體就業和自願組織起來就業的殘疾人納入社會保障範圍。認真做好殘疾職工穩定就業工作,儘量避免殘疾職工失業,大力扶持農牧區殘疾人參加生產勞動。
2、充實完善各級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並按照勞動保障部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標準,加強內部管理,強化職能,為殘疾人提供規範的職業培訓、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有效的就業服務。
3、以省、州(地、市)、縣(區、市)殘疾人職業培訓機構為主導,充分發揮社會各類培訓機構的作用,開展殘疾人職業培訓,逐步形成以就業市場預測、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鑑定、職業資格認證、職業人才成長激勵機制為主要內容的殘疾人職業培訓體系。
(四)盲人按摩
根據社會對盲人按摩的需求和盲人就業的需要,加大對盲人按摩人員的培養培訓、就業安置、政策扶持、行業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促使盲人按摩事業得到較大發展。
1、依託殘疾人職業培訓機構和社會職業培訓機構,充分發揮省盲人按摩指導中心及盲人按摩高級人才的作用,加大盲人培訓力度,培訓盲人按摩人員298名(其中20名醫療按摩人員)。
2、依託社區建立按摩點,積極扶持盲人按摩人員從事個體就業;有按摩科室的醫療機構依據省政府有關規定,優先按比例安排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就業;鼓勵社會開辦盲人按摩院(所);有按摩業務的服務行業優先錄用盲人按摩人員。
3、採取政策扶持的辦法,對個體從業的盲人按摩人員,在籌集資金、落實場地、核發執照等方面給予照顧;對在社區開展盲人按摩站(點)而經濟上確有困難的盲人,從當地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中給予一定的扶持;對社會開辦的盲人按摩院(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稅收上給予優惠照顧。
4、開展保健按摩師技能鑑定和醫療按摩人員技術職務評審工作,理順西寧市及海東地區盲人醫療按摩初級評審機構。加強行業管理,規範盲人按摩市場。
(五)扶貧解困
“十五”期間,扶持3.5萬名農牧區分殘疾人參加生產勞動,發展家庭經濟,使尚未解決溫飽的基本解決溫飽,初步解決溫飽的實現穩定解決溫飽,處於社會收入低層的縮小與社會收入平均水平之間的差距。
1、繼續將殘疾人扶貧納入政府扶貧計畫,統籌安排,同步實施,省及地方財政部門應加大對殘疾人扶貧資金的投入。
2、積極爭取殘疾人專項康復扶貧資金和地方財政的貼息,籌措殘疾人扶貧貸款呆帳準備金,落實工作經費,扎紮實實地開展殘疾人專項扶貧。
3、總結推廣各種行之有效的扶貧方式,穩妥地搞好小額信貸,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對貧困殘疾人開展幫包帶扶。
4、大力開展以實用技術為主的殘疾人職業技術培訓工作,不斷提高貧困殘疾人的勞動技能,各級財政對貧困殘疾人的培訓給予經費補貼。
5、完善農牧區鄉(鎮)殘疾人服務社職能,與農牧區社會化服務體系密切合作,為農村牧區貧困殘疾人參加農牧業生產勞動和發展家庭經濟提供有效服務。
(六)社會保障
牢牢抓住國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時機,大力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工作。
1、對不適合參加生產勞動、無法定撫養人或雖有法定撫養人無撫養能力、無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按規定予以供養、救濟。
2、已實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區,切實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納入其中;尚未實行的地區,對貧困殘疾人給予救濟、扶助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
3、城鎮殘疾職工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並按國家規定享受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及失業、工傷等保險待遇;個體就業和自願組織起來就業的殘疾人按各州、地、市人民政府(行署)規定參加社會保險;建立和完善社會醫療救助和社會救濟救助等制度,幫助解決無業貧困殘疾人的基本醫療和基本養老問題。
4、將殘疾人切實納入“春蕾計畫”、“幸福工程”、“青年志願者”等社會救助活動,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重度殘疾人寄養機構。
(七)文化體育
進一步活躍殘疾人民眾性文化體育娛樂生活,愉悅身心,提高素質;培養殘疾人優秀文體人才,發揮殘疾人藝術、體育的特殊作用,展示才華,增進理解與溝通;社會公眾文化機構努力滿足殘疾人的需求,為殘疾人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1、公眾文化機構為殘疾人提供服務,吸納殘疾人參加各種活動,公共文化場所普遍對殘疾人開放並提供特別服務;省級圖書館設立盲文圖書部;州(地、市)和有條件的縣(區、市、行委)級圖書館開展盲文及盲人有聲讀物借閱。
2、根據各類殘疾人的特點,廣泛開展殘健融合、形式多樣、健康有益的文化藝術、健身、娛樂等自娛性活動,吸引殘疾人參加。經常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殘疾人達8%,參加特奧運動的智力殘疾人達2000人。
3、注意發現和培養殘疾人特殊藝術人才,積極組織參加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和特教學校學生藝術調演。
4、充分發揮各級殘疾人體育協會和體育主管部門的作用,加強對殘疾人體育工作的指導和扶持;建立殘疾人運動員多級培養體系,發現和培養一批殘疾人優秀運動員。
5、在西寧地區選擇一個體育場館,增加無障礙設施建設,作為殘疾人體育訓練場所。
6、辦好第二屆全省殘疾人運動會,組織參加第六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力爭選送優秀殘疾人運動員參加第十二屆殘疾人奧運會和國際國內重大體育賽事,爭創優異成績。
(八)社會環境
在全社會進一步倡導並努力形成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風尚,加快實施物質環境和信息交流無障礙建設。
1、大力宣傳現代文明社會的殘疾人觀,倡導人道主義精神,樹立助殘為榮的社會公德,把扶殘助殘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作為創建文明單位的一項內容。
2、充分發揮殘疾人事業新聞宣傳促進會的作用,組織協調宣傳文化、新聞媒體廣泛反映殘疾人生活,全面宣傳殘疾人事業;在省電視台開辦手語新聞節目和殘疾人專題節目。有條件的縣(市)廣播電視台(站)轉播省級廣播電視台殘疾人專題節目,並逐步開播殘疾人自辦節目,在社會綜合性報刊上開闢有關殘疾人內容的欄目;繼續組織好“奮發文明進步獎”和“殘疾人事業好新聞獎”的評獎工作。
3、認真組織開展“全國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等活動;廣泛開展“志願者助殘”、“紅領巾助殘”、“文化助殘”、“科學助殘”、“法律助殘”等活動。
4、貫徹實施《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築物實施無障礙設施建設的設計規範》,在所有新建、改建、擴建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築物中實施無障礙設施建設;電視新聞逐步配加字幕;提倡服務行業人員學習掌握基本手語。
(九)社區工作
認真貫徹落實民政部等14個部門聯合制定的《關於加強社區殘疾人工作的意見》,加強組織協調,將殘疾人工作納入社會建設;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立健全社區殘疾人工作體系,切實為殘疾人提供服務,不斷提高社區殘疾人工作水平。
1、各級政府在規劃和部署社區建設工作時,社區建設協調領導機構要吸收同級殘聯為成員單位;社區居委會要建立殘疾人協會,並充分發揮作用。
2、社區各類服務機構合理開闢活動場所和服務項目,配置適宜殘疾人使用的器材,為殘疾人提供各種服務。
3、社區殘疾人協會要組織開展以家庭為主的殘疾人康復訓練;落實殘疾人生活保障制度;積極在社區服務網點為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組織志願者助殘;開展殘疾人文體活動;建設社區無障礙環境。
4、社區殘疾人協會積極協助居委會做好殘疾人工作,密切聯繫殘疾人,依法維護權益,反映意見和需求,切實提供服務。
5、各級殘聯密切配合有關部門,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加強對社區殘疾人協會的指導,組織落實各項措施,總結推廣社區殘疾人工作的先進經驗,切實做好社區殘疾人工作和社區康復骨幹人員的培訓。
6、各級政府將社區殘疾人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提供經費保障。
(十)法制建設
不斷完善殘疾人事業法規體系,加大普法教育、依法行政和執法檢查力度,普遍建立殘疾人法律援助機構,為殘疾人提供法律服務,依法保障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1、進一步制定完善與殘疾人事業相關的法規,制定實施扶助殘疾人的優惠政策。村(居)民公約中有扶殘助殘的內容。
2、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大執法力度,開展執法檢查;各級政府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組織有關職能部門做好專項檢查。
3、各類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中心為殘疾人提供優先、優質、優惠的法律援助與服務,切實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殘疾人法律援助專項基金。
4、繼續將殘疾人保障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納入全省“四五”普法規劃,進一步加大法律宣傳教育力度,不斷提高全社會依法維護殘疾人權益的意識,保障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十一)組織建設
以縣(區、市、行委)、鄉(鎮、街道)、村(居)為重點,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組織體系,提高幹部隊伍素質,增強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根據工作需要,建立專門協會;團結、教育、激勵殘疾人奮發進取,增強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1、在省、州(地、市)、縣(區、市、行委)殘在線上構改革中,鞏固、完善組織體系,提高工作效率;按照《關於加強基層殘聯建設的決定》的要求,完善鄉(鎮、街道)殘在線上構,健全機制,增強活力與效能;在大、中型企業和福利企業組建殘疾人小組或協會。
2、按照省委組織部對殘聯幹部實施雙重管理的要求,做好殘聯幹部的培養、教育、選拔工作,把各級殘聯領導班子建設成為“為公、勤政、團結、廉潔”的堅強集體;重視培養選拔優秀殘疾人,在縣級以上殘聯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中要有一定比例的殘疾人。
3、採取多種形式,系統培訓各級殘聯幹部,提高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努力造就一支熱愛殘疾人事業、恪守職業道德、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的工作隊伍。
4、健全省殘聯各專門協會,解決共用活動場所,組建州(地、市)殘聯專門協會,溝通殘疾人組織與殘疾人的聯繫,組織開展各種活動,活躍殘疾人生活。
5、逐步建立志願者助殘激勵機制,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展志願者助殘。
6、廣泛開展殘疾人自強活動,引導廣大殘疾人樂觀進取,熱愛生活,自強自立;激勵殘疾人成為鑽研科技、勤勞致富、愛崗敬業、富有時代精神的優秀人才。
7、認真做好信訪工作,注意傾聽殘疾人呼聲,積極解決各種實際問題,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
8、做好殘疾人證的發放、管理工作。
9、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關心殘聯幹部,重視培養教育和選拔任用工作,做好乾部交流,加速選拔優秀殘疾人進入各級殘聯領導班子。
(十二)基礎設施
加大政府投入,切實搞好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提高服務能力。
1、加大政府對各級殘疾人服務綜合設施的投入,將各州(地、市)殘聯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列入當地政府基礎建設規劃,分期分批予以實施;爭取完成縣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切實為殘聯人提供服務。
2、充分發揮綜合服務設施的作用,開展殘疾人康復訓練、聾兒語訓、職業培訓、就業服務、用品用具供應、文體娛樂等活動,使其成為殘疾人之家。
3、採取多種措施,逐步改善殘聯辦公條件,切實增強服務功能。
(十三)信息網路
初步實現殘聯繫統辦公自動化和信息網路化,建立殘疾人事業資料庫,為殘疾人提供現代化高效率服務。
1、建立省殘聯與中殘聯的寬頻專業骨幹網,並逐步向各州(地、市)和有條件的縣(區、市、行委)殘聯延伸;爭取建立省殘聯公眾信息網路。
2、建立與政府及橫向業務部門的網路聯繫;建成殘疾人事業資料庫,逐步提高殘聯繫統整體運用現代化辦公的能力。
(十四)對外交流
積極開展與國際國內交流合作,擴大對外宣傳,加強與周邊地區、東部發達地區的廣泛聯繫和交流,學習借鑑國內外先進經驗,積極爭取外援資金、項目和技術,推動殘疾人事業的發展。
殘疾人事業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組成部分,各級政府都要高度重視殘疾人工作,進一步加強領導,採取有效措施,努力改善殘疾人狀況。社會各界都要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支持殘疾人事業。各級殘疾人組織要密切聯繫殘疾人,協助政府,依靠社會力量,認真做好殘疾人工作,為政府分憂,為殘疾人解難。廣大殘疾人要熱愛生活,樂觀進取,自尊、自信、自強、自立,投身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積極參與西部開發,為全省兩個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