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皮蠅(學名:Hypoderma qinghaiensis)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雙翅目狂蠅科皮蠅屬的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皮蠅
- 拉丁學名:Hypoderma qinghaiensis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綱:昆蟲綱
- 目:雙翅目
- 科:狂蠅科
- 屬:皮蠅屬
青海皮蠅(學名:Hypoderma qinghaiensis)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雙翅目狂蠅科皮蠅屬的動物。
青海皮影戲,中國地方影戲。流傳於青海東部農業區。又稱燈影戲,當地慣稱影子。原以刻紙為影偶,清中葉由陝西、甘肅傳入皮影,代替紙刻,改用牛皮雕鏤。特點 造型和刀口風格與陝西皮影相似(見圖)。戲班由5人組成,“把式”(主演者...
而據青海皮影藝人劉文泰講述,河湟皮影戲是清代乾隆時期由陝西傳來的。而據互助縣紅崖子溝下寨張氏燈影劇團的皮影藝人張占保介紹,他家的影箱是由其祖父輩傳下來的。由此從藝人的師承關係代際推算,河湟皮影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時期。
青海省的皮影戲是由陝西傳入的,主要分布在以西寧、大通縣、湟中縣為中心的青海東部農業區。何時傳入的沒有時間記載,估計已經有二百多年了。皮影雕刻製作歷史有百年之久。造型 燈影戲的人物形象,道具(如車、馬、刀、槍、桌椅等)是...
《河湟民間藝術一一皮影》是2020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冶存榮。內容簡介 青海皮影戲民眾俗稱“唱影子”,廣泛流傳在西寧市及東部農業區各縣,也稱作河湟皮影,是青海地方劇種之一。皮影戲是集民間美術、音樂、戲曲、文學於...
據近代史學家顧頡剛在《中國影戲史略及其現狀》中認為:“中國皮影發源地為陝西,自秦漢隋唐當皆以其最盛”。由此可見,皮影藝術,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據《大通縣誌》記載:約在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皮影戲傳入青海的大通。大通皮影...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以獸皮做成的人物剪影為主要道具,結合說唱和伴奏,以表演故事為主的民間戲劇形式,為中國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甘肅、青海地區的鄉間皮影藝人還保存著較為完整的清代皮影影偶。20世紀80年代初,...
民樂皮影戲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流行於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為中心的地區,又叫張掖皮影。清初傳入民樂,1956年參加甘肅省演出並獲獎,在甘肅、青海部分地區有一定的名氣。民樂皮影戲吸取了當地民歌、小曲的營養...
由於皮影戲在中國流傳地域廣闊,在不同區域的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見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東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寧夏皮影、陝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隴東皮影等風格各具特色的地方...
當時通渭縣全縣的皮影班大約有一百二十個左右(常河朱家坪二百多戶人家中大都有皮影戲箱),活動正常的班子每年演出達二百多場次,活動範圍以通渭為中心,常擴大到會寧、定西、隴西、渭源、甘谷、式山及臨夏、青海的部分地區。
圖書目錄 中國皮影的歷史與文化內涵 皮影的歷史 皮影的文化內涵 皮影的造型、雕刻與表演藝術 皮影的造型 皮影的雕刻 皮影的表演 皮影的地方特色 陝西皮影 山西皮影 甘肅皮影 青海皮影 唐山皮影 河南皮影 四川皮影 ……
經過祖國各地歷代民間藝術家的不斷辛勤創造,逐漸形成每個地區獨特的藝術風格,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形成了北京皮影、河北皮影、山東皮影、山西皮影、陝西皮影、青海皮影、寧夏皮影等不同的藝術流派,從造型到唱腔都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
唐山皮影——古灤州皮影的變遷 東北皮影的流傳 三、影戲西行的漫記——西行篇 走入冀西與三晉 陝西影戲的風采 隴東皮影琴聲依舊 青海藏民的影戲 起進四川燈影 追訪運南的影戲 北京的影戲回來看 閒話皮影的收藏與識別 一、皮影的收集與...
表演可以說是精湛絕倫,堪稱是皮影藝術的靈魂,在皮影演出中,唱腔也非常具有地域特徵,它幾乎和皮影演出融為一體,無法分開。華縣皮影戲的唱腔有碗碗腔和眉戶兩種,流行於全陝及甘肅、青海等地。碗碗腔的產生年代,已無文獻可考。清乾隆年...
43Ⅷ—6 青海塔秀寺彩粉壇城 貴南縣 44Ⅷ—7 澤庫和日寺石刻技藝 澤庫縣 45Ⅷ—8 大通橋兒溝砂罐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 46Ⅷ—9 河湟皮影製作技藝 湟中縣 47Ⅷ—10 威遠酩餾酒 互助土族自治縣 48Ⅷ—11 湟源陳醋釀造技藝 湟源縣 ...
皮影大世界 猴王(陝西)象車(陝西)騎馬人物(陝西)台閣 白蛇傳(陝西)台閣西遊記(陝西)頭像(陝西)蜜蜂(陝西)瓜田(陝西)宮殿(陝西)庭園之一(陝西)庭園之二(陝西)人物(青海)人物(河北)驢車(青海)人物黑馬(山東)人物(湖北)人物喬國老...
閬中寶台鄉王文坤融土皮影和廣皮影之長所創作的皮影,在川北頗受影響。流派 皮影多見於北方農村以及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如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東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陳龍皮影、寧夏皮影、陝西皮影、川北皮影等,風格各具...
由於皮影戲在中國流傳地域廣闊,在不同區域的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見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東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寧夏皮影、陝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隴東皮影等風格各具特色的地方...
周邦輝,男,漢族,青海人,皮影戲(河湟皮影戲)傳承人。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審意見 周邦輝系青海省大通皮影戲主要傳承人,師承當地著名老藝人,傳承譜系清晰。擅長皮影戲的演唱與...
中國上古文化中,以影像做為造型手段屢見不鮮,人們熟悉的青海大孫家出土的舞蹈紋陶盆,上面的拉手人物就是以影像為造型的實例,其形宛若逆著日光看到遠處地平線上幾個翩翩而舞的人影。而在岩畫、青銅器造型中,這種以影像外輪廓為...
大通皮影 自明末清初(公元1644年)傳入以來,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2006年大通皮影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大通皮影作為河湟皮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通皮影戲是集民間美術、音樂、戲曲為一體的...
中國上古文化中,以影像做為造型手段屢見不鮮,人們熟悉的青海大孫家出土的舞蹈紋陶盆,上面的拉手人物就是以影像為造型的實例,其形宛若逆著日光看到遠處地平線上幾個翩翩而舞的人影。而在岩畫、青銅器造型中,這種以影像外輪廓為...
中國影戲,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之一。因流行地域不同而稱呼各異。北京稱皮影,河北一帶稱灤州影,四川、青海稱燈影戲、京燈影,山東稱驢皮影,山西稱紙窗影、紗窗影,陝西、甘肅、湖南等地稱影子戲、燈調,東北一帶稱邊外影、照條兒...
青海的皮影戲音樂也少有人承繼,要儘快錄音。河湟地區少數民族的民間音樂、舞蹈以及繪畫等也應採取搶救性措施。筆者曾著文指出,對中國西部歷史上的兩大文化走廊,要設法重振。文化自強,是中華民族奔小康的重要內容,千萬不可忽視。三 ...
陝西皮影分為東、西兩路,西路以寶雞為中心,影人高約 40 厘米,造型粗獷凝練;東路以華陰、華縣為中心,影人高約 30 厘米,刻工細膩、紋飾華美,皮影的造型和“推皮走刀”的技藝對山西、甘肅、青海等地的皮影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國...
魏金全,男,漢族,1964年8月15日出生,陝西華縣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皮影戲(華縣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魏金全,出身於皮影戲表演世家,自幼受家庭薰陶,愛好皮影戲,國中時期就經常隨父戲班演出,高中畢業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