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皮影戲,中國地方影戲。流傳於青海東部農業區。又稱燈影戲,當地慣稱影子。原以刻紙為影偶,清中葉由陝西、甘肅傳入皮影,代替紙刻,改用牛皮雕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皮影戲
- 流行地區:青海東部農業區
青海皮影戲,中國地方影戲。流傳於青海東部農業區。又稱燈影戲,當地慣稱影子。原以刻紙為影偶,清中葉由陝西、甘肅傳入皮影,代替紙刻,改用牛皮雕鏤。
青海皮影戲,中國地方影戲。流傳於青海東部農業區。又稱燈影戲,當地慣稱影子。原以刻紙為影偶,清中葉由陝西、甘肅傳入皮影,代替紙刻,改用牛皮雕鏤。特點造型和刀口風格與陝西皮影相似(見圖)。戲班由5人組成,“把式”(主演者)一...
青海皮影又叫燈影子、牛皮娃娃,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戲曲藝術。主要集中於陝西、甘肅、寧夏三省區接壤的三角地帶。青海皮影的人物造型,歸納起來有生、旦、淨、末、醜五大種類。根據不同的身份特點,誇張它的眉、眼、鼻、嘴和鬍鬚五個...
據《大通縣誌》記載,皮影戲從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傳入青海。而據青海皮影藝人劉文泰講述,河湟皮影戲是清代乾隆時期由陝西傳來的。而據互助縣紅崖子溝下寨張氏燈影劇團的皮影藝人張占保介紹,他家的影箱是由其祖父輩傳下來的。由此...
青海省的皮影戲是由陝西傳入的,主要分布在以西寧、大通縣、湟中縣為中心的青海東部農業區。何時傳入的沒有時間記載,估計已經有二百多年了。皮影雕刻製作歷史有百年之久。造型 燈影戲的人物形象,道具(如車、馬、刀、槍、桌椅等)是...
《河湟民間藝術一一皮影》是2020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冶存榮。內容簡介 青海皮影戲民眾俗稱“唱影子”,廣泛流傳在西寧市及東部農業區各縣,也稱作河湟皮影,是青海地方劇種之一。皮影戲是集民間美術、音樂、戲曲、文學於...
據《大通縣誌》記載:約在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皮影戲傳入青海的大通。大通皮影雕刻原料十分講究,一般以皮板薄厚適中,質堅而柔的青藏高原六七月份宰殺的黃牛皮為最佳,經過十至十五天的清水浸泡、涼乾,通過刮、鏟等手段,其間將刮...
中國影戲,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之一。因流行地域不同而稱呼各異。北京稱皮影,河北一帶稱灤州影,四川、青海稱燈影戲、京燈影,山東稱驢皮影,山西稱紙窗影、紗窗影,陝西、甘肅、湖南等地稱影子戲、燈調,東北一帶稱邊外影、照條兒...
中國影戲包括手影戲、紙影戲、皮影戲三大類,是一種集繪畫、雕刻、音樂、歌唱、表演於一體綜合的傳統民俗藝術。釋義 詞目:影戲 拼音:yǐng xì 基本解釋 1. [shadow show]∶皮影戲2. [film] 〈方〉∶電影 詳細解釋 1.亦稱“ ...
由於皮影戲在中國流傳地域廣闊,在不同區域的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見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東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寧夏皮影、陝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隴東皮影等風格各具特色的地方...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以獸皮做成的人物剪影為主要道具,結合說唱和伴奏,以表演故事為主的民間戲劇形式,為中國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甘肅、青海地區的鄉間皮影藝人還保存著較為完整的清代皮影影偶。20世紀80年代初,...
當時通渭縣全縣的皮影班大約有一百二十個左右(常河朱家坪二百多戶人家中大都有皮影戲箱),活動正常的班子每年演出達二百多場次,活動範圍以通渭為中心,常擴大到會寧、定西、隴西、渭源、甘谷、式山及臨夏、青海的部分地區。
表演可以說是精湛絕倫,堪稱是皮影藝術的靈魂,在皮影演出中,唱腔也非常具有地域特徵,它幾乎和皮影演出融為一體,無法分開。華縣皮影戲的唱腔有碗碗腔和眉戶兩種,流行於全陝及甘肅、青海等地。碗碗腔的產生年代,已無文獻可考。清乾隆年...
圖書目錄 中國皮影的歷史與文化內涵 皮影的歷史 皮影的文化內涵 皮影的造型、雕刻與表演藝術 皮影的造型 皮影的雕刻 皮影的表演 皮影的地方特色 陝西皮影 山西皮影 甘肅皮影 青海皮影 唐山皮影 河南皮影 四川皮影 ……
43Ⅷ—6 青海塔秀寺彩粉壇城 貴南縣 44Ⅷ—7 澤庫和日寺石刻技藝 澤庫縣 45Ⅷ—8 大通橋兒溝砂罐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 46Ⅷ—9 河湟皮影製作技藝 湟中縣 47Ⅷ—10 威遠酩餾酒 互助土族自治縣 48Ⅷ—11 湟源陳醋釀造技藝 湟源縣 ...
皮影戲(弦板腔)是流傳於陝西省乾縣地區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弦板腔皮影戲流傳於關中乾縣、興平、禮泉、鹹陽等地。弦板腔又稱“板板腔”,由主要伴奏樂器“二弦子”和敲擊樂器“板子”而取名。形成於清代...
湖南紙影戲的風采依舊 閩粵影戲的傳承 台灣稱作“皮猴戲”二、北方影戲的誘惑——北行篇 唐山皮影——古灤州皮影的變遷 東北皮影的流傳 三、影戲西行的漫記——西行篇 走入冀西與三晉 陝西影戲的風采 隴東皮影琴聲依舊 青海藏民的影戲 ...
皮影戲(騰衝皮影戲),雲南省騰衝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騰衝皮影戲是流傳久遠、影響廣泛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又被人們稱為“影子戲”“燈影子”。皮影戲的發展歷史非常悠久,騰衝皮影藝術的引進是從明代開始的。相傳明朝...
周邦輝,男,漢族,青海人,皮影戲(河湟皮影戲)傳承人。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審意見 周邦輝系青海省大通皮影戲主要傳承人,師承當地著名老藝人,傳承譜系清晰。擅長皮影戲的演唱與...
中國上古文化中,以影像做為造型手段屢見不鮮,人們熟悉的青海大孫家出土的舞蹈紋陶盆,上面的拉手人物就是以影像為造型的實例,其形宛若逆著日光看到遠處地平線上幾個翩翩而舞的人影。而在岩畫、青銅器造型中,這種以影像外輪廓為...
魏金全,男,漢族,1964年8月15日出生,陝西華縣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皮影戲(華縣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魏金全,出身於皮影戲表演世家,自幼受家庭薰陶,愛好皮影戲,國中時期就經常隨父戲班演出,高中畢業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