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號驅逐艦

青島號驅逐艦

青島號驅逐艦(舷號:113,簡稱:青島艦),是中國海軍隸下的一艘飛彈驅逐艦,屬中國052型驅逐艦(北約代號:旅滬級)。

青島號驅逐艦是中國第一艘現代化的多用途戰鬥艦艇之一,具有全面的水面打擊、空中防禦和反潛能力,也是中國建造軍艦中的第一艘配備有很多的複雜西方設計的武器系統和感測器系統。

青島號驅逐艦於1992年2月29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製造,1993年10月18日下水,1996年5月28日服役於北海艦隊,2004年和2011年先後進行了改裝升級,因執行過很多出訪任務,被媒體稱為“外交明星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青島號驅逐艦
  • 英文名稱:Qing Dao destroyer 
  • 前型/級051型驅逐艦
  • 次型/級052B型驅逐艦 
  • 研製時間:1980年代-1991年
  • 服役時間:1996年5月28日 
  • 國家:中國 
  • 建造單位:江南造船廠 
  • 艦級052型驅逐艦 
  • 服役情況:在役 
  • 艦型:飛彈驅逐艦 
  • 下水時間:1993年10月18日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建造沿革,服役歷程,技術特點,設計特點,艦型結構,艦載武器,艦電系統,改裝升級,性能數據,服役動態,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20世紀50年代,中國建國初期,海軍基於國家現實經濟和科技狀況,奉行“空、潛、快”方針,即發展戰鬥機、潛艇、快艇。所以水面艦艇部隊大量裝備的是輕小型快艇、護衛艇,缺乏大型驅逐艦、護衛艦。中國海軍當時主力驅逐艦是被稱為“四大金剛”的07型驅逐艦(又稱:6607型),以及4艘二戰前期英國和日本建造的老式驅逐艦。無論是數量還是艦載武器技術水平,都沒有能力保障核潛艇在領海線到大陸架之間廣闊海域不遭到反潛襲擊,因此海軍把驅逐艦的發展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07型鞍山艦07型鞍山艦
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海軍以蘇聯56型驅逐艦為基礎,開始研製051型驅逐艦,051型驅逐艦的研製裝備,是中國艦船工業一個重要里程碑,表明中國具備了研製大型水面作戰艦船的實力,為新一代驅逐艦的設計建造打下了技術基礎,為中國海軍裝備建設累積了寶貴的經驗和成果。由於051型驅逐艦僅僅相當於20世紀50至60年代裝備,缺乏有效的防空、反潛火力,結構設計落後,整個艦體防水隔艙少,機艙之間也缺乏足夠的防護,其他性能,如設計抗沉、抗損性、三防系統、通信與電子設備、人機界面和居住性等皆不佳。
051型首艦濟南號051型首艦濟南號
20世紀70年代末期,中國與西方關係逐漸改善並開始引進西方先進軍事技術,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海軍試圖引進英國42型驅逐艦的種種關鍵技術,尤其是海鏢槍防空飛彈,並與英國合作開發大幅改良的051S型,這是中國首度嘗試建造現代化的驅逐艦,可惜在1983年因成本等因素而取消。
20世紀80年代後,中國海洋意識逐漸增強,中國海軍的使命不再僅僅是守衛大陸近海,還需要深入南海,以爭奪逐漸被蠶食的島嶼。加強水面艦艇的防空能力迫在眉睫。但053K型護衛艦的延期服役,以及對051型驅逐艦加裝艦空飛彈的改造並不十分成功,總體上而言沒有整體提升自動化作戰能力,不能適應遠洋作戰要求,再加之051型驅逐艦的整體設計已經落後,中國海軍急需要一級新型艦艇填補空缺。

建造沿革

1987年,中國與法國簽約,引進兩套法國湯姆遜公司海響尾蛇防空飛彈系統及配套雷達及作戰系統,並將其中一套安裝在051型開封號上,並隨即展開仿製工作。20世紀80年代末期,中國海軍開始對051型進行改造升級,包括兩艘改良型湛江號與珠海號,升級的開封號,以及加裝直升機庫與起降甲板的濟南號等,其火控系統、自動化程度、反艦飛彈、防空火炮等方面有了相當的進步,而這些新技術都成為中國研製第二代驅逐艦的基礎。中國第二代驅逐艦的設計工作由七院701所負責,由先前曾主持設計051驅逐艦、051GI/II改進型驅逐艦的潘鏡芙繼續擔任總工程師。
112哈爾濱號112哈爾濱號
1989年9月8日(一說1988年),第二代驅逐艦首艦在上海江南造船廠開工,1990年5月安放龍骨,1991年8月28日(一說6月)下水,隨後命名為哈爾濱號,舷號112,其安裝了購自法國的另一套海響尾蛇防空飛彈系統,西方稱之為旅滬級(Luhu class)。於1991年12月先交付中國海軍進行測試,於1994年5月8日才正式加入北海艦隊服役 ,由於身為第一艘以全新水平設計建造的驅逐艦,獲得了“中華第一艦”的稱號。
113青島號113青島號
1991年,二號艦也在上海江南廠開工,採用部分國產化設備替代了進口設備,1992年2月29日安放龍骨,1993年10月18日下水。

服役歷程

1996年5月28日,052型2號艦作為艦隊指揮艦加入北海艦隊服役,命名為青島號,舷號113。
113青島號113青島號
2004年,青島號接受了第一次較大的現代化改裝,主要是更換其上的艦載武器系統,包括反艦飛彈、艦空飛彈、艦炮以及火控系統。2011年完成了又一次改裝。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052型驅逐艦設計中融入了中國國內和國際上現代艦艇的設計思路。首先,在外型設計上已使上層建築側壁內傾,加上主船體的外飄,組成了減小雷達截面積的隱身外形。其次,在減小水下輻射噪聲和抑制紅外輻射方面也作了許多努力。為解決電磁兼容性,從單個設備研製及出廠性能測試開始著手,經過系統陸上聯調,裝艦後的系泊、航行試驗測試,在每一個環節上暴露出來的問題都加以解決,最終達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艦員居住性有明顯改善,無論從居住面積、生活設施、工作條件方面,還是從空調、照明等設備配備和艙室布置方面,充分考慮了人-機-環工程要求,使艦員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在設計該型艦時擺脫了過份強調某項性能的影響,做到了綜合平衡,求得全面的性能兼優。
052型驅逐艦在武器配置方面,是以對海和反潛為主,兼顧防空自衛。艦上裝備有艦艦飛彈、艦空飛彈、艦炮、魚雷、反潛直升機等先進的武器裝備和電子干擾系統,以及與其相適應的探測設備、火控系統和作戰情報指揮系統。該級艦的作戰系統的自動化水平已達到一定的程度,作戰指揮室設備齊全,為指揮員在戰鬥中的指揮,以及與下一級指揮員的協同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作戰系統集中指揮和分散控制的構架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生命力。作戰系統具有早期預警、實時判斷、快速反應、軟硬武器結合、對多層次多目標實行攻擊的功能。

艦型結構

艦型
052型驅逐艦為高平甲板型,一層主甲板水平延伸至艦尾;採用大斜角高艦首,主船體具有折角線和圓弧形船舷的船型;設有艏、舯、艉三段上層建築,其側壁內傾。
青島號驅逐艦青島號驅逐艦
布局
青島號驅逐艦傾斜的前甲板上A位置安裝有100毫米艦炮;防空飛彈發射裝置位於B位置;2門37毫米艦炮位於艦橋後方;短小低矮的框架式前桅桿位於主上層建築的後方,為四腳桁架桅;單煙囪位於艦舯部,頂部為黑色柵狀排氣口,散熱板位於其後方,青島號還改造了煙囪的設計得以能夠有效降低其雷達及紅外反射特徵,使其與“哈爾濱”號的煙囪外形有明顯區別;兩座反艦飛彈發射裝置分別位於煙囪與後筒形桅桿之間以及後桅桿後方;方形後方上層建築前緣裝有518型對空搜尋雷達天線以及位於後緣的37毫米艦炮;艉部上層建築帶有直升機庫,可停放2架直升機;1號甲板艉部為直升機起降平台,開放式後甲板處於較低位置,起降平台下的2號甲板上設有綜合聲納拖曳部分的全套裝置。

艦載武器

最初配置
青島號驅逐艦武器裝備最初為1座H/PJ33A型(又稱712-2型)79A式雙聯裝100毫米全自動艦炮,85度仰角,射程22千米,射速為24發-30發/分鐘,彈重15千克,主要對付水面和陸地目標,也具備一定的對空攻擊能力;4座76A型雙聯裝37毫米全自動艦炮,85度仰角,射程8.5千米,發射率180發/分,彈重1.42千克;4座四聯裝鷹擊-8反艦飛彈發射架,鷹擊-8A反艦飛彈,主動雷達制導,射程40千米,戰鬥部165千克;1座8聯裝海紅旗-7防空飛彈(HHQ-7)發射架,無線電指令制導,射程15千米,2.4馬赫,戰鬥部14千克,備彈26枚,發射裝置後部設有儲彈箱,可以在海上快速再裝填;兩座7424型三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魚-7型反潛魚雷,主/被動制導,射程8千米,航速44節,戰鬥部44千克;2具75式12管204毫米火箭發射裝置(3200型6管反潛火箭發射器);可搭載兩架直-9A直升機,是中國海軍為數不多的能攜帶兩架直升機的戰艦,兩架直升機交替升空,可執行更長時間的反潛和搜尋任務。為適應護航任務的需求,青島艦搭載的直升機主要承擔三大功能:超視距引導、警示驅離和搜尋。
79A式雙聯裝100毫米全自動艦炮79A式雙聯裝100毫米全自動艦炮
升級換裝
青島艦2004年的現代化改裝,用鷹擊-83反艦飛彈換下原來的鷹擊-8反艦飛彈A型,主動雷達制導,射程120千米,0.9馬赫,戰鬥部165千克,具備超視距攻擊能力,由艦上搭載的直升機提供中繼制導;原來的100毫米炮塔換成了隱身炮塔,反潛火箭發射器換為2具24管多用途火箭發射器。2011年的改裝升級,拆除了4座雙37毫米自動艦炮,增加了2座H/PJ12型7管30毫米近程防禦武器系統,速射炮短時間內可發射數十發炮彈,形成一道彈幕攔截來襲飛彈,提供了可靠的近防火力。
鷹擊-83反艦飛彈發射裝置鷹擊-83反艦飛彈發射裝置
反艦飛彈
052型驅逐艦的反艦飛彈設計之時,由於受到技術條件的限制和當時戰術思想的限制,造成反艦飛彈發射裝置的安裝位置、安裝方式均不太理想。具體表現為兩點:首先是8枚反艦飛彈以45°斜向前的方式布置。這種布置方式可在艦首對敵時,艦上安裝的全部8枚反艦飛彈均可以對敵發射,帶來的問題是斜向布置使得反艦飛彈的發射箱尾部必然朝向上層建築,飛彈發射後,發射箱尾部飛彈發動機的尾焰會對上層建築嚴重灼燒。其次,由於鷹擊-8反艦飛彈系統最初的設計參照了“飛魚”MM38反艦飛彈,其中就包括飛彈發射箱的布局,這造成8枚反艦飛彈在艦體中部上層建築占據較大一塊面積。在2004年的現代化改造中,052型艦重新調整了反艦飛彈發射箱的布置方式,從斜向前45°布置改為朝向左右兩舷,發射箱也從單層雙聯裝發射箱改為雙層四聯裝發射箱,從而將全艦的反艦彈搭載數量從8枚增加到16枚。
HHQ-7飛彈HHQ-7飛彈
防空飛彈
艦空飛彈方面,052型由原來法制“海響尾蛇”換裝成相應的國產仿製型號HHQ-7飛彈,與原版的“海響尾蛇”相比,HHQ-7的主要改進之處是最小攔截高度進一步改良,從而可以攔截飛行高度更低的反艦飛彈。HHQ-7飛彈系統與“海響尾蛇”系統有很高的相似度,這一次改裝主要是將發射系統更換為國產化的型號,從而減少該艦在後續的使用中,飛彈發射系統維護、零備件供應等的問題。

艦電系統

雷達
青島號驅逐艦最初雷達為1座518型(REL-2)海鷹遠程對空搜尋雷達或“神眼”,G波段;1座362型對海/低空警戒雷達(347S的定型型號),Ⅰ波段;1座360型對空/對海搜尋雷達,E/F波段;2座英制acalDecca1290型導航雷達,Ⅰ波段。進而以363、345型對海對空搜尋雷達和國產海紅旗-7防空飛彈替代了法國原裝的“海虎”、“海狸”雷達和“海響尾蛇”防空飛彈系統等,實現了艦上對海、對空、反潛以及電子戰等全部作戰武器系統的全面自主裝備。國產電子及武器系統的大量使用更有效地解決了在首制艦上由於所謂“萬國牌”設備所導致的電磁相容性差等帶來的許多不便,在電子戰系統方面也有所改進升級。
青島號驅逐艦青島號驅逐艦
指揮火控
青島艦採用中國自行研製的ZKJ-6型作戰指揮系統,主動數據控制,性能上超越了湯姆遜-CSF公司TAVlTAC系統;火控系統為1座344型火控雷達,用於反艦飛彈及100毫米艦炮,Ⅰ波段;2座347G(EFR-1)型火控雷達,用於37毫米艦炮,Ⅰ波段;1座345型艦空飛彈火控雷達;2套630型光電跟蹤儀(GDG-755光電指揮儀)。
聲吶
1套SJD-9(DUBV-23)型艦殼聲吶,主動搜尋/攻擊,中頻,數字式;1套ESS-1(DUBV-43)型拖曳式變深聲吶,主動攻擊,中頻。
其他
電子對抗系統為2套826C型電子對抗系統,2座824型電子對抗系統,2座825型電子對抗系統,高桿A敵我識別天線;BM-8610偵聽和干擾機用於電子支援/電子對抗;2座946型15管無源干擾發射裝置。英制SNTI-240型衛星通信系統,1套法制DCNSAMAHE著艦牽引系統。

改裝升級

青島號驅逐艦2011年改裝後,原有的4座雙37毫米艦炮被拆除,在原機庫上方的雙37炮的位置增加了2座730型30毫米近防炮系統,而在原前部雙37炮位置則增設了兩套電子對抗系統,增加了青島艦的軟防禦手段。主桅上所有電子/偵測設備均進行了全面更新,達到了三代艦的水平。原艦橋兩側的干擾彈發射裝置更換為類似726-4型6*3共18聯干擾彈發射裝置的的6*4共24聯裝型。機庫上的518型遠程警戒雷達被517型代替,表明本艦已經不再擔負遠程防空警戒核心的角色,也擺脫了518型巨大的重量和迎風面積。此外,採用全新的防滑甲板,原來的工作艇也換成突擊快艇,標誌著本艦開始更多的兼顧了反海盜等任務,也標誌著中國整體海軍作戰思想的轉變。
2011年改裝後的青島艦2011年改裝後的青島艦
青島艦採用的國產新一代指控系統,在實時性能、網路容量、分析建模等方面均有長足進步。指揮控制室內的作戰指揮劃分也更加合理,艦長、副艦長、情電長均有獨立指控台,對空、對海、航空、反潛等指揮暢通迅捷。指揮員現場處理空中、水面和水下目標信息,各作戰台隨即就能收到目標指示。
青島艦的改裝不僅包括武器系統的升級,艦上生活條件也大幅改善。青島艦裝備有多套海水淡化系統,能夠24小時不間斷地提供淡水,在海上洗澡已經完全擺脫靠天吃飯的情況。儘管護航期間亞丁灣地區的溫度很高,但艦上艙室都有密閉的空調系統,官兵們得以擺脫熱帶地區高溫高濕條件的困擾。
青島艦搭載的特戰部隊裝備還包括蛙人運載器。這種運載器可以搭載兩名蛙人,其中一名乘員在前方控制方向和深度,另一人抓住運載器後部的扶手即可隨之前進。在蛙人運載器旁邊還展出了潛水員的全套裝備,包括潛水服、潛水靴、腳蹼和呼吸器。

性能數據

艦體參數
艦長
144米
艦寬
15.6米
吃水線長
133米
吃水線寬
14.5米
吃水深度
4.25米
型深9.2米
標準排水量
4200噸
滿載排水量
4800噸
航速
32節
自持力
15晝夜
續航力
4000海里/18節
5000海里/15節
艦員編制
230-270名(其中軍官40名)
傳動
雙軸,可調螺距螺旋槳
動力系統
柴燃聯合動力系統(CODOG)
2台烏克蘭“曙光”機械設計科研生產聯合體的UGT-25000燃氣輪機為主用動力系統
(2台美制GELM2500型燃氣輪機,55000馬力)
2台中國產(組裝)MTU20V956TB92型柴油機,8840馬力

服役動態

1997年2月27日至3月30日,青島艦及542號護衛艦編隊從上海出發,前往東南亞,對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三國進行友好訪問。
青島艦青島艦
1998年4月9日至5月27日,青島艦、“世昌”號訓練艦、“南倉”號補給艦編隊,在北海艦隊副參謀長韓芳潤少將率領下,從青島啟程,前往紐西蘭、澳大利亞、菲律賓馬尼拉進行訪問,並參加菲律賓獨立一百周年慶典活動。
2000年8月20日至10月11日,青島艦、“太倉”號綜合補給艦,執行出訪美國、加拿大任務,橫跨太平洋,先後到訪了美國夏威夷的珍珠港、西雅圖的埃弗里特港,以及加拿大的維多利亞港,遠航往返13400餘海里。
2000年8月22日,日本大隅海峽附近海域,一直在中國海軍編隊左側進行跟蹤監視的日本海上自衛隊初雪級131號“瀨戶雪”號軍艦嚴重違反國際航海規則,中途突然從編隊左側加速右轉,橫穿575號補給艦艦首,駛向縱隊右側,113青島艦以連續兩次右滿舵迫使日艦一再右轉規避。
2002年5月15日上午10時,青島艦和太倉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從青島軍港解纜啟航,開始了人民海軍歷史上的首次環球航行。穿越馬六甲海峽、達達尼爾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等世界著名海峽和運河,航經紅海、愛琴海、地中海、黑海、阿拉伯海、加勒比海等世界主要海域,沿途訪問新加坡、埃及、土耳其、烏克蘭、希臘、法國、葡萄牙、巴西、厄瓜多、秘魯10國10港,歷時4個多月,總航程約3萬海里,遨遊三大洋,跨越東西半球。
2012年2月27日,海軍第十一批護航編隊,由青島艦、“煙臺”號飛彈護衛艦和“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組成,從青島膠州灣某軍港解纜起航,奔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接替第十批護航編隊執行護航任務。這是中國海軍自2008年12月開展護航行動以來,第一次由北海艦隊組織執行護航任務。
2012年12月26日艦艇開放日中,青島艦一展風采,全面升級後的艦載武器均為國產。

總體評價

052型驅逐艦是中國第一種完全自行設計的現代化驅逐艦,為建造更先進的驅逐艦積累了經驗。
青島號青島號
052型驅逐艦作為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二代艦仍屬於當時立足自身實際基礎和能力同時,引進並消化吸收一些先進技術對世界先進水準進行追趕的嘗試,亦是中國海軍水面艦隊旨在進行跨越式發展的一個過度型號。052型首艦112“哈爾濱”號的建成服役尚不足以全面展現出20世紀90年代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真實能力和水準。緊接著服役的113青島號儘管其在整體布局上與“哈爾濱”號並無不同,但實際上由於採用了更多的國產系統而與之相比已有很大差異。青島艦建造時採用了大量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促進了中國造船、冶金、機電、航天、兵器工業的發展。隨著新一代大、中型主戰艦艇的接連服役,排水量並不大且僅具有對空近距離點防禦作戰能力的052型在中國海軍水面艦艇中的明星地位和色彩已逐漸被更先進和綜合作戰能力更強大的新型戰艦所取代。然而其服役前期為中國海上力量發展所作出的卓越貢獻,毫無疑問已被濃重地載人中國海軍的發展史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