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靈武明長城
- 外文名:Lingwu Ming Great Wall
- 地理位置: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靈武市臨河鎮、寧東鎮
- 文物級別: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 始建年代:明代
- 建築類別:黃土夯築古遺址
寧夏自古就是中國北部邊防前線,素有“關中屏障,自隴咽喉”之稱,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從戰國時期開始,歷代封建王朝幾乎都在寧夏修築過長城,秦、隋、宋、明等不同歷史時期,寧夏境內修造長城長度達1500多公里,加之長城沿線建造的眾...
靈武市,位於寧夏平原中部、黃河東岸。介於東經106°11'~106°52’,北緯37°35’~38°21’之間。東與鹽池縣相連,南與吳忠市利通區和紅寺堡區接壤,西與永寧縣隔河相望,北以明長城為界與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毗鄰。南北長98千米,東西寬54千米,總面積3846平方千米。地質 靈武市處於鄂爾多斯地台西緣斷皺中段...
寧夏在開發長城游的同時還應與保護和維修長城緊密聯繫起來,保護長城和修復長城是每個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1)全面加強寧夏境內歷代長城保護,同時完成明河東長城入黃河的修復工程,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靈武黃河流經之處,溝渠縱橫,田連阡陌,水鄉景色與邊塞風光交相輝映。該...
新發現的暗道殘存長度1.5公里。位於鹽池縣東郭莊村長城段,第9-14號敵台之間的長城牆體外側,此段壕溝寬9米左右、深1.6-0.8米左右。除個別地方保存稍好外,大部僅保留殘跡。此次在明長城的調查中,在靈武水洞溝景區紅山堡敖銀公路長城缺口以西1300米處的長城外側,發現了大量排列規整有序的“品”字形坑。雖...
秦朝所築長城主要有三段:西段長城,起於臨洮,與秦昭王長城南端連線,沿洮河向西北永靖、黃河與洮河交匯處,再沿黃河經蘭州、靖遠、中衛、中寧、吳忠、靈武、陶樂、烏海、磴口,轉東至達拉特旗以東,與秦昭王長城北端相連;中段長城,是利用原趙、燕長城連線修葺(南線),並在其以北修築新的長城(北線),形成有...
明長城遺址西起嘉峪關市嘉峪關,經酒泉,高台,臨澤,張掖,山丹,永昌,民勤,武威,古浪,景泰等縣,從五佛寺過黃河,在靖遠縣內沿黃河南岸延伸,高低起伏,一直東至遼寧虎山。甘肅境內長度約為1000公里,全用黃土夯築,夯層厚13--20厘米。有的地段夯土層間夾藏木樁,雜草或沙夯實。高10米,上有1米高的女牆,設...
甘肅境內的歷代長城總長度3654千米,居全國第二,其中明長城1738千米,為全國之首。2019年12月,有關媒體反映,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部分長城遺存成為當地居民的宅院牆、圈舍牆和人行道,有的長城牆體被村落和農田包圍,長城周邊環境未得到有效保護。【調查和督促履職】甘肅省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甘肅省院)經初步調查...
寧武縣轄長城 代縣轄長城 山陰縣轄長城 應縣轄長城 渾源縣、繁峙縣轄長城 靈丘縣、阜平縣轄長城 盂縣、平定縣轄長城 昔陽縣、和順縣、左權縣轄長城 六、陝西省轄明長城 府谷縣轄長城 神木縣轄長城 榆林縣轄長城 橫山縣轄長城 靖邊縣、吳旗縣轄長城 定邊縣轄長城 七、寧夏回族自治區轄明長城 鹽池縣、靈武縣、...
隋長城與明長城相伴,呈東西走向貫穿鄂托克前旗南部。這段隋長城從寧夏進入鄂托克前旗上海廟鎮南,向東行,經十三里套、寶日岱、四十堡,折向東南進入寧夏鹽池縣高沙窩鄉境內。鄂托克前旗境內隋長城屬於隋朝第三次修築的長城,開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派遣司農少卿崔仲方“發丁三萬,於朔方、靈武築長城,西距黃河...
第一節 鹽池縣與靈武市的長城449 一、鹽池縣的長城449 二、靈武市和興慶區的長城454 第二節 賀蘭山長城461 第三節 中寧縣與中衛市的長城473 第四節 寧夏中部內邊482 第八章甘肅省的長城491 第一節 靖遠縣與景泰縣的長城493 一、靖遠縣的長城493 二、景泰縣的長城496 第二節 武威市、古浪縣、民勤縣...
康熙皇帝登高向西遠眺,黃河如同巨大的白色飄帶,橫貫南北;北面沙漠如海,連片的果園猶如一顆翡翠鑲嵌在金色的大漠之中;舉目東望,蜿蜒崎嶇的明長城像一條匍匐在茫茫壁戈中的巨龍,千曲萬盤,綿延千里;回首南看,低山丘陵迄邐起伏,甘露寺隱居馬鞍山中。康熙被這金沙綠原、長城古堡、曠遠寂靜的塞外美景所陶醉,於是...
明長城靈武段,在靈武境內長約38公里,上橋村村域內有長約7公里明長城。榮譽稱號 2021年6月,被中共靈武市委員會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22年12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務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委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2022年11月1日,上橋村(長棗)被農業農村部公示為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
水洞溝遺址,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靈武市。水洞溝遺址是舊石器時代晚期原始人的發祥地,發源於寧夏靈武市與鹽池縣交界處的寶塔,在明長城南側拐彎,流經鄂托克前旗西角的上海廟鎮的芒哈圖後入黃河幹流,全長60公里,流域面積950平方公里。水洞溝溝寬50-200米,溝深6-14米,兩岸為棕鈣土。由於沿河有泉水溢出,...
橫城堡,是寧夏明長城河東段的西起點,在今靈武市臨河鄉橫城(黃河東岸),砌築橫城堡的磚石。這裡在明清兩代是一座臨河(黃河)的兵營,重要的兵屯重鎮和黃河軍事渡口,俗稱“橫城堡”,也是明清靈武市八景之一的“橫城古渡”的舊址。現僅城南門及附近尚存一些,其餘多被拆走,殘剩夯土。歷史考證 據《嘉靖寧夏...
靈武明長城星門等,占地1048平方米。廟前立一座石構欞星門,由六根高大圓石柱和12塊石枋組成,三道石門,高7米,寬13.45米,門額雕雙龍戲珠、丹鳳朝陽等。石柱有青龍盤繞、鯉躍龍門等精美浮雕,十分壯觀;門後有半月形泮池,池上有拱形步雲橋,獨具一格;池兩側是迴廊,大成殿內原塑孔子像,後毀,現正在修復...
濱河新區區域內的明長城為東長城,是寧夏境內相對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長城遺址。東長城起自黃河東岸的濱河新區(原橫城),經寧夏靈武、鹽池兩市縣,入陝西定邊縣。東長城西至入黃河巨龍的長城小龍頭稱為兩龍交匯處,站在長城上放眼眺望,北邊的毛烏素沙漠,南邊的水洞溝景區地貌盡收眼底。破壞情況 寧夏文物局副局長衛忠...
總兵駐昌平(今北京昌平)。管轄的長城是從原薊州鎮防區劃出的渤海所、黃花鎮、居庸關、牡羊口、長峪城、橫嶺口、鎮邊城諸城堡長城線,其東北起於慕田峪關東界,西至紫荊關,全長230公里。真保鎮 總兵駐保定,管轄的長城北起紫荊關,經倒馬關、龍泉關、娘子關、南至故關,全長390公里。建設戰事 明太祖北伐將元軍...
永樂時期,邊糧二斗五至一斗五可支鹽一引,“商之利甚厚”,商人皆“戮力墾田,充實邊塞”,商屯開闢出的荒田很多,大大提高了靈州地區的土地利用程度。明廷順應社會經濟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為了在政治上籠絡和控制各族人民,所以逐步建立起以茶、馬為主的貿易體系。因清水營是明長城中的一所重要城堡,設有...
下馬關是明長城固原鎮重要關隘,位於寧夏同心縣下馬關鄉。下馬關是1936年國民黨豫旺縣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古老的回民城。城牆內土外磚,長570米,寬460米,高10米,基寬10米多,頂寬5~7.45米,辟南北二門,南門瓮城尚在。這座明代古城又成為清代平原縣治所,後又成為解放戰爭的一個戰場,雖然彈痕累累,但建築...
寧夏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之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被國家列為“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寧夏新十景、國家地質公園,水洞溝有我國唯一保存最完整的長城立體軍事防禦體系(由明長城、品字坑、大...
寧夏境內的明長城是明成化、嘉靖年間修起的,約有1000餘公里,其西與至甘肅嘉峪關長城相連線,其東與陝北、大同、河北山海關長城相連線,是明萬里長城的一部分。在寧夏境內東由陝北定邊縣進入寧夏經鹽池、靈武止黃河邊橫城,俗稱“河東牆”;自寧夏銀川市興慶區橫城沿河北行經陶樂、內蒙古烏海市海南區巴音陶亥鄉止...
旅遊區內的北方明長城、“橫城大邊”、烽燧墩台、城障堡寨、藏兵洞窟等構成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軍事防禦建築大觀園。旅遊區地處鄂爾多斯台地南緣,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經歷了千萬年的風沙雕蝕,這裡還集中了魔鬼城、臥駝嶺、摩天崖、斷雲谷、檉柳溝等二十多處土林奇絕景觀。2015年7月13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西望河源天際闊,濁流滾滾自崑崙”。周圍環境 在觀河亭處,登上遊船逆水而上,可觀賞黃河大橋、河東機場、甘露寺等建築和古蹟,順流而下,河東有橫城堡、明長城、漢墓群、水洞溝遺址,河西有寧河台、黃河防護林等,水沙相融,景色頗為壯觀,"黃沙漠漠浩無垠"、"風生灘渚波光渺"的美景一一呈現在遊人面前。
圖五○ 楚長城示意圖183 圖五一 燕南界長城圖185 圖五二 趙北界長城圖185 圖五三 趙南界長城圖186 圖五四 魏河西長城圖187 圖五五 魏河南長城略圖188 圖五六 秦長城示意圖191 圖五七 漢長城圖192 圖五八 戚繼光著《練兵紀實》卷6中的敵台圖197 圖五九 紅山堡城址(實測)平面圖199 圖六○ 靈武明長城外側...
寧夏鎮特別是黃河以東地勢較為開闊的今鹽池、靈武一帶就首當其衝,成為遊牧民族南下的突破口。”(註:華夏子:《明長城考實》,第73頁。)尹鈞科認為:“由於元明兩代民族矛盾的激化和明政府的腐敗等原因,致使有明一代邊患之慘烈,達到空前絕後的地步,加強北部邊防,始終是明廷要務。在這種軍事情形下,加上...
旅遊資源多姿多彩,水洞溝遺址、賀蘭山岩畫、西夏王陵、明長城、須彌山石窟、沙湖、沙坡頭、涇河源老龍潭、華夏西部影視城等,折射出了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現代意識詮釋自然的燦爛軌跡。在大西北的高山荒漠旁邊,雖然地處半乾旱地區,但還有江南風光般的肥沃土地,這就是著名的“塞上江南”。這裡的對比是強烈的,大漠金沙...
清水營,明代堡寨,故址在今靈武市磁窯堡鎮清水營村境內。原舊城周回一里許,弘治十三年(1500年)都御史王珣拓之為二里。城堡北側臨靠明長城,東北依清水河而建得名,是明長城內側沿線的軍事防禦設施之一,在長城沿線眾多的屯兵城堡中,清水營城是一座較大的屯兵城堡。②朔方三度重陽節:在寧夏過了三次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