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波敏感症電磁波敏感症是一些患者經歷他們認為是因為接觸電磁磁場而導致的醫學問題。雖然電磁磁場對人體的影響已經確定,但是,電磁波敏感症患者報告,他們在低於電磁安全標準值的磁場下對電磁輻射有反應。
起源,簡介,特點,傳播途徑,空間輻射,導線傳播,複合污染,研究,六大罪狀,危害,影響,自我防護,世界各國發出警訊,日本,美國,瑞士,歐美,瑞典,
起源
大多數實驗發現,電磁波敏感症患者無法區別他們是否暴露在真正的電磁場還是虛假的電磁場。儘管個別稱是電磁波敏感症的患者相信,普通電器產生的電磁場能引發或者惡化他們的症狀。但是,這些磁場在敏感症成因方面扮演什麼角色還不能確定。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宣稱,因為暴露電磁場引起電磁敏感症沒有科學依據。
簡介
所謂的電磁波敏感症ES(Electrical Hypersensitivity)是指電磁場使人產生的過敏反應,嚴重的會破壞人體免疫力,並導致器官受損。患者易出現耳鳴、皮膚疹、頭痛頭昏、眼睛灼熱、噁心嘔吐、疲勞虛弱、關節肌肉疼痛、血液循環不佳、麻痹、臉腫脹、下腹收縮痛、心律不整、呼吸困難等症狀。
嚴重者則會出現心悸、偏頭痛、抽筋、中風、煩躁、沮喪、慌張、精神不集中、平衡感及內分泌失調、記憶力減退、淺眠失眠,和淋巴腫大等症侯。全世界對電磁波控制最好的瑞典也認為,電磁波敏感為一種病症,目前約百分之二至五的人患有此症。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患上電敏感症的英國人不斷增多,估計有幾千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特點
電磁輻射超敏反應的特點是因個體而異的多種非特異性症狀。電磁輻射超敏反應沒有明確的診斷標準,也沒有科學根據將電磁輻射超敏反應症狀與電磁場暴露存有因果關係。
大多數研究表明,電磁輻射超敏反應個體不能比非電磁輻射超敏反應個體更準確地發現電磁場暴露。精心控制和開展的雙盲研究已顯示症狀與電磁場暴露無關。
有人表示,某些電磁輻射超敏反應個體感受的症狀可由與電磁場無關的環境因素引起。例子可包括螢光燈的“閃爍”,強烈刺眼的光和視頻顯示單位的其他視覺問題,以及電腦工作站的人機工程設計不佳。可起作用的其他因素包括工作場所或生活環境的室內空氣品質差或壓力。還有一些證據表明,這些症狀可能由預先存在的精神病症以及作為擔憂電磁輻射超敏反應健康效應的結果的應激反應引起,而不是電磁場暴露本身。
對受影響個體的治療應注重於健康症狀和臨床情況,而不是本人感覺的需要減少或消除工作場所或家中的電磁場。這需要醫學評價,以查明和治療可能是造成這些症狀的原因的任何特定狀況。心理評價,以查明可能是造成這些症狀的原因的其他精神/心理狀況,評估工作場所和家中可能是造成顯示症狀的原因的因素。這些可包括室內空氣污染、噪音過高、照明差(閃爍的燈光)或人機工程因素。減少壓力和工作中的其他改進可能是適當的。
傳播途徑
電磁輻射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大體可分為空間輻射、導線傳播和複合污染三種途徑。
空間輻射
當電子設備或電氣裝置工作時,設備本身就是一個多型發射天線,會不斷地向空間輻射電磁能量。以場源為中心,半徑為1/6波長的範圍之內的電磁能量傳播是以電磁感應方式為主,將能量施加於附近的儀器儀表、電子設備和人體上。在半徑為1/6波長的範圍之外的電磁能量傳播,是以空間放射方式將能量施加的。
導線傳播
當射頻設備與其他設備共用一個電源供電時,或者它們之間有電氣連線時,那么電磁能量(信號)就會通過導線進行傳播。此外,信號的輸入電路和控制電路等也能在強電磁場之中“拾取”信號,並將所“拾取”的信號再進行傳播。
複合污染
同時存在空間輻射與導線傳播時所造成的電磁污染稱為複合污染。
研究
電器也有電磁波
德國醫生著所做的電磁波研究報告,也有一千位醫生著連署相挺。報告中陳述,行動電話基地台附近的居民,患有電磁波敏感症的人愈來愈多,尤其是女性,因待在家中時間較長,症狀也相對較多。
打電話時,最好使用座機,特別是兒童,儘量不要使用手機和無繩電話。
電磁波敏感症跟一般的過敏性疾病不同,它不會在體內產生抗體,民眾只要遠離電磁波,症狀即可解除。電磁波敏感症,主要是因為置身在超過自然環境背景電磁波的環境而引發不適,患者在尋求醫生著協助時,有可能會被誤判成精神官能症。電磁波敏感症並沒有藥醫,惟一的方法,就是遠離電磁波這個健康的隱形殺手,症狀很快就會消失不見。
很多人以為只有居住在基地台附近的人,才會受到電磁波的影響。台大公衛學院職衛所助理教授林宜平表示,基地台產生的強大電磁波,除了會危害人體健康外,對於生活中電器的電磁波,民眾也不可忽略。她以瑞典一份針對公務員的研究為例,發現有一群公務人員對電腦螢幕過敏,身體產生不舒服症狀;於是政府把螢幕換成低輻射的液晶螢幕,大多數人的不適症狀便獲得改善。
林醫生說,電磁波無所不在,家裡幾乎每個電器都會釋放電磁波,只是量的多寡而已。從目前人手一支的行動電話,到生活中常用的微波爐、電毯、電腦產生的微波和電磁波,都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此外,幾乎是所有上班族必用的電腦,也是生活中電磁波的重要來源。芬蘭曾研究發現,女性電腦操作員流產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三點四倍,所以民眾最好使用電磁波較小的液晶螢幕筆記型電腦。
家電用品外,家裡的電線也可能是造成你身體不適的來源。台灣大公衛學院職衛所健康風險中心教授王榮德表示,老舊公寓電線大多纏繞在一起,反而會產生更大的電磁波。他曾到民眾家裡檢測電磁波,發現家裡最大的電磁波來源不是家裡的各種電器,而是市內電線。他提醒民眾,家裡市內電線過於老舊,最好請水電工檢查,以免釋放過量電磁波,危害健康。
電子產品遠離床
不要將微波爐放置在電冰櫃上,以免對人體造成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10歲以下的兒童最好少用行動電話,以免影響腦部發育。
較令人擔心的是,現代人幾乎人手一支行動電話,有人甚至擁有兩支以上,連小朋友也是手機不離身。小朋友最好不要帶手機,國外一項追蹤長達十年的研究發現,手機電磁波會影響腦部發育。她建議父母,如果可以,最好不要讓小孩太早接觸手機,或者手機只用於簡訊,以免影響腦部發育。
手機的磁波不僅影響小孩腦部發育,也會影響睡眠。國外曾做過實驗,將三十位成人在晚間十一點前,暴露在中量的電磁波環境中,發現褪黑激素分泌的時間晚了三十分鐘;波蘭也曾以十二位男性做實驗,每天暴露在少量的電磁波環境中二十分鐘,經過三星期,每周五天的時間,也發現褪黑激素有減少分泌的情況。
因此許多人常抱怨,睡眠品質不好,而且會愈睡愈累,其中很可能就是行動電話放在床頭,或是床邊的音響、電腦等電子產品太多。因此學者建議民眾,不要在床邊放置過多的電子產品,如此便有可能讓體內的褪黑激素分泌減少,造成睡眠品質與身體免疫力降低。目前全世界已有五百多篇醫學報告指出,人體長期暴露在電磁波的範圍內,會導致免疫力降低、抗乳癌藥物失效,與褪黑激素分泌減少等生理反應。
電磁波對人體會產生兩種不同的影響,一種是有形的“熱能”,另一種則是無形的“磁波”。“磁波”雖然看不見,但卻可以穿透牆壁,它的強弱是以“毫高斯”來計算。儀器測出的數值愈大,表示“磁波”愈強。許多人喜歡用長手機帶吊著手機,垂掉的手機正好在胃部附近晃來晃去;男生為使用方便,將手機放在襯衫口袋中,長久下來,手機“磁波”就可能對心臟、腹腔器官,產生不良的影響。
雖然家電的各式磁波可能影響健康,但王榮德及林宜平都認為,民眾不必太過恐慌,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可防範電磁波的危害。除了避免長期使用這些電器用品外,也可藉由均衡飲食、規律生活、多運動,增強免疫力。
抽油煙機不宜使用時間過長,電熱毯通電變暖後應該馬上拔掉電源
電磁波檢測DIY
現代人生活中充斥各種雷達波、超音波、電磁波、紫外線光波、微波等波,目前國際上探討這些波對健康危害的文章已超過上百篇,但正反說法呈現兩極。雖然現今沒有直接證據證實,使用電器與癌症的發生有直接關係,但民眾還是要對可能的不良影響提高警覺,避免可能的危害。
民眾若要降低電磁波的不良影響,平時最好養成自我防範的習慣。建議民眾可至電器行購買“電磁波測試筆”,檢測周遭環境電磁波的強度。當超過標準便會發出警訊,使用者就應遠離被測物,直至警訊消失為止。
若要測知家中的電器產品是否有電磁波,則可利用家用、小型可接收AM(調幅)頻道的收音機,打開後將頻道調在沒有廣播的地方,並且靠近所要測量的電視、冰櫃、微波爐或電腦等家電用品。當發現收音機所傳出的雜音突然變大,走出一段距離後,才會恢復原來較小的雜音量;如此即可測出“安全”距離來。
不同的電器也有不同的防範辦法。像電腦用過,最好只關螢幕不關機,並改換成液晶螢幕;手機最好不要放在腰間或褲子口袋中,而應該用手持或放置於距離人體50公分處;購買住宅,則挑選遠離變電設備及基地台設定地點。
六大罪狀
電磁污染:看不見的危害
一、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表現為心悸,心動過緩,竇性心率不齊等。
二、對神經系統的影響: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容易激動、失眠、頭痛等。
三、對視覺系統的影響:表現為使眼球晶體混濁,嚴重時造成白內障,是不可逆的器質性損害,影響視力。
五、長期處於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影響人體的循環系統、免疫、激素分泌、生殖和代謝功能,嚴重的還會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誘發癌症,以及糖尿病,遺傳性疾病等病症,對兒童還可能誘發白血病的產生。
六、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處於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影響心臟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研究證實:磁場會增加兒童得癌的風險,而且從2mG(毫高斯)起,風險開始加倍。事實上,長期處在磁場超過1mG的地方你就已經受到輻射污染了,而實際上在家中所測到的數據遠遠高於這個數字。
危害
家用電器不要集中擺放,不然會產生較強的電磁波。
日前由澳洲所做出的研究顯示,大哥大電磁波是有累積效應的,這個實驗以200隻老鼠做實驗,100隻有受電磁波照射,另100隻沒有,經過了一年半後,有受電磁波照射的老鼠死了,醫生解剖發現,其腦瘤9個月後即已顯現,且逐漸增加。
依此推論,人體的累積效應十年後才會顯現出來,而得到腫瘤的機率是一般沒受電磁波照射的老鼠的2.4倍,挪威、瑞典是全世界大哥大使用率最高且年代最久的兩個國家,曾有使用者抱怨有頭痛的現象,根據日後的研究報告顯示,使用大哥大越頻繁,則產生頭痛的機率就越增加,以挪威所做的實驗來說,每天使用2~15分鐘的人,頭痛的機率會高於使用少於2分鐘人的兩倍,而使用15~60分鐘的人會高於3倍,超過一小時的人則會高出6倍。
經實驗證實以16KHZ的電磁波照射雞的腦細胞時鈣離子會被分離出來,在2mG以上的磁場中發生小兒白血病機率將比正常環境多1.93倍,小兒筋肉腫傷3.26倍。
電磁波會對人體哪些部位產生影響呢?不管電磁波照射人體全部或部分都會因為熱作用的關係使人體全部或部分體溫上升,通常人體內的血流會引起擴散排除熱能的作用,但眼球部分很難藉由血流來排除熱能,所以容易產生白內障。在瑞典,有四人長期使用大哥大,結果造成與慣用耳朵接聽同側的眼角膜潰爛產生血塊,進而造成單眼失明,瑞典、挪威、芬蘭等國因長期使用大哥大而造成問題陸續顯現。
現代家庭擁有了更多的電子或電器產品,例如:電腦、行動電話、小靈通、子母機、電視機、空調器、電冰櫃、電風扇、洗衣機、組合音響等。眾多電子電器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有些產品未達到設計標準,或是根本不具有防電磁輻射功能的產品,無疑會產生電磁波輻射,在人們不了解,也看不見摸不著、並且沒有檢測設備的情況下,人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給人體造成的傷害比有形的傷害更大,特別是對孕婦和兒童。
影響
電磁波輻射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繼水源污染、空氣污染和噪聲污染之後,電磁波輻射是現今社會第四大環境污染源。電磁波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兩種影響:
二是電磁波的非熱效應或者說累積效應。當電磁波長時間作用於人體時,就會出現如心率、血壓等生理改變和失眠、健忘等生理反應,對孕婦及胎兒的影響較大,後果嚴重者可以導致胎兒畸形或流產。世界衛生組織曾經把極低頻電磁場作為可疑致癌源,與苯乙烯、電焊煙霧、汽車尾氣等歸屬為一類致癌物。
在電磁波輻射的日常污染源中,首當其衝的是計算機,因為人們必須面對面、近距離、長時間地接觸,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大。其他日常污染源還有微波爐、手機、電吹風、電視機、冰櫃等等,可以說,只要有人的地方,電磁場無處不在。這是工業化發達的幸與不幸。人們在享受的同時,正積極採取防護措施,比如各種防輻射衣物的問世與風靡。另外,食療在抗輻射領域大展身手,楓斗、西洋參、枸杞、菊花四味泡茶飲,能有效抵抗電磁輻射的侵害。最簡單的方法是,用完電腦、看完電視後,洗把臉,也能減少電磁波輻射的不利影響。
自我防護
對於低頻電磁場,建議採取“謹慎迴避”的方法,也就是測定場域、找出來源,並降低暴露。
第1招:偵測環境中的電磁場
第2招:減少暴露在電磁波下
第3招:遠離電磁波一夜好眠
第4招:有效隔絕電磁波的外來侵犯
世界各國發出警訊
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是日積月累的,所以若患者無視於身體發出的警訊,那么長期暴露在電磁波下就有可能引發各種疾病;不管是海內外文獻都格外重視中高頻電磁波所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