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種歷史
國外
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許多國家開展對雷達的研究。
英國於1935年研製成
世界第一部雷達,1936年開始裝備部隊,並在
泰晤士河口附近部署若干對空警戒雷達站,擔負警戒、引導任務。期間,美、德、日等國組建雷達部隊、分隊,蘇聯的對空
情報部隊也裝備了雷達。此後,美、蘇、德、日等國也先後研製出雷達,並組建雷達部隊、分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已經有大量雷達部隊、分隊參加戰鬥,擔負對空、對海的
警戒、引導、目標指示任務,或控制
高射炮、
海岸炮進行瞄準射擊。戰後,各國雷達部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蘇聯於1952年將執行對空警戒、引導任務的雷達部隊擴編為國土防空軍的一個
兵種。以後,
東歐一些國家和
越南也相繼在防空軍中成立雷達兵。50年代後期,探測地面活動目標的
戰場偵察雷達在一些國家中陸續
裝備部隊。隨著彈道飛彈的出現,從60年代開始,美、蘇等國組建擔負彈道飛彈預警任務的雷達部隊,用以提供洲際、
中程彈道飛彈襲擊情報。隨著空襲
兵器的發展和新的突防手段的運用,雷達兵的機動能力、生存能力及雷達情報系統的抗干擾能力、自動化程度都將進一步提高。隨著
軍事技術的發展,雷達的自動化程度和反干擾能力將不斷提高,雷達兵的
作用和任務將不斷擴展。其發展趨勢是:對空、對海目標的警戒任務將逐步結合起來,情報保障和武器控制任務將逐步結合起來,對外空目標的警戒能力將逐步提高和完善。
中國
1949年9月,中國解放軍第一個雷達隊在
上海成立。當時,
華東軍區淞滬警備司令部防空處抽調部分幹部,利用
國民黨遺留的2部
日本造的四式舊雷達和8名技術人員,在
上海市安國路建立了人民解放軍第一個雷達隊。10月1日,開始擔負對空警戒任務。1950年4月22日,
中國第一個雷達營在
南京成立,下轄5個雷達中隊。裝備的是接管的日制四式警戒雷達2部、313式警戒雷達4部和美制602式環視雷達4部。後來又在上海、北京、瀋陽、
廣東、杭州、安東等地成立了8個雷達營,當時全軍共有9個雷達營。1952年11月10日,中國
防空部隊第一個雷達團成立。此後,又在
北京、
廣州、
安東、
杭州等地成立了7個雷達團,共成立了8個雷達團。到上世紀70年代,中國雷達部隊成倍增長,在全國範圍基本建成了比較嚴密的對空警戒雷達網和以主要作戰空域為中心的引導雷達網。進入新世紀,雷達部隊的編制體制經過調整
改革,進一步適應了雷達兵的特點,雷達部隊的
機動能力、
生存能力、
抗干擾能力和
自動化程度都產生了巨大的飛躍。中國雷達部隊建制完善後,為高射炮兵和空軍航空兵安上了火眼金睛,提供了大量及時、準確的敵機空情,在中國解放軍
歷史上創造了許多傳奇。1959年10月7日9時41分,中國軍隊
福建前線某雷達連報告:發現
台北市以北50公里海面上空有1架大型飛機,判斷是從
桃園機場起飛的RB-57D高空
偵察機。11時15分,敵機距北京480公里時,中國
空軍地空飛彈2營進入一等戰鬥準備。11時30分,營目標指示雷達發現
目標距離380公里,高度1.9萬米,時速750公里。此時,北空指揮所下達
命令:2營堅決消滅敵機!11時50分,當敵機距2營飛彈
陣地139公里時,營長
岳振華下達命令:打開制導雷達天線。115公里時,
制導雷達抓住了敵機。12時4分,岳振華果斷地下達命令:“發射!”3發飛彈騰空而起,全部命中目標,敵機瞬間空中開花。這是
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創世界
地空飛彈擊落飛機的歷史,雷達兵在其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在抗美援朝戰爭和
國土防空中,中國航空兵、
防空兵、
高射炮兵先後擊落數千架敵機,其中90%以上是靠雷達發現目標的。建國初期中國雷達兵屬於防空軍範疇,1957年防空軍與空軍合併後,雷達兵隸屬空軍。如今,中國雷達兵
主體在空軍,但海軍和陸軍也都編有不同數量的雷達部隊。中國空軍雷達兵部隊,包括
海軍航空兵雷達兵部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一直都是團-營-站或者團-站編制體制。從上個世紀90年在初開始,這種情況發生變化,開始出現旅-營-站
體制和團-營-站(團-站)
編制體制並存的局面,並一直保持,編制體制的變化,第一批雷達兵旅(1993年)兩個,分別在廣州軍區空軍和
北京軍區空軍範圍內,由多個雷達兵團合併組建而成;第二批雷達兵旅(1999年)三個,分別在
南京軍區空軍和
成都軍區空軍範圍內,由多個雷達兵團合併組建而成;同期海軍航空兵雷達兵部隊亦由六個雷達兵團合併組建成三個雷達兵旅;第三批雷達兵旅(2004年)可能是由於前期雷達兵旅
體制的優越性以及部隊裝備的
發展,這一批雷達兵旅的數量很多,總共多達10個,分布在
瀋陽軍區空軍、
北京軍區空軍、
蘭州軍區空軍、
濟南軍區空軍、
南京軍區空軍、
廣州軍區空軍所屬範圍內,組建的情況分別是多個雷達兵團合併組建、單個雷達兵團為主體擴編組建等。經過上述三次的雷達兵部隊編制體制
調整,北京軍區空軍已全部都是雷達兵旅,而沒有雷達兵團的存在;而全空軍的雷達兵團也由1990年代初期的40多個降為18個。
兵種編制
雷達兵通常按旅(團)、營、站(連)的序列編制,少數
國家編有旅或師。歐、美一些國家的雷達
部隊編於空軍指揮控制
系統的戰術控制大隊、中隊和支隊,支隊下轄若干雷達站。
雷達兵部隊由於擔負的任務不同,其
隸屬關係、體制編制、遂行任務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對空警戒雷達兵,分別隸屬於
空軍、
防空軍、
海軍航空兵、陸軍野戰部隊;對海警戒雷達兵,隸屬於海軍。對空、對海警戒雷達兵,一般按團、營、連(或站)的序列編成,通常沿國界線、海防線及其
縱深地區部署,構成一至數道雷達警戒線;在重要
地域和海域進行面狀部署,構成雷達網,組成區域或全國的雷達
情報系統。地面偵察雷達兵,一般隸屬於陸軍偵察部隊、分隊,編成排(站)或班,分散遂行情報保障任務。
武器控制雷達兵,一般以連、排為單位,在各軍種的
炮兵或飛彈部隊的
建制內遂行作戰任務。
主要任務
警戒偵察
發現空中、海上和地面的有關目標,測定其
方位、距離和高度等
坐標,識別其種類、
用途、型號和敵我屬性;對敵方目標進行跟蹤,掌握其運動要素和行動特點,判定其威脅程度;向軍隊指揮
機關、作戰部隊以及民防機構報知敵方目標的情報。
目標引導
引導己方的
航空兵截擊空中、海上和地面的敵方目標;引導己方的艦艇截擊敵方艦艇;為對空、對海和對地作戰的
炮兵、
飛彈兵指示射擊目標。
武器控制
對攻擊的目標進行連續跟蹤,並將測定的目標數據通過指揮儀或電子計算機控制
火炮或飛彈,對空中、海上或地面目標進行
瞄準射擊。
主要裝備
情報系統
雷達兵通常沿國境線向縱深地區部署警戒雷達站,構成一至數道對空警戒線;在重要保衛目標周圍和航空兵戰鬥活動地域,部署警戒、引導雷達站,構成對空警戒和引導
雷達網;再由各級情報中心負責蒐集、處理雷達情報,從而形成地區性或全國性雷達情報系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
華沙條約組織還組成了跨越國境的集團性雷達情報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