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高射炮兵是隨著飛機等空襲兵器的出現和更新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期間,高射炮兵有連、營建制,在防空作戰中已顯示出其強大威力,擊落的飛機約占被擊落飛機總數的20%。期間,高射炮兵得到了迅速發展,許多國家建立團和旅(師),裝備有20~133毫米口徑的各種高射炮,配有火力控制系統,提高了機械化程度,並有一套較完善的指揮系統和情報保障系統,在防空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蘇聯高射炮兵擊落德軍飛機2.3萬餘架,約占德軍被擊落飛機總數的30%;英國高射炮兵在保衛倫敦的防空作戰中,擊落德軍V-1飛彈1800餘枚,約占被擊落V-1飛彈總數的50%。戰後,高射炮兵在作戰指揮系統和裝備自動化方面有新的發展。
在中國,國民黨軍隊於1935年組建高射炮兵營,後擴充為數個團,參加對日防空作戰。於1945年11月組建高射炮兵大隊,1947年建立高射炮兵團,1950年建立第一批高射炮兵師,以後不斷發展。高射炮兵是空軍的一個兵種,陸、海軍中均編有高射炮兵部隊。在防空作戰中曾擊落對大陸偵察、襲擾的美國和國民黨空軍飛機89架,為保衛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20世紀60年代初,由於
噴氣式飛機的飛行高度、速度和機動性已有提高,有些國家認為高射炮的射擊效果將下降,準備用地空飛彈部隊取代高射炮兵部隊。和中使用中、小口徑高射炮大量擊落飛機的事實證明,在現代防空作戰中,高射炮仍然有用,而且與結合使用能獲得更好的效果。因此,許多國家在發展地空飛彈的同時,繼續在高射炮兵中發展多管速射、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小口徑高射炮,並逐步減少大、中口徑高射炮。1982年,90多個國家有高射炮兵,多數編有團、營、連。單一的高射炮兵師(旅)已不多見,通常以高射炮兵部隊、分隊和
地空飛彈部隊、分隊混合編成。有些國家的高射炮兵部隊、分隊,以高射炮為主,配備一些打低空目標的地空飛彈,這標誌著高射炮兵正在由裝備單一身管武器的部隊體制向著飛彈火炮結合的部隊體制演變。
戰術手段
高射炮兵遂行防空作戰任務的兵種或部隊。主要任務是:保衛國家政治經濟中心、軍事要地、交通樞紐、軍隊集團以及其他重要目標,參加爭奪制空權的鬥爭。通常與地空飛彈兵共同遂行作戰任務,也可單獨進行防空作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高射炮兵多以連為單位,靠近被掩護目標配置,與殲擊航空兵部隊按空域組織協同,並建立對空監視、報知系統和專門的指揮機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經過總結要地防空作戰經驗,形成了空軍高射炮兵戰鬥基本原則,主要包括:混合使用各種不同口徑的高射炮,構成環形的縱深梯次配置,與殲擊
航空兵密切協同,實施統一的集中指揮,保持常備不懈,適時實施機動等。蘇軍在莫斯科對空防禦作戰中,集中1000多門高射炮和其他防空兵器,在
莫斯科周圍200多公里縱深內梯次配置,構成多層環形火力配系,並與殲擊航空兵配合,粉碎了德軍的空中進攻。20世紀50年代以來,空軍高射炮兵和地空飛彈兵配合使用,使空軍高射炮兵戰術增加了新內容。
高射炮兵一個或數個火力單位對空中目標實施有效射擊的空間。是高射炮兵射擊能力的主要體現和射擊指揮的重要依據。一個火力單位的有效射擊空間,是以其有效射擊距離為半徑所形成的半球形。它的水平斷面稱為有效射擊平面區域。該區域的半徑稱作有效射擊半徑。數個火力單位的有效射擊空間,是各個火力單位的有效射擊空間的綜合。其有效射擊平面區域通常是一個多圓弧形。有效射擊平面區域是高射炮兵火力範圍的標誌,在實際運用時,常把它算作高射炮兵火力範圍。火力範圍用平方千米來表示。可以在預製的火力範圍表中查出,也可用計算火力範圍的公式計算。高射炮兵火力範圍是由火炮的有效射擊半徑、配置間隔、配置樣式和目標高度決定的。火炮有效射擊半徑大,火力範圍則大。各火力單位配置間隔增大,火力範圍則隨之增大。在配置間隔和有效射擊半徑不變的條件下,線形配置時的一層火力範圍和二層火力範圍比集團配置時大,三層火力範圍比集團配置時小。目標高度越高,火力範圍越小。為使高射炮兵能適時抗擊來襲的空中目標,在確定高射炮營、團、群的掩護任務和戰鬥隊形之後即應求出火力範圍,並標繪或顯示在有關的作戰文書及射擊指揮器材上。在戰鬥實施中,當敵方飛機進至火力範圍邊界前一定的距離時,指揮員即下達射擊任務,以保障高炮火力在火力範圍邊界上開始迎擊來襲飛機。
隨著空襲兵器和
防空兵器的發展以及作戰手段的不斷變化,空軍高射炮兵戰術在抗擊超低空目標、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和電子干擾條件下的作戰等方面,將有新的發展。
作戰等級
高射炮兵作戰準備程度的區分。目的是使高射炮兵能適時轉入等級戰備狀態,提高快速反應能力,迅速而有秩序地轉入作戰行動,隨時執行作戰任務和對付敵人的突然襲擊。高射炮兵作戰準備分為若干等級。不同等級對人員和武器、設備所處狀態及完成射擊準備的時限有不同的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高射炮兵作戰準備的等級,分為指揮所作戰準備等級和部隊作戰準備等級。這兩種作戰準備等級又各自分為幾個等級,並按等級規定指揮所、指揮員、指揮設施應處的工作狀態和部隊、武器、設備做好射擊準備的程度。作戰準備等級及其轉進的時限通常由上級依據敵情、任務、部隊戰鬥素質和需要確定。
中國高射炮兵
韓戰期間,中國
志願軍防空部隊高射炮兵先後有21個團又10個營參加抗美援朝,經受了抗擊美軍大規模空襲作戰的嚴峻考驗。在整個戰爭期間,防空部隊高射炮兵與志願軍空軍和野戰高射炮兵並肩作戰,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英勇地抗擊了美軍的空中突擊,粉碎了所謂的“絞殺戰”,打了許多大仗、惡仗,對空作戰1萬多次,擊落敵機409架,擊傷1559架,對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作出重大的貢獻。
從1965年8月至1969年3月,先後赴越輪戰的中國高炮部隊和配屬的防空部隊共有16個支隊轄63個團,總計約15萬人,其中中國高炮部隊先後有8批7個師轄26個團零8個獨立營及配屬的9個探照燈營、14個雷達連。他們使用的武器裝備主要是老舊的85毫米和37毫米高炮,只裝備少量50年代後期生產的57毫米、100毫米高炮和14.5毫米高射機槍。
中國入越高炮部隊廣大指戰員針對美機活動特點,研究了多種機動靈活的戰法,充分發揮老式裝備的威力,打擊美軍優勢裝備的飛機。在3年零7個月的時間裡,中國入越高炮部隊與美機作戰558次,取得擊落美機597架、擊傷479架的光輝戰績。自己在作戰中戰損兵器23件,有280人英勇犧牲、1166人光榮負傷。打出了軍威、國威。 美國使用的戰鬥機、攻擊機都是60年代前後生產的先進飛機,主要有F-100、F-104、F-105、F-111、F-4、F-8、A-4、A-6、A-7型等。美機在轟炸過程中,還不斷改變戰術手段和改進武器裝備,如攻擊地面高炮陣地時,不僅採取反高射炮機動,還對炮瞄雷達實施干擾、使用“百舌鳥”反輻射飛彈進行攻擊,以及投擲具有較大殺傷力的鋼珠子母彈、氣浪彈、凝固汽油彈、毒氣彈等武器進行壓制和摧毀,這給地面防空部隊作戰造成極大的困難。
1967年6月18日,美機向中國高炮2師5團11連陣地投下大量
子母彈,其中10多顆子炸彈落在2班掩體中爆炸,全班8名戰士全都負傷,掩體內燃起熊熊烈火。班長趙廣義易上多處負傷暈倒在地,當他甦醒後,不顧個人傷痛,繼續指揮全班戰鬥,最後壯烈犧牲在陣地上。5炮手王炳貴胸部、腿部多處負傷,他忍著劇痛壓了3夾
炮彈,當戰鬥結束時,他右手仍托著彈夾,左手推著炮彈,挺坐在炮盤上,而心臟已停止了跳動。由於大量子母彈在陣地上爆炸,陣地到處燃起濃烈的大火,堆放著的炮彈箱也燃著火焰,炮手李業和趙榮福不顧自己多處負傷,冒著烈火和延時子母彈爆炸的危險,跌跌撞撞地取水滅火,拼盡全力終將炮彈箱上的火撲滅,保衛了戰友和陣地的安全。炮手張忠自己身負重傷還替倒下的裝彈手裝彈。忽然間彈夾上的炮彈被子母彈打穿,發射藥在嗤嗤地燃燒,炮神有隨時爆炸的危險,在這千鈞一髮的緊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撲向彈夾,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掩護了戰友和火炮的安全。
1967年5月27日,中國高炮2師5團在越南寨高地區抗擊美軍6批20架F-105、F-4型飛機的猛烈攻擊,其中有8箱子母彈在2這陣地上爆炸,連長張宛度頭部、左腿、胳膊多處負傷,指揮室被炸毀,無法實施指揮,他用一隻腳蹦跳780多米,越過兩道交通溝,站在陣地中央繼續
指揮戰鬥,打擊敵機。
1967年7月5日,中國高炮5師15團8連2炮手李金才在對空作戰時,一顆子母彈落在他兩腿之間,在即將爆炸的時刻,他為了掩護戰友和保護火炮,就堅定地夾緊雙腿,結果雙腿被炸斷,炮盤上染滿了他的鮮血,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挺坐在炮位上繼續戰鬥,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中國高炮7師20團2連炮手曲永久在對空作戰中,腹部被子母彈擊中,腸子流出腹外,他忍著劇痛,用力將腸子塞進腹內,紮緊腰帶繼續戰鬥,最後壯烈
犧牲。這樣英勇無畏的戰士還有很多。這是
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無不勝的基石。
射擊
使用
高射炮將彈丸射向目標的行動。它是高射炮兵指揮員和雷達、儀器、
火炮等專業人員協調一致的行動。高射炮兵射擊的主要目標是飛機,必要時也可射擊地面目標和水面目標。
對空射擊
現代高射炮兵對空中目標射擊,通常先以雷達、光學儀器、光電跟蹤和測距裝置搜尋、發現和跟蹤目標,連續測定目標坐標;通過高射炮射擊指揮儀或瞄準具求出射擊諸元(提前方位角
βq、射角
φ和使用時間引信時的引信值),並連續傳送到火炮;然後,火炮按射擊諸元進行發射,使彈丸直接命中目標,或在目標附近爆炸以破片毀傷目標。高射炮兵射擊
由於目標運動快速,火炮不能直接向目標現在點(М)射擊,而應向目標提前點(Мq)射擊。同時,由於彈丸受重力和空氣阻力的影響,其彈道向下彎曲,火炮射擊時身管還要抬高一個高角 (ɑ)。目標提前點是根據目標在彈丸飛行時間內仍按火炮發射前的飛行狀態作有規則運動的假定,用外推法確定的;高角是根據彈丸下降量確定的。確定提前點(Мq)和高角(ɑ)時,必須使彈道與目標航路相交,使彈丸從起點到提前點的彈丸飛行時間與目標從現在點到提前點的目標飛行時間相等。
射擊步驟
高射炮兵射擊包括射擊準備和射擊實施兩個步驟。射擊準備主要包括:準備火炮、儀器、彈藥,使之處於良好的戰備狀態;組織對空偵察,保證及時發現目標;根據任務、地形和飛機活動特點等制定射擊預案;計算與修正氣象、彈道等條件的偏差。射擊實施主要包括:搜捕與指示目標;判斷情況,選擇目標;決定火力運用的方法、射擊方法和發射種類;確定開火時機,適時開始射擊;進行射擊觀察;實施火力機動。
射擊方法
通常分為
指揮儀法射擊和
瞄準具法射擊。指揮儀法射擊,是利用指揮儀求取射擊諸元的方法進行的射擊,是高射炮兵的基本射擊方法。指揮儀是比較完善的計算裝置,其核心部分是計算機,對目標飛行狀態的假定接近實際,可修正氣象和彈道條件等偏差,計算諸元的準確性較好。瞄準具法射擊,是利用火炮瞄準具求取射擊諸元進行的射擊。瞄準具對目標飛行狀態的假定和計算裝置較指揮儀簡單,計算諸元的準確性低於指揮儀,通常是在不能用指揮儀法射擊時採用的射擊方法。有的自行高射炮系統有一部主計算機和一部簡易計算機。用主計算機計算諸元射擊是基本的方法,簡易計算機是在緊急情況下不能用主計算機時使用。
高射炮的發射種類:小口徑高射炮通常用點射,包括連續發射彈數較少的短點射和連續發射彈數較多的長點射;大、中口徑高射炮通常用有一定發射間隔的齊射和以最大發射速度發射的急促射。
簡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高射炮兵對空中目標射擊,是在火炮瞄準具上裝定從諸元表中查出的諸元進行射擊。夜間用探照燈照明目標後射擊。在觀察不到目標時,則利用聽音機或根據人的聽覺,將火炮身管概略對向目標運動前方實施射擊。戰後,出現了高射炮射擊指揮儀和高射炮瞄準具,能自動連續地賦予射擊諸元,提高了射擊諸元的準確性和射擊的及時性。但指揮儀和瞄準具只能按照目標在水平面上以等速、直線飛行的假定進行工作。在此期間,還採用了在目標前進航路上設定彈幕(火網),用以攔阻目標的攔阻射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指揮儀和瞄準具有了很大改進,能保障對水平面和斜面上等速、直線飛行的目標射擊。高射炮兵裝備
炮瞄雷達後,解決了高射炮兵在夜間和晝間能見度不良條件下對飛機射擊的問題,提高了射擊精度。中口徑高射炮開始使用近炸
引信,增大了射擊效果。戰後,炮瞄雷達、指揮儀、瞄準具和火炮不斷更新,射擊過程的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指揮儀對目標飛行狀態的假定又有了改進,能保障對水平面和斜面上勻加速、曲線飛行的目標射擊。
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大力發展的小口徑高射炮系統,能同時進行搜尋與跟蹤,能在全天候和電子戰條件下識別敵我飛機,探測和
跟蹤低空、超低空快速目標,並能同時跟蹤多個目標。有的高射炮系統採用數字式火控計算機,能迅速、準確地同時計算多個目標的射擊諸元和為獲得最大毀傷機率所需的連續射擊時間,並能同時控制數個火力單位對數個目標射擊。有的高射炮系統在炮口裝有測定初速、氣壓等的設備,能自動修正初速和氣象條件變化所引起的彈道偏差;在儀車和炮架上均裝有自動調平裝置,可在幾秒鐘內自動調整儀車和炮架水平;在儀車上裝有視差測量裝置,可自動測定和修正儀器與火炮之間的視差,縮短了射擊準備時間,提高了射擊精度。為了提高命中和毀傷機率,有的高射炮系統採用近炸引信和預製破片的榴彈射擊。自行高射炮系統機動性好,自動化程度高,能自動修正車體偏向與搖擺所產生的偏差,保障行進中搜尋、跟蹤目標,計算射擊諸元,實施行進間射擊和短停射擊。高射炮系統的反應時間一般為6~8秒,有的只需2.5秒。由於電子計算機和運籌學原理的廣泛運用,高射炮兵射擊將進一步向提高精度、速度和自動化程度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