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化

文化有兩種涵義,一種是指網路上的雷文化,一種是指中國民間的雷文化。古人對打雷這種自然現象不十分了解,因此逐漸演化出一系列有關傳說。在古人的理念中,雷是懲罰罪惡之神,人如果做了壞事或違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轟頂死去。中國民間把雷神的生日定在農曆6月24日,這一天要舉行祭祀儀 式。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文化
  • 讀音:léi wén hua
  • 起源於:日本動漫
  • 產生:2008年
網路用語,雷文化解釋,雷的解釋,雷文化的發展狀況,網路中蔓延的雷文化,2008,我被你雷到,“雷”的多元涵義,雷,是一種世界觀。,雷人雷事,民間文化,聞名世界的雷區,雷州半島雷文化溯源,

網路用語

雷文化解釋

讀音:léi wén hua
文化解釋:文化可以創意、行銷傳播、複製和變異,“”是表情,火星文是語法,真實世界的真實人事是雷文化用之不竭的源泉。今天如此海量和高密度的觀念衝突、代際衝突和人際交流方式衝突,是雷文化真正的催生土壤

雷的解釋

起源於日本動漫人物受到強烈感情衝擊的“雷”在2008年開始流行。點評:隨著時代的發展,必然會出現越來越多“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的現象。昔日風光無限的暈如今逐漸淡出了歷史舞台,雷開始躍然網上,不過網路時代從不缺少新鮮的辭彙,相信它未來也會被更雷的詞所取代。
雷
雷電圖片源起:“雷到”原是出自日本動漫, 動漫人物被電波打到"受到強烈電波衝擊", 漫迷看到驚訝的事物時發出此類"強烈電波衝擊"的言語,後經簡化翻譯成"被雷到"... 例如:某天南韓某教獸發明了他國文明,網友紛紛表示被雷到...
“雷”不僅是一種網路用語,更成了年輕人的世界觀。當“暈”已經無法表達對他們的滔滔崇敬之心情和嗷嗷反胃之感覺。“雷”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戰鬥在了網路第一線。
釋義:雷: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看到某種令人驚訝的事物,感覺猶如“被雷擊中”一樣。在現代的網路語言中,"雷"就是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無意中看了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就會感覺不舒服。其中還以受驚嚇得程度分輕傷,中傷,重傷,對某種事物表示奇怪。
另:某些時候雷也可以解釋成因為事物的某些屬性而使看到的人產生無限熱愛的一種情況,類似於“一萌必中”。

雷文化的發展狀況

文化愈演愈烈,從2008年開始產生。到現在一直呈上升狀態。這個可以從網路數據分析中看出來。現在各個媒體,也接受並使用雷文化

網路中蔓延的雷文化

在現今網際網路發展迅速的時代,新名詞、新現象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人群希望在網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有自己的群體,自己的語言,秀出更不一樣的風格。從聊天室到BBS,從BBS到部落格,從部落格到web2.0,網路變的無所不能,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網路本身就是一種新文化,而雷文化就是這個網路大文化應運而生的產物。
雷文化雷文化
世界在改變,對待世界的態度也在改變。
現在的年輕人都說:好雷啊!被你雷到了!沒有憤怒激烈的言辭,沒有邏輯清楚的辯駁,沒有誇張虛偽的表情,一句“我被你雷到”,輕輕帶過。
“雷”不僅是一種網路用語,更成了年輕人的世界觀。恆源祥、冬日娜、伏地挺身……每日一雷成了新潮流。
文化可以創意、行銷傳播、複製甚至變異,“囧”“槑”的表情,漫天飛舞的火星文繁體字,真實世界的真實人事是雷文化用之不竭的源泉。現今社會如此海量和高密度的觀念衝突、語言衝突、人際交流方式衝突,都成了催生雷文化土壤
在多元化、全球化背景下成長的這一代年輕人,對待世界的態度既表達認同又自由創新,雷就是這種態度的最好詮釋。
“雷”原本是指自然現象,打雷,電閃雷鳴。 “雷”也是中國百家姓之一,排名在第88位。
而在現代網路語言中,“雷”可以指受到驚嚇,被嚇到了;“好雷喔”是反辭彙,真實的意思是好慢喔,帶一點諷刺意味。“雷到”原是出自江浙一帶的辭彙,是指聽到別人的話很訝異很驚奇抑或者難以理解,類似現代辭彙中的“暈倒”、“無語”等等的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根據被“雷”的程度可以分為:輕傷、中傷、重傷、腦殘,如果你有幸練就金剛不壞之身,就可以不用戴避雷針而縱橫各個雷文了。

2008,我被你雷到

我們該如何去形容已經過去大半的2008年?這個注定將被載入史冊的年份,南方雪災之後又是洪澇、5.12汶川大地震的大悲,奧運會獎牌與精神文明雙豐收的大喜,股市、樓市與油價的大起大落,人們已經有些不知該用怎樣的名詞來形容了,有人找到了“”,似哭似笑的一張小臉,說不清楚是喜是悲的表情下有種委屈的無力感。有人乾脆一句“我被雷到了”,來形容複雜的心情。
雷文化雷文化
“雷”成了一種現象,一種文化:當“雷”民們在“雷”事件中陷入新的狂歡,當“打醬油”和“伏地挺身”變成了唾沫星子,當奧運會韓喬生式的解說語錄Web2.0版再度流行,當網路沉溺在雷事和雷文的搜尋、觀察中,最終培養出來的是這樣一種惡趣味:長久反諷、戲謔、戲擬,無限放大雷原體,主動引雷,擴大雷爆半徑,製造類雷物(如面癱叔叔、“國足歡迎你”)。“天雷教”成為日常敘事的主宰形態。
作為2008年的見證者,我這樣為2008年留言:沙發。或:我什麼都沒幹,我是來洗澡的。

“雷”的多元涵義

雷,是一種語言,更是一種感受。
好雷啊,被雷了,略等於:好奇怪喔!他怎會可以這樣?他難道不知道……?喔,原來如此……怪不得……
社會學家顧曉鳴則認為,網際網路時代帶給了人類一些新的複雜的、微妙的感受,但是公共話語並沒有賦予這些微妙感受以具體辭彙。同時,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傳播邏輯里,人們傾向於:1、我要讓人家聽不懂(吸引注意力);2、我要有一幫子人用,用到讓你聽懂(群體歸屬感)。
雷文化
用一秒看看,用一秒決定雷不雷,用一秒決定傳不傳,這就是網際網路時代雷人們的行為邏輯
雷,是一種現象,一種標準。
各種雷被引雷人通過發帖子、PS圖片以及視頻剪輯手段發布出來後,嚴肅的社會事件、八卦的娛樂信息在被雷者心目中只有等級的差別,沒有性質的異同。當所有憤怒、同情、讚嘆、驚訝、質疑、震撼都只用一個雷字來形容,你不得不感嘆:時代變得更複雜了,還是更簡單了?人類變的更聰明了,還是更笨了?人類之間的聯繫是更多了,還是更少了?

雷,是一種世界觀。

雷是雷人們發現世界、尋求趣味、寄託心情的手段。只有中國才能誕生雷文化,2008是一個情緒劇烈的年份,富含種種極端的情緒體驗,對於雷民來講,是一個好年份。
當種種前現代與後現代並存,當全球化潮流遭遇中國特色,當商業文明與東方傳統合流,西方人常常感嘆:中國人只用了30年就走完了西方200年走過的路程。

雷人雷事

一提起央視解說,人們十有八九會想起韓喬生。早在韓喬生解說足球的時候,就有網友為其彙編了一套《韓喬生語錄》。如今2008奧運年,韓喬生一如既往地保持他“眼睛看著A、心裡想著B、嘴裡說的C”的慣有風格,堅決意識流到底。
最為著名的言論莫過於對水立方的評價:“為什麼世界紀錄能在水立方不停地被打破?是因為泳池的水好,經過淨化的水不但可以澆水、洗衣服、洗地板,還可以三次利用去沖大街和建築物……”正當觀眾們以為韓老師最近家務纏身連工作都不忘澆水掃地之時,身邊的女搭檔向他解釋:“是因為水立方泳池比其他的深了0.5米,其他泳池是2.5米,水立方是3米”。他恍然大悟,馬上接口:“喔,深了5米。”真讓人不得不感嘆韓老師是藝高人膽大。
有人說,韓喬生對解說事業的最大貢獻在於發明了“意識流解說法”,充分襯托和渲染比賽場面的意境,引導觀眾天馬行空地跟他一起進入異世界暢遊。自古以來中國就講究一個意境,山水寫意畫可以形不似,但神必在。韓老師可謂是寫意派的解說界傳人,通過韓老師的解說,觀眾完全可以掌握他當時的心神狀態,是飄渺飛仙,還是俗世紛擾,通通顯現於他的解說詞當中。大批的央視解說員承襲了韓老師的解說風格,大嘴一張,往往讓電視機前的觀眾神經驟然緊繃又轟然倒塌,刺激不已。如今觀眾們的罵聲是越來越少,樂呵呵看笑話的人是日漸增多,聽奧運直播解說也就“華麗麗地”再次被證明是國民共享的超級娛樂大餐。

民間文化

聞名世界的雷區

雷州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屬世界上兩大雷區。雷州半島東經109。31,~110。55,、北緯20.12’~21.35’之間。地處熱帶,屬海洋性氣候,雷暴較多,年平均雷暴日數達102.4~108.2(據最近南方日報報導雷州半島雷暴日數已達130天。)據說每年日均打雷20—30次。雷州半島多雷,有舊雷與新雷,陰雷與陽雷以及冬雷、春雷……之說,雷對半島氣候、耕作、收成頗有影響。
雷文化雷文化
行雷氣象萬千,“悶雷”猶如打呼嚕的山神爺,連續發出沉悶雷聲。“炸雷”雷聲聲勢大,來得突然兇猛,重重轟襲。只聽頭上“叭嘞”、“嘭”一聲巨響,炸在眼前,隨之“隆隆”之聲震耳欲聾.片刻又來一下轟炸式的雷鳴,好一個嚇唬人的架勢。如果此時下著傾盆大雨,若躲在大樹下避雨,那就太危險了,老雷不要你的命就萬幸了。到過雷州半島作客的外地人都為這裡的雷電恐懼萬分,也為這裡的男女老少雷打不動不驚所折服。
但世世代代在這方土地上棲息的本地人,上至白頭老翁下至牙牙學語的稚童都被老雷嚇過,已司空見慣,所以就沒那么大驚小怪了。

雷州半島雷文化溯源

翻開千古歷史篇章,可以看到,隋唐以前,蠻荒的雷州半島毒瘴荊棘遍野,古木森森,是少數民族居屬的地方,居住著以俚、僚、黎族為主的土著部落。他們以刀耕火種為生,獸皮樹葉纏身,在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經常遭受雷電風雨的襲擊。
雷文化雷文化
為了抗衡大自然,他們與西南民族一樣發明了銅鼓。同時也產生了本土習俗文化。他們從懼雷到製作銅鼓擂鳴鼓聲,“欲以天公試比高”。他們將雷電視為最高的圖騰崇拜偶像,創造了土著人心目中的神靈——“雷公”形象。這便形成了雷州半島最原始的祭祀文化現象——雷文化。
遇上大旱之時,他們便宰殺三牲以祭雷神,擂鼓狂舞祈禱天雷降雨,求得風調雨順,人畜平安。後來遷徙到雷州半島的閩南、中原各地的“外江人”稱雷州土著先民為“南蠻狸僚”。也因俚僚土著敬雷祭雷,概稱為“雷人”——“雷的子民”。把這塊邊陲之地稱為“雷厲之地”。
從原始的祭祀活動中可以看到,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風雨雷電自然現象,皆被認為由超自然的神明所掌握,於是便產生了雷神、電母、風伯、雨師等自然諸神。雷州半島人向雷神求雨替代向龍王求雨,成為我國獨特的民俗人文景觀與祭祀文化
唐宋以後,不斷南徙到雷州半島的漢人逐漸盤踞了雷州半島大部分地域。因當時民族糾紛經常發生,“黎族首領起事,欽差都知司馬陳襄發船討平”,六個少數民族部落(瑤、黎、僮、侗、寨、苗等族)的大部分落荒而去,其餘為後來的漢人所同化。
移居到雷州半島的漢人承襲了土著的圖騰崇拜方式,將雷神作為求雨祭祀偶像膜拜禮敬。至近代,半島各地還有雷公廟、雷神廟。建於唐貞觀十六年(642年)的“雷祖祠”是為紀念雷州第一位刺史陳文玉而建的。雷祖祠占地1萬平方米,氣勢恢宏。祠中雷王頭上戴冠冕,身穿大紅袍,左右侍衛天將,其中一位捧著一隻卵形白色圓球物。
雷文化雷文化
堂廡兩側又有雷神十二尊拱立,還有雷公、電母、風伯、雨師等諸神。這位雷王。是天下雷神之王。百姓每年都在雷祠舉行“開雷、封雷”的酬雷儀式,雷鼓、雷車雷火是“開雷”必備之物,還有擎雷公、擎雷水、打雷溝、唱雷歌、演雷戲和斗雷等內容的活動。開雷儀式疑即是古代的“雷州換鼓”。
把雷州半島的民俗祭祀文化概稱為雷文化,最具代表性、地域性、歷史性、人文性,地理、氣象概念及意義。
雷州半島漫長的土著文化與漢文化匯融,給這片紅土地增添潤澤,雷文化光溢四海。
現代的雷州民俗文化,已成為雷州重要的節日,精彩的民俗表演,吸引了成千上萬慕名而來的遊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