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業商店分類
國家內貿局在《零售業態分類規範意見》中,將中國零售業商店分類確定為8類:百貨店、超級市場、大型綜合超市、便利店、倉儲式商場、
專業店、專賣店、購物中心。
發展
百貨商店
目前中國百貨商店的發展呈現出規模大型化、組織集團化、經營多元化和向新業態延伸的特點。從市場形勢看,大型百貨商場表現為如下現狀: 1.經濟效益日益下滑。 雖然2000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9.7%,但百貨零售企業的毛利率整體呈下降態勢,由上年的12.9%下滑到12%,遠低於已開發國家30%的水平,企業的效益增長遠低於銷售額的增長,減虧效果也不甚理想。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2000年273家重點大型零售商場實現
商品銷售總額1293.9億元,比上年增長19%(180家增長,93家下降);實現商品
零售額1072.8億元,比上年增長13.6%(190家增長,83家下降);但同期實現利潤總額比上年下降9.9%。 2.同業過度擴張競爭。 從近年的發展情況看,多數城市的百貨零售企業建設速度遠遠超過了居民實際
購買力增長水平。在大中城市,年銷售額在1.2億元以上的大型商場由1992年的98家擴大到2000年的1000家以上,還有相當數量在建或籌建。為了擴大銷售、提高市場份額,各商家把
利潤降到最低限度。大量對
利潤率預期較低的小
零售商使行業的
收益水平進一步惡化。 3.不同商業業態競相擠占市場份額。 各種不同商業業態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吸引消費者,擠占市場份額。1999年中國零售業50強中增長最慢的10家企業,其中9家都是大型百貨店,均為
負增長;50強前10位中超市占了5席,一改過去由百貨店居於主導地位的歷史。同時,與傳統百貨店具有類似特徵的集體商業的市場份額也呈現下滑趨勢。 4.市場缺乏熱點,
消費需求明顯斷層。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普及型、溫飽型
需求已經基本飽和,而新的高水平的購買能力尚未形成,對檔次較高的享受型、發展型需求尚處於“可望而不可及”的狀況,加之
居民購買力多渠道大量分流,商品
消費需求在近幾年內將會逐步減弱。因此,消費品市場難以出現熱點商品。
連鎖超級市場
1.發展速度快、地區分布廣。
中國連鎖超市已成為商業領域最具活力的業態。尤其是近幾年來,大中型連鎖超市企業銷售規模逐年遞增,銷售增長明顯高於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增長和傳統百貨商店的增長。自1994年開始,中國連鎖超市業的平均增長速度在70%以上,其中2000年比1999年增長53%。上海連鎖業“三巨頭”—聯華、華聯和農工商超市分列全國零售業10強的第一、第五和第八位。連鎖超市將超過百貨店成為零售業的第一主力。 在地區分布上,規模較大的超市連鎖企業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區和省會城市。上海、北京、廣東等地的超市發展速度、規模和水平高於其他地區,店鋪數量占到總數的1/3以上。 2.競爭激烈,連鎖超市業進入整合時期。 同國外的連鎖超市公司相比,中國的連鎖超市規模明顯偏小。從2000年的銷售額看,中國連鎖超市的龍頭企業聯華超市有限公司僅及沃爾瑪的1/80。目前連鎖超市公司擴大規模的主要方式是對國有網點進行連鎖化改造和通過租賃、購買、新建網點等方式擴張,這些都屬於單一資本的擴張。要想擴大企業規模,建造內資連鎖超市的“航空母艦”,只有進一步轉變觀念,通過聯合、兼併、收購和加盟等多種方式,突破行業界限、地區界限,才能真正形成經營規模大、競爭實力強的大型連鎖超市公司。 3.外資進入速度加快。 國外著名的超市集團公司看好了中國商業領域的發展潛力,紛紛進入中國,不斷加大投資力度,並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如家樂福1999年在中國的銷售額為60億元,2000年上升為81億元,分店達到28家;美國沃爾瑪在中國開辦的8家連鎖店年銷售額預計可達到30~40億元。
倉儲式商場
據初步統計,全國已有倉儲式商場1000多家。倉儲式商場已由經濟最發達的廣東省向北京、上海,再向省會城市以及其他工商業重鎮拓展。 國外大型著名倉儲式商場紛紛進駐中國市場,不僅對國內倉儲商場的發展起到示範作用,同時加劇了倉儲商場之間的競爭,中國倉儲式商場逐步步入規範化發展階段,許多倉儲式商場開始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內部經營管理的規範運作。 倉儲式商場由單店向連鎖經營發展,積極對外謀求規模效益。如麥德龍在我國已有6個連鎖店,現在為單店經營的許多家倉儲式商場,也多有開展連鎖經營的計畫。 建材裝飾材料倉儲式商場成為我國倉儲式商場家族中不可或缺的成員之一併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我國第一家建材裝飾材料倉儲商場天津家居僅短短的三四年時間,已發展到近十家建材倉儲式公司,其網點已覆蓋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瀋陽、南京、無錫、青島等地。 中國倉儲式商場的優勢主要表現在: 1.倉儲式商場定位於中低檔次。中國目前有60%~70%的消費者消費水平仍然較低,因而倉儲式商場的定位適應當前消費狀況,再加上商場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務,因而頗受消費者歡迎。 2.倉儲式商場實行會員制,把一些收入較高、消費量較大但同時對讓利銷售比較敏感的消費者納為自己的會員,並對其大量消費實行獎勵,從而成為自己固定的消費群體。實行會員制也便於商家進行市場分析,確定消費趨向,以便制定出各種行銷策略。 3.自主的購物形式。消費者購物的自主心理日益增強,對營業員的依賴性減弱,而倉儲式商場正適合消費者的消費心理。 4.經營管理機構精簡、高效。 5.倉儲式商場一般都實行PB戰略。PB即Private Brand(私人商標),指零售企業自己策劃開發並貼有本公司特定商標的商品。實行PB戰略有三大優勢:(1)流通環節減少,流通成本也因此降低,一般PB商品的定價要比生產廠商的同類產品降低20%~30%;(2)構造了零售業中流通企業主導下的生產體制,拉近了消費者和廠商的距離,能適時、適量、適需地提供消費者需要的商品;(3)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增加無形資產,提高競爭力,包括與供應商競爭的能力。
專業店
專業店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發展迅速,總量大幅增加;專業細分化;經營形式多樣化。專業店的發展速度在明顯加快,在一些大城市的發展異常迅猛,逐漸成為與綜合百貨商場、超市並駕齊驅的一種商業業態。這些專業店以相對價格較低、專業服務、連鎖經營等優勢,迅速分割了原有大型百貨商店的市場份額,但其發展中同樣面臨人才缺乏、經營管理水平落後、經營規模的限制等問題。
便利店
目前,以上海為代表,便利店發展迅速,上海現有1000多家便利店,經營食品、副食品和日用雜貨,品種3000~4000種,平均營業面積200~300平方米。上海的便利店分屬於9家便利連鎖公司,有著各自統一的門店標識,其中很多門店是24小時營業。有數據表明,在每個網點每次花費在20元以內的消費者占68.2%,40元以上的僅有8%,基本上沒有超過100元的。便利店適應了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需要,是我國零售業態中較有發展潛力的一種,預計今後的發展速度將會更快。
其他業態
近幾年,購物中心在全國大城市處於興建中,建築面積5~20萬平方米不等,全國正在興建的約有200處左右,基本上是以娛樂、餐飲、服務、休閒購物為一體的綜合性購物中心。 除了上述幾種主要業態,以無店鋪經營為特徵、以網路技術為基礎的E-Shop在我國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
判定優劣標準
競爭優勢性
具有競爭優勢,是指它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間。它與其他零售業態及存在著直接競爭關係,又存在著互補關係,表明其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時,在滿足特定目標顧客的特定需求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例如,便利商店的最大優勢是為男士和青年男女提供便利,超級市場的最大優勢是為家庭主婦提供口用品的一次購足,倉儲商店的最大優勢是為批量購買者提供廉價的商品等。
連鎖適應性
由於現代店鋪布局的分散化,每個店鋪的商圈範圍逐漸縮小,單店客流不會隨著店鋪規模的擴大而無限制的增強。這樣,零售業規模效益的實現,只能通過眾多分散的小店鋪的集合,這種集合離不開連鎖方式的運用。因此,再好的零售業態,如果不適應連鎖化發展,就不是一個具有優勢的業態。連鎖化發展的適應程度不同,決定著零售業態的壽命也不同。超級市場、折扣商店、倉儲商店、便利商店等都是適合連鎖經營的業態,連鎖經營是這些業態得以錦上添花,具有更強的競爭力。當它們在成長期時,連鎖經營可以使其迅速擴張;當它們在成熟期時,連鎖經營可以使其低成本運營;當它們在衰落期時,連鎖經營可以使其下滑趨勢減緩,全方位的延長零售業態的生命周期。實際上,連鎖經營在本質上是零售業態的組織經營方式,既不能引人連鎖經營的店鋪形式,永遠也不可能進化為零售業態,因為零售業態的特徵之一是廣泛性。一般而言,連鎖商店是指在核心企業或總店的領導下,由眾多小規模的、分散的、經營同類商品或服務的零售企業,通過規範化經營,以實現規模效益的經濟聯合組織形式。
運營兩便性
現代顧客購物追求“兩便性”:便宜和便利。二者皆備,店鋪可興隆;二者居其一,店鋪可生存;二者皆不備,必死無疑。因此,一種具有競爭優勢的零售業態,它必須能滿足顧客“兩便”性要求。當然,這裡的便宜,並非指低價,而是指物有所值。
我國現狀
繼以百貨公司為標誌的第一次商業革命和以超級商場為標誌第二次商業革命之後,以電子商務為標誌的第三次商業革命正在蓬勃興起,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巨大衝擊力震撼著傳統商業。
依據電商商圈範圍判斷
電子商務是不同於傳統商業業態的新型業態。眾所周知,傳統商業業態的商圈根據業態的不同類型和形式而有地理上的遠近不同,客戶輻射範圍而因此有所差異,並最終決定其客戶消費群體及其消費能力和購買能力。例如:著名的上海徐家匯商圈業態。我們應看到,即便是同一商業業態,也會因具體地理位置不同而引起商圈大小不一;即便是同一商業業態且大小完全相同的商圈範疇,也會因各自商圈內的居民總數、年齡、性別、收入,愛好等分布差異而導致同一業態的兩家不同商店銷售額不同。總之,所有傳統商業業態範疇內各種零售實體的商圈僅是十分有限的地理範圍,很難突破其歷史形成的穩定邊界。而在電子商務業態下,傳統商業業態地理商圈被有效突破。電子商務憑藉網際網路自身無邊界、無國別、無地理分割的空間無限性,實現了商圈空間的最大化。
所供價值核心價值構成
電子商務是殊異於傳統商業業態的全新商業組織模式。傳統商業業態所提供商品絕大多數是以實物的物質形式傳遞給最終消費者,其鮮明的特點便是商品的有形性,並成為它的外在表現屬性及本質特徵。這決定了傳統商業業態提供商品的主要形式是集中陳列,通過選擇合適地理位置,提供相對固定的銷售空間,擺設排列整齊的貨架櫃檯,展示品種多樣的商品,並以現場實現信息匯總方式,通過商品內部結構調整,整體布局、商場裝飾來激發親臨現場的顧客的消費欲望,以達成交易目的。消費者得到的商品是已增值的商品,其商品價值構成是由原始生產價格和商業附加價格所組成的。而在電子商務的業態下,雖然在無形交易下最終消費者得到的仍是以物質實體所承載的有形商品價值,但從商家而言,它所提供的是商品信息的整合,並通過搜尋、分類、整理、匯總、編輯、製作而最終以圖片、文字等手段並以目錄索引的方式,藉助Internet技術媒體把信息傳輸給最終消費者。在此過程中,它在產品價值鏈增長的過程中,追加的是信息的價格而非物質消費品自身的附加值。因此從商品性態及其價值構成分析,電子商務與傳統商業態有著本質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