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豹裝甲車

雲豹裝甲車

"雲豹"戰車軍方代號為CM-32,是台灣地區陸軍2005年定型的裝甲車。它的底盤是由CM-31加長後修改而來的,台灣"工研院"機械所全程負責了這項工程的整體技術改進。"雲豹"戰車採用的是3加6乘員配置制,步兵艙內的步兵均擁有個人座椅,而不像美軍“斯特賴克”戰車採用的長條型座椅設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雲豹裝甲車
  • 服役時間:2007年
  • 定型時間:2005年
  • 國家中國
CM32,總體布置,簡介,武器系統,輔助武器,瞄準鏡,動機和變速箱,傳動裝置,裝甲,抗彈能力,其他防護措施,幾種變型車,裝甲輸送車,自行炮,迫擊炮,

CM32

台灣軍方比較重視輪式裝甲車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期,台灣軍方從美國購進約300輛“突擊隊員”V-150輪式裝甲車,成為僅次於沙特的第二個大買主。不過,V-150為4×4裝甲車,戰鬥全重不到10噸,乘員3人,載員2人,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其性能已經明顯落後。為此,台灣陸軍的“陸軍戰甲發展中心”(簡稱“戰發中心”)於1988年開始了新型裝甲車的研製工作。其實,戰發中心的軍官早在1985年即派員到愛爾蘭TIL公司考察並探討合作研製輪式裝甲車事宜。到1992~1993年,共完成了2輛樣車。隨即定名為“CM31六輪甲車”,即CM31型6×6輪式裝甲車。從開始調研到最後定型,先後用了7年多的時間。
雲豹裝甲車雲豹裝甲車
CM31裝甲車是一種6×6輪式裝甲車,戰鬥全重16噸,乘員2人,載員10人,主要武器是車長操縱射擊的7.62毫米機槍。此外,載員可利用隨身攜帶的武器進行戰鬥。車體兩側僅有簡單的射擊孔,說明搭載步兵乘車戰鬥的能力不強,該車以戰場上輸送步兵為主要任務。載員室的10名載員面對面而坐,各有獨立座椅,乘坐條件較好。不過,台灣軍方對CM31裝甲車一直不太滿意,遲遲未能訂貨,認為“未來國軍輪型裝甲車,需兼顧兵員運輸及作為各式武器裝備的搭載平台,而將需求提升至8×8構型”。這一點成為8×8型CM32裝甲車(即“雲豹”裝甲車)研製的契機。顯然,儘管CM31中有一輛已改裝成“萬鈞計畫”中的阿扁專用的“總統逃生車”,但CM31已成過眼煙雲。CM32才是我們應當關注的對象。
CM32裝甲車的研製工作於2001年正式開始立項,牽頭單位為台灣軍方的“聯勤兵整中心”,簡稱“兵整中心”。2002年9月30日,第一輛P0型初樣車問世,用以檢驗8×8輪式裝甲車的關鍵技術。2003年12月30日,P1型樣車問世,“主要作研發測評之用”。2004年8月30日,P2型樣車出廠,“主要供作戰測評之用”。值得注意的是,3輛樣車均在月末的30號拿出來亮相,很有意思。2005年1月11日,兵整中心在台灣中部的南投縣的集集召開了CM32輪式裝甲車命名大會,陳水扁到會打氣助陣,逢場做秀。“雲豹”裝甲車終於從後台走向前台。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南投縣就是1999年九二一台灣大地震的中心。這一回“雲豹”問世,能給阿扁帶來好運嗎?
台灣軍方對“雲豹”裝甲車寄以厚望,期望在2005年完成P3型樣車後正式定型,2007年正式生產。初期生產852輛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型,加上各種變型車,最終的生產量可能達到1 400輛。整個“雲豹”裝甲車的研發費用約為7.3億台幣,約合2 212萬美元。採購單價估計在4 000萬~8 000萬台幣之間(視武器站的配置而定,約合120萬~250萬美元),與美國“斯特賴克”8×8裝甲車單價相比,最貴的價格與其相當,最便宜的只是它的50%。看來這個“雲豹”並不便宜。

總體布置

簡介

CM32“雲豹”裝甲車為8×8車型,基本型為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型,儘管在正式定型後性能數據會有些變化,但基本上會和P2型差不多。其戰鬥全重約22噸,車長約7.2米,車寬約2.7米,車高(不含機槍)約3米。整個看來目標比較高大。乘員為3人:車長、炮長、駕駛員;載員為6人。車體前部為駕駛室和動力艙,駕駛員位於車體的左前部,駕駛艙門較大,可以向後分段開啟,但當駕駛艙門全部打開時,會妨礙炮塔的轉動,駕駛員處有3具潛望鏡和1具熱像儀;車體前部的右側為動力艙,變速箱在前,發動機在後。車體中部為戰鬥室,車長位於炮塔的右側,炮長位於炮塔的左側。主要武器是1門25毫米機關炮;輔助武器是2挺7.62毫米機槍,其中的1挺為並列機槍,在機關炮的右側,另1挺為高射機槍,在炮塔頂部右側,由車長操縱射擊。車體後部為載員室,有6個獨立式可調座椅。載員室的上方有2個方形艙門,由於車體側面沒有射擊孔,看樣子車內的載員只能打開這兩個艙門向外射擊。車體的最後為跳板式尾門,液壓操縱開啟。在不放下跳板式尾門時,也可以打開尾門上向右開啟的小門,供載員上下武器系統

武器系統

“雲豹”裝甲車的武器系統尚未最後敲定。最大的可能是採用德爾科(Delco)雙人炮塔。目前在P2樣車上裝的是美國原裝的進口炮塔套件,將來立足於台灣和美國技術合作生產。德爾科炮塔裝有1門M242型“大毒蛇”25毫米鏈式機關炮。這種機關炮是美國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上的主要武器,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表現不俗。機關炮的高低射界為-10~+60度,炮塔可360度旋轉。炮彈的彈藥基數為420發,前後彈箱各210發。這種機關炮的身管長為81倍口徑,碩長的炮管使它威力大增,對地最佳有效射程達2 000米,最大射程達4 000米,對空有效射程達1 500米。射速為單發、100發/分、200發/分可調,而且只要更換5個零件,就可將最大射速提高到500發/分。炮管的壽命為8 000發。
M242型25毫米機關炮主要是用兩種彈藥:M791曳光脫殼穿甲彈(APDS-T)、M792曳光燃燒榴彈(HEI-T)。前者用來打擊輕型裝甲目標,炮口初速1 345米/秒,可在1 300米的射擊距離上擊穿水平傾角30度的25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後者的初速為1 100米/秒,用來殺傷人員及非裝甲目標,這種彈具有自毀功能。

輔助武器

輔助武器為2挺T74型7.62毫米機槍,1挺為並列機槍,在機關炮的右側;另1挺為高射機槍,裝在炮塔頂部右側,看樣子由車長操縱射擊。車內攜機槍彈3 000發。

瞄準鏡

車長和炮長都擁有獨立穩像式瞄準鏡。車長瞄準鏡附有像增強裝置,以擴大搜尋距離;炮長配有夜視夜瞄裝置,用於夜間作戰。車長和炮長都可以操炮射擊,且車長可以超越射擊。機關炮的擊發和炮塔的旋轉均為電動式,而且在發動機不工作時,可利用蓄電池的電能來工作,可持續幾個小時。此外,德爾科炮塔還保留了加裝2具外掛式“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裝置的能力。
據稱,台灣軍方對M242型25毫米機關炮很滿意,但對德爾科炮塔則有些意見,認為它太重,將來有可能採用減輕重量的。

動機和變速箱

和炮塔一樣,“雲豹”的發動機和變速箱也都是“舶來品”。P0型和P1型樣車上用的是美國卡特彼勒公司的C9型渦輪增壓柴油機,這種發動機和美國“斯特賴克”裝甲車上的動力裝置相同,最大功率為400馬力。P2型樣車上用的是C9的改進型,最大功率提高到450馬力。

傳動裝置

傳動裝置為阿里遜公司的HD4560P自動變速箱,有6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
8個車輪為獨立螺旋彈簧懸掛,全輪驅動,前4個車輪為轉向輪,方向盤操縱。“雲豹”裝甲車採用了“米其林”防爆輪胎,並有中央輪胎充放氣系統。最大速度10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800千米,最大越野行程450千米。行駛試驗中,在順風情況下,最大速度達到110千米/小時,逆風時達到102千米/小時。0~32千米/小時的加速時間為8秒。最大爬坡度為31度,越壕寬2米,過垂直牆高0.7米。整個看來,“雲豹”裝甲車的機動性還是很不錯的。但有兩點不足。一點是轉向半徑過大,在10米以上;另一點是不具備水上機動能力。據稱,在P3型樣車上將改進轉向連桿機構,以期將轉向半徑降至10米以下。轉向試驗中的“雲豹”P2型樣車防護性能

裝甲

“雲豹”裝甲車的車體及炮塔採用鋼裝甲全焊接結構。除基本裝甲外,還掛裝了台灣“中科院”研製的陶瓷複合裝甲。這種複合裝甲為金屬盒子內裝六角形抗彈陶瓷製成,實戰時用螺栓將複合裝甲盒固定在裝甲殼體上,中間有一定間隙。據稱,這種複合裝甲盒具有同國外著名複合裝甲相同的抗彈能力。

抗彈能力

基本裝甲的抗彈能力為:正面60度弧形區域可抵禦200米外射來的12.7毫米穿甲彈;加裝附加裝甲後,正面可抵禦1 000米射程上射來的25毫米穿甲彈的攻擊;其他部位加裝附加裝甲後,可抵禦12.7毫米穿甲彈的攻擊。

其他防護措施

其他防護措施有:炮塔兩側各裝6具煙幕彈發射器,必要時可發射榴彈;集體式超壓式三防裝置;自動滅火裝置;車體外表面塗防紅外迷彩;對發動機等採取降噪措施;降低車輛紅外特徵;車體底部採用淺V型結構等等。
“雲豹”裝甲車的電氣系統和指揮系統的示意圖如右圖所示。可以認為,在這方面,“雲豹”已具有現代裝甲車輛的特徵。

幾種變型車

在研製之初,台灣軍方就確立了在“雲豹”步兵戰車基型車的基礎上,發展一系列變型車。其中包括:裝甲輸送車、火力突擊車、自行迫擊炮、反坦克飛彈發射車、裝甲救護車、通信指揮車、核生化偵察車等。其中的前三項變型車正由台灣的兵整202廠加緊研製,可於較短時間內研製成功。

裝甲輸送車

它的突出特點是,車上安裝了台灣研製的40毫米槍榴彈/12.7毫米機槍遙控轉塔武器系統。40毫米槍榴彈的最大射速為350發/分,最大射程1 600米;12.7毫米重機槍的最大射速為600發/分,最大射程1 500米。武器系統包括:自動電擊發裝置、雙向穩定系統、熱成像瞄準鏡系統、晝間觀瞄系統等。搭載的步兵班人數可增加到9~11人。

自行炮

這是一款最受台灣軍方關注的“雲豹”變型車。最初打算裝90毫米火炮,後考慮到威力不足,而改為裝低後坐力105毫米火炮。其目的是代替台軍已經50多歲的“老兵”──M41輕型坦克。主要武器為M68A1式105毫米坦克炮,有效射程2 000米,彈藥基數32發,採用半自動裝彈機構、雙向穩定裝置、炮塔電傳動裝置、熱成像瞄準鏡、GPS系統等。台灣軍方認為,這種自行炮“可以對付解放軍除新式主戰坦克外的多數裝甲目標”。

迫擊炮

台灣軍方稱為“120毫米後膛裝填迫擊炮系統”。身管長度為3米,最大射程10千米,彈藥基數44發,系統包括:半自動裝彈機、炮控系統、雙向穩定器、彈道計算機、熱瞄鏡、GPS系統等。台灣軍方認為,這種後裝式、有炮塔的迫擊炮系統比頂部開放的、前裝式迫擊炮更安全,威力更大,便於迅速轉移陣地。
暫無實戰記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