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植株:半灌木狀草本。
根:主根略粗,側根多;根狀莖短,稍粗大,直徑達1-1.5厘米,有營養枝。
莖:莖多數或少數,常叢生,高50-90厘米,下部木質,縱棱明顯,分枝多,長20-40厘米;莖、枝初時被灰白色絹質絲狀毛,後莖下部毛部分脫落。
葉:葉厚紙質或紙質,上面深綠色,疏被灰白色短柔毛及稀疏白色腺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長絨毛;下部葉卵形,二回羽狀全裂或深裂,第一回全裂,每側裂片2-3枚,裂片長圓形或長卵形,第二回為深裂或淺裂齒,每側具2枚小裂片,小裂片長卵形,先端鈍尖,邊偶有小裂齒,葉柄長3-5厘米,基部被長絨毛,花期葉凋謝;中部葉卵形或倒卵狀楔形,長5-7厘米,寬3-6厘米,一至二回羽狀深裂或全裂,每側有裂片2-3枚,裂片長卵形或長圓形,長2-4厘米,寬1.5-3.5厘米,再次羽狀深裂或淺裂,每側具1-2枚小裂片或裂片不再分裂,裂片或小裂片先端鈍尖,並有短尖頭,邊緣常有小的淺裂齒,基部寬楔形,漸狹窄,葉柄長1-4厘米;上部葉3-5深裂,裂片長圓形或長卵形,先端鈍尖;苞片葉3深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之苞片葉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鈍尖,並有短尖頭。
花:頭狀花序多數,長圓形或橢圓狀寬卵形,直徑2-2.5(-3)毫米,無梗或下部具短梗,具卵形或倒卵形的小苞葉,在分枝端或分枝的小枝上單枚或2-3枚集生,並排成疏鬆的穗狀或穗狀花序狀的總狀花序,而在莖上組成開展、具多分枝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總苞片較短小,外層、中層總苞片卵形或長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柔毛,中部褐色,明顯,邊膜質,內層總苞片倒卵狀橢圓形,半膜質,背面毛少或近無毛;雌花7-13朵,花冠狹管狀或狹圓錐狀,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8-15朵,花冠管狀,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鈍,花柱與花冠等長,先端2叉,叉端截形,並有睫毛。
果:瘦果小,卵形或倒卵形。
花果期:8-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低海拔至3 700米附近的乾熱山 坡與乾熱河谷或石灰岩山谷地區,也生於灌叢及針葉林邊緣。
分布範圍
產於青海(南部)、四川(西部)及雲南(西北部);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鶴慶至麗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