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工作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的通知》(國辦發〔2021〕43號)精神,加強我省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工作,推動文物工作高質量發展,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內容介紹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強化文物科技創新,不斷拓寬文物利用展示途徑,有力促進文旅深度融合,讓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更多惠及廣大人民民眾,努力推動文物博物館事業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陣地和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基地,為把雲南建設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總體目標。到2025年,文物依法保護水平顯著提升,文物合理利用局面更加鞏固,科技創新能力有效提高,機構隊伍更加最佳化,革命文物保護運用機制更加健全,文物安全形勢明顯好轉,考古研究持續深入,博物館體系結構更加完善,文物對外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拓展。文物工作在傳承和弘揚雲南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潤滇”、增強民族凝聚力、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發揮,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民眾,走出一條符合雲南省情、富有雲南特點,在西南地區具有示範意義的文物保護利用模式,為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主要任務
(一)強化文物資源和文物安全管理。統籌推進文物保護單位認定,適時公布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劃定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立雲南文物資源目錄,推進國有文物資源資產管理。完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等保護工作機制。健全珍貴文物藏品檔案,完善徵集、登記、定級和退出機制。繼續將文物安全工作納入各級政府考核評價體系,落實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公告公示制度。實施文物“平安工程”,結合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加強文物安全設施建設,開展文物建築火災隱患整治。嚴懲文物犯罪,強化文物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通過開展普法宣傳、案例警示、庭審公開、法治進校園等活動,增強文物保護法治宣傳效果,維護法律權威。強化省級文物行政部門督察職責,落實州、市、縣、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文物行政執法責任,發揮各級文物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協調作用,持續開展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專項行動。(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公安廳、省司法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水利廳、省市場監管局、昆明海關、省消防救援總隊,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推動文物保護利用科技創新。加快推進文物領域基礎研究成果、關鍵共性技術和專有裝備的運用,積極推進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在文物科技保護、考古勘探發掘、博物館展覽設計布展、文物資源管理等領域的運用,整合最佳化科技資源配置,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套用研發工作,促進文物保護科研成果轉化。建設雲南考古研究標本庫和考古實驗室,加強出土文物現場保護和分析檢測。加快雲南省博物館文物保護中心建設,發揮雲南省博物館在文物保護領域的帶動作用,提高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和修復保護水平。加快推進博物館藏品數位化建設,完善藏品資料庫,加大基礎數據開發力度。建設“文游雲南”數字開放平台和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體驗館,實現不可移動文物沉浸式體驗和文物藏品線上展示。加強與北京大學、蘭州大學、北京服裝學院、西北大學、雲南大學、西南林業大學等院校的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科研工作站,創新科技協同機制。(省科技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委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全面提升考古研究水平。圍繞“人類起源與舊石器考古”、“雲南青銅時代考古”及“南詔大理考古”、“絲綢之路南亞廊道”等重點考古研究領域,深入開展古人類和現代人類起源、雲南史前時期考古學文化譜系與聚落形態、漢晉至南詔大理時期的古代城址、絲綢之路文化交流、雲南對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進程的貢獻等重大學術課題研究,推進“考古中國”重大項目——“西南夷考古”國家立項和實施工作,重點抓好晉寧石寨山、大理太和城、江川李家山、劍川海門口、朱提故城等大遺址考古工作,積極推進遺址公園建設。加強現代科技手段在考古中的套用,進一步發展數字考古,實現從信息採集、數據管理、綜合分析、研究展示等全流程數位化與傳統考古方法的融合。開展多學科考古合作,有效擴展考古研究領域與分支。持續推進基本建設中的文物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強化考古工作過程管理。(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文物古蹟保護管理。加強不可移動文物預防性保護和搶救性保護工作,重點開展石窟寺、石刻、壁畫和橋樑文物的監測,重點實施瀕危文物建築保護修繕工程。在實施城市更新、基礎設施建設、鄉村建設中,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以假亂真、砍伐老樹、搬空原住民,結合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開展建設項目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專項評估。強化文物本體保護和風貌管控,嚴格審批涉及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控制地帶和地下文物埋藏區的基本建設項目。嚴格文物保護工程在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環節的監管,落實文物保護工程資質改革。加快推進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完善麗江古城、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地監測與巡查監管銜接制度,加快有關監測預警平台建設。(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強化革命文物保護傳承運用。持續開展全省革命文物資源調查摸底,確保重要革命文物應登盡登。統籌推進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雲南段)、文山州左右江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滇西抗戰史跡、西南聯大舊址等為重點的革命文物系統保護與綜合利用。開展革命紀念類博物館集群建設,提升革命紀念類備案博物館、紀念館的展示水平和服務質量,對尚未建成和備案的革命紀念類紀念館予以指導。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精品展覽計畫”,支持舉辦以“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系列專題展覽,激發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統籌推進革命文物與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積極開展青少年教育活動。(省委宣傳部、省委黨史研究室、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退役軍人廳、團省委,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六)推動博物館和社會文物管理高質量發展。按照不同地域、層級、屬性、類型等要求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逐步擴大全省博物館規模數量,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完成雲南博物館群建設任務,推進8個博物館集群和8個片區博物館群落建設,建立博物館群交流互助機制。支持和指導國家植物博物館、雲南革命軍事館、怒江州博物館建設。支持邊境地區、民族地區博物館的新建和改擴建工作。將高校博物館、國有企業博物館等納入行業管理體系。加強對非國有博物館業務幫扶支持。完善大、中、國小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教育教學長效機制。推進博物館理事會制度建設,開展博物館年度績效評價,常態化開展博物館領域“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強對民間收藏文物的指導、管理和服務,開展文物流通領域登記交易,鼓勵支持合法規範收藏民間文物。支持省文物總店等文物企業舉辦文物藝術品交流會和展銷會。(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民族宗教委、省民政廳、省國資委、昆明海關,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七)大力推進文物活化利用。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打造“古滇文化”、“南詔大理文化”、“絲綢之路南亞廊道”、“茶馬古道”、“滇越鐵路”、“西南聯大”、“滇西抗戰”、“聶耳和國歌”等文博品牌,推動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進一步提升歷史文化品牌形象和社會影響力。培育以世界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城、文物保護單位為支撐的“文物考古游”系列研學旅遊路線,推出生物多樣性主題博物館、民族文化多樣性主題博物館和紅軍長征主題博物館參觀線路,積極推進文物資源與文化旅遊、科研科考、研學旅行等深度融合。建立健全促進文博創意產品開發激勵機制,支持雲南省博物館、雲南陸軍講武堂博物館發揮國家文創試點作用,打造文化創意品牌。(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文化和旅遊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強文物國際交流與合作。建設南亞東南亞考古研究與文物保護基地,搭建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國家考古研究與文物保護合作交流平台。持續開展與東南亞國家的文物保護與區域考古合作以及文化遺產保護推廣和學術交流,實現有關領域機構與專家學者常態化交流互訪,積極參與國家層面開展東南亞國家的援外文物保護工作。加強與東南亞國家博物館在藏品展陳、文物修復與人才培養等領域合作,加大“博物館”走出去力度,通過舉辦代表中華文明特色的重大展覽,提升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整合各方力量,利用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創新文物國際交流方式,開展面向南亞東南亞國家多語種文物信息傳播。(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委宣傳部、省商務廳、省外辦,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九)壯大文物人才隊伍。落實中央編辦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和考古工作機構編制保障的有關要求,加強文物管理部門機構建設和考古事業單位編制保障。制定《雲南省文物博物專業人員職稱評價標準條件》,推進文博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改革。依託“興滇英才支持計畫”,以及“考古學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計畫,加強我省文物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引進。完善文物領域專家庫建設,為文物博物館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支持雲南大學推進文物考古專業建設,適度擴大招生規模。定期組織文物安全執法、文物保護工程管理、田野考古調查、文物維修與保護、館藏文物鑑定、陳列展覽策劃、講解導覽、文博研究與創意開發等專題培訓班,提高基層文物工作人員專業水平。(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工作,細化任務、合力推進,落實文物保護主體責任。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要根據職能職責,做好重大任務、重大項目實施保障,加強工作協同。
(二)加強政策保障。制定實施《雲南省“十四五”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劃》、《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雲南段)建設保護規劃》、《關於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雲南省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等政策檔案,為強化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三)加強投入保障。各地、有關部門要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加大支持力度,優先支持本方案確定的重大任務和重大項目。落實公共文化領域的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拓寬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投入渠道,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
(四)加強督促檢查。省文物工作協調機制要加強對我省“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工作的統籌協調,適時開展方案實施情況監測評估。省文化和旅遊廳要加強對方案實施的組織協調、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重大情況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