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歷史文化名村名鎮》是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發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省歷史文化名村名鎮 可渡--a5
- 作者:徐發蒼
-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 定價:13 元
- ISBN:9787222055995
《雲南歷史文化名村名鎮》是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發蒼
雲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保護條例所稱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是指經國務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具有重大歷史、科學、文化價值或者紀念意義的城市、鎮、村、街區。條例全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的保護和管理,繼承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
雲南歷史文化名村名鎮 《雲南歷史文化名村名鎮》是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發蒼
魯史古鎮是雲南西部茶馬古道第一鎮,是中國最神秘的三大古鎮之一,2002年魯史古鎮被評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2006年,魯史古鎮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2012年被列為全國210個特色小鎮之一;2013年,茶馬古道魯史段成為國家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雲南大學在魯史建雲大書苑以保護古鎮級開發滇西文化,魯史古鎮是...
官渡古鎮位於昆明主城東南,地處滇池北岸、寶象河下游,是歷史上環滇池地區商貿重鎮,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裡既是古滇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譽滿滇中的古渡口及佛教聖地。不到1.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就有唐、宋、元、明、清時期的“五山”“六寺”“...
束河古鎮,位於雲南省麗江市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鎮,已有千年的歷史。束河古鎮總面積5平方千米,總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綠化面積60%。束河古鎮作為麗江古城的一個組成部分,有保存完好的古道、集市,有傳統民居近千幢,土著居民以納西族為主,是納西族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
《中國名村·雲南雲南驛》是2014年3月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楊。內容簡介 《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全書》為系列叢書,分為以下12冊:《中國名鎮·雲南鳳羽鎮》、《中國名鎮·雲南沙溪》、《中國名鎮·雲南州城》、《中國名鎮·雲南喜洲》、《中國名城·雲南大理》、...
中國文化遺產的豐富性存留在古村落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華閃爍在古村落里,中國文化的多樣性散落在古村落里,中國民間文化的獨特魅力匯聚在古村落里,中華文化的根脈深深扎在古村落里。《中國名鎮(雲南沙溪)》(作者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圖文並茂地介紹了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雲南省巍山古城的山川名勝、歷史溯源、...
《石屏鄭營雲南歷史第一文化名城》為雲南省對外宣傳的重點圖書。叢書用圖文並茂的手法,展示了雲南省六十個旅遊小鎮的歷史文化、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是旅遊者認識、了解、感受雲南多彩文化和秀美風光的必備圖書。內容簡介 《石屏鄭營雲南歷史第一文化名城》由雲南美術出版社出版。這裡是雲南省第-個歷史文化名村,這裡無...
這個村獨特的古蹟景觀和濃厚的人文氣氛,被當地人稱為"瀘西的布達拉宮"。國家建設部風景名勝專家、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員宋林華經過考察後認為,城子村民居符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第一、二、三、四、五條標準。2003年,瀘西縣委、縣政府已把這個村申報為"雲南省歷史文化名村"、"雲南旅遊小鎮"。歷史悠久 這...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是由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從2003年起共同組織評選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的、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鎮和村。為弘揚傳統民族文化,保護鎮(村)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促進優秀傳統建築藝術的傳承和延續,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沙溪鎮版圖總面積287平方千米,轄14個行政村,有常住人口23743人(2017)。沙溪鎮先後獲得雲南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國家歷史文化名鎮、雲南旅遊名鎮、108箇中國村莊名片、中國鄉村文化遺產地標村莊名錄等榮譽稱號。2010年,該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440萬元。2016年12月7日,沙溪鎮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建...
東蓮花村,是典型的回族村落,坐落於紅河支流米湯河畔,三面環水,環境優美,民風民俗濃郁,民族文化多姿多彩,30餘處具有獨特建築風格和深厚歷史文化內涵的古建築保存完好,較完整地反映了當地的傳統文化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該村古建築以清代、民國年間建築較為集中,2007年1月被省政府公布為雲南省歷史文化名村。自然...
中華民國時期,雲南驛為第三區下轄鎮;1933年,作為滇緬公路的交通站口;1944年,雲南驛飛機場成為美駐滇航空38航校訓練基地,也是抗日戰爭時期“駝峰航線”的中轉站,成為“飛虎隊的驛站”;1950年,雲南驛曾作為南區政府駐地;2003年12月1日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歷史文化名村。史料記載:唐《巒書》載:“雲南城,...
《中國名鎮·雲南:喜洲》是2014年3月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楊。內容簡介 《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全書》為系列叢書,分為以下12冊:《中國名鎮·雲南鳳羽鎮》、《中國名鎮·雲南沙溪》、《中國名鎮·雲南州城》、《中國名鎮·雲南喜洲》、《中國名城·雲南大理》、...
《中國名城雲南巍山》是2017年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邱運華。內容簡介 《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名鎮 名村叢書雲南大理卷》分為以下12冊:《中國名鎮 雲南鳳羽鎮》《中國名鎮 雲南沙溪》《中國名鎮 雲南州城》《中國名鎮 雲南喜洲》《中國名城 雲南大理》《中國名城 雲南巍山》《...
和順鎮是雲南省保山市騰衝市轄鎮,位於騰衝市西南四公里處,東鄰騰越鎮,南鄰清水鄉,西鄰荷花鄉,北與中和鄉接壤。和順鎮面積18平方千米,轄3個行政村,有常住人口7531人(2017年)。和順鎮先後獲得獲得中國第一魅力名鎮(2005年)、全國環境優美鎮(2006年)、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2007年)、中國十佳古鎮、全國...
喜洲鎮,隸屬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位於大理市北部,西倚蒼山,東臨洱海,隋唐時期稱“大厘城”,是南詔時期“十瞼之一”,是電影“五朵金花”的故鄉,雲南省著名的歷史文化名鎮和重點僑鄉之一。2017年,喜洲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52.61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862元。喜洲鎮常住人口63914人(2017...
(一)諾鄧是雲南最古的歷史名村。(二)諾鄧是雲南最早的經濟特區。(三)諾鄧是通往滇西各地鹽馬古道的軸心地。(四)諾鄧是研究中國古代鹽井文化的活教材。(五)諾鄧有保留得最好最集中的明清建築群。(六)諾鄧有人文與生態景觀俱佳的旅遊資源。諾鄧村於2002年1月獲授“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稱號;2005年8月列...
牛街(Niujie),國家級重點旅遊景點,位於重慶、成都、昆明、貴陽中心位置,介於川滇邊界,是昭通市人民政府重點規劃的千年古鎮旅遊景點之一,素有“小香港”之稱,江南美景,文化產業濃厚的商業重鎮。簡介 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牛街,位於雲南省彝良縣城的東北部,距縣城78公里,介於川滇邊界,交通便利,是彝良的“北大...
諾鄧古鎮位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城以北的深山裡,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白族村寨。諾鄧的三四百戶人家主要分布在村中的山窪和西北陽坡上,諾鄧家家戶戶都養馬,從這些馬匹身上,依稀可見從前馬幫的影子。村子的“古宗坪”和“回民坪”就是昔日藏族和回族的馬幫、牛幫常駐之地。雲南省提出要重建諾鄧,再現“...
它是一個以歷史文化和農耕文化為主的小鎮,一年四季,田園景色輪迴變化,展示了春、夏、秋、冬不同的自然畫卷,形成了秀美的田園風光。南永公路穿境而過,縮短了光祿與昆明、攀枝花、大理、楚雄等大中城市,是雲南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古鎮山環水繞,綠樹成蔭。整個古鎮建築成“坤”字型,古建築眾多,古鎮歷史悠久,長期...
2007年5月30日和順古鎮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11年1月,和順古鎮景區被雲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評選為“文明風景旅遊區”。2013年,和順古鎮獲得“中國十大最美鄉村”稱號。12月,和順古鎮被雲南省實施品牌和質量興省戰略領導小組授予雲南名牌。2017年8月,和順古鎮景區...
儘管經歷了較多的歷史滄桑和自然災害的破壞,但仍保留下來了許多悠久的歷史遺存,並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1995年8月,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為首批三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位於大姚縣城西北部35公里處,現存的文物古蹟眾多,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個,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個,是國家AAA級旅遊區,是雲南省60個旅遊小鎮、...
厚重的歷史積澱,物化成娜姑燦爛的人文景觀,現存有明清古建築、古墓葬、碑刻、人工開鑿在懸崖絕壁之上的京運古驛道。這裡還有有劍齒象等古生物化石和新石器時期的石器,還出現了春秋戰國時代的秦銅器和大量漢幣。娜姑銅史 雲南的昭通、東川、會澤地區都是產銅的地方,在古代,銅就是生命與財富,中 國幾千年的...
彝人古鎮建設符合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古鎮建設回響了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在大力推廣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號召。“彝人古鎮”建成後,每年遊客可達到200萬人次,“彝人古鎮”旅遊文化與商住相結合的“高爾夫球場”開發模式,將為雲南文化產業的發展起很好推動與示範作用。榮譽稱號 2021年11月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
又在這裡建造了皇宮。城的格局從地名上可以 找到蛛絲馬跡,周圍就有城北、城東、城南等村名,過去考古工作者還在鎮上發掘到南詔時的有字瓦、布紋厚瓦和蓮花紋瓦當等。歷史上喜洲鎮是南詔的軍事重鎮,文化比較發達,曾為國家輸出了許多社會各界的知名人士。過去喜洲的工商業也比較發達,曾是雲南的商貿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