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伊蚊

雲南伊蚊(Finlaya yunnanensis Gaschen,1934)是蚊科伊蚊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伊蚊
  • 拉丁學名:Finlaya yunnanensis Gaschen,1934
  • :蚊科
  • :伊蚊屬
  • 編號:19628
  • 拉丁目名: DIPTERA
  • 中文目名: 雙翅目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 前胸後背片中部平覆褐寬鱗,上緣和下部具白鱗。中胸盾片有淡白或白
146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八卷
縱條;有氣門後區和亞氣門鱗簇。腹節背板有完整白基帶,雄蚊抱肢基節腹內緣有狹鱗簇。幼蟲頭毛4-6都位近頭前端,幾乎在同一水平線上;梳齒接近等距分布;腹毛3-X分2枝。
形態描述
雌蚊中型蚊匙糊盛蟲。頭:頭頂中央有白窄彎鱗形成的並列縱條,縱條兩側為深褐到黑色彎鱗斑,有白鱗環繞鑽市,斑中也雜生有少數白鱗;後頭有淡色到深褐豎鱗,頭側上部平覆深褐,下部平覆淡白寬鱗。觸角梗節內面覆蓋小白鱗;鞭分節1也密覆白鱗。唇基光裸。喙約為前股的1.2-1.3倍,深褐色。觸鬚約為喙的1/6-1/5長,深褐色,末二節末端背面有白鱗,有的這兩節背面幾乎全部覆蓋白鱗。胸:前胸前背片覆蓋小白寬鱗;後背片中部大片平覆褐寬鱗,上前角和上緣以及下部有白寬鱗。中胸盾片覆蓋棕褐細鱗和窄鱗1,有淡白或白窄鱗形成的下列縱條;①由二線並列形成的正中縱條,從前端後伸,在小盾前區分叉;②一對亞中縱條,終止在旋凝頸戰盾角之後,帶淡黃色,有的不清楚;③一對側前盾線,位於肩窩外緣;④後肩線相連;⑤一對後亞中縱條,前端外彎而與後肩線相連。此外,翅基前和翅基上都有淡白或白鱗,翅基上的形成較為明顯的白斑;側背片有白寬鱗;小盾片具淡白或淡黃窄鱗。中胸側板有翅前結節下,腹側板上位和後位以及後側片白寬鱗簇。有氣門後區和亞氣門鱗簇,後者有二列,下列的鱗片寬,上列的較小而略窄。翅:翅鱗深褐,前緣脈基端有白斑。平衡棒結節具淡白鱗,頂端有褐鱗。足:一般色澤深褐;各足股節有明顯膝白斑;前股前腹緣和後腹面有白縱條;中股前面基段2/3-3/4有白縱線,後面基段約1/2除背縱線外,大部或全部白色;後股前端白斑寬,基段2/3除背縱線外,全部白色。脛節僅後面末端有不明顯的淡白斑。腹:背板深褐色;節Ⅰ背板兩側覆蓋白鱗;節Ⅱ-Ⅶ有完整的白基帶;節Ⅷ有白基側斑。節Ⅱ腹板大部淡色;節Ⅲ-Ⅶ腹板深褐而有白端帶,通常前幾節兩側以及各節末端有白鱗;節
Ⅷ腹板兩側有白鱗。
雄蚊頭鱗淡重櫃少色的\居多。觸鬚約為喙的7/10-8/10長,節3基部有白斑,節2背面有白鱗,有的節3-4末端也可有少數白鱗;節3末端以及節4和5有稀疏的較長剛毛。中胸甩章灑盾片正中縱條兩側有淡黃細鱗,使亞中縱條不明顯。腹節Ⅷ背板有白基帶;腹板褐鱗較雌蚊的為多,節Ⅷ有白基側斑。尾器:腹節Ⅸ背板寬頻狀,側葉明顯,各具12-20根細長剛毛,節Ⅸ腹板有2對長剛毛,前面一對遠較後者為長,偶有前、後各具3根剛毛。抱肢基節拇指狀,背基內葉明顯,覆蓋細長剛毛;末段2/3腹內緣有狹長葉片。抱肢端節接近基節的1/2長;指爪位於末端,約為端節的1/5長。小抱器刀乃芝寒葉比干柄長、狹鐮刀狀。肛側片末端鉤狀。
幼蟲頭:觸角不到頭的1/2長,全長有稀疏細刺;1-A位於稍超過中央處,分2-4枝,有細側芒。頭毛1-C細長;4-6C都位近頭前端,幾乎雅槳晚驗在同一水平線上;4-C細小,分2-4枝;5-C分3-6枝;6-C分3-4枝;7-C位於觸角基部附近,分4-7枝,有細側芒。胸:胸毛5-M和10-M通常分2-3枝;12-M和10-T分2枝。腹:櫛齒44-56個,排列成一齒區,各齒末端寬大而具繸。呼吸管管基突發達;指數2.7-3.0,長為基寬的2.0-2.6倍,為尾鞍長的2.4-2.5倍;梳齒多數17-19 (15-20)個,
(1)Gaschen (1934)原描述彩色附圖顯示的寬盾鱗,與實際不符。
有側牙;1-S位於中央稍後,分4-6枝,有細側芒。尾鞍不完全,末緣有細刺;腹毛1-X單枝,有細側芒;2-X分2-4枝;3-X近根部分2枝;4-X 12株,通常都有分枝。肛鰓長,約為尾鞍的3-5倍長,末端鈍削。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地理分布 四川(5♂♂,3♀♀,7L)、雲南(3♂♂,5♀♀)、貴州(10 ♂♂ , 15♀♀,15L)。
(1)Gaschen (1934)原描述彩色附圖顯示的寬盾鱗,與實際不符。
有側牙;1-S位於中央稍後,分4-6枝,有細側芒。尾鞍不完全,末緣有細刺;腹毛1-X單枝,有細側芒;2-X分2-4枝;3-X近根部分2枝;4-X 12株,通常都有分枝。肛鰓長,約為尾鞍的3-5倍長,末端鈍削。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地理分布 四川(5♂♂,3♀♀,7L)、雲南(3♂♂,5♀♀)、貴州(10 ♂♂ , 15♀♀,15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