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盞伊蚊,Aedes alboscutellatus (Theobald,1905),蚊科伊蚊屬的一種昆蟲。中胸盾片無淡色縱條,小盾片平覆銀白長寬鱗: 跗節無白環;幼蟲櫛齒無大中刺而具側刺;呼吸管無細剌 。國內分布:雲南, 湖北, 廣西, 四川, 台灣。國外分布:朝鮮, 日本, 越南, 緬甸, 泰國, 斯里蘭卡, 馬來西亞, 印度尼西亞, 菲律賓, 南太平洋島嶼, 澳大利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盞伊蚊
- 外文名:Aedes alboscutellatus
- 屬:蚊科伊蚊屬
- 中胸:中胸盾片無淡色縱條
- 國內分布:雲南, 湖北, 廣西, 四川, 台灣
- 國外分布:朝鮮, 日本, 越南, 緬甸
鑑別特徵,形態描述,雌蚊,雄蚊,國內分布,國外分布,
鑑別特徵
中胸盾片無淡色縱條,小盾片平覆銀白長寬鱗: 跗節無白環;幼蟲櫛齒無大中刺而具側刺;呼吸管無細剌 。
形態描述
雌蚊
紅棕色中型蚊蟲。 頭: 頭頂覆蓋棕色和白色窄鱗, 棕色鱗在前部形成一中央暗斑和兩小側斑; 頭頂和後頭有很多棕色豎鱗; 頭側平覆白寬鱗, 前部有一暗斑。 觸角梗節褐色. 內面有褐色細鱗和小毛; 鞭分節1 有少數褐鱗。 喙比前股略長, 褐色, 腹面有淡色縱條, 伸近末端 1/4 處。觸鬚為喙的1/5長,褐色。胸: 前胸前背片具淡色窄鱗 , 並有少數寬鱗 ;後背片具少數淡白寬鱗,上部有少數褐色窄鱗。中胸盾片體壁深褐色 , 覆蓋深棕和白窄彎鱗, 白鱗在盾前突 、 肩窩、 盾角、 翅上區以及小盾片前區等形成清晰或不淸晰的斑飾; 側背片有淡白寬鱗; 小盾片平覆銀內長寬鱗。 氣門後區無鱗,但亞氣區有少數淡色毛狀鱗。 翅 : 翅鱗深褐色,僅前緣脈基端有一銀白斑。 平衡棒結節具褐鱗。足:一般色澤深褐;前股有側端白斑,後背面有淡色縱條,縱條基寬而向末端逐漸細削;中股和後股有端白斑, 後面或後腹面以及後股的前腹面有淡色縱條。
雄蚊
觸鬚比掾長, 末節超過喙末端, 褐色。 腹節背板有白寬基帶; 節背板大部淡色。 腹節腹板覆蓋銀白鱗, 在整個腹背形成一顯著的端銀白斑。 尾器: 腹背板末緣深凹,側葉各具 7 根剛毛 ( 僅見一標本); 節腹板的中舌發達, 末端具根剛毛。 抱肢基節長, 背內區有幾列短剛毛; 小抱器短小, 具一長和 3 根較短剛毛。抱肢端節柄短窄而末段特別膨大, 端側有角狀窄瓣,另側中部有指爪, 它前並有一較大和2 較小的副指爪; 背面和腹面前端有一些長剛毛,膨大部分背面還有十餘根短剛毛, 肛側片有一亞端突,近中部有一拇狀突。 陽莖 I 型, 肛側片各具四個鈍齒突。
國內分布
雲南, 湖北, 廣西, 四川, 台灣。
國外分布
朝鮮, 日本, 越南, 緬甸, 泰國, 斯里蘭卡, 馬來西亞, 印度尼西亞, 菲律賓, 南太平洋島嶼, 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