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種柳

《雨霖鈴·種柳》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寫了春天裡的美麗景色,下片承接上片餘緒,由詠物到思人的聯想。這首詞抓住春天的特徵來描寫春景,語句明快,感情真摯,人物合一,含思雋永,低回纏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雨霖鈴·種柳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 作品出處:《飲水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雨霖鈴1·種柳
橫塘2如練3,日遲4簾幕,菸絲斜卷。卻從何處移得,章台5仿佛,乍舒嬌眼6。恰帶一痕殘照,鎖黃昏庭院。斷腸處、又惹相思,碧霧蒙蒙度雙燕7
回闌8恰就輕陰轉9,背風花9、不解春深淺。托根幸自天土10,曾試把、霓裳11舞遍。百尺垂垂12,早是酒醒,鶯語如剪13。只休隔、夢裡紅樓,望個人兒見。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雨霖鈴:詞牌名。雙調一百三字,上片十句五仄韻,下片九句五仄韻。
  2. 橫塘:泛指水塘。前蜀牛嶠木蘭花·春入橫塘搖淺浪》:“春入橫塘搖淺浪,花落小園空惆悵。”
  3. 練:潔白的熟絹。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4. 日遲:晝長日落晚之謂也,並帶舒緩、和暖意思。《國風·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遲:緩慢。
  5. 章台:漢時長安城有章台街,為歌妓聚居之所。後世以章台走馬指冶遊之事。崔顥渭城少年行》:“鬥雞下杜塵初合,走馬章台日半斜。”此處泛指京城之宮苑。
  6. 嬌眼:初生柳葉之謂。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7. “碧霧”句:青色的雲霧。度,通“渡”。
  8. 回闌:回欄,曲折的欄桿。
  9. 輕陰:淡雲或疏淡的樹蔭。
  10. 風花:指起風前的大霧。陸游自開歲略無三日晴戲作長句》:“雨腳稍收初見日,風花忽起又遮山。”自註:“風欲作,則大霧充塞,謂之風花。”
  11. 托根:猶寄身。托根天上,此用白居易《楊柳枝》故事,謂其乃二十八星宿中之柳宿。
  12. 霓裳:傳說為神仙的衣裳。《九歌·東君》有“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唐代有霓裳羽衣舞,盧照鄰折楊柳》有“露葉疑啼臉,風花亂舞衣”。
  13. 百尺垂垂:此處指柳絲。李白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垂絲百尺掛雕檻,上有好鳥相和鳴。”
  14. 鶯語如剪:形容叫聲整齊、分明。盧祖皋清平樂·柳邊深院》:“柳邊深院,燕語明如翦。”

白話譯文

水塘的水面如絲綢般光潔,白晝漫長,日光照進了簾幕,看簾外的柳絲被風斜斜吹起。且問這柳樹是從哪裡移來的,她睜開惺忪的睡眼,說仿佛是從辛台而來。此時夕陽殘照,庭院緊鎖,燕子成雙成對地在青色的雲霧裡飛來飛去,撩動了無盡的相思。
迴廊轉彎的地方恰好背陰,背風的花朵不受風欺,不知道春天的變化。而柳枝據說曾寄身於天上,曾經舞遍《霓裳羽衣曲》。早晨醒來,宿醉已消,黃鶯婉轉地歌唱,那長長的柳絲隨風飄蕩,搖曳生姿。只希望不要阻隔我的目光,讓我可以繼續觀望夢中出現在紅樓上的那個女子。

創作背景

嚴繩孫有《雨霖鈴·和成容若種柳》,收入《今詞初集》,則性德此詞當作於康熙十五年(1676)之前。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歌詠物形。謂日長人靜,眼下水塘,就像一匹潔白的熟絹。簾幕低下,陽光和煦。簾幕以外,柳絲如煙。起調三句,展現柳的大背景。說明就在橫塘的堤岸之上。接著進一步描繪其形態。謂幾許春色,弱柳依依,究竟從何處而來。困酣嬌眼,婀娜多姿,應當是移植自章台。此時,柳絲帶著夕陽餘暉,將黃昏的庭院,照得通明。這是柳絲形態所呈現的自然物境。結拍二句,由柳絲轉向雙燕,從物境過渡到心境。謂柳絲飄蕩,已是令人惆悵,成雙成對的燕子,在青色的雲霧中飛來飛去,更加惹人相思。這是上片,列述柳的背景及形態,為布景。
下片歌詠物理。謂柳條飛動,曲折闌乾亦隨著輕陰轉移。大風將起,煙霧充塞。風中的花,不知道春天的變化。這是過片,由柳到花的過渡。接著,由花到人,進一步展開聯想。謂天上有柳宿八星,地上的柳,也許就是寄身天宮的美女。由於曾經舞遍霓裳,她們的姿態才那么優美。而今,正當酒醒之時,垂絲百尺,懸掛雕檻。柳邊深院,鶯語如剪。由托根天上,到百尺垂垂,這是因柳的故事所構成的柳的意象。既屬於柳,其中亦有人在。因此,煞拍二句即將思緒集中在人物身上,謂不要讓我於夢中與紅樓的個人兒相隔相離。這是下片。因柳的意象所生髮的聯想,為說情。
總的看來,歌詞詠柳,上片、下片,從柳的外部形態,到其內在意涵,亦即物形與物理,已得到充分呈現。可知其詠柳,乃在於懷人,在於敘說其相思相憶的戀情。至於其中是否寓有隱情,則未可知。

名家點評

浙江海洋大學教授閔澤平《納蘭信德全集 02 詞集》:“詞寫性德移植栽柳的過程與感受,其中所用典故如章台、嬌眼等之類,只是綰合柳樹而已,與相思情懷了無關涉。”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詞人,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康熙進士,官一等侍衛。善騎射,好讀書。詞以小令見長,多感傷情調,間有雄渾之作。也能詩。有《通志堂集》。詞集名《納蘭詞》。又與徐乾學編刻唐以來說經諸書為《通志堂經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