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製造

離散製造

產品的生產過程通常被分解成很多加工任務來完成。每項任務僅要求企業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資源。企業一般將功能類似的設備按照空間和行政管理建成一些生產組織(部門、工段或小組)。在每個部門,工件從一個工作中心到另外一個工作中心進行不同類型的工序加工。企業常常按照主要的工藝流程安排生產設備的位置,以使物料的傳輸距離最小。另外其加工的工藝路線和設備的使用也是非常靈活的,在產品設計、處理需求和定貨數量方面變動較多。

離散製造的產品往往由多個零件經過一系列並不連續的工序的加工最終裝配而成。加工此類產品的企業可以稱為離散製造型企業。例如火箭、飛機、武器裝備、船舶、電子設備、工具機、汽車等製造業,都屬於離散製造型企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離散製造
  • 外文名:Intermittent/Discrete Manufacturing
  • 特點業務流程、管理系統和企業組織
  • 例子:飛機、武器裝備、船舶、電子設備
特點,關注重點,離散製造ERP,管理難點,

特點

產品形態來說,離散製造的產品相對較為複雜,包含多個零部件,一般具有相對較為固定的產品結構,原材料清單和零部件配套關係。
從產品種類來說,一般的離散製造型企業都生產相關和不相關的較多品種和系列的產品。這就決定企業物料的多樣性。
從加工過程看,離散製造型企業生產過程是由不同零部件加工子過程或並聯或串連組成的複雜的過程,其過程中包含著更多的變化和不確定因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離散製造型企業的過程控制更為複雜和多變。
離散製造型的企業的產能不像連續型企業主要由硬體(設備產能能)決定,而主要以軟體(加工要素的配置合理性)決定。同樣規模和硬體設施的不同離散型企業因其管理水平的差異導致的結果可能有天壤之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離散製造型企業通過軟體(此處為廣義的軟體,相對硬體設施而言)方面的改進來提升競爭力更具潛力。
1、生產計畫
a) 影響計畫的因素較多,生產計畫的制訂非常複雜,計畫的多變性是最常見的控制難點;
b) 能力需求是根據每個產品混合建立,並且很難預測。
a) 生產任務多,生產過程控制非常困難;
b) 生產數據多,且數據的收集、維護和檢索工作量大;
c)工作流根據特定產品的不同經過不同的加工車間。因每個生產任務對同一車間能力的需求不同,因此工作流經常出現不平衡;
d) 因產品的種類變化較多,非標準產品多,設備和工人必須有足夠靈活的適應能力;
e) 通常情況下,一個產品的加工周期較長,每項工作在工作中心前的排隊時間很長,引起加工時間的延遲和在制品庫存的增加。
a)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廢品頻繁出入庫、成本計算複雜,需要針對成本對象並隨著生產過程進行成本的歸集和分配;
b) 使用標準成本法、先入先出法和加權平均法進行成本核算,其中標準成本法對企業的管理水平要求最高,具體採用方法要看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實際需要;
c) 注重實際成本標準成本的差異比較和不同角度的成本分析
[編輯]

關注重點

任何企業無論大小,都有自身的業務流程管理系統和企業組織。
對於離散製造型企業,粗框架的業務流程由以下幾個主要業務組成:生產用料採購、物料儲存、零部件加工、裝配、庫存管理、產品銷售等。
對主要的業務流程的管理由以下幾個業務管理系統完成:採購管理倉庫管理生產過程管理銷售管理等。
為有效完成企業業務過程產生了其他輔助職能管理系統,如:財務管理、質量管理、人事管理等。所有的管理執行都由人來完成,知識合理、職責分明的人被配置在不同部門中,就形成了企業的組織結構。
由於離散型製造企業具有較多的物料(廣義的物料),因此其運作和管理是圍繞物料及其變化過程展開的。可以說離散製造型企業是以物料為主要操作對象,這些物料有基本信息,其變化過程(形態變化、位置變化、價值增值等)衍生了其他信息,管理系統正是通過對物料的信息處理、分析來決策對實體物流實施何種動作。

離散製造ERP

1.基礎數據準確及完善產品結構關係
包含:完整的物料信息、物料清單(BOM)、產品結構、工作中心、工藝路線和其他企業基本資料。
包括:銷售業務管理、庫存管理、採購業務管理、物流數據的分析
3.生產計畫
MRP(物料需求計畫)的必要性,大量的物料處理通過MRP運算固然可以高效產生採購計畫和生產計畫,但計算的準確性則依賴於準確的基礎信息,包括準確的材料定額、採購和加工提前期、工藝路線、工作中心能力等。而以上幾個影響MRP運算準確性的參數,由於本身的多變性,在一般的企業是難以準確提供的,因此對於MRP應有客觀認識,其計算結果只具有參考價值,須經過相應修改,而不能直接作為生產運作的依據。
先完善生產物料管理,在物流數據準確的基礎上再進行生產運作的管理。包括包括車間運作管理等。
5.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是貫穿於企業生產全生產經營運作的全過程,根據自身情況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導入。
6.財務管理
業務運行過程中資金流是自動產生的,財務管理只是對資金信息的處理和分析。在業務運作規範正常後準確的財務信息處理是水到渠成的,不可以在基礎業務管理尚未理順時一開始就要求財務數據的準確。
7.其他輔助職能的管理
如設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計量器具管理等由於和主要業務關係不是特別密切,相對較容易實現。不必一開始就特別關注,如果有資金和時間可以逐步導入。

管理難點

離散型製造企業的生產過程,常常分解成很多個加工任務,而每一個加工任務只需要極少的資源就可以完成,但零件從一個工作環節到另一個工作環節,之間常進行不同類型和要求的多種加工任務。又因離散型企業產品定製程度高,其零件加工工藝及設備使用過於靈活,使其品質控制上難度極高。展開來說,離散型製造企業在管理上、品質控制上的難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混合生產、標準難制定
離散型企業生產的產品多數用於採礦、冶金、建築等專用設備製造業,以大型設備為主,定製化程度高。以石油化工行業下游某換熱設備製造企業為例,不同的換熱器按照各種體積、容積有相當多的種類,每種換熱器所採用的材料及驗收標準都不同,而生產性企業常常存在的“物料代用”也為標準的混用造成了一個良好的渠道,結果造成品質管理過程中漏洞的增多。
結合流程型企業對於品質的管理,每一項產品標準及用料標準都有嚴格的程式來進行控制,其在流程管理方面的建設使企業在面對“生產特殊情況”時能夠足以應對,但因離散型企業物料及產品繁多的情況下,這種特殊情況會頻繁發生,這就要求一方面企業在生產管理流程方面有足夠的規範性和靈活性,另外一方面又能夠提供足夠方便的業務流程處理方式,即“方面標準要管,另一方面標準要好管”。
生產數據多、數據維護工作量大
對於離散型企業來說,產品的多樣化及零部件的標準不同造成了檢查難度的升級。同樣以石油化工行業為例,一台換熱器僅僅零部件就不下千件,每個零部件都有相當規範的要求,如果要檢查部門一件件去檢查,一件件去判定,想想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如何處理並管理好生產數據呢?一方面要從工作規範上定義各部門的品質管理的職責,由生產部門提供數據,檢查部門對數據進行核實和管理,再由質量部門對已經處理歸類過的數據進行審核並判定。企業發展到一定年輪,藉助相應的信息化系統進行操作,會更加便利,職責也可更加清晰定義和追溯。
產品非標準程度高、經驗依賴性強
在離散型企業中,常常會有“師徒”這種稱呼,原因是生產過程中包括設備使用等很多時候更加取決於操作者的技術、經驗,多數企業為了請一位老師傅來教導學徒煞費苦心,不惜以高薪聘請,離散型企業對於經驗依賴的程度可見一斑。找師傅教,“讓經驗留下來”,但師徒關係往往會出現“留一手”的情況,結果造成生產經驗越來越少,人員素質日漸下降。
如果可以在生產管理甚至是車間管理過程中,將原本的“口口相傳”變更為“以紙相傳”的方式,讓教授學徒的過程“顯性化、留痕跡”,比如說“學徒日記”等等內容,將日常中點點滴滴的經驗及無法固定的工作內容及方式留存下來,時間稍長可以正式的文檔或者規範來進行約束和要求,從而達到管理標準及產品品質的提升。
離散型製造企業在管理上、品質控制上涉及的因素遠不止以上三個方面,延展諮詢總結為“把隱形的經驗顯性出來、把不規範的規範起來、把沒法管的管起來、把管不好的管好”,管理過程中,也可以藉助比較好的管理系統和軟體來達到更加優質高效的管理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