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人民幣

離岸人民幣

離岸人民幣是指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的存放款業務。交易雙方均為非居民的業務稱為離岸金融業務離岸市場提供離岸金融業務:交易雙方均為非居民的業務稱為離岸金融業務。

中國人民銀行支持在香港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人民銀行也在研究,能不能在上海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在人民幣沒有完全可兌換之前,流出境外的人民幣有一個交易的市場,這樣才能夠促進、保證人民幣貿易結算的發展。在新加坡資政吳作棟2011年4月訪華後,新加坡也正式加入了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競爭當中。

香港擁有全球最豐富的離岸人民幣產品,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離岸人民幣
  • 外文名:Offshore RMB
  • 含義: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的存放款業務
  • 突破:2010年7月
  • 香港: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
簡介,形成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綜述,

簡介

離岸人民幣離岸人民幣
當前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是在資本項下、人民幣沒有完全可兌換的情況下開展的,通過貿易流到境外的人民幣不能夠進入到國內的資本市場。在這種情況下,發展人民幣貿易結算,就需要解決流出境外的人民幣的流通和交易問題,使擁有人民幣的企業可以融出人民幣,需要人民幣的企業可以融入人民幣,持有人民幣的企業可以獲得相應收益,這就需要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使流到境外的人民幣可以在境外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上進行交易;使持有人民幣的境外企業可以在這個市場上融通資金、進行交易、獲得收益。

形成階段

2004年2月,香港銀行開始試辦個人人民幣業務,包括存款匯款、兌換及信用卡業務。每人每天不超過等值2萬元人民幣的兌換。積水成淵,到2010年7月底香港人民幣存量達到1037億元。
2010年7月,在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管局主導下簽署的《清算協定》是香港境外人民幣市場的一大突破。“水”首先在境外活了,有條件接受更大、更多的“魚”。同時,政策制定者也充分認識到現階段境外人民幣市場這一池中的養分只能來源於境內,因而迅速啟動了人民幣的回流機制,使境外的水能夠接通境內的收益,進而可使境外發展規模更大、更多的產品。允許境外金融機構將境外人民幣存量投資於國內銀行間債券市場,以及盼望已久即將出台的小QFII都會迅速帶動較存款產品更高收益的保險產品和基金產品的發展。而有了更高收益來源的銀行也能以更大規模和更優惠價格吸引更多的人民幣儲蓄產品,進而提高人民幣兌換出境與貿易夥伴使用人民幣的積極性。
總體來看,在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形成階段,香港市場已有一千多億人民幣的存量,主要由個人持有,初始驅動力是人民幣的升值預期,投資產品則是存款、國債、保險和基金等為數不多的定息產品。隨著香港人民幣回流內地的渠道逐漸打通,收益開始成為持有人民幣的主要驅動力。至此,可以說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已經初步形成。

成長階段

與上一階段不同,人民幣離岸市場成長階段的主要功能與目標是發展足夠多、足夠規模、享有更高收益,並且交投更活躍的產品來激活、啟動及加大貿易項下兩大主渠的水流,吸引更大範圍的貿易結算夥伴開始使用人民幣,使人民幣離岸市場早日進入成熟階段。
發展更大規模的人民幣產品是為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人民幣投資,進而吸引具規模的貿易夥伴以更大的規模使用人民幣。發展更具交易活力的人民幣產品是增加境外人民幣流動性槓桿。境外市場人民幣存量本來就有限,離岸市場人民幣產品要有活躍的二級交易市場才能有足夠的拉動力增加人民幣的流動性。一元錢的存量若能帶來七八元的交易量,相當於七八元的人民幣流出量,其槓桿效果就顯而易見了。人民幣產品能否有更高交易量,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產品收益的高低,收益越高的產品越有可能推動更高的二級市場交易。
要想發展足夠規模、足夠多、足夠交投活躍的產品,還須研究兩個重要課題:一是必須有足夠的初始人民幣流動性,保障發行與交易成功;二是必須有更暢通的人民幣回流境內渠道,以創造產品的收益源泉,鼓勵產品發行。
2011年12月16日,《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試點辦法》發布。

成熟階段

一旦離岸人民幣市場具有足夠的規模和流動性,產品也逐步多樣化,大量進出口企業就有可能開始選擇以人民幣結算,此時,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就進入了成熟階段。前文所述的人民幣貿易項下流出與流入的兩個主渠道就會有大量人民幣進出。其中的水量與水壓均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因為與前兩個階段的人為放水、注水與回流設計不同,此時的水是貿易項下自然流入與流出的大水。與此同時,也會有大量人民幣會長期自然存在於境外流通之中,進而更加促進境外人民幣與產品增長的良性循環。
此時市場的規模會遠遠超過前兩個階段,驅動力主要來自人民幣的貿易結算。這些資金可能來自周邊國家、地區的貿易人民幣結算,以及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央行與人民銀行達成的人民幣互換協定的安排。而人民幣的交易市場的功能開始從人民幣貿易結算的激活器與推動器向伺服器轉變。

綜述

綜上所述,2010年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形成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人民幣以細水長流的方式出境,以個人小額納入; 產品以儲蓄定息為主,基本是市場驅動;收益動力以人民幣升值預期為主,開始向固定收益轉變。
與此同時,市場建設全面展開,從境外自由流通起步,開始進入整個市場人民幣化的初期準備。
從2011年開始,我們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就發展路徑逐步達成共識,開始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進入成長階段的快車道。快車道最突出的表現形式是:
一、人民幣境外產品的規模化、多樣化與收益曲線的上升;
二、人民幣流出與回流的政策措施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大幅增強;
三、人民幣產品的二級市場交易大幅增加。
執行正常準備金率政策
2016年1月18日,央行發布訊息稱,自2016年1月25日起,對境外金融機構在境內金融機構存放(簡稱離岸人民幣)執行正常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央行解釋稱,境外金融機構不包括境外央行(貨幣當局)和其他官方儲備管理機構、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等境外央行類機構。
按照17%的存款準備金率計算,此項改革將鎖定資金2210億元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