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離岸市場

人民幣離岸市場

一般來說,各國的金融機構只能從事本國貨幣存貸款業務,但是二戰之後,各國金融機構從事本國貨幣之外的其他外幣的存貸款業務逐漸興起,有些國家的金融機構因此成為世界各國外幣存貸款中心,這種專門從事外幣存貸款業務的金融活動稱為離岸金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民幣離岸市場
  • 外文名:Offshore RMB markets
  • 含義: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存放款業務
  • 上市日期:2004年2月
  • 試行地:香港銀行
產生背景,設立地區,香港,上海,新加坡,聯繫渠道,發展過程,形成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主要意義,

產生背景

人民幣離岸業務是指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的存放款業務。離岸市場提供離岸金融業務:交易雙方均為非居民的業務稱為離岸金融業務。在人民幣沒有完全可兌換之前,流出境外的人民幣有一個交易的市場,這樣才能夠促進、保證人民幣貿易結算的發展。
人民幣離岸市場人民幣離岸市場
當前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是在資本項下、人民幣沒有完全可兌換的情況下開展的,通過貿易流到境外的人民幣不能夠進入到國內的資本市場。
在這種情況下,發展人民幣貿易結算,就需要解決流出境外的人民幣的流通和交易問題,使擁有人民幣的企業可以融出人民幣,需要人民幣的企業可以融入人民幣,持有人民幣的企業可以獲得相應收益,這就需要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使流到境外的人民幣可以在境外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上進行交易。使持有人民幣的境外企業可以在這個市場上融通資金、進行交易、獲得收益。

設立地區

香港

人民銀行支持在香港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
2014年7月2日,中國央行稱:香港應該珍惜目前在人民幣跨境業務上的優勢,目前香港占有53%的全球人民幣離岸市場份額。下一步將同香港監管局積極研究調整香港市民人民幣2萬元兌換上限。但央行未確定日程表,稱最關鍵是好好研究調整時機。
央行稱,人民幣和港幣並非此消彼長的關係,人民幣有利中國和香港的發展。對於是否需要改變聯匯制,這是香港自行的選擇。人民幣離岸市場是一個開放競爭的市場,並非香港獨有,香港要鞏固和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更關鍵要看特區政府,靠自身發展,不能單靠中央。

上海

人民銀行也在研究,能不能在上海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

新加坡

2011年4月,在新加坡資政吳作棟訪華後,新加坡也正式加入了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競爭當中。

聯繫渠道

人民幣離岸市場和在岸市場的關係:
在人民幣還未能完全自由兌換和資本項目還有限制的情況下,人民幣離岸市場和在岸市場是有分隔的。但這分隔不可能是絕對的,例如有意見提出人民幣從內地流出後,最好就在境外持續流轉,不再回流內地,但這是不可能的。人民幣流到離岸市場後,無論怎樣運轉,最終都要回流境內。目前在中國內地以外,並沒有全面使用人民幣的經濟體系,不可能將流入的人民幣持續循環使用而不需回流到在岸市場。
換句話說,在岸市場必須要與離岸市場相聯繫,既要有有序流出安排,亦需有良性回流機制,才可以逐步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就目前來說,在岸和離岸市場是靠三座橋樑來聯繫的:
第一,貿易項目。基本上中國的對外貿易,包括貨品和服務,都可以選擇以人民幣結算和自由跨境流進流出。正如上文所述,現階段是流出比流入為多,這為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形成提供所需頭寸和流動性。
第二,直接投資。在目前的資本賬戶下,外商直接投資內地是有管制和需要審批的。過去外商在匯入美元或其他外幣需要得到外匯局批准後,才可結匯,換取人民幣去支付各種費用。同樣地,內地企業要到海外直接投資,亦只能以外匯作為支付手段。自2014年1月開始,中國央行公布了新的辦法,內地企業可以將人民幣從境內匯出,作為海外直接投資之用。至於外商欲要以人民幣直接投資內地,目前則需個案審批。
第三,金融市場。內地資本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連線是國家資本賬戶管制逐步開放的一項重要舉措,需要小心從事、循序漸進。目前國際金融市場存在很多不平衡和不穩定因素,某地的金融危機很容易通過國際金融市場被放大和傳導到全球各地,資金大進大出,對全球的金融穩定都可能構成威脅。但資本賬戶要開放,便不可能同國際金融市場完全隔離。流到離岸市場的人民幣資金不可能全部以貿易或直接投資回流到內地,而主要保值和增值的市場都還是在內地。所以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逐步和有序地建立在岸和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的聯繫是必要的。目前中國央行已批准了三類境外機構

發展過程

形成階段

2004年2月,香港銀行開始試辦個人人民幣業務,包括存款、匯款、兌換及信用卡業務。每人每天不超過等值2萬元人民幣的兌換。集腋成裘,到2010年7月底香港人民幣存量達到1037億元。
2010年7月在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管局主導下簽署的《清算協定》是香港境外人民幣市場的一大突破。“水”首先在境外活了,有條件接受更大、更多的“魚”。同時,政策制定者也充分認識到現階段境外人民幣市場這一池中的養分只能來源於境內,因而迅速啟動了人民幣的回流機制,使境外的水能夠接通境內的收益,進而可使境外發展規模更大、更多的產品。允許境外金融機構將境外人民幣存量投資於國內銀行間債券市場,以及盼望已久即將出台的小QFII都會迅速帶動較存款產品更高收益的保險產品和基金產品的發展。而有了更高收益來源的銀行也能以更大規模和更優惠價格吸引更多的人民幣儲蓄產品,進而提高人民幣兌換出境與貿易夥伴使用人民幣的積極性。
總體來看,目前香港市場已有一千多億人民幣的存量,主要由個人持有,初始驅動力是人民幣的升值預期,投資產品則是存款、國債、保險和基金等為數不多的定息產品。隨著香港人民幣回流內地的渠道逐漸打通,收益開始成為持有人民幣的主要驅動力。至此,可以說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已經初步形成。

成長階段

與上一階段不同,人民幣離岸市場成長階段的主要功能與目標是發展足夠多、足夠規模、享有更高收益,並且交投更活躍的產品來激活、啟動及加大貿易項下兩大主渠的水流,吸引更大範圍的貿易結算夥伴開始使用人民幣,使人民幣離岸市場早日進入成熟階段。
發展更大規模的人民幣產品是為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人民幣投資,進而吸引具規模的貿易夥伴以更大的規模使用人民幣。發展更具交易活力的人民幣產品是增加境外人民幣流動性槓桿。境外市場人民幣存量本來就有限,離岸市場人民幣產品要有活躍的二級交易市場才能有足夠的拉動力增加人民幣的流動性。一元錢的存量若能帶來七八元的交易量,相當於七八元的人民幣流出量,其槓桿效果就顯而易見了。而人民幣產品能否有更高交易量,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產品收益的高低,收益越高的產品越有可能推動更高的二級市場交易。
而要想發展足夠規模、足夠多、足夠交投活躍的產品,還須研究兩個重要課題:一是必須有足夠的初始人民幣流動性,保障發行與交易成功;二是必須有更暢通的人民幣回流境內渠道,以創造產品的收益源泉鼓勵產品發行。

成熟階段

一旦離岸人民幣市場具有足夠的規模和流動性,產品也逐步多樣化,大量進出口企業就有可能開始選擇以人民幣結算,此時,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就進入了成熟階段。前文所述的人民幣貿易項下流出與流入的兩個主渠道就會有大量人民幣進出。其中的水量與水壓均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因為與前兩個階段的人為放水、注水與回流設計不同,此時的水是貿易項下自然流入與流出的大水。與此同時,也會有大量人民幣會長期自然存在於境外流通之中,進而更加促進境外人民幣與產品增長的良性循環。
此時市場的規模會遠遠超過前兩個階段,驅動力主要來自人民幣的貿易結算。這些資金可能來自周邊國家、地區的貿易人民幣結算,以及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央行與人民銀行達成的人民幣互換協定的安排。而人民幣的交易市場的功能開始從人民幣貿易結算的激活器與推動器向伺服器轉變。
綜上所述,2010年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形成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人民幣以細水長流出境,以個人小額納入;產品以儲蓄定息為主,基本是市場驅動;收益動力以人民幣升值預期為主,開始向固定收益轉變。與此同時,市場建設全面展開,從境外自由流通起步,開始進入整個市場人民幣化的初期準備。
從2011年開始,我們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就發展路徑逐步達成共識,開始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進入成長階段的快車道。而快車道最突出的表現形式是:一、人民幣境外產品的規模化、多樣化與收益曲線的上升;二、人民幣流出與回流的政策措施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大幅增強;三、人民幣產品的二級市場交易大幅增加。

主要意義

人民幣離岸市場對人民幣成為國際化貨幣意義重大:
第一,主要的國際貨幣必須24小時交易。我們睡覺的時候,在倫敦、紐約的時區,必須要有離岸市場正在交易,讓當地的投資者和用人民幣做貿易結算的企業有交易人民幣的平台。
第二,主要的國際貨幣一定會有大量的第三方交易。第三方交易就是參與交易的兩個對手跟中國都沒有關係。這是和中國以外的兩個國家、兩個企業或者兩個人之間的人民幣交易。美元的第三方交易至少占一半以上(更可能為2/3)。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如果希望十幾、幾十年以後人民幣有美元那樣的地位,那么第三方交易要有相當大的比重。而第三方交易一般傾向於使用離岸市場,而不是傾向於使用在岸市場。
第三,大量非居民要求在發行國的境外持有該國貨幣或者該國的貨幣資產。比如70%的非美國居民所持有的美元投資在美國境外的離岸市場,因為他們擔心資產會被在境內市場中凍結。
第四,在為全球交易提供流動性方面,離岸市場可以通過乘數效應創造流動性,並較少對境內貨幣政策的衝擊。現在離岸市場的美元,以及今後離岸市場的人民幣都會有一個乘數效應。在境外創造新的流動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