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杜甫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雞》是唐代杜甫的詩。

作品原文,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原文:
紀德名標五①,初鳴度必三②。
殊方聽有異,失次曉無慚③。
問俗人情似,充庖爾輩堪④。
氣交亭育際⑤,巫峽漏司南⑥。

注釋

(詠雞,嘆其當鳴而不鳴也。上六敘事,是案。末二歸結,是斷。德常標五,鳴必度三,此雞之職也,今在殊方,聽之則異,夜鳴失次矣,比曉能無慚乎?乃問之習俗,人情皆雲如是,彼既不能司晨,亦但堪充皰已耳。當子半亭育之時,而巫峽漏聲,早有司南之報,雞鳴果安在哉?顧注將問俗二句,作借雞警人,言人情無德無信,與雞相似,而充庖則獨用雞乎?《社臆》謂刺巫峽之人可殺。皆非也。)
①《韓詩外傳》:“夫雞,頭戴冠,文也。足傳距,武也。見敵而斗,勇也。得食相呼,義也。鳴不失時,信也。雞有五德,君猶淪而食之,其所由來近也。”
②《記》:“雞初鳴”。《史·曆書》:雞三號,卒明。註:夜至雞三鳴,始為正月一日。
③趙曰:失次,猶《三國志》言失旦之雞也。蔡邕賦:“時牢落以失次。”胡夏客曰:《楚國語》有雞次之典,此次字所本。
④《左傳》:“充君之皰。”
⑤《列子》:“亭之毒之。”註:“化育之意。”劉孝標啟:“一物之微,遂留亭育。”
⑥《韓非子》: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梁元帝詩:“刻漏銘司南。”按:司南,有四說。朱云:夔州在南,雞司昏曉,今失其司晨之職,故曰“巫峽漏司南。”【顧注】雞為火德之精,南方屬火,故曰司南。【遠注】指南車有南北定向,如雞鳴有子午定候。《春秋說題詞》:雞為積陽,南方之象,陽出雞鳴,以類感也。已上數說,皆指夔雞漏失司晨,與殊方失次犯重,今從黃生注,直指曉漏開說,更有蘊藉。

作者簡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中期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