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傳染性貧血病毒病

雞傳染性貧血病毒病

雞傳染性貧血病毒病(Chicken Anemia Infectious)又稱(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藍翅病、出血性綜合症和貧血性皮炎綜合症,是由雞貧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簡稱CAV)引起、發生在雞身上的一種常見病害。病雞精神沉鬱,虛弱,行動遲緩,羽毛松亂,喙、冠、肉、面部皮膚及可視黏膜蒼白,生長不良,消瘦。病雞通常有局部皮膚病變,常發生於翅膀,表現為出血和壞死症狀。

雞傳染性貧血病毒病是以雞再生障礙性貧血和全身性巴組織萎縮為主要特徵的免疫抑制病,其引起感染雞的免疫抑制,常常導致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繼發感染,給養雞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預防該傳染病最有效的方式是加強檢疫,防止從其他地區引人帶毒雞並將該病傳入健康雞群。重視日常的飼養管理和獸醫衛生措施,防止環境因素及其他傳染病導致的免疫抑制及時接種雞傳染性法氏囊疫苗和馬立克病疫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雞傳染性貧血病毒病
  • 外文名: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Chicken Anemia Infectious
  • 別名:藍翅病、出血性綜合症、貧血性皮炎綜合症
  • 危害物種:雞
  • 病原:雞貧血病毒
病害學史,病原特徵,為害症狀,流行情況,病理變化,診斷方法,防治措施,預防措施,免疫措施,

病害學史

1979年日本學者首先分離到其病原因子,此後、西德、瑞典、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巴西也先後發現此病原。
中國於1982年首次確證該病毒的存在。

病原特徵

CIAV屬圓環病毒科,圓環病毒屬。該病毒科是所有已知動物病毒中最小的。第一個CIAV毒株是從用污染網狀內皮增生病病毒的馬立克氏病疫苗接種雞的材料中分離的,命名為CIA Gifu-1株,並定為標準毒株。經過純化的病毒,在電鏡下呈球形或六角形,病毒粒子無囊膜,20面體對稱,單股負鏈環狀DNA病毒,大小約為2300bp,平均直徑為25~26.5納米。
雞傳染性貧血病毒病
雞貧血病毒
雞貧血病毒的結構。

為害症狀

該病主要臨床特徵是貧血,潛伏期為8~12天。病雞表現:精神沉鬱,虛弱,行動遲緩,羽毛松亂,喙、冠、肉、面部皮膚及可視黏膜蒼白,生長不良,消瘦。病雞通常有局部皮膚病變,常發生於翅膀,表現為出血和壞死症狀。臨床症狀出現2天后開始死亡5~6天后出現病死高峰,其後死亡率逐漸下降。瀕死雞可見腹瀉。血稀如水,血液學檢查:紅細胞和血紅素明顯降低,凝血時間延長,紅細胞壓積值降至20%以下;白細胞、血小板減少;血液中出現幼稚型紅細胞細胞核腫大核仁明顯,核內出現嗜酸性包涵體吞噬細胞內有變性的紅細胞。
雞傳染性貧血病毒病
為害症狀
圖a.病雞表現出抑鬱;b.翼下出現出血,表現為藍色翅膀;c.骨髓富含脂肪;d.胸肌出血;e.腸道出現輕微出血;f.肝臟表面有缺血病灶。

流行情況

傳染性貧血病毒不會感染人和其他家畜類動物,雞是唯一的宿主,病原可以入侵任何年齡品種的雞。自然感染常發生於2~4周齡的雛雞階段,不同品種的雛雞均可以受到病毒的入侵,隨著雞日齡的增長,對該種病毒的易感性呈現逐漸下降的態勢,即便能夠受到病毒感染,也會表現出隱性發病。肉雞的易感性要比蛋雞強,公雞的易感性要比母雞強。在很多養殖場當中,即便是雛雞的母源抗體水平相對較高傳染性貧血病毒也能夠突破雞群的免疫系統,導致出現感染,但不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研究結果表明,在火雞和鴨血當中往往檢測不到傳染性貧血病毒抗體,用高劑量的病毒接種1日齡的雛火雞,對該類病毒具有一定抵抗能力,並且不能夠產生傳染性貧血病毒抗體。雞傳染性貧血病毒的傳播渠道多種多樣,能夠實現垂直傳播和水平感染。種蛋在孵化過程中受到病毒感染之後,病毒就能夠通過種蛋蛋孔進入到胚胎組織當中,引發垂直感染。感染病毒的公雞精液也是造成雞受到感染的一個主要原因。水平傳播主要包括了口腔傳播、消化道傳播、呼吸道傳播等多種途徑,患病雞污染周邊環境,尤其污染飼料飲用水養殖管理用具之後,健康雞通過接觸這些用具和飼料而受到病毒的入侵。發病康復期可以產生中和抗體,不會再次出現各種疾病。

病理變化

通過對病死雞進行有效的解剖觀察能夠發現以免疫器官組織萎縮壞死最為常見,大多數雞群都是會出現嚴重的貧血現象。病死雞身體消瘦、血液稀薄、血液不能正常凝固,肌肉和內臟呈現蒼白色存在嚴重的貧血現象,肝臟腎臟顯著腫大,顏色變淡,呈現淡黃色或者淡灰色,血液的凝集時間變長,長時間不能夠正常凝集。骨髓萎縮是患病雞所見到的最典型的病變。病死雞大腿骨的骨髓呈現紫黃色、淡黃色或者粉紅色,在有些病死病例當中骨髓的顏色會呈現暗紅色,組織學檢查能夠發現骨髓會存在顯著的病變。病死雞胸腺萎縮也是最常見的病理特徵,胸腺呈現深紅色,有時會造成胸腺完全退化。隨著雞群的生長,抵抗能力逐漸提升,胸腺萎縮比骨髓病變更容易觀察的。通過對法氏囊進行觀察,能夠發現法氏囊萎縮症狀不是很明顯,有的病例法氏囊體積呈現逐漸縮小的趨勢,許多病例的法氏囊外觀呈現半透明狀,有時還能夠看到內部的皺壁。有的病死雞的腺胃黏膜存在出血皮下和肌層之間也會存在出血病變。如若雞群受到了細菌感染,可以引發壞痘性皮炎,肝臟顯著腫大,外觀呈現斑駁狀,其它臟器組織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病變現象。
雞傳染性貧血病毒病
病雞和死雞的典型病變
a.雞冠蒼白;b.胸肌蒼白;c.肝瀰漫性出血和肝壞死。

診斷方法

CIAV感染的典型臨床症狀為貧血,特徵性病理變化是胸腺萎縮退化,骨髓萎縮,據此可作出初步診斷。但這種典型症狀和病變一般僅出現於3周以下的易感雞,而臨床病CIAV多與其它病原體混合感染,使病情複雜化,病理變化多樣化,很難作出準確判斷。進行血細胞比容值測定是一種有效的輔助診斷手段,一般認為低於27%就可判定為CIAV感染進行病毒的分離、鑑定是可靠的診斷手段,但費時費力。最常用的方法是採集可疑病雞的肝臟胸腺、骨髓、脾臟等組織,研磨後濾菌,卵黃囊接種6-8日SPF雞胚。由於病毒對雞胚不產生致病變作用,雞胚可正常發育,需孵出後觀察至14-15日齡,此時感染雞會發生貧血並導致死亡CIAV也可進行細胞分離培養前最常用MDCC-MSB1胞系病在MSB1中增殖緩慢效價相對較低。高效價CIAV接種於MSB1後2~4天出現細胞病變,感染胞死亡,低效價CIAV接種MSB1細胞時,需經6~8代才能出現細胞病變
PCR及核酸探針雜交等分子生物學方法近年來普遍用於CIAV感染的實驗室診斷PCR方法特異性高,敏感性好,而核酸探針雜交法則在穩定性和批量檢測方面更具優越性。這兩種方法都具有快速特異的優點,已經成為非常成熟的確診CIAV感染的技術手段。
病毒分離鑑定
通常以可疑病雞肝為分離材料加PBS(pH2.4)製成20%均漿,凍融3次,低速離心後取上清液在-70℃處理5分鐘,然後用10%氯仿在室溫處理30分鐘,再經450納米膜過濾,然後接種於MDCC-MSBI細胞培養物,觀察細胞病變,並套用螢光抗體法檢查病毒抗原或做電鏡檢查。
血清學試驗
診斷該病的血清學方法有病毒中和試驗、直接和間接免疫螢光試驗、間接ELISA試驗及生物素—親和素—過氧化物酶試驗等。常用的是前兩種試驗。

防治措施

預防措施

養殖場在規劃建造初期應該做到合理圈舍科學布局,充分考慮生物安全防範的要求,保障圈舍具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預留充分的隔離空間,堅持做到隔離消毒,帶雞消毒。
防止外來引進的雞群帶有病毒,堅持做好自繁自養,防止傳染性貧血病由外部侵入到雞群。
加強對種蛋的有效清理和衛生消毒,要確保所選留的種蛋不存在嚴重的病毒感染。
日常要加強飼料管理,重視整個養殖環境調控,強化衛生管理。及時清除圈舍當中的糞便和各種污染物,堅持使用福馬林或者含氯、含氟的消毒劑對飲用水以及飼養管理用具進行經常性的消毒淨化。

免疫措施

在飼料當中適量增加維生素、微量元素、胺基酸的添加量,增強免疫力,從而提高雞群的身體抵抗能力。
嚴格落實疫苗免疫接種程式,對於傳染性貧血病可以選擇使用肌傳染性貧血弱毒凍乾疫苗,對12~16周齡的雞群進行飲水免疫,這樣能夠有效抵禦傳染性貧血病毒的攻擊,免疫6周之後就能夠產生免疫力,持續到60~65周。對雞群的抗體水平進行監測,對抗體水平不達標的雞群做好補充免疫,如果出現多次補充免疫接種仍有雞群不達標,將其淘汰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