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震顫

雙手震顫

單憑雙手震顫不能診斷為帕金森病。因為引起雙手震顫的原因可以有許多。我們首先應該了解震顫有多種類型。根據震顫與隨意運動的關係,可以將震顫分為以下幾類:靜止性震顫、姿勢性震顫、意向性震顫、其他震顫。

基本介紹

  • 患病部位:四肢
  • 相關疾病:肝性腦病 帕金森病
  • 所屬科室:其他科室 其他綜合
  • 相關症狀:手震顫
原因,檢查,鑑別診斷,緩解方法,

原因

靜止性震顫:是在靜止或肌肉放鬆狀態下出現的節律性震顫,一般頻率多為4-g次/秒,一般要比單純性震顫稍慢,幅度稍大,而比動作性震顫的頻率快,幅度略小。在靜止狀態下出現,運動時減輕或消失,多以肢體遠端比較明顯。靜止性震顫是帕金森病的臨床表現之一。帕金森病的靜止性震顫常伴肌張力增高,於檢查時可發現齒輪樣或鉛管樣強直,在頭頸伸屈及肘、腕關節被動活動時容易發現。其鍵反射可以正常,也不伴病理反射和感覺障礙。震顫累及的部位、震顫頻率與幅度具有特徵性;震顫是否影響運動功能取決於震顫的嚴重程度。
姿勢性震顫:是在身體主動地保持某一姿勢時出現震顫,多見於肢體的遠端,震幅較小者,肉眼覺察不顯著。偶爾也可能在動作時震顫略微明顯,但大多在固定某一姿勢時最為明顯。一般較靜止性震顫細而快,一般頻率8-12次/秒。臨床上常見的姿勢性震顫有以下3種:①變異性生理性震顫。系生理性震顫強化所致。如套用腎上腺素後、甲狀腺功能亢進、嗜鉻細胞瘤、低血糖、情緒緊張、焦慮、驚恐、疲勞等引起的震顫,也見於古柯鹼、酒精中毒和某些藥物的不良反應。認為與腎上腺素能受體的調節反應增強有關。②家族性震顫,也叫單純性震顫或特發性震顫。它是一種與遺傳有關的震顫,可以發生於各年齡段,震顫的幅度隨肌肉緊張程度而變化。震顫主要見於上肢遠端,累及下肢較少,口唇、下領、舌等部位也可以發生。注意與帕金森病的靜止性震顫、小腦病變引起的動作性震顫相鑑別。③撲翼樣震顫。系由於既有基底節病變又有小腦性共濟失調而引起。此種震顫比較粗大、節律較慢,呈對稱性累及四肢,肌張力高低可變。這種震顫頗似鳥類扇動翅膀樣,故名撲翼樣震顫。主要見於肝豆狀核變性、肝性腦病、尿毒症等代謝性腦病。
意向性震顫:也稱動作性震顫。是指出現於隨意運動時的震顫。特點是在隨意運動中或將要接近目標時震顫最為明顯,主要見於小腦及其傳出通路病變時。意向性震顫也可以不伴肌張力的減低,只是在肢體運動時才出現。
其他震顫:如癮病性震顫,大多數為動作性震顫,也有呈靜止性震顫者。震顫多限於一側肢體或波及全身。幅度大小不一,常無一定規律。多數較為粗大,有時呈搖動狀。分散患者注意力時,震顫往往緩解;集中注意其震顫部位時,症狀多加重。常有心因性誘因或伴有癮病的其他徵象。

檢查

根據患者經常出現姿勢性和(或)動作性震顫,飲酒後減輕,有家族史,不伴神經系統其他症狀體徵,應考慮特發性震顫可能。根據臨床表現,結合病因類型可以作出診斷。①伴其他神經系統體徵,或震顫發生前不久有外傷史。②由物、焦慮、抑鬱、甲亢等引起的生理亢進性震顫。③有精神性(心因性)震顫病史。④突然起病或分段進展。⑤原發性直立性震顫。⑥僅有位置特異性或目標特異性震顫,包括職業性震顫及原發性書寫震顫。⑦僅有言語、舌、頦或腿部震顫。
Ⅰ級:很輕微震顫(不易發現)。Ⅱ級:易發現的幅度不到2cm無致殘性震顫。Ⅲ級:明顯的幅度2~4cm部分致殘性震顫。Ⅳ級:嚴重的幅度超過4cm致殘性震顫。

鑑別診斷

主要與帕金森病相鑑別。
(1)腦炎後帕金森綜合徵:
通常所說的昏睡性腦炎所致帕金森綜合症,已近70年未見報導,因此該腦炎所致腦炎後帕金森綜合症也隨之消失。近年報導病毒性腦炎患者可有帕金森樣症狀,但本病有明顯感染症狀,可伴有顱神經麻痹、肢體癱瘓、抽搐、昏迷等神經系統損害的症狀,腦脊液可有細胞數輕~中度增高、蛋白增高、糖減低等。病情緩解後其帕金森樣症狀隨之緩解,可與帕金森氏病鑑別。
(2)肝豆狀核變性:
隱性遺傳性疾病、約1/3有家族史,青少年發病、可有肢體肌張力增高、震顫、面具樣臉、扭轉痙攣等錐體外系症狀。具有肝臟損害,角膜K-F環及血清銅藍蛋白降低等特徵性表現。可與帕金森氏病鑑別。

緩解方法

出現雙手震顫的患者中藥滋腎養肝就是保護和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避免其繼續破壞,促進其功能的恢復,進而達到改善或消除震顫的目的,應立即就醫找出病因,及時治療。飲食儘量清淡,勿食辛辣口味食物,不酗酒不抽菸如果對藥物治療不理想,或是很嚴重,也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和帕金森病的止顫治療相同的。這種病不能根治,但是通過積極及時的治療,能夠控制病情延緩病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