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錄跋》是歐陽修於1064年創作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集古錄跋
- 作品別名:集古錄
- 創作年代:1064年
- 作品出處:集古錄跋
- 文學體裁:雜文
- 作者:歐陽修
- 規格:27.2 x 171.2cm
- 材質:紙本
- 現館藏點:台北故宮博物院
《集古錄跋》是歐陽修於1064年創作的作品。
《集古錄跋》是歐陽修於1064年創作的作品。...... 其中可正史學缺誤的作品,由歐陽修親題跋尾,也為作序,序文則請蔡襄書寫,後集跋為《集古錄》十卷。此作中四...
集古錄跋尾評論 編輯 歐陽修與金石 〇余少家漢東,天聖四年(1026)舉進士,赴尚書禮郎,道出湖陽,見此碑立道左,下馬讀之,徘徊碑下久之。後三十年,始得而入...
《集古錄跋尾》,歐陽修書,行書,金石考證彙編。成於北宋嘉祐八年。紙本,縱27·2厘米,橫171·2厘米。凡五十八行,每行字數不一,共七百九十二字《集古錄跋...
《集古錄》,即《集古錄跋尾》,中國現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作者是歐陽修。共10卷,書成於宋嘉祐八年 (1063)。...
宋代歐陽修的《集古錄跋尾》可以看作是最早的碑帖跋匯集,跋文思致新穎淵雅,語言簡潔精切,學術性和藝術性雙佳之作尤多。如《跋(唐李石神道碑)》:“右李石碑,...
卷一三四 集古錄卷一三五 集古錄跋尾卷二卷一三六 集古錄跋尾卷三卷一三七 集古錄跋尾卷四卷一三八 集古錄跋尾卷五卷一三九 集古錄跋尾卷六...
探究《歐陽文忠公集古錄後序》的文尾更端低一字記述的內容,是《集古錄跋尾》刊行後,取得集古錄跋的目錄,即歐陽修之子歐陽 目錄20卷之事。周綸之所以修訂《...
宋代歐陽修撰《集古錄跋尾·泰嶧山刻石》記述了鄭文寶訪求刻石和刻碑的情況:右《秦嶧山碑》者,始皇帝東巡,群臣頌德之辭,至二世時丞相李斯始以刻石。今嶧山...
啟法寺碑原石已佚,傳世宋拓本僅臨川李宗瀚所藏鈐有賈似道“魏國公印”。著錄首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這塊碑是極成熟的楷書,間架平正,法度謹嚴,實為唐楷之...
③散花洲:古戰場。散花洲古時還有散花灘之名。歐陽修《集古錄跋尾》:武昌江水中小島上,武昌人以其地為吳王散花灘。《輿地紀勝》載:“世傳周瑜敗曹操於赤壁,...
與梅堯臣生活於同一時代的北宋文學家、書法家歐陽修,在他所寫之《集古錄跋尾》中對石鼓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在石鼓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右石鼓文。岐陽...
歐陽修《集古錄跋尾·泰嶧山刻石》載:“昔徐鉉在江南,以小篆馳名,鄭文寶其門人也,嘗受學於鉉,亦見稱於一時。”清代馮武《書法正傳》稱其:“善小篆,映日視...
歐陽修《集古錄跋尾》記述漢楊震碑首為:“故太尉楊公神道碑銘”,則神道碑之名,漢已有之。神道碑文原較簡單,一般只稱“某帝或某官神道之碑”。後來紀事漸趨...
經學研究《詩》、《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有獨到見解;金石學為開闢之功,編輯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並撰寫成《集古錄跋尾...
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卷四亦有類似沈括之說的記載:“右《樂毅論》石,在故高紳學士家。紳死,人初不知惜,好事者往往就閱,或模傳其本,其家遂秘密之,漸為...
③宋歐陽修 《集古錄跋尾·唐李聽神道碑》:“聽 父子為 唐 名將,其勳業昭彰,故以碑考傳,少所差異。” ④清 林則徐 《會諭澳同知再行諭飭義律繳土交凶稿...
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雲:右《忘歸台銘》,唐李陽冰撰並書。銘及《孔子廟》、《城隍神記》三碑並在縉雲,其篆刻比陽冰平生所篆最細瘦。世言此三石皆活,歲...
三蕭碑,漢語拼音sān xiāo bēi ㄙㄢㄒㄧㄠㄅㄟ,出自《集古錄跋尾·梁智藏法師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