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規模建制,地理交通,交流合作,節日禮拜,寺教禮儀,
歷史沿革
規模建制
印尼重大的伊斯蘭教活動和儀式都在這裡舉行,印尼總統及政府要人經常到這裡作禮拜。主體建築是一個直徑45米的白色大圓屋頂覆蓋的中央禮拜大廳,面積達10000平方米,環繞大廳周圍是5層附屬樓堂,附有寬敞的走廊廳堂,整個建築全部用大理石鋪設,面積達87389平方米,其中僅大理石柱就有4400根。該寺的宣禮尖塔高達66.6米,有寬闊的廣場草坪地帶。
地理交通
交流合作
節日禮拜
節日期間,全寺可容納10萬人同時禮拜。清真寺內部設施齊全,備有660條供穆斯林沐浴的自來水管,每條長達61米。清真寺除了接納各界穆斯林禮拜外,每年還經常舉辦有關伊斯蘭教的各種博覽會、學術討論會、《古蘭經》朗讀比賽、經文書法比賽等活動。寺內還設有圖書館,藏有各種版本的經書珍本,並附有閱覽室。印尼伊斯蘭學者會議組織和印尼華人伊斯蘭教協會亦設在寺內。 《古蘭經》是伊斯蘭教唯一的根本經典。它是穆罕默德在23年的傳教過程中陸續宣布的“安拉啟示”的匯集。“古蘭”一詞系阿拉伯語Quran的音譯,意為“宣讀”、“誦讀”或“讀物”。中國舊譯為《古爾阿尼》、《可蘭經》、《古蘭真經》、《寶命真經》等。中世紀伊斯蘭經注學家根據經文的表述,說它有55種名稱,其中常以“克塔布”(書、讀本)、“啟示”、“迪克爾”(贊念)、“真理”、“光”、“智慧”等來稱呼。《古蘭經》是阿拉伯語文中首先加以記載的典籍,換言之,在《古蘭經》之前,阿拉伯人並沒有什麼書籍,故研究阿拉伯文學史的人,必須研究《古蘭經》,因為公曆第六世紀和第七世紀初期,阿拉伯人的理性生活和文藝生活,都表現在《古蘭經》里;在那個時期中,典雅的文章、各種的旨趣和文體,都是以《古蘭經》為先導的。《古蘭經》獨具一種新奇美妙的文體,既不是依照韻律的,又不是以若干押韻的短節來表達一個意義的,也不是沒有節奏和韻腳的散文。《古蘭經》每章分為若干節,每節能表達一個獨立的意義,各節互相銜接;每節終了,剛好是讀者在氣勢上和情感上需要停頓之處。阿拉伯人是以詩歌和詞章著名於世的,他們聽了《古蘭經》,覺得非常美妙,同時,也覺得非常新奇,因為他們所認識的各種文體中沒有這樣的一種文體,所以他們不得不說:《古蘭經》是詩歌,或是咒語,或是卜辭。這三種東西,在當日是最能迷惑人的,他們這樣說,足證《古蘭經》在他們心中曾起了強有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