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盪山(中國東南部山脈、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

雁盪山(中國東南部山脈、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雁盪山,簡稱雁山、雁岩,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東南第一山”之譽,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雁盪鎮雁山路88號。雁盪山分為南雁盪山北雁盪山,甌江斷裂以北稱為北雁盪,以南稱為南雁盪。主峰為百崗尖,海拔1057米,總面積450平方千米。

雁盪山開山鑿勝始於南北朝,興於,盛於,文化底蘊豐厚。雁盪山分靈峰、靈岩、大龍湫、三折瀑、雁湖、顯勝門、羊角洞、仙橋八大景區,有500多處景點。雁盪山地質景點共統計260處,其中火山岩底層類33處、地質地貌類167處、(古)地質災害類2處、生態景觀資源33處、地質文化史記類25處。

雁盪山大尺度的奇特景觀形象,給詩人、畫家、文人學士以強烈的美感和靈感。於此賦詩作畫,留下大批作品,其中詩詞5000多首,以及龍鼻洞等400多處摩崖石刻,還有南閣牌坊等歷史古蹟,謝靈運貫休沈括徐霞客康有為張大千沙孟海潘天壽郁達夫郭沫若鄧拓舒婷等都留下了詩篇和墨跡。

2005年2月12日,雁盪山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躋身“世界地質公園”行列。2007年,溫州市雁盪山風景名勝區被評定為國家AAAAA級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雁盪山
  • 外文名:Yandang Mountain
  • 別名:雁山、雁岩
  • 所屬山系:環太平洋大陸邊緣火山帶
  • 地理位置: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雁盪鎮雁山路88號
  • 走向:東北—西南
  • 起點:台州市大寺尖
  • 終點:望海崗
  • 主峰百崗尖
  • 海拔:1057 m
  • 總面積:450平方千米
  • 形成時間:1億2000萬年前
  • 山脈類型:流紋質破火地
  • 景點級別:AAAAA級
歷史沿革,位置境域,地理環境,地質,地貌,水文,氣候,主要山脈,東雁盪山,西雁盪山,南雁盪山,北雁盪山,中雁盪山,自然資源,生物資源,物產資源,礦產資源,主要景點,綜述,靈峰景區,靈岩景區,三折瀑景區,大龍湫景區,雁湖景區,顯勝門景區,仙橋景區,羊角洞景區,歷史文化,名稱來歷,民風民俗,民間藝術,摩崖碑刻,特產美食,開發保護,遊覽區開發,科學考察區開發,地質遺蹟保護,生態保護,史跡保護,所獲榮譽,旅遊信息,門票價格,交通路線,景區熱度指數,爭議事件,

歷史沿革

雁盪山形成於一億二千萬年以前,是環太平洋大陸邊緣火山帶中一座最具完整性、典型性的白堊紀流紋質破火地,歷經的四期火山噴發造化了雁盪山雄奇壯麗的景觀。
雁盪山,開山鑿勝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文化底蘊豐厚。
南朝時期,梁國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為雁盪山開山之始。
唐代時期,西域高僧諾詎那因仰慕雁盪山“花村鳥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來雁盪山弘揚佛教。其人被奉為雁盪山開山鼻祖。
,雁盪山開發規模逐漸增大,共建有十八寺、十院、十六亭,為雁盪山發展鼎盛時期。

位置境域

雁盪山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雁盪鎮雁山路88號,地處北緯27°50′—28°30′,東經120°27′—120°41′,雁盪山分為南雁盪山和北雁盪山,甌江斷裂以北稱為北雁盪,以南稱為南雁盪。主峰為百崗尖,海拔1057米,總面積450平方千米。
北雁盪山為括蒼山山脈的南緣余脈,自北部台州市大寺尖起,到東南部望海崗止,後急轉向永嘉、樂清縣界延展,海拔由1000米上下逐步下降至500米上下,是楠溪江和經流入海各河流的分水嶺。北雁盪山地勢西北高,南東低,山勢呈東北—西南走向,山脈西北部以抬升作用為主,丘陵連亘綿延起伏,屬於剝蝕中低山區,平均高度800米左右;東南部以沉降作用為主,屬於丘陵平原區,平均高度5—6米。
南雁盪山為洞宮山余脈,南從福建省福安縣入境,後經泰順蒼南甌海瑞安平陽文成6個縣(市、區),被飛雲江、鰲江所分割,而形成大小不一小的山間、河谷盆地。
雁盪山風景名勝區

地理環境

地質

雁盪山是亞洲大陸邊緣巨型火山帶中白堊紀火山的典型代表,也是流紋岩漿噴發的大型破火山。雁盪山古火山來源於板塊運動:在中生代時期,太平洋板塊(稱古太平洋)向亞洲大陸板塊俯衝過程中,擠壓摩擦產生熱能,使上地殼和下地殼部分熔融形成岩漿。當有斷裂通往地表時,岩漿就沿著這一通道上升到地表,火山就噴發了。在經歷火山爆發、塌陷、復活、隆起的過程後,岩漿覆蓋在原始地貌上,岩漿中的流紋岩成為了雁盪山的主要地質。

地貌

雁盪山屬於浙東南中低山、丘陵區,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低山丘陵,東部與樂清灣相接,為海積平原。山脈多呈東北—西南向分布,海拔一般500到600米。
雁盪山地貌分三類:第一類是中山,海拔大於800米,主要分布在地質公園中央部位,西自雁湖,東至百崗尖—烏岩尖,構成分水嶺。岩性為破火山中央侵入體一石英正長岩。
第二類是低山,以岩性分三種。第一種,岩性為雁盪山火山第三、第四期噴發的凝灰岩,熔結凝灰岩。受到NEE向斷裂或劈理的作用,常呈銳峰、象形山(石)或由柱狀節理組成的石柱山和V型峽谷。海拔在600—800米。第二種,岩性為雁盪山火山第二期噴溢的流紋岩。由3—5個岩流單元疊置的巨厚流紋岩層,是構成雁盪山風景地貌的主體。主要有疊嶂、方岩、石門、柱峰、岩洞、天生橋與峽谷。海拔在600米以下。第三種,岩性為英安質(低矽)熔結凝灰岩,構成的山體坡度較緩,缺乏陡的岩壁,發育V型谷與澗溪,局部有象形石。處地質公園外圈,呈半環狀分布。
第三類是平原,分河谷沖積平原,分布於河流沿岸;洪積平原,分布於山間小盆地;海積平原,分布於沿海地帶,常構成灘涂濕地。

水文

雁盪山山體基本是緻密的火山岩裸露,土壤層很薄,積水面積較小,基本沒有含水層,大量降水都通過地表水流走了。大龍湫的水源補給來自龍湫背,上游流域面積僅0.98平方千米。沒下雨時,大龍湫只能依靠不到1平方千米的地下水進行補給,一旦降雨少了,沒有地下水補給,溪流就會變乾,瀑布也會變小。雁盪山900米高度上有一層很厚的風化作用形成的疏鬆岩石與土壤,地學上稱作風化殼,大龍湫源頭流域和雁湖底層都有這層厚厚的風化殼。風化殼的作用就像海綿,起到蓄水的作用。雁盪山水系多呈放射狀、樹枝狀分布,自西而東注入樂清灣,較大的有大荊溪和清江。

氣候

雁盪山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暖,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3.5℃,最冷一月平均氣溫5—7℃,極端最低氣溫-7℃,最熱7月平均氣溫27℃,極端最高氣溫33℃,平均無霜期269天。
雁盪山年平均降雨量1935.6毫米,年最大降水量2127毫米,平均相對濕度77%。季節性降雨明顯,夏初5—6月梅雨季節,陰雨連綿,雨量占全年的26—28%,7—9月受颱風影響多雷陣雨或大暴雨,雨量占全年33—40%,平原谷地易受水災。主峰海拔1056.5米,有阻擋北來寒潮作用。
雁盪山雲海平均日數隨季節發生變化。春季(3—5月)雲海出現日數最多,秋季(9—11月)最少。春季平均雲海日數50.89天,最多為70天(1960、1973、1980年);秋季平均雲海日數32.02天。

主要山脈

雁盪山除雁盪山主體山脈外還包括蒼山支脈,整體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為北雁盪山中雁盪山南雁盪山西雁盪山澤雅)、東雁盪山洞頭半屏山)。

東雁盪山

東雁盪山面積0.95平方千米,東部沿岸斷崖峭壁,猶如刀削斧劈,山成半片,直立千仞。連綿數千米的絕壁依次展開惟妙惟肖的迎風屏、赤象屏、孔雀屏、鼓浪屏等巨幅岩雕畫屏,是中國最長最大的海上天然岩雕,被譽為“神州海上第一屏”“海上天然岩雕長廊”。

西雁盪山

西雁盪山稱澤雅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溫州市甌海區澤雅境內,相距市區35千米,總面積128.6平方千米。其內景觀以群瀑、碧潭、幽峽、奇岩為特色,融樸野的山村風情為一體,有金坑峽、七瀑澗、高山角、珠岩、西山、龍溪、崎雲、五鳳八大景區,230多處名勝景點。
雁盪山(中國東南部山脈、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
西雁盪山
西雁盪山境內山清水秀,峰險洞幽,素有“浙南大峽谷”的美譽,設有金坑峽景區。

南雁盪山

南雁盪山,簡稱南雁,位於平陽縣西部,距溫州市區87千米。主峰明王峰,海拔1080米,山頂有泥塘沼澤,秋科時節有大雁在此棲息,且與北雁盪山遙望相對,故名南雁盪。南雁盪山總面積97.68平方千米,群巒疊翠,飛瀑溪潭,共有67峰、28岩、24洞、13潭、8潭、9石。南雁盪的開發較早於北雁盪,五代時高僧願齊就率三百名門徒在此開發。
雁盪山(中國東南部山脈、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
南雁盪山香語亭

北雁盪山

北雁盪山位於樂清市境內東北部,萬山重疊,群峰爭雄,懸嶂蔽日,飛瀑凌空,古木參天,自古就有“寰中絕勝”之譽,是全國十大名山之一。北雁盪山有102峰、64岩、26石、46洞、14嶂、18瀑、28潭、13坑、13嶺、10泉、2水、8門、4闕、7溪1澗、8橋2湖、5尖2峽等,由此將其分為靈峰靈岩大龍湫顯聖門雁湖5個景區。
雁盪山(中國東南部山脈、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
北雁盪山

中雁盪山

中雁盪山原名白石山,位於樂清市西南10千米,距溫州市區20千米。總面積93.44平方千米,境內以峰雄嶂險、洞幽寺古、潭碧林翠著稱,設有玉甑、西漈、三湖、東漈、鳳凰山楊八洞劉公谷等七大景區,總計景點300餘處。歷代文人雅士慕名而來,留下大量珍貴的墨跡。南朝謝靈運詩云:“千傾帶遠堤,萬里瀉長汀”;宋朝王十朋也寫道:“十里湖山翠黛橫兩溪寒玉斗琮琤”。
雁盪山(中國東南部山脈、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
中雁盪山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雁盪山有種子植物160科1248種(包括引種栽培植物)。其中裸子植物9科29種、被子植物151科1219種。這160科1248種種子植物中,木本植物有730種,隸屬於105科303屬,以及大量的草本植物。其中數量較多的有薔薇科、豆科、樟科等分別占總種數的9.9%、5.5%、4.5%。屬中國一、二級保護的樹種有南方紅豆杉、銀杏、水杉等20種,雁盪潤楠、雁盪三角槭等均為特產樹種。
雁盪山存在三種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有兩棲類動物七科二十七種、爬行類動物九科四十四種、鳥類動物八目四十九科八十二種、獸類動物七目十九科五十七種。其中有幾種動物如穿山甲、雲豹等屬瀕危物種,已列入保動物名錄。截至2014年,雁盪山共有白琵鷺獼猴斑羚、野山羊、玉帶海雕白鶴大靈貓雲豹穿山甲、畫眉貓頭鷹以及蛇類等野生動物分布。

物產資源

雁盪山歷來物產豐富,植被茂盛。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建造玉清昭應宮時,雁盪山是提供建築木材的基地之一。
在明代,馮時可的《雨航雜錄》中,已有“雁山茶與觀音竹、金星草、山樂官(鳥)、香魚為五珍”的記錄。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纂輯的《廣雁盪山志》的物產卷中,列“茶、蔬、果、木、草、花、藥、禽、獸、魚、介”等十二目,記載各種物產總計八十五種。

礦產資源

雁盪山礦產資源較豐富,經五十年的地質勘查,已發現各類礦產38種,礦產地350處,其中大型礦床8處,中型礦床11處,小型礦床29處,礦點122處,查明有資源儲量的礦產18種。總的特點是以非金屬礦產占主導地位,主要有明礬石葉蠟石、花崗石、建築石料、建築用砂、伊利石高嶺土長石絹雲母黃鐵礦地熱、礦泉水等礦產;金屬礦產主要有鐵、鈦(金紅石)、錳、銅、鉛、鋅、金、銀、錫、鉬和鎵、鍺等,多數規模較小,利用價值較小,僅鉬、銅等有少量開採。

主要景點

綜述

雁盪山開發時間悠久,風景資源豐富,人文景觀也頗具特色。據舊志書記載,計有十八古剎、十院、十六亭、一百零二峰、四十六洞、六十一岩、八谷、十四嶂、十嶺、十三溪、十七潭、十三瀑、七門、一橋、二湖、六坑、四水、四泉、二十六石等門類,此外還有一些不入門類的景點未統計在內。根據地名普查所出的資料,與舊志書所載又略有不同,總計有景目五百五十多個。歷史上,人們根據山嶺走向把全山分為東外、東內、西外、西內四谷和南、北二閤六大景區。後來一方面因全山景區範圍的擴大,另一方面根據遊人腳步和景目分布範圍劃分為八大景區,分別以各景區內的主景點名稱命名為靈峰、靈岩、大龍湫、雁湖、顯勝門、仙橋和羊角洞景區,其中大龍湫、雁湖、顯勝門、仙橋景區的的範圍與所屬舊名景區基本一樣,只有東內谷和東外谷的景區劃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是東內谷中分別以景點分布情況分設靈岩、三折瀑和靈峰三景區;二是取消了東外谷景區,將所屬範圍納入靈峰景區;三是增設了羊角洞景區,舊志書曾將區內的雙蓮洞納入東外谷,事實上雙蓮洞所在地距東外谷約二十里之遙,因此需獨立設一景區。
雁盪山地質景點共統計260處,其中火山岩底層類33處、地質地貌類167處、(古)地質災害類2處、生態景觀資源33處、地質文化史記類25處。

靈峰景區

靈峰之名開始於唐鹹通(860—874年)以前,起名以來一直是代表該景區的總名稱。景區東起蒲溪,西至烏岩尖,南到白溪,北際馬家山嶺,面積46平方千米,屬雁盪山風景精華“二靈一龍”之一。區內勝景繁多,人文歷史悠遠。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二十六峰、二十四岩十八洞、四寺二庵、三嶂五石一尖、三嶺四谷一天、五泉三瀑四潭、三溪二坑一湖、四橋七亭二坊等一百三十二處。
雁盪山(中國東南部山脈、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
靈峰景區

靈岩景區

靈岩景區屬山中風景精華“二靈一龍”之一,得名原因是矗立於靈岩寺後的屏霞嶂古名靈岩。景區東起響岩門,西至馬鞍嶺,南到飛泉寺,北達百崗尖,面積約9平方千米。範圍雖不大,但區內景點密集,歷來是遊人嚮往之地。計有十八峰、二十一岩、十二洞、七石六嶂、三瀑六泉、二水二溪、二湖二潭、三嶺二坑、三亭三橋、三谷二門、一闕一塔、二寺一庵一軒等一百多處景觀。
雁盪山(中國東南部山脈、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
靈岩景區
雁盪三絕(靈峰、靈岩、大龍湫),靈岩正當其中,處東內谷西端深處,為山中最為深藏的景區之一。人視為雁盪山的“明庭”。元代文學家李孝光云:“峭刻瑰麗,莫若靈峰;雄壯渾龐,莫若靈岩。”正道出了“二靈”審美風格上的區別。以靈岩古剎為中心,後有燦若雲錦的屏霞嶂,左右天柱、展旗二崖對峙。因“渾龐”而生肅穆。

三折瀑景區

三折瀑景區從20世紀90年代始從靈峰景區析出三折瀑、淨名谷和十井坑等景點獨立成一景區,並以三折瀑為名。景區範圍東起鳴玉溪與碧玉溪交匯處的鳴玉橋,西至與靈岩景區連線的翠微嶂,北至餐霞崗,南至十井坑,面積約10.5平方千米,計有十四峰、十七岩,七嶂八洞、三谷五亭、三瀑二溪、二坑二橋、一寺一陵、一門二天十井等七十七處景觀。
雁盪山(中國東南部山脈、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
三折瀑景區
三折瀑景區處“二靈”之間,交通便利,景點相對集中,以飛瀑奇石和重崖疊嶂幽谷為主要景觀。主要景點集中在三折瀑和淨名谷中。三折瀑是一水穿越三重雄嶂形成形態各異的三級瀑布。三折瀑的開發是個歷史之迷。它緊貼始建於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的淨名寺,中折瀑崖壁上有宋淳熙壬寅(1182年)張君卿來游的摩崖題字,但是,宋、元、明三代的遊記詩文中都沒有關於它的內容,直到清道光年間淨名寺僧道融的《雁山新便覽》中才出現三折瀑之名。然而,除了成書於清乾隆五十四年的《廣雁盪山志》中有“龍游洞,旁有瀑布水”的內容外,沒有詩文遊記寫到與它有關的文字。直到民國年間,三折瀑之名始顯。
淨名谷的開發較早,谷口淨名寺始建於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但從大中祥符年間任兩浙提點刑獄官呂夷簡《淨名寺》詩“最愛老僧年八十,一生長住翠微中”的句子推算,這位年八十的老僧,在北宋立國之前便已住在這裡了。淨名谷中風景密集,歷來為遊人所稱道,十井坑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小山谷,以谷中十個疏密布列口圓如井的谷底水潭聞名,但因環境偏僻,歷來被遊人所疏忽。

大龍湫景區

大龍湫景區因大龍湫瀑布得名,範圍即舊時西內谷全境。東起馬鞍嶺、西到桐嶺、南至筋竹澗口,北至百崗尖。面積約38平方千米。計有十六峰、十四岩、七石五嶂、六洞二闕三門、六瀑三溪、十潭一峽、六寺四庵、七亭一軒一院、八嶺二尖、二橋一鑊等一百一十個景點。此外,還有兩處天然龍字和一處奔馬圖。
雁盪山(中國東南部山脈、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
大龍湫景區
大龍湫景區是山中開發時間最悠久的景區之一,歷史文化積澱深厚,也是歷史古蹟保存最多的一個景區。許多資料表明,兩晉南北朝時,雁盪山的主要景觀已被外界認識,散見於各種資料中的六處屬六朝時代的事件,該區即占了四件(相傳晉永和年間西域羅漢諾詎那率八百弟子到雁盪山居大龍湫前、詩人謝靈運作《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蕭梁時昭明太子蕭統在芙蓉峰東麓建昭明禪寺、陳隋時天台宗高僧智者大師咐囑大龍湫“遇旱當施甘澤”)。留傳至今最早的摩崖石刻是大龍湫前唐詩人杜審言的題名,相傳的十八古剎該區占有六座。同時,古剎中,龍湫院歷來被外界所忽視。相傳龍湫院原來是諾詎那尊者涅槃之處的雪屋,於清乾隆年間遷至今址。這許多古剎,說明了大龍湫景區傳統佛教文化的深厚。
在自然風光方面,大龍湫以單級落差197米的高度列中國瀑布之冠,同時也躋身中國四大名瀑之一。筋竹澗中瀑、潭、峽、溪、峰相映連璧,形成了與其他景區風景迥異的水景特色。該區還擁有全山最高峰百崗尖,形態變化最多的剪刀峰等,形成了該區山高、峰奇、水秀、寺古、物稀等內容豐富的旅遊文化品位。

雁湖景區

雁湖景區舊名西外谷,改名後景區範圍不變。東起桐嶺(東嶺),西到白岩(碧落峰),南到芙蓉湖,北到雁湖崗,面積約60平方千米。計有十三峰、二岩二石、六洞六瀑三潭,二湖二溪二谷,二門四寺一天等五十四處景觀。
雁盪山(中國東南部山脈、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
雁湖景區
雁湖景區是雁盪山的發祥地。雁湖是雁盪山名字的起源,傳誦了一千五百多年的“花村鳥山”的嘉名即因本區二處風景而產生。據山志記載,該區曾擁有本覺、凌雲、寶冠、古塔、石門等五座屬於雁盪山十八古剎成員的名剎,由於歷史的原因,今僅存本覺寺。此外,據李孝光《雁名山記》文載,雁湖上還有過到元代已湮沒五百多年的佛寺“比丘塔院”,這一切,說明了都說明了該區曾有過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同時,雁湖崗上觀日出是山中傳誦已久的重要美景,至今已形成了山中一個別具特色的旅遊文化。
在風景方面,該區仍以奇峰、怪石、飛瀑等景色為主要觀賞景觀。主景區雁湖、西石樑、天柱門和石門等地與大龍湫景區比較接近,是該區中風景密集區。南部的芙蓉湖水面廣闊,俱有田園風光,這是山中其他景區所沒有的景色。

顯勝門景區

顯勝門景區因境內的顯勝門取名。東北起橫溪頭,西至與永嘉縣接壤的鋸板嶺;南至雁湖崗、北到大帥岩,面積約50平方千米。計有十峰、十一岩、二嶂五洞、二石二門、六潭一溜一溪及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等景點五十二處。
雁盪山(中國東南部山脈、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
顯勝門景區
顯勝門景區範圍呈東北西南走向的狹長形。主要景點基本都分布在沸頭—南閤溪兩岸。徐霞客曾在遊記中寫道:“溪北大山,自籍裊迤邐而來,皆層崖怪峰,變換闔辟,與雲霧爭幻。”可謂一語中的,道出了該區風景的特點。

仙橋景區

仙橋景區因仙亭山脊的仙橋取名,歷史上,因為與顯勝門景區同處雁盪山北部而統稱為盪陰山水。《廣雁盪山志》中因為宋樂清縣令袁採在《雁山圖序》中有南閤、北閤之名,將顯勝門景區稱為南閤山水,稱該區為北閤山水,後才正式定為今名。景區範圍東起老鼠咀,西到與永嘉接壤的雙坑嶺,南到白岩山,北到六坪山,面積約100平方千米,包括有一鎮三鄉的行政區域,是山中面積最大的景區。計有十峰、十二岩、四洞三石、一門一潭、三溪一湖、一橋一寺等三十七處景點。
雁盪山(中國東南部山脈、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
仙橋景區
仙橋景區景點名字大多帶有一仙字,與腹地中許多景點名字帶佛字或與佛教有關的情況成了顯明的對比,這應該與區內有許多仙人傳說有關。該區是山中開發最早的景區之一。據《浙江通志》記載,區內福溪鄉御營村系南朝齊代將軍潘端明領兵駐札的營地而命名,又《廣雁盪山志》所引《舊雁山志》有“齊梁間,北閤耕者芸澗上”等內容,說明南朝時該區已有居民和農耕活動。如果把仙橋和王子晉的傳說結合起來分析,該區開發的時間可能會更早。

羊角洞景區

羊角洞景區由羊角洞和雙龍谷二個各自獨立的風景小區組成,居雁盪山最東部,北和東與溫嶺市接壤。面積3平方千米。景區以羊角洞取名,計有一峰一谷二峰、九岩八洞二宮、一湖一堂三潭等二十八個景觀。該區曾獨立於雁盪山之外,後才歸入雁盪山風景區範圍。區內以奇洞雄嶂峽谷幽潭為主要景觀。與雁盪山腹地中眾多佛教寺院建築不同的是該區道教氣息濃厚,宗教建築基本上是道教宮觀,其中羊角洞中的玉蟾宮是樂清市最大道教宮觀之一。相傳紫陽真人周義山和宋代道士項洗先後在這裡修真得道,可說明羊角洞道教歷史的悠久深遠。到清代,羊角洞作為樂清、溫嶺二縣邊境最大的道教洞府的地位已漸漸地明確和確定下來。由於這一原因,與羊角洞比鄰的眾多洞府也都供奉道教神祗,形成了該景區濃厚的道教文化氛圍。距羊角洞二千米的雙龍谷中山水清幽,懸崖上保存有宋代摩崖石刻一處,說明八百多年前已被人發現。
雁盪山(中國東南部山脈、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
羊角洞景區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雁盪,原意是指鴻雁棲息的水盪,說的是雁盪山西部高峰頂上的一個湖。舊《浙江通志》載:“雁盪山在溫州府樂清縣東九十里,高四十里,上有湖,方可十里,水常不涸。春雁歸時多宿於此,故名。”這段文字既解釋了雁湖之名的來歷,也說明了雁盪山是因為雁湖的原因而提名。既名雁湖,叫雁盪另有一個緣由。
所謂湖,是指積水的大澤,而盪則是指既積水又長草的窪地而言。根據歷史文獻中有雁湖很早就已淤塞成蕪田的內容分析,“雁湖”和“雁盪”應該是因自然環境變遷而先後出現的含義相近而又所區別的兩個名詞,歷史上應該先有“雁湖”之名而後才被改為“雁盪”的。“雁盪”之名的出現,最早是為了替代已遭淤塞而長草的雁湖之名的,又後來,因為“雁盪”被用作了山名,雁湖也就恢復了原名。
歷史上,“雁盪山”有時又被寫作“雁宕山”。據《正字通》:“(盪)與宕通”,則是說“雁盪山”與“雁宕山”義同。但清樂清籍文士施元孚(1706—?)則有不同的看法:“盪以水言,宕以石言”,大意是說“雁盪山”者,是因為雁湖而言,說“雁宕山”者,則是因為山峰多石而言,可備一說。

民風民俗

樂清舊有的集市習俗一直沿襲至今,主要有:蒲歧每年九月初一到初五:大荊每旬三、六、九;虹橋每旬三初八;芙蓉每旬二初七:白石每年農曆三月初十等。
樂清城鄉燈會的表演項目有:南嶽高蹺,蒲歧抬閣、鬧瓊花、打千秋,石門獅子,高地滾龍,縣東板凳龍,寺前首飾龍,蘇呂檔龍,魚燈,河燈,馬燈等。
樂清民歌很多,可分為:山歌(如“對鳥”“採茶調”“拋歌”)、田歌(亦叫“田詩問”或“田詩”,如“長工嘆”“十二月嘆苦”等)、漁歌(如“清江號子”“釣帶魚”“慎江號子”)、牧歌、兒歌五種。
樂清城鄉流傳的曲藝品種主要有“鼓詞”“道情”“蓮花”“斗歌(對口白)”“打花鼓”“雙錘”“賣技”等。

民間藝術

雁盪山文化底蘊深厚,民間工藝源遠流長,工藝美術品種繁多。樂清龍檔、樂清首飾龍、竹殼雕、工藝編織、金漆圓木、石雕、象牙雕等幾十個品種,各具特色,內容豐富。其中以黃楊木雕和細紋剪紙較為有名。
蒲岐鎮抬閣鬧元宵,此項活動從正月初八至初十,由東門、南門、西門、北門聯手舉辦。蒲岐抬閣年代久遠,已有170多年的歷史,不但市內聞名,而且被外地邀請導扮。抬閣出演時間是每年元宵燈節。有時,九月會市也乘興鬧場。扮演的內容多是民間富有民眾基礎的古裝戲劇,如“八仙過海”“天女散花”“白水灘”“西遊記”“東周”“三國”“封神”等等。藝術性強,裝飾更是奇特。每架抬閣起碼三名多至七名童男童女粉墨華裝,肩上、手上、杯上、刀頭、劍尖均可立人。
雁盪山(中國東南部山脈、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
蒲岐鎮抬閣
斗歌,又名“對口白”,為北白象始創的一項民間文藝娛樂。據《樂清縣誌》記載,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元宵,石船村(今賴宅村)劃龍燈,參龍先生在賀詞中有些典故情節唱錯了,被在場的一位年僅20歲、名叫聞福蓁的農民發覺了,便大膽地唱起來更正。可是,參龍先生不認錯,從其他方面反駁,於是兩人對鬥起來,在場的觀眾見勢不妙,紛紛上前解圍。通過協商,決定各人輪唱一節,一問一答,結果參龍先生唱輸了。民眾見福蓁勝過參龍先生,當眾獎他一條“彩紅布”,高掛在一株竹竿上鳴鑼擊鼓送他回家。
次年元宵節,石船村舉辦一個斗歌會,引來周邊數千人視聽,熱鬧非凡,從此對歌這種活動形式,逐步成為民眾喜聞樂見的娛樂項目。
建國前後,樂清湧現一批對歌藝人,李培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因他是北白象塘下村人,大家都稱其為“塘下金”。李培金憑著他“對口白”和說書技能的名氣,受到縣委和縣政府的重視。

摩崖碑刻

文人名士游雁盪山往往勒石留題,遺留下來的摩崖碑刻使雁盪山山水間蘊含古風,為雁盪山增添了魅力。
雁盪山(中國東南部山脈、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
摩崖碑刻
據2009年統計,雁盪山摩崖碑刻共有370多處。這些摩崖碑刻遍布景區各處。其中靈岩景區的龍鼻洞,洞內匯集了摩崖碑刻80多處,其中有年號落款的38處,無年號落款的44處,故享有“雁山碑窟”之稱。
雁盪山摩崖碑刻風格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有的反映了當地的重大事件,有的記錄了前人開發景區的艱難過程,當然更多的還是記游留蹤,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雁盪山摩崖碑刻是雁盪山發展的歷史見證。雁盪山地處東南邊陲,群山疊嶂,交通極為不便,故只有一些痴情山水而不畏艱難者才能到達。
雁盪山摩崖碑刻是一座豐富的書法藝術寶庫。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樂清講學時遊歷雁盪山,在龍鼻洞嶺腳巨石上,題有“天開圖畫”四個大字。字徑逾尺,筆力雄健。

特產美食

雁盪山特產有雁茗、香魚、觀音竹、金星草、山樂官(鳥),世稱雁盪五珍。五珍中的雁茗,主要是指白雲茶。香魚,學名鮎魚,有“淡水魚之王”之譽。觀音竹,莖小葉細,高約1米,為觀賞植物之雅品。現幾乎絕跡。金星草為藥用草本植物。山樂官為一種鳥,形似金雀,其鳴聲高低婉轉,迴響山谷,如山中樂隊,故名。此外,還有諸如芝麻酥、花生酥、冬米糖、黑米酥等旅遊食品和海鮮乾貨。
雁盪山特色佳肴以食用海鮮為主,當地著名的八大名菜為:雞末香魚、蛤蜊豆腐湯(在當地有“天下第一鮮”的美稱)、蟠龍戲珠(以雁盪山的溪鰻為主料做成)、美麗黃魚、碧綠蝦仁、清蒸海蟹、雁盪石蛙(夏秋兩季難得的佳肴)、土豆野味煲(野兔與土豆燜制)。
雁盪風味小吃講究色、香、味,只要觀其色、聞其香,頓使胃口大開。著名的有香螺、番薯冬粉湯、雁盪烙餅、米冬粉面、茴香五味豆腐乾、綠豆面等,清明時節更可品嘗到當地美味的雁盪清明餜。

開發保護

遊覽區開發

截至2006年,雁盪山開闢了4片10區2帶地質遊覽區和生態遊覽區。南片——地質遊覽、觀光覽勝精品片,內含4個景區,即靈峰景區10.2平方千米、三折瀑景區2.3平方千米、靈岩景區6.2平方千米和大龍湫景區4.5平方千米;北片——地質遊覽及農業觀光休閒區,即仙溪景區2.1平方千米、顯勝門景區14.3平方千米、仙橋龍湖景區17.2平方千米;西片——地質遊覽及觀光覽勝,即雁湖區石樑景區5.8平方千米和筋竹澗景區4.2平方千米;東片——濱海觀光休閒,即合作塘灘涂觀光休閒區2.3平方千米。
2020年,雁盪山功能區共接待遊客1009.89萬人次,同比下降0.8%;門票經營收入3841.51萬元,同比下降58.15%;旅遊總收入106.06億元,同比下降1.02%。

科學考察區開發

雁盪山為吸引國內外地質專家、地質工作者和地學專業學生教學、實習考察,到2006年為止共設定了3條地質科考路線,包括上靈岩—方洞—烏岩尖科考區1.2平方千米、王家岙—七星洞—五峰山科考區0.9平方千米、智仁科考區1.1平方千米。

地質遺蹟保護

雁盪山根據地質遺蹟的分布狀況、景觀類別、地位、科學價值和環境綜合價值等因素對自然與人文景觀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地質遺蹟實行三級保護,其中一級保護區面積8平方千米、二級保護區面積49平方千米、三級保護區120平方千米,每級保護區都有詳盡具體的保護措施和辦法。

生態保護

雁盪山管委會嚴格按照《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88)》《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1996)》的要求對景區進行保護。具體保護措施有:建立生態保護區;推廣使用微型生物處理污水;規範垃圾收集、處理的管理辦法;完善區內交通方式,限定燃油車進入、限制車速和禁止鳴笛等;選擇優質燃料,完善淨化裝置;加大恢復植被的地帶性和多樣性投入的保育措施;洪水、颱風、地質災害和森林火災的防治。

史跡保護

雁盪山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對十八古剎遺蹟、觀音洞、龍鼻洞石刻、仙姑洞石刻、南閣古牌坊群、芭蕉庵、覺性庵及大龍湫石刻等人文遺蹟點進行保護。具體保護措施有:史跡原貌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建立史跡的保護設施與標誌;不協調建築物的分期遷出或拆除;建立史跡的科學保護管理檔案;加強文物保護的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的文物保護意識。

所獲榮譽

時間
榮譽
1982年
雁盪山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2003年4月
雁盪山獲評市級地質公園。
2003年5月
雁盪山獲評省級地質公園。
2003年11月22日
雁盪山被國土資源部批為國家地質公園。
2005年2月12日
雁盪山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躋身“世界地質公園”行列。
2007年
溫州市雁盪山風景名勝區被評定為國家AAAAA級景區。
2020年4月
雁盪山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山榜”。
2021年8月
浙江雁盪山世界地質公園被評為國家自然資源科普基地。

旅遊信息

門票價格

2022年6月10日至7月31日,雁盪山面對全國市民免票。

交通路線

旺季時到景區內各主要景點(“二靈一龍”)都有綠色小巴可達,滿10人即開,從最東端104國道雁盪鎮(白溪)路口到最西端的大龍湫,只需6.5元。
如果在淡季,遊人稀少,景區裡的公車就不按“票價表”的規定開的(因為票款還不夠司機付隧道費和停車費)。於是公車也就演變成了計程車,這時你只能包車。80—100元能包上一下午的車(一個人可砍至60元)。包一整天是最少要200元。
104國道、甬台溫高速公路途經雁盪山。
每日專線:杭州汽車南站——雁盪山;溫州南站——雁盪山。
雁盪山距火車站2千米,外地遊客可以坐火車直達雁盪山站。
雁盪山南距溫州市龍灣區的永強機場80千米(一級公路),車程不到2小時,包車前往約需300—400元;北距台州市路橋區的黃岩機場僅60千米(高速公路),車程不到1小時,包車前往約需300元。從黃岩飛往各地的票價比溫州要便宜一些。

景區熱度指數
景區熱度指數根據景區歷史人流量計算得出。為排除異常數據、保證準確性,對近期數據會定期檢查回溯,有可能造成數據波動。

   |  合作夥伴:百度地圖
  • 近30天
  • 近一年
近30天熱度指數均值為421.95近一年熱度指數均值為350.13

爭議事件

2024年5月,溫州雁盪山遊客在飛拉達攀岩被堵在半山腰上的視頻引發關注,景區運營公司發布致歉聲明,進行內部整頓,暫停售票,待預約售票系統升級完善後再予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