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中原王朝
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結束了自東西魏分裂以來近半個世紀的分裂割據局面,使人民免受戰爭苦難,得以重建家園,恢復生產,從而促進了整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廣泛交流和發展,為日後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沒有北周北齊的統一,就沒有後來南北朝的統一。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南北朝時期的一代英主,正當他打算“平突厥,定江南”,實現統一全國理想的時候,不幸於出征前夕病逝。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王朝後,北擊突厥,南滅陳朝,統一華夏。隋文帝採取勸課農桑、輕徭薄賦等政策,促進了社會安定,使農民生產積極性大為提高,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府庫充實,國力大增。而高句麗對隋朝陽奉陰違,隋文帝遂把目光投向一直未臣服中原的高句麗。高句麗且在隋滅陳作戰時,高句麗王擔心禍將臨頭,積極備武積糧,就已引起隋文帝極大不滿。
高句麗
平原王在位早期,
高句麗與隋維持著緊張而和平的關係,繼北朝之後,受
隋文帝冊封為“高麗王”。由於此時百濟與新羅聯盟的早已瓦解,高句麗南部相對平靜。586年,平原王將都城由平壤城遷至長安城(即今朝鮮平壤市區)。
590年,高句麗平原王“治兵積穀,為守拒之策”,隨時準備迎戰隋朝大軍。高句麗曾多次小規模襲擊隋北部邊疆。對此隋文帝很不滿並致書平原王高湯,“遼水之廣,何如長江?高麗之人,多少陳國?朕若不存含育,責王前愆,命一將軍,何待多力!”平原王接到詔書後惶恐,想要奉表陳謝,但是恰逢其病死了。高句麗嬰陽王繼位後的596年,隋朝使者在突厥遇到高句麗在突厥的特使後,隋文帝傳書高句麗要求高句麗終止與突厥的軍事聯盟,停止對隋朝邊疆的連年的持續不斷的侵襲並對隋朝表示臣服。高句麗嬰陽王雖然表面上接受了隋文帝的最後通牒。但第二年,597年,平陽王居然聯合靺鞨先發制人攻遼西軍事駐地,被營州總管韋衝擊退,對此隋朝朝野震驚。
經過
第一次征討
指揮官:(隋朝)楊諒、王世積、高熲、周羅睺;(高句麗)嬰陽王、姜以式。
兵力:(隋朝)300,000人。
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文帝命漢王楊諒、上柱國王世積為行軍元帥,周羅喉為水軍總管,率大軍30萬,分水陸兩路進攻高句麗。六月二十七日,隋文帝下詔黜除高麗王高元官爵,同時,漢王楊諒率陸路隋軍出臨渝關(即今山海關)。時逢雨季,道路泥濘,糧草供應不上,軍中缺乏食物,又遭遇疫病。水路隋軍由周羅喉率領,自東萊(今山東掖縣)出海,直趨平壤城,在海上遇大風,船多沉沒。九月二十一日,水陸兩路被迫退還,隋軍死者十分之八、九。但高句麗王惶懼,遣使謝罪自稱遼東糞土臣元。於是隋文帝像最初那樣對待高句麗王。
第二次征討
指揮官:(隋朝)隋煬帝、宇文述、于仲文、來護兒;(高句麗)嬰陽王、乙支文德、高建武。
兵力:(隋朝)軍人113萬3800人,民夫數量是軍人的兩倍。(高麗)不明。
大業六年(610年),黃門侍郎裴矩以高句麗本為箕子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禮為由,勸說隋煬帝脅使高句麗王入朝。
高句麗王高元不遵籓禮,隋煬帝決定征討高句麗。大業七年,隋煬帝下詔征討高句麗,命令幽州總管元弘嗣往東萊海口造船三百艘,官吏監督勞役甚急,結果造船工匠晝夜在水中,幾乎不敢休息,從腰往下都長出蛆蟲,十分之三四的人因此死去。隋煬帝下詔集結天下的軍隊,無論南北遠近,都要匯合於涿郡。集結了天下軍隊之後,隋煬帝又另外徵發了江淮以南水手一萬人,弩手三萬人,嶺南排鑹手三萬人,又命令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車五萬乘送到高陽,用來裝載衣甲幔幕,還徵發民夫以供軍須。秋,七月,隋煬帝徵發發江淮以南民夫及船運黎陽及洛口諸倉米到涿郡,船隻相次千餘里,載兵甲及攻取之具,長期來往在路上的有數十萬人,擠滿了道路,晝夜不停,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八年正月,應徵士兵全部集中於涿郡,有軍人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此外為其運輸物資的民夫是軍人數量的兩倍。
遼東之戰
大業八年的三月底,隋朝大軍抵達了遼河。隋煬帝命令宇文愷修築浮橋,浮橋修成後,隋軍從西岸進攻。在浮橋延伸到距離對岸還差數米的位置時,高句麗趁機攻擊,隋軍無法登岸,死亡甚眾,隋朝左屯衛大將軍麥鐵杖與虎賁郎將錢士雄、孟叉等皆戰死。打退了隋朝的第一次進攻,隋多名將領奮勇殺敵戰死。於是隋軍斂兵,少府監何稠接橋,諸軍接連前進,大戰於東安,擊敗高句麗軍,死亡上萬人。隋軍乘勝包圍遼東城。
最開始隋煬帝在遼水會師的時候,隋煬帝說現在是“弔民伐罪,非為功名”,為了防止將領輕兵掩襲孤軍獨斗去爭取功勞名聲以邀勛賞,所以命令他們分為三道,但凡有攻擊軍事行動,必須要三道之間相互通報,不許輕軍獨進,而且軍事進止都要先奏聞隋煬帝,等回復命令。遼東城的高句麗軍數次出擊不利,於是嬰城固守。隋煬帝下命令攻城,又命令諸將,如果高句麗要投降,就應該安撫接納,不要再縱兵進攻。遼東城將要被攻陷的時候,城中的高句麗軍隊就聲稱請降,隋朝諸將奉隋煬帝的旨而不敢繼續進攻,而是先上奏隋煬帝,等回復命令到達,城裡的高句麗軍已經準備好了防禦,再次開始抵抗。這樣的情況重複了好多次,隋煬帝仍然不醒悟。隋軍仍然沒有攻下遼東城。即使之後煬帝親自到前線指揮,但士氣已經衰落的隋軍在遼東守軍的頑抗下又僵持了一個月也沒能拿下這個城池。高句麗的其他城市也堅守,隋軍沒有攻下。
隋軍長期頓兵堅城之下,人困馬乏,士氣和戰鬥力大減。
來護兒之敗
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江、淮水軍,船隻守衛相接數百里,進入浿水(大同江),來護兒率領精兵四萬登入攻打平壤,高句麗詐敗,來護兒中計,縱兵俘掠,隊伍混亂,高句麗伏兵趁機攻擊隋軍,來護兒大敗,士卒還者不過數千人。
宇文述九軍之敗
隋朝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出扶餘道,右翊衛大將軍于仲文出樂浪道,左驍衛大將軍荊元恆出遼東道,右翊衛將軍薛世雄出沃沮道,右屯衛將軍辛世雄出玄菟道,右御衛將軍張瑾出襄平道,右武將軍趙孝才出碣石道,涿郡太守檢校左武衛將軍崔弘昇出遂城道,檢校右御衛虎賁郎將衛文昇出增地道,會於鴨綠江以西。宇文述等人的軍隊人馬都攜帶百日所用的糧草,還帶著排甲、槍槊以及衣資、戎具、火幕,太沉重以致於難以負荷。下令軍中:“遺棄米粟者斬!”士卒都在幕下掘坑埋了糧草,結果才走了一半路程,糧草已經快要耗盡。
高句麗派其大臣乙支文德來詐降,觀察隋軍的虛實。隋朝于仲文想要趁機捉住乙支文德嗎,但是被劉士龍阻止。于仲文放走乙支文德之後,又後悔了,決定追擊乙支文德。當時隋煬帝命令駐軍受于仲文節度。于仲文、宇文述等九支軍隊渡水追乙支文德。乙支文德看到隋軍將士有飢色,所以想讓他們更疲憊,每一接戰就詐敗、撤走。宇文述一天之內七次戰鬥取勝,繼續前進,渡過薩水。乙支文德再次派使者詐降。宇文述看到隋軍士卒疲弊,不能再作戰,而平壤城險固,估計難以迅速攻下,於是趁機撤退。宇文述等人的軍隊返回時,高句麗軍從四面攻擊,宇文述等人且戰且行。到達薩水,隋軍渡河渡到一半時,高句麗攻擊隋軍後軍,隋朝左屯衛將軍辛世雄戰死,諸虜隋軍都潰敗,無法禁止。將士奔逃一日一夜到達鴨綠水,行了四百五十里。王仁恭為殿後,擊退了高句麗的追兵。 諸路隋軍,只有衛文升一軍獨全。
宇文述等九支軍隊渡過遼河時,有30萬5千軍人,等到返回遼東城時,只有2700人,物資儲備兵器軍械巨以萬計,也丟失殆盡。
隋煬帝第一次攻高句麗之戰遂以失敗而告終。
農民開始起義
隋煬帝自從開始謀劃征討高句麗,就詔令崤山以東養馬以供軍役。又徵發民夫運糧,儲存於瀘河、懷遠二鎮,車牛到達的都沒能返回,士卒死亡過半,耕稼失時,帝自去歲(大業六年,公元610年)謀討高麗,詔山東置府,令養馬以供軍役。又發民夫運米,積於瀘河、懷遠二鎮,車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亡過半,耕稼失時,耕地多荒蕪。加之饑饉,谷價踴貴,東北邊特別嚴重甚,斗米漲價到數百錢。所運米有粗惡的,命令百姓拿買米補償之。又徵發鹿車夫六十餘萬,每二人推米三石,道途險遠,還不夠路上運輸人員吃的,到達時,已經沒有運輸的糧食了,都害怕被治罪而逃跑。加之隋朝官吏貪婪殘忍,趁機掠奪百姓、魚肉百姓,導致百姓困窮,百姓的物資與民力都衰竭了,當順民就會遭遇承受不了的凍餒,很快就會面臨死亡,剽掠反而能活的久一點,於是百姓開始聚集起來反抗。王薄、豆子頏、竇建德等百姓農民起義蜂起,不可勝數,攻陷城邑。隋煬帝命令都尉、鷹揚與郡縣相知追捕,抓獲就斬殺,但是仍然禁止不了農民起義。
第三次征討
日期:613年。
指揮官:(隋朝)隋煬帝;(高麗)嬰陽王。
大業九年(613年),隋煬帝御駕親征高句麗。正月,煬帝下詔徵集天下兵集於涿郡,開始召募百姓為驍果,修遼東古城貯備軍糧。四月二十七日,煬帝渡過遼水,二十九日派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與上大將軍楊義臣率軍趨平壤。隋煬帝命令諸將攻打遼東城,允許諸將“便宜從事”。隋軍架設飛樓、撞車、雲梯於遼東城下,並挖掘地道配合,晝夜不停地連續攻城20餘日卻沒有攻下遼東城,隋朝與高句麗都傷亡甚重。
隋煬帝征高句麗時,命令楊玄感在黎陽督運。楊玄感的父親楊素曾幫助隋煬帝楊廣成為太子並登基為帝,立下大功,楊素恃功驕倨,朝宴之時,有時會失臣禮。隋煬帝心中記著卻不說,楊素也有察覺。等到楊素死了,隋煬帝對近臣說:“如果楊素不死,那么就要殺了楊素的整個家族。”楊玄感知道這些之後,自認為累世貴顯,朝中的文武官員有很多是父親的故吏,看到朝政日益混亂,而隋煬帝多猜忌,內心不安,於是與諸弟潛謀作亂。楊玄感起事反隋煬帝,對眾人起誓說“我身為上柱國,家累鉅萬金,至於富貴,無所求也。今不顧滅族者,但為天下解倒懸之急耳!”眾人都很高興。百姓父老爭相送來牛酒,百姓子弟到軍門請求效力的每天有數千人。
攻打遼東城很久卻沒有攻下,煬帝命造布囊百餘萬個,裡面盛滿土,想要堆成一條寬30步、高與城齊的魚梁大道,使將士沿此道登城;又造八輪樓車,高出城牆,俯射城內。正當攻城準備就緒,遼東城情況危急的時候,楊玄感造反的訊息傳來,隋煬帝密召諸將,密令撤軍。隋軍留下的軍資、器械、攻具積如丘山,營壘、帳幕、案堵不動,皆棄之而去。隋軍眾心洶懼,混亂的失去了部署劃分,諸道分散。高句麗守軍疑其有詐,不敢出擊,第二天才外出,向四面遠方偵查,仍然懷疑隋軍假冒撤軍。兩天后,高句麗出動數千士兵追擊,因為隋軍太多,所以不敢太靠近,經常距離八九十里,快到遼水的時候,知道御營都渡過了,才敢攻打後軍。隋朝後軍仍然有數萬人,高句麗跟隨抄擊,最後的羸弱數千人被高句麗殺掠。
楊玄感的叛亂被迅速平定。隋煬帝命令大理卿鄭善果、御史大夫裴蘊、刑部侍郎骨儀、與留守樊子蓋追查楊玄感的黨與。隋煬帝說:“楊玄感一呼而跟從者十萬,更加說明天下的人不應該太多,多了就相聚為盜。不都殺了,就無義懲戒後人。”樊子蓋、裴蘊接到隋煬帝這個旨意,於是嚴刑峻法處理之,殺了三萬多人,都籍沒其家,被冤殺者占了三分之二,流放了六千餘人。楊玄感圍東都時,曾開倉賑濟百姓。凡是接受過賑濟糧食的百姓,也都被隋煬帝坑殺於都城之南。
第四次征討
日期:614年。
指揮官:(隋朝)隋煬帝;(高麗)嬰陽王。
結果:高句麗將在楊玄感造反後逃到高句麗的斛斯政遣返給隋煬帝。高句麗表面上表示臣服,但是卻不按隋煬帝的命令入朝,還俘獲大批隋人不放還。後世中原人到高句麗,隋人“隋人望之而哭者,遍於郊野”。
大業十年(公元614年),隋煬帝,下詔再次徵發天下兵,攻打高句麗。
三月,隋煬帝到達涿郡,隋軍士卒在路上逃亡相繼。隋煬帝到臨渝宮,禡祭黃帝,斬殺叛軍者以釁鼓,仍然無法阻止人們逃亡。
秋,七月,隋煬帝車駕到達懷遠鎮。這時隋朝國內已經大亂,所征之兵多數未能按期到達,高句麗也困弊,隋朝來護兒趁機要向平壤進軍,高句麗王高元害怕,於是遣使請降,囚禁並送回斛斯政。隋煬帝非常高興,遣使召來護兒率軍返回。高句麗的請降,並非真正歸附,只不過是詐退隋軍的一種緩兵之計。而“自負才學”的楊廣,對此卻未能識破,竟下令班師還朝。來護兒認為此時正是攻破高句麗的好機會,想繼續進攻,不肯奉詔,但是諸將聽從隋煬帝的命令,都請返回,來護兒才奉詔退軍返回。
八月,隋煬帝從懷遠鎮班師返回。邯鄲賊帥楊公卿率領其黨八千人劫掠了隋煬帝車駕後的第八隊,得到了飛黃上廄馬四十二匹。十月,丁卯,隋煬帝到達東都,己丑,到達西京。征高句麗王高元入朝,高元卻沒有來。隋煬帝下令將帥嚴裝,準備再次征討高句麗,最後沒有成行。
結果
隋煬帝對高句麗發動戰爭,連年征戰使數百萬人喪生,“九軍並陷,將帥奔還亡者二千餘騎”,引起國內人民對隋煬帝的強烈不滿。隋煬帝第一次攻高句麗時,就開始爆發隋末農民起義。至隋煬帝第三次征高句麗,各地大量農民起義使隋朝統治崩潰、名存實亡。隋對高句麗的連年征戰不僅嚴重削弱了隋國力,導致民不聊生,也使隋煬帝喪失民心,隋末發生大規模農民起義,使隋朝統治崩潰。在隋煬帝第三次征討時,高句麗表面上表示臣服,但是卻不按隋煬帝的命令入朝,還俘獲大批隋人不放還,後世中原人到高句麗,隋人“隋人望之而哭者,遍於郊野”。
影響
政治
隋煬帝連年發動對高句麗,加重了人民的痛苦。於是義軍蜂起。隋煬帝一開始就用嚴刑酷法鎮壓人民的反抗怒火。下令為盜者隨獲隨殺,甚至抄沒全家。樊子蓋鎮壓汾、晉間起義軍時,大肆燒殺;王世充鎮壓劉元進領導的起義軍時,一次坑殺三萬人。但是屠殺只能激起人民更大的憤怒,起義隊伍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大。大業十二年,隋煬帝不顧廷臣的勸諫,第三次南巡江都。隋煬帝寫詩留別宮人說:“我夢江南好,征遼亦偶然。”面對土崩瓦解的形勢,隋煬帝卻說得如此輕鬆!隋煬帝在江都時,生活更加荒淫,每天與從姬一千多人喝醉。隋煬帝對蕭後說:“外間有不少人算計儂,不過儂不失為長城公(陳後主),卿也不失為沈後(陳後主妻)。我們姑且只管享樂飲酒吧!”然後倒滿杯喝得爛醉。煬帝還曾拿著鏡子照著自己,回頭對蕭後說:“好一個頭顱,該由誰斬下來?”這些話表現出他在農民起義的壓力下,狼狽不堪的情景。
經濟
直接導致農民起義的是進攻高句麗。隋朝對高句麗的戰爭,給勞動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隋煬帝進攻高麗的戰爭,直接、間接參加的就有三四百萬,各種頻繁的徭役,更是難以計算。但可以肯定,大部分青壯年勞動者都離開了生產崗位,這是對生產力最嚴重的破壞。“耕稼失時,田疇多荒”,正是生產力遭到破壞的實際情況。《隋書·食貨志》說:“天下死於役而家傷於財……疆場之所傾敗,勞敝之所殂殞,雖復太半不歸,而每年興發,比屋良家之子,多赴於邊陲,分離哭泣之聲,連響於州縣。老弱耕稼,不足以救飢餒,婦工紡績,不足以贍資裝……宮觀鞠為茂草,鄉亭絕其煙火,人相啖食,十而四五。”(天下人死於勞役,每家都耗損財物……人民在疆場傾覆敗亡,因勞役而疲累致死,雖然三分之二的人死亡不歸,但每年都徵發役夫,家家戶戶平民的子弟,大多開赴邊疆,骨肉分離哭泣的聲音,各種各縣都能聽到。老弱之人耕種田地,不足以解救飢餓,婦女紡織布匹,不足以供給行旅衣裝……宮殿樓觀成為茂密的草場,鄉里之中煙火斷絕,人吃人的地方十處有四五處。)不僅如此,更加“重以官吏貪殘,因緣侵漁”(再加上官吏貪狠暴虐,藉機漁肉百姓),以致“百姓困窮,財力具竭,安居則不勝凍餒,死期交急,剽掠則猶得延生,於是始相聚為群盜”(百姓窮困,財力都枯竭了。安分守己則無法忍受饑寒,死期也將迫近;剽掠則還可能活命,於是百姓開始相聚為群盜。)。這就是說,在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勞動人民為了不被凍餓而死,只有相聚起義了。
軍事
隋煬帝征高句麗,結果高句麗還在,隋朝卻大亂滅亡,北周留下的豐厚遺產被敗壞殆盡,人口銳減到200餘萬戶,嚴重分裂內戰削弱了華夏,連吐谷渾都返回故地還攻打隋朝河右,隋朝郡縣卻防禦不了,而東突厥崛起“戎狄熾強,古未有也”,突厥可汗將隋朝中原的部分地區納入勢力範圍,突厥可汗還想效法拓跋道武帝取得中原,華夏面臨被突厥滅亡的危險。隋煬帝征高句麗,結果華夏被大亂嚴重削弱,對華夏的破壞遠大於對高句麗的破壞,對後世征高句麗反而有不利影響。
評價
岑仲勉:以如許之眾,鈐轄之遠,而欲發縱指示,一切操於日事玩樂之獨夫,根本已構成必敗之條件。隋煬帝挾童稚之見,已為眾必勝寡,殊不知師無紀律,阻手礙腳,稍有搖撼,牽動全軍,人越多則致敗之機亦愈多。隋煬帝師出無名,無非好大喜功的思想在作怪。隋末農民大起義,以三征高句麗為最要原因;之前中國經濟文化之發展,正表現著逐漸上升,而經過此一回變亂,人口卻劇烈下降,其阻礙社會生產之發展,不言而喻。
白壽彝:隋朝進攻高句麗的戰爭,嚴重破壞了隋朝的生產力。在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勞動人民為了不被凍餓而死,只有相聚起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