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墓誌

隋唐墓誌

隋唐墓誌(Epitaphs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主要記錄的是中國隋朝唐代埋在墓中死者姓名、生平及親屬世系的銘刻文字主要刻在石上,也有書或刊刻在磚、陶瓷等材料上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隋唐墓誌
  • 外文名:Epitaphs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 內容:中國隋朝至唐代埋在墓中死者姓名
  • 收藏博物館:陝西省博物館等
墓誌歷史,隋代墓誌特點,唐代墓誌特點,考古進程,近代,建國後,

墓誌歷史

墓誌在南北朝時期已經基本定型,隋唐時期,更加普及,從王公貴族平民百姓都在墓中埋設墓誌,即使豎有墓碑,也要在墓中埋一件墓誌隋唐墓誌的質地、雕飾和文字書法都比較考究,還有一些名人撰、書的作品,如隋開皇十七年(597)美人董氏墓志銘,大業十一年(615)太僕卿元公墓誌銘,唐貞觀二十二年 (648)文安縣主墓志銘,顯慶三年 (658)王居土磚塔銘等,均甚著名。

隋代墓誌特點

現存的隋代墓誌是以官僚貴族及其眷屬的葬志為主,一般為青石質,由志蓋與志石兩部分組成。志蓋多為頂形,有些還裝有鐵環提手。頂部與四殺雕刻花紋,中央刻寫死者姓氏。志石正面刻寫銘文,有些側面也刻飾花紋。志文有特定的格式,一般包括散文體的“志”與韻文體的“銘”兩部分。志首先記敘死者的卒官、姓名、籍貫和祖先世系,而後回顧死者的生平仕歷並加以稱頌,最後記錄死者的卒年、葬日、葬地及子孫姓名等。

唐代墓誌特點

唐代墓誌基本上沿襲隋代的形制和文體格式。但因社會各階層的廣泛使用,出現了明顯的等級差別。貴族和高級官員的志銘形制較大,刻繪精緻,花紋裝飾繁縟,如陝西昭陵出土的顯慶四年 (659)尉遲敬德墓誌,邊長約 120厘米,頂形蓋上刻有多重寶相花飾,中央以飛白書刻寫志名,志側刻有十二生肖紋及寶相花飾。志文達2221字之多。而一般平民和下層官員的墓誌邊長僅40厘米左右,志文在 500字上下,裝飾花紋也很簡單,甚至素麵無飾。有些地區(如新疆等地)還使用磚刻寫墓誌,更加簡略。
唐代墓誌的書法技藝十分豐富高妙,包含了各種書體、各個流派的風貌。初唐時期,墓誌書法顯示出褚遂良虞世南歐陽詢等書法家的明顯影響,如鹹亨三年(672)蓋蕃墓誌、聖歷二年(699)崔玄籍墓誌等。至盛唐其影響仍存,如天寶十一年(752)順節夫人李氏墓誌,書體嫵媚,形神與褚遂良《大字陰符經》有相似之處,但又含有六朝餘韻,不為褚書所囿,實為唐代書法中罕見的佳作。盛唐時期,由於唐玄宗喜作隸書,墓誌中的隸書也隨之增多,如開元十一年 (723)崔泰之墓誌、天寶十年 (751)倪彬墓誌等,都是隸書佳作。中、晚唐時期,墓誌書體又深受顏真卿、柳公權等人的影響,如貞元五年 (789)公孫夫人李氏墓誌等。唐代後期,墓誌書體日漸草率,出現了行書、行草體的志文。
唐代墓誌的雕刻紋飾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唐初至高宗時期,以纏枝忍冬、捲雲紋為主,紋飾簡潔明快。枝蔓肥大,花葉、雲朵多為單層三瓣形,如上述尉遲敬德墓誌。武后時期,以忍冬、行雲及花鳥為主,紋飾變得纖細繁縟,花瓣、花朵為多重多出形,纏枝紋形成多組∽形的連續圖案,如聖歷二年 (699)趙慧墓誌等。開元年間,出現了大朵花蕾的忍冬花飾和以花朵圖案為主的多重忍冬及對葉忍冬花結,四象雲氣紋及人身十二生肖紋飾,如開元四年(716)獨孤氏墓誌,開元二十一年(733)開承簡墓誌等。天寶年間,以肥厚豐碩的花草紋居多,團花紋開始出現,如天寶七年 (748)宋遙墓誌等。安史之亂以後,墓誌的紋飾明顯減少,變得粗率簡略,花飾以團花、回形折線紋、寬肥的簇葉紋、四象及開光式十二生肖紋為主。這種雕飾至唐末一直沿用,基本上沒有大的改變,只是在晚唐時期,紋飾越來越粗略簡單。

考古進程

近代

隋唐墓誌的發現出土達到了高潮,現存及有所著錄者已近萬件。清末以來對隋唐墓誌大力蒐集匯錄者有:端方、羅振玉、章鈺、陸和九、繆荃蓀、于右任、張鍅、李根源等人。其中墓誌的收藏以張鍅的《千唐志齋》最為著名。齋建在河南新安張鍅舊居內,共收藏洛陽地區出土的唐代墓誌1209件,至今仍全部保存完好。

建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各地在考古發掘中陸續發現了一批隋唐時期的墓誌材料,其中很多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如西安地區出土的隋大業四年(608)李靜訓墓誌、唐景雲二年(711)章懷太子墓誌、開元廿八年(740)楊思勖墓誌、鹹通十五年(874)蘇涼妻馬氏墓誌;北京地區出土的唐建中二年 (781)姚子昂墓誌;遼寧朝陽地區出土的隋大業八年(612)韓暨墓誌、唐天寶元年(742)韓貞墓誌;寧夏出土的乾元元年(758)慕容威夫婦合葬志等。在安徽合肥、亳縣,江蘇揚州以及福建、湖南、廣西等地也發現了一批隋唐墓誌,它們為考古發掘及研究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斷代根據,對於隋唐歷史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現收藏隋唐墓誌較多的有:陝西省博物館、洛陽關林石刻藝術館、開封市博物館揚州市博物館、北京石刻藝術館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