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唐武德五年(622年),唐高祖
李淵下令將
隋煬帝陵遷到雷塘(今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西湖街道司徒村曹莊)。
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隋煬帝妻子
蕭皇后病死,唐太宗
李世民命將其屍骨送至江都與隋煬帝合葬。
2013年3月,在江蘇省揚州市司徒村曹莊中星海上紫郡房地產建設項目中發現兩座磚室墓(編號2013YCM1、M2);4月中旬,在M1中"隨故煬帝墓誌”出土後,國家文物局立即組織召開專家會議,對墓葬性質進行了初步認定,並由南京博物院、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蘇州市文物考古硏究所組成揚州曹莊隋唐墓葬聯合考古隊開展考古工作。
2013年4月12日,中國各地的考古專家在揚州經過專題論證,初步認定墓主為隋煬帝楊廣;4月13日,揚州市文物局向媒體介紹考古成果——在邗江區西湖鎮一處房地產項目施工工地發現兩座殘存的隋末唐初磚室墓,西側墓中出土一方墓誌,銘文中有“隋故煬帝墓誌”等字樣;4月14日,揚州市文物局正式宣布兩座墓葬中已經發掘的那座為隋煬帝墓。
2013年11月,揚州市曹莊隋唐墓葬被專家確認為隋煬帝楊廣與蕭後最後的埋葬之地。
2022年4月,隋煬帝墓遺址公園被列入國家重點文保考古專項,並獲得600萬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
建築格局
隋煬帝墓為方形磚室墓,由主墓室、東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組成;墓葬通長24.48米,東西連耳室寬8.22米,殘高2.76米。墓室用磚與隋代江都宮城用磚一致。
隋煬帝墓的主墓室長3.92米、寬3.84米。
文物遺存
截至2016年,隋煬帝墓和蕭後墓一共清理出墓誌、玉器、銅器、陶器、漆器等珍貴文物400餘件(套)。
蹀躞金玉帶是中國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環蹀躞帶,也是中國古代帶具系統最高等級的實物。
四件鎏金銅鋪首,為雄獅造型,雙目圓睜,通體鎏金,獸面直徑26厘米,與唐大明宮遺址出土的銅鋪首大小相近。鋪首是裝設在棺木上的飾件,以銅釘和鋪首背部的長釘固定。隋煬帝墓中的棺木已經不存,但鎏金銅鋪首出土於主墓室中,顯然曾是裝設於棺木上的。
隋煬帝墓內保存有部分人骨遺骸,經鑑定為大於56歲、身高約1.5米的女性遺骸。
隋煬帝墓內出土墓誌一方,有蓋,盝頂,志蓋篆字。志身石灰岩質,風化嚴重,唯右上方保存良好。墓誌雖然漫漶嚴重,但關鍵部分卻保存良好。墓誌上已識讀出的志文為:“隨故煬帝墓誌、惟隨大業十四年太歲······一日帝崩於揚州江都縣······扵流珠堂其年八月······西陵荊棘蕪······永異蒼悟······貞觀元年······朔······葬煬······禮也、方······”。
歷史文化
相關詩文
煬帝陵
入郭登橋出郭船,紅樓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陳業,只換雷塘數畝田。
相關人物
楊廣(569年—618年),即隋煬帝,又名楊英,隋朝第二代皇帝。隋仁壽四年(604年)七月即位,第二年改元大業。在位期間,鞏固統一局面,修築長城,防備突厥南下,維護舊地安全;發展科舉制,設進士科,對後世影響巨大。又任用裴矩,廣招西域君長商賈,了解西域情況;派使節往訪,積極經營絲綢之路;設四方館,掌四夷事,加強經濟貿易,炫耀富強,以增強吸引力。於西北設屯田,營堡塞,徙民實邊,以圖進取。大業五年(609年),親征吐谷渾,平定後設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次年,伊吾降,設伊吾郡,留兵屯居。至此,西域道路暢通。但其不顧社會負擔,修東都,建離宮,年年出巡,三伐遼東,終致農民起義,國喪人亡。大業十四年(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縊殺。
文物保護
2013年12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評選中,隋煬帝墓入選2013年度“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
2018年,揚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在考古原址建設隋煬帝墓考古遺址公園。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隋煬帝墓位於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西湖街道司徒村曹莊。
開放時間
08:00~17:00。
交通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