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蕭后冠

隋煬帝蕭后冠

隋煬帝蕭后冠於2012年12月19日在揚州曹莊隋煬帝墓被發現,該冠是當前考古發現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隋煬帝蕭后冠
  • 出土時間:2012年12月19日
  • 所屬年代:隋代
  • 出土地點:揚州隋煬帝墓
發掘出土,檢測保護,研究仿製,

發掘出土

2012年12月19日,揚州曹莊隋煬帝墓被發現。考古發掘和研究證明,一號墓是隋煬帝墓,二號墓為隋煬帝蕭後墓。考古人員在隋煬帝墓和蕭後墓里一共清理出珍貴文物400餘件套,其中有一件被命名為“M2出土冠飾”的文物,便是蕭后冠。該冠是當前考古發現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冠。
隋煬帝蕭后冠
出土與仿製
因為揚州的酸性土壤不適合金屬質文物的保存,蕭后冠飾保存狀況極差。鑒於該冠的重要性、複雜性、脆弱性,不宜在現場繼續進行全面清理,揚州曹莊隋唐墓葬聯合考古隊決定整體提取後進行實驗室考古清理。在國家文物局牽線下,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達成合作,共同開展隋煬帝蕭后冠實驗室考古與保護研究。

檢測保護

經過高科技的儀器檢測和分析研究,蕭后冠當年製作時採用了金、銅、漢白玉等10種材料,飾件加工時經過了錘揲、焊接、掐絲等12類工藝。連同蕭后冠在內,共在3個隋唐冠上發現了鎏金銅珠工藝,這是對隋唐銅釵結構和製作工藝的首次發現和揭示。蕭后冠的結構、加工工藝、材料屬性,為研究隋唐禮冠制度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研究發現,蕭后冠應為隋唐時期的命婦禮冠,發現時被放置在一個長約0.6米、寬約0.4米的木箱內,周圍散落著殘斷的銅絲、破碎的銅片、粉化的小珠等小件遺物。整冠存在局部坍塌、變形、移位、腐蝕、殘斷、破碎、缺損和粉化等現象,不同材料飾件劣化嚴重,保存狀況極差。
通過實驗室考古清理並結合無損的X光探查,研究人員發現蕭后冠的框架由兩博鬢、呈十字交叉的兩道梁和呈環帶的三道箍組成。藉助高科技儀器發現,整個冠上有13顆花樹,花樹由花梗、花瓣和花蕊等構成,其中銅花瓣166個,花蕊33個;在冠的後腦位置有12塊水滴形飾件。實驗室考古還發現兩個博鬢、9隻鈿花、12個石人、16件領帶形銅飾和一隻花苞。
兩年多來,專家們一點點清理掉了包裹該冠的泥土,這些土對冠起到了保護支撐作用。為穩妥起見,實驗室考古與保護項目從立項到結項召開過5次專家會診會,達成一致意見:不對冠飾進行完全清理,留下一些資料,等條件具備了,再展開新一輪的實驗室考古與保護,屆時或許會有新的發現和認識。

研究仿製

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進行實驗室考古清理與保護工作歷經兩年多,取得多項重要發現和研究成果,成功揭示了蕭后冠頭箍結構、博鬢、花樹數量與分布,以及銅釵、鈿花等飾件製作工藝;發現了隋唐時期的棉花,具有重要意義;對古代鎏金銅珠工藝有了較深入的認識;完成了對蕭后冠的仿製工作;為隋唐時期禮冠制度及其復原研究提供了基礎性技術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