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十景

隆中十景

隆中十景,湖北省襄陽市隆中風景名勝區內的十大景觀。西晉時期已有紀念性建築,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明代已形成“隆中十景”,即: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岩抱膝石。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山聳翠,東山亘綿,旗山旋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隆中十景 
  • 景點級別:AAAAA級 
吳綬隆中十景詩,三顧堂,六角井,古柏亭,躬耕田,梁甫岩,抱膝石,老龍洞,小虹橋,半月溪,野雲庵 ,王越隆中十景詩,三顧堂,六角井,古柏亭,躬耕田,梁甫岩,抱膝石,老龍洞,小虹橋,半月溪,野雲庵,隆中十景賦,

吳綬隆中十景詩

三顧堂

賢人隱幽岩,帝子再三尋。野處終身志,雄談濟世心。
路回山隱隱,樹鎖晝陰陰。千載稱魚水,高風冠古今。
隆中十景
隆中三顧堂

六角井

庵前存古井,雲是漢時穿。周潔廚中物,靈通地底泉。
流香來一脈,遺澤永千年。良夜涵明月,光澄六角天。
隆中十景
隆中六角井簡介

古柏亭

古柏陰深處,先生結草亭。千嶂雲外綠,百尺雨中青。
地底龍蛇蟄,祠前翠葆靈。恍如三顧日,雄論訴誰聽?

躬耕田

食力安生業,山前數畝田。雨晴耕白水,春暖放烏犍。
東作思無逸,西成望有年。後來持此術,伯業富西川。

梁甫岩

半山岩石好,梁甫昔時吟。出處關成敗,興亡自古今。
雲埋萬丈地,德著百年心。今日登臨者,唯聞野鳥音。

抱膝石

躬耕田上石,一片綠生苔。長得風雲護,曾延將相來。
用非高臥榻,名重讀書台。李廣休輕射,長留曲澗隈。

老龍洞

泉深岩穴古,時有老龍眠。門掩雲中石,功成澗下田。
一溪青草合,千古碧蘿懸。欲覓英雄跡,高風尚宛然。

小虹橋

溪水流祠下,橋橫一丈余。曲通樵子徑,榮過帝王車。
水漲蟾蜍沒,雲閒蜉蝣舒。騷人風雪裡,漫策覓詩驢。

半月溪

山彎溪亦繞,一曲湛寒流。月照玻璃缺,水涵玉珏浮。
淮陽空把釣,尚父漫垂鉤。靈物此中有,難將香餌投。

野雲庵

英雄千古宅,僧舍靜相依。野色堆紅葉,溪雲鎖翠微。
斷碑書往事,殘磬響斜暉。行客祠前過,如瞻羽扇揮。

王越隆中十景詩

三顧堂

蜀主虛勞枉顧心,中原未復大星沉。
老夫記得少陵句,長使英雄淚滿襟。

六角井

一脈深沉起臥龍,風雲未遂濟時功。
古今多少英雄淚,盡在先生此井中。

古柏亭

錦官城外柏森森,幾度曾歌梁甫吟。
今日亭前見顏色,風霜不改歲寒心。

躬耕田

春色離離鎖暮煙,英雄人去幾千年。
自從伊尹耕莘後,只有隆中一片田。
隆中十景
隆中躬耕田

梁甫岩

寂寂雲岩草木深,不求聞達自長吟。
先生此去無遺響,更有誰知晏子心。

抱膝石

慨想先生抱膝時,滿懷幽意有誰知。
於今一片蒼苔石,勝似襄陽墮淚碑。

老龍洞

洞門風雨水深寒,天巧泉通石眼寬。
說與世人渾不信,臥龍猶在此中蟠。
隆中十景
隆中老龍洞

小虹橋

碧水溪流若掌平,一泓放出水雲清。
昔時躍馬思玄德,曾向小虹橋上行。

半月溪

一曲溪流幾許深,三分事業已消沉。
水光依舊清如鏡,照見武侯忠義心。

野雲庵

萬疊雲深掃不開,半星無處著塵埃。
就中結個茅庵子,只許清風明月來。

隆中十景賦

隆中十景賦
明·王越
徵車彭彭,離思傍傍。將適古郢,道出襄陽。余有狸客,遨遊四方,不相聞者二十餘年,乃邂逅於是邦。稅余之駕,相與行樂,臨習池,登峴首,會萬象以容與,攬八極以徜徉。少焉,揚袂引領以示余曰:子見西北之形勝乎?而蒼蒼,而茫茫,而頡而頏,而低而昂,是謂隆中孔明高臥之鄉。人雖雲亡,物固無恙。子不我尤,請語其詳:彼規模聞雅宏遠,氣焰靈長,識時務之館舍,屈帝胄之門牆,三顧堂也。神剜鬼甃,泉冽土香,通九仞之脈,涵一鏡之光,六角井也。連連綿綿,似煙非煙,排闥而入,隱几而眠,野雲庵也。皓皓娟娟,上弦下弦,孕形於地,分派於天,半月溪也。老龍之洞,藏珠垂涎,小虹之橋,住重濟川。抱膝之石如掌平,雨漫漫兮苔蘚生。古柏之亭若畫,清風瀟瀟兮猿鶴驚。曰躬耕兮,嘉遯以逃其名;曰梁甫兮,豪吟以放其情。況有仙翁兮以主其盟,瓦礫草木兮皆吐氣而向榮。子號善鳴,何為之品評?
噫,客之言則得矣。但得其皮,未得其髓。舍堂以取,益眇棄井以度。水庵思樂城之工,見溪思流馬之技,見洞思劍閣之閎深,見橋思斜谷之迤邐。若夫敗軍正馬稷之誅,亂政示廖立之徙,開門伏旗皷之疑,挑戰遺巾幗之恥。或屯田於渭濱,或平蠻于越雟,或臨陣而揮羽扇,或對敵而肅營壘。既而大星墜,仲達走,五十四年之壽,二十四篇之紀,百姓巷哭,戎夷道祀。果石邪?抑耕與吟邪?余莫可得而指。是景外之奇,然未盡其美。至於出師有表,久符訓命之詞;八陣有圖,妙合韜鈐之旨。故宜伊呂之儔,豈特管樂之比。使先生生於三國之前,則後有所恃;使先生生於三國之後,則前何所倚。造化豈有意乎?先生應時而起,定鼎足於將傾,收灰燼於既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敗利鈍,又何足齒。大丈夫所學蓋當如此。退而不學先生,必為奔競之子;進而不學先生,必非忠正之比。顧余晚生幸識先生之里,睹物思人,高山仰止,(缺一字)景放歌,忠義之士,縱未協於楚聲,似頗公於晉史。嗟呼,壽也,固謬於理。宋之巨儒,奚從而風靡?由漢以還,知先生者晦翁一人耳。由晦翁以至於今,誰復知己?其或有之哉?則亦無有乎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