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炎號驅逐艦

陽炎號驅逐艦

陽炎號驅逐艦(英文:Kagero class destroyer),是日本帝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建造的一型驅逐艦。"陽炎"級驅逐艦是日本擺脫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華盛頓條約和倫敦條約的約束後,完全按照日本海軍建設思路設計生產的一型艦隊驅逐艦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陽炎號驅逐艦
  • 英文名稱:KAGERO Destroyer
  • 前型/級:潮汐級驅逐艦
  • 次型/級:夕雲級驅逐艦
  • 研製時間:1937年
  • 服役時間:1939年
  • 國家:日本
  • 艦艇類型:驅逐艦
發展沿革,歷史背景,設計建造,技術特點,總體設計,動力系統,武器系統,性能數據,該級各艦,陽炎,不知火,黑潮,親潮,夏潮,初風,雪風,早潮,時津風,浦風,天津風,磯風,濱風,谷風,野分,摺疊嵐,萩風,舞風,秋雲,雪風號,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假想敵就是美國。華盛頓海軍裁軍條 約和倫敦海軍軍備條約中均規定,日美主力艦的比例是3:5,而戰後,日本和美國如果開戰,主力艦數量上的劣勢是肯定了的事實。作戰方式上如果是美方處於進攻勢態,那么在雙方主力艦隊交戰之前非常有必要使用小型艦艇對其進行逐次削弱,有較好的航程、適航性以及強大重型魚雷攻擊能力的艦隊型驅逐艦很適合擔當此任務,因此軍令部立即把艦隊型驅逐艦的整備工作提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上來。根據蘭切斯特方程,就是要以戰艦數量上以6:10取得勝利,那么首先要讓輕型水面艦艇把美國艦隊實力大大削弱才行。擔當這個任務的就是水雷戰隊的驅逐艦和輕巡洋艦,特別是數量眾多的驅逐艦,因此,有了在華盛頓條約時代相當前衛的吹雪級、倫敦條約時代失敗的初春級(失敗的原因是想在條約規定的驅逐艦1850噸排水量的限制下達到特型驅逐艦的能力0和性能不佳的白露級以及後來部分考慮條約同樣不行的朝潮級。海軍對這些老型號驅逐艦的不滿一直存在,主要詬病的就是航程、穩定性以及武備"太弱"。當華盛頓條約到期,倫敦條約過時,幾個海洋大國各自心懷鬼胎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沒有一個國家能說服其他國家接受自己的想法,下一步的條約當然就無法協商出來了!自此,對海軍來說令人興奮的無條約的黃金時代來臨!
陽炎號驅逐艦陽炎號驅逐艦

設計建造

日本海軍對以前的朝潮級驅逐艦有諸多的不滿。由於是優先考慮武備,結果航程和速度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構想,同時艦艇的結構也不理想。於是提出了新的"理想型"艦隊驅逐艦計畫:
⒈與特型驅逐艦的尺寸、噸位大致相同,武備要超過。
⒉要克服"朝潮"級的所有缺點,主要是航程和最高航速。整體性能要全面超過特型和"朝潮"級。
⒊續航力達到18節/5000海里,特彆強調魚雷攻擊的成功率,要迅速搶得發射陣位就必須有大約高於敵方10節的速度優勢,此時設計的"大和"級戰列艦最高航速為27節,所以新的驅逐艦最高航速要在36節以上。

技術特點

總體設計

陽炎級是當時典型的艦隊驅逐艦之一。陽炎級是日本總結數十年驅逐艦建造經驗教訓的結果,該級艦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各方面比較平衡。
陽炎級設計標準排水量2000噸。船型設計上希望能達到最大航速和巡航航速時能有最小的阻力,以此來節省重量。艦艏輪廓繼續採用日本驅逐艦貫有的為高速使用的飛剪式艦首、高乾舷、短艏樓。陽炎級設計中特別重視"友鶴事件"(1934.03.12)以及"第四艦隊事件"(1935.09.26)事故的教訓,對艦體結構設計予以重視。艦體結構方面比起前面設計製造的4個級別驅逐艦有很大的改良。當年"第四艦隊事件"事故原因中的一條是電氣焊接技術不過關,艦體亢余強度不足,這個問題在日本驅逐艦中一直沒有很好重視和處理,之後的日本海軍軍艦建造中電氣焊接一度嚴格控制其使用量。在"牢固的艦體比耗油、機動性更重要"的呼聲中,"陽炎"級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完善的處理,由於確定焊接技術比以前成熟可靠,在該級中反而得到大規模使用,以此節省了不少重量。全艦重心降低,使得穩定性、適航性的提高。

動力系統

"陽炎"級動力系統採用三座燃油鍋爐,兩座蒸汽輪機,主機輸出功率52000馬力,設計最大航速35節。陽炎級前10艘艦在試航的時候最高航速平均值是34.6節,沒有達到35節的標準,軍令部不肯讓步,反覆強調"一定要35節才行!",要求立即改進。由於輪機部分一時也無法提高,於是設計部門改進了螺旋槳外形以提高效率--加大了槳葉直徑,部分改良了槳葉面的外形,安裝了5艘艦進行的試航中得到的最高航速平均是35.4節,之後的14艘更是加大了槳葉的面積,航速提高到了約36節。至此,航速問題得到圓滿解決,軍方正式接收了"陽炎"級。"陽炎"級機艙的安排是一點缺陷,牧野大佐後來回憶說:為了提高抗打擊性,"陽炎"級的輪機左右軸原計畫是分別置放在不同的艙室,但沒有能夠實現。在戰爭中,"陽炎"級中幾艘的沉沒就和這個問題有關。"陽炎"級搭載重油622噸,續航力超出了計畫18節/5000海里的要求,達到了18節/6000海里左右的水平。
在"陽炎"服役後,由於技術改進,主力艦的最高速度普遍提高,日本軍方認為現 在的驅逐艦將不能有效攻擊之,下一代驅逐艦的速度必須提高,為此戰爭期間"天津風"號做了輪機改裝,抽調各海軍學校的優秀人員配屬該艦,與"島風"號一起搭載新型高溫高壓鍋爐進行試驗。舊型號鍋爐為300度30千克壓力,新型號為400度40千克壓力。該新型鍋爐還比較節省燃料,使得"天津風"號的續航力達到了18節/6300海里。在"朝潮"級上試驗交流電還沒有正式結果,所以"陽炎"級仍然採用直流電。

武器系統

陽炎級驅逐艦強調對艦攻擊能力,延續了先前 日本海軍驅逐艦的設計思想,武備方面,裝有新研發的三年式C型雙聯裝127mm/50倍口徑炮3座(前幾型艦為A、B型,另外由於對艦攻擊能力被提高了優先權,C型炮的最高仰角反而從先前B型的70度改為55度。主炮設計指揮儀是對艦攻擊用,高射時候只能使用先測定敵機高度然後設定炮彈中的定時引信),艦首一座,艦尾呈背負式兩座。炮塔重31噸,最大俯仰角度-7度~+55度。射速11發/分(平射)或4發/分(高射),最大射程18400m。九二式四聯裝610mm口徑魚雷發射管2座,備魚雷16條,有快速再裝填設施。是93式氧氣魚雷設計中就計畫裝備上艦的第一級驅逐艦,之前諸型艦都為改裝。另裝備雙聯裝25mm高射炮2座、深水炸彈發射架1座、水雷導軌6條、掃雷具1具、3式聲納以及主炮用94式2米測距儀和魚雷用91式3型方位測定儀、92式射擊指揮儀。1943年陸續開始安裝一號3型⒀對空雷達和二號1型(21)對海雷達。
1942年至1943年,大部分陽炎級驅逐艦拆除一座後主炮塔,25毫米高射炮增至14座,艦尾的布雷與掃雷具被移除,改為4座深水炸彈投擲器。至1944年25毫米高射炮增至28座,另外加裝12.7毫米高射機槍4座。

性能數據

排 水 量標準2000噸,滿載2500噸
全 長118.49米
全 寬10.82米
吃 水3.76米
輪 機艦本式齒輪減速蒸汽輪機×2,3重油鍋爐,雙軸推進,2煙囪(和特型相反,後煙囪要細一些。)
輸出功率52000馬力
搭載燃料重油622噸
最大航速35節
續 航 力:18節/5000海里(計畫),18節/6000海里(實測)
武 備:50倍口徑3年式C型雙聯裝127毫米炮3座,射速11發/分(平射)或4發/分(高 射),俯仰速度6度/秒,旋轉速度4度/秒,最大射程18400米,炮塔重31噸,最大俯仰角度-7度-+55度;610毫米92式4聯裝發射管2座,備雷16條,有快速再裝填設備;25毫米雙聯裝高射機關炮2座;最初有深水炸彈發射架1座和布雷軌道6條和掃雷具;1942年至1943年,大部分陽炎級驅逐艦拆除後主炮塔,25毫米防空炮增至14座,艦艉的布雷與掃雷具被移除,改為4座深水炸彈發射架。1944年25毫米機關炮增至28座,另外加裝12.7毫米高射機槍4座。
定 員:根據1937年9月27日下達的內令827號和1944年改正令第51號,設中佐艦長1人,航海長兼分隊長大尉1人,槍炮官兼分隊長大尉1人,水雷長兼分隊長少佐(大尉)1人,輪機長兼分隊長少佐(大尉)1人,其他尉官4人,士官72人,兵147人,總計228人。

該級各艦

陽炎

艦名意義:光通過上升的熱空氣時出現不規則的透射的現象
1938.9.27,於舞鶴海軍工廠下水;39.11.6,竣工;41.12,擔任航空母艦部隊的護衛艦攻擊臘包爾、進行錫蘭(斯里蘭卡)島機動作戰;42.6,配屬第10戰隊參加中途島海戰;42.7.19,進入基斯卡島;42.8.18,擔任瓜島陸軍的補給任務;42.9.21,在瓜島附近被美機擊中受輕傷;42.11.30,參加塔薩法隆加海戰;43.5.8,執行新喬治亞島的蒙達運輸任務中在索羅門群島布拉基特海峽中觸雷而無法航行,後被美機擊沉;43.6.20,除籍。

不知火

艦名意義:指海面上出現的無法解釋的"火焰",指海上磷火。
1938.6.29,於浦賀船塢下水;39.12.10,竣工;41.12,擔任航空母艦部隊的護衛艦攻擊臘包爾、進行錫蘭(斯里蘭卡)島機動作戰;42.6,參加中途島海戰;42.7.5,在基斯卡島外被美國潛艇"黑鱸"號重創,搶修後由"舞鶴"號拖走;43.10,徹底修復後返回前線;44.1,擔任威克島方面運輸任務 ;44.4,編入北方部隊擔任大湊和千島群島方面護航任務;44.6擔任硫黃島和父島方面的運輸任務;44.10,參加雷伊泰灣海戰;44.10.27,前去救助被重創的輕巡洋艦"鬼怒"號,但沒發現,返回時在民都洛以北被美艦載機炸沉;44.12.10,除籍。

黑潮

艦名意義:日本暖流的日本名
1938.10.25,於藤永田造船所下水;40.1.27,竣工;41.12,配屬第2水雷戰隊在南洋方面作戰;42.2,參加蘇臘巴亞(泗水)海戰,也就是爪哇海海戰;42.6,參加中途島海戰;42.7.15,參加印度洋掃蕩戰;42.8在索羅門群島海域作戰;43.2,參加瓜島撤退行動;43.5.8,在新喬治亞島的蒙達運輸任務中於索羅門群島的庫拉灣觸雷而無法航行,後被美機擊沉;43.6.20,除籍。

親潮

艦名意義:千島寒流的日本名
1938.11.29,於舞鶴海軍工廠下水;40.8.20,竣工;41.12,配屬第2水雷戰隊在南洋方面作戰;42.2,參加蘇臘巴亞(泗水)海戰,也就是爪哇海海戰;42.6,參加中途島海戰;42.7.15,參加印度洋掃蕩戰;42.8,在索羅門群島海域從事各種勤務;42.11.30,參加塔薩法隆加海戰;43.5.8,在新喬治亞島的蒙達運輸任務中於索羅門群島的庫拉灣觸雷無法航行,後被美機擊沉;43.6.20,除籍。

夏潮

艦名意義:較少使用的成語,指夏天的潮
1939.2.23,於藤永田造船所下水;40.8.31,竣工;41.12,配屬第2水雷戰隊在南洋方面作戰; 42.2.8,在望加錫攻擊作戰中被美國潛艇S37 "K-6"號擊中後無法行動,次日沉沒(太平洋戰爭中第1艘被美國潛艇擊沉的日本驅逐艦);42.2.28,除籍。

初風

艦名意義:某季節開始時吹的風
1939.1.24,於神戶川崎造船所下水;40.2.15,竣工;41.12,配屬第2水雷戰隊在南洋方面作戰;42.2,參加蘇臘巴亞(泗水)海戰;42.7,配屬第10戰隊擔任機動部隊的直接護衛;42.8,參加東部索羅門群島海戰;42.10,參加聖克魯斯海戰;43.1.10,在瓜島附近被美軍魚雷艇擊中重創,返回日本修理;43.8,修復後返回前線,進駐特魯克;43.11.1,參加奧古斯塔皇后灣海戰和重巡"妙高"號相撞後重傷,次日被美軍驅逐艦擊沉;44.1.5,除籍。

雪風

艦名意義:雨雪交加時刮的風陽炎
1939.3.24,於佐世保工廠下水;40.1.20,竣工;41.12.8,配屬第2水雷戰隊,參加菲律賓進攻作戰;42.1,參加馬來亞進攻作戰;42.2.27,參加蘇臘巴亞(泗水)海戰;42.3,參加紐幾內亞西部進攻作戰;42.5.28,參加中途島海戰(進攻部隊·護衛隊·第2水雷戰隊);42.8,參加東所羅門海戰;42.9,作為機動部隊直屬護衛艦艇進駐特魯克;42.10.26,參加聖克魯斯海戰(第3艦隊);42.11.12,參加第3次所羅門海海?瓜島以北海戰)第1次夜戰(第10戰隊);43.2.1,參加瓜島撤退作戰;43.2.28,參加俾斯麥海海戰;43.2-3,擔任萊城和薩摩亞群島的增援運輸任務;43.7.12,擔任科隆班加拉方面的運輸任務並參加了科隆班加拉島夜戰(警戒隊),隨後,擔任日本本土到南洋的護航任務;44.6.15,參加菲律賓海海戰(第2補給部隊);44.10.18,參加雷伊泰灣海戰(第1游擊部隊·第2部隊·第10戰隊);44.10.28,擔任"信濃"號護航任務;45.4.6,參加菊水作戰,擔任"大和"號護衛艦(第1游擊部隊·第2水雷戰隊);45.10.5,除籍,作為復員船使用;47.7.6,作為賠償引渡給中華民國海軍,改名"丹陽"號;66.11.16,自台灣海軍退役;71,被拆毀。

早潮

艦名意義:指提前來的潮,或是流速快的潮
1939.4.17,於浦賀船塢下水;40.8.31,竣工;41.12,配屬第2水雷戰隊在南洋作戰;42.2,參加蘇臘巴亞(泗水)海戰;42.6,參加中途島海戰;42.7.15,參加印度洋掃蕩戰;42.8,在索羅門群島作戰;42.11.24,支援萊城的作戰中被美機擊中起火,導致誘爆彈藥庫而沉沒;42.12.24,除籍。

時津風

艦名意義:指順應季節刮的風
1939.11.10,於浦賀船塢下水;40.12.15,竣工;41.12,配屬第2水雷戰隊在南洋作戰;42.2,參加蘇臘巴亞(泗水)海戰;42.7,配屬第10戰隊擔任機動部隊的直接護衛;42.8,參加東所羅門海戰;42.10,參加第3次所羅門海海戰(瓜島以北海戰);43.2,參加瓜島撤退作戰;43.3.3,參加俾斯麥海海戰,被美機擊沉;43.4.1,除籍。

浦風

艦名意義:海邊吹的風
1940.4.19,於藤永田造船所下水;40.12.15,竣工;41.12,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偷襲珍珠港;41.12.20,第2次攻擊威克島時作為增援被派遣;42.1,在南部戰線從事各種勤務;42.6,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中途島海戰;42.10,參加第3次所羅門海海戰(瓜島以北海戰);43.2,參加瓜島撤退作戰;43.3,在南洋方面擔任運輸船隊護衛艦;43.11.11,臘包爾遭第2次空襲時被美軍艦載機擊中;44.2,修復後配屬到新加坡林加延錨地,擔任運輸船隊護衛艦;44.6,作為"翔鶴"號的直屬護衛艦參加菲律賓海海戰;44.10,參加雷伊泰灣海戰;44.11.21,在台灣西北被美軍潛艇"海獅"號(USS Sealion II SS-315)擊沉;45.1.10,除籍。

天津風

艦名意義:在高空刮過的風天津風/Amatsukaze
1939.10.19,於舞鶴海軍工廠下水;40.10.26,竣工;41.12,配屬第2水雷戰隊在南洋作戰;42.2,參加蘇臘巴亞(泗水)海戰;42.7,配屬第10戰隊擔任機動部隊的直接護衛;42.8,參加東所羅門海戰;42.10,參加聖克魯斯海戰;42.11.13,參加第3次所羅門海海戰(瓜島以北海戰);43.2,在特魯克附近擔任運輸、護航任務;44.1.16,在執行運輸任務時被美軍潛艇重創失去動力,被友艦拖帶回西貢;45.3,修復後返回前線,繼續擔任護航任務;45.4.6,在廈門附近海面護衛運輸船時被美機擊沉;45.8.10,除籍。

磯風

艦名意義:對著水邊突出的岩石或石灘吹的風磯風/Isokaze
1939.6.19,於藤永田造船所下水;40.12.15,竣工;41.12,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偷襲珍珠港;42.1,在南部戰線從事各種勤務;42.6,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中途島海戰;42.10,參加第3次所羅門海海戰(瓜島以北海戰);43.2,參加瓜島撤退作戰;43.8,參加8.17-18夜戰和維拉拉維拉海戰;44.6,作為"大鳳"號的直屬護衛艦參加菲律賓海海戰;44.10,參加雷伊泰灣海戰;45.4.7,作為"大和"的直屬護衛艦參加菊水特攻,被美艦載機重創失去動力,由"雪風"號擊沉;45.5.25,除籍。

濱風

艦名意義:指海邊刮的風
1940.11.25,於浦賀船塢竣工下水;41.6.30,完工;41.12,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偷襲珍珠港;42.1,在南部戰線從事各種勤務;42.6,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中途島海戰;42.10,參加第3次所羅門海海戰(瓜島以北海戰);43.2,參加瓜島撤退作戰;43.3,拖帶損傷的驅逐艦"滿月"號回日本;1943.8.26,被美機擊傷;43.10,修復後配屬在日本本土附近擔任運輸船隊護衛艦;44.2,改調新加坡林加延錨地,擔任運輸船隊護衛艦;44.6,作為"飛鷹"號的直接護衛艦參加菲律賓海海戰;44.10,參加雷伊泰灣海戰;44.11.28,在瀨戶內海擔任"信濃"號的護衛艦;44.12.29,擔任運輸船隊護航任務時與商船發生碰撞;45.4.7,作為"大和"的直屬護衛艦參加菊水特攻,被美艦載機擊沉;45.6.10,除籍。

谷風

艦名意義:從山谷中吹來的風
1940.11.1,於藤永田造船所下水;41.4.25,竣工;41.12,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偷襲珍珠港;41.12.20,參加第2次攻擊威克島;42.1,在南部戰線從事各種勤務;42.6,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中途島海戰;42.10,參加第3次所羅門海海戰(瓜島以北海戰);43.2,參加瓜島撤退作戰;43.3,在南洋方面擔任運輸船隊護衛艦;44.2,配屬到新加坡林加延錨地,擔任運輸船隊護衛艦;44.6.9,在Sibitu水道(塔威塔威島)被美軍潛艇"鯔魚"號(USS Harder SS-257)擊沉;44.8.10,除籍。

野分

艦名意義:吹動原野上花草的風
1940.9.17,於舞鶴海軍工廠下水;41.4.28,竣工;41.12,配屬第2艦隊擔任南方戰線勤務;42.2,參加爪哇南方機動作戰;42.4,參加錫蘭(斯里蘭卡)島機動作戰;42.6,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中途島海戰;42.8,參加東所羅門海戰;42.10,參加第3次所羅門海海戰(瓜島以北海戰);42.12.10,在瓜島附近被美機重創,拖回日本修理;43.7,修復後返回前線擔任運輸船隊護衛艦;44.2.17,特魯克島被美軍航空母艦部隊攻擊時突出包圍圈逃回日本;44.5,在塔威塔威島附近活動;44.6,參加菲律賓海海戰;44.10,作為"武蔵"的直屬護衛艦參加雷伊泰灣海戰被美軍艦艇擊沉與呂宋島的Legaspi東南;45.1.10,除籍。

摺疊嵐

艦名意義:猛烈刮的風,就是暴風或風暴
1940.4.22,於舞鶴海軍工廠下水;41.1.27,竣工;41.12,配屬第2艦隊擔任南方戰線勤務;42.2,參加爪哇南方的機動作戰;42.4,參加錫蘭(斯里蘭卡)島機動作戰;42.6,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中途島海戰,戰後編入北方方面機動部隊在阿圖島附近活動;42.8,改調索羅門群島附近勤務,並擔任瓜島的運輸任務;43.1.5,在瓜島附近被美機重創失去動力,由"舞風"號拖離戰區修理;43.8,修復後返回前線;43.8.6,執行科隆班加拉島運輸任務時於維拉灣夜戰中被美軍驅逐艦擊沉; 43.10.15,除籍。

萩風

艦名意義:吹落樹葉的秋風
1940.6.18,於浦賀船塢下水;41.3.31,竣工;41.12,配屬第2艦隊擔任南方戰線勤務;42.2,參加爪哇南方的機動作戰;42.4,參加錫蘭島(斯里蘭卡)島機動作戰;42.6,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中途島海戰、戰後編入北方方面機動部隊在阿圖島附近活動;42.8,調索羅門群島附近勤務,並擔任瓜島的運輸任務;42.8.19,在圖拉吉被美機擊傷後拖回日本本土修理;43.1,修復後返回前線擔任運輸和護航任務;43.8.7,在維拉灣夜戰中被美軍驅逐艦擊中起火誘爆彈藥庫後沉沒;43.10.15,除籍

舞風

艦名意義:指旋風
1941.3.15,於藤永田造船所下水;41.7.15,竣工;41.12,配屬第2艦隊擔任南方戰線勤務;42.2,參加爪哇南方的機動作戰;42.4,參加錫蘭島(斯里蘭卡)機動作戰;42.6,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中途島海戰;42.8,改調索羅門群島附近勤務,並擔任瓜島的運輸任務;42.10,參加聖克魯斯群島海戰;43.2.4,在瓜島陸軍撤退運輸行動中被美機重創,由"雪風"號拖帶回特魯克,稍後返回日本大修;43.7,修復後返回前線擔任運輸、護航任務;44.2.17,特魯克大空襲時中彈受傷,在被修理好前再次被美機攻擊而沉沒;44.3.31,除籍。

秋雲

艦名意義:秋天空中的雲
1941.09.27,竣工;41.12,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偷襲珍珠港;42.02,參加蘇臘巴亞(泗水)海戰,也就是爪哇海海戰;42.06,參加中途島海戰;42.08,參加東索羅門群島海戰;42.09,在瓜島擔任運輸任務;42.10,參加聖克魯斯群島海戰,擊沉了重傷後失去動力並被遺棄的美軍航空母艦"大黃蜂"號;1943.02,參加瓜島撤退作戰;43.07,參加基斯卡島撤退作戰;43.10,參加維拉拉維拉海戰;44.04.11,在三寶顏附近被美國潛艇"小銀魚"號擊沉;44.06.10,除籍。

雪風號

雪風號驅逐艦[Yukikaze]是陽炎級驅逐艦沒有幾個倖存到戰後的。經歷了多次的海戰(包括伴隨大和號戰列艦進行沖繩特攻)而未受損害。雪風號是陽炎級8號艦,1938年8月開工,次年3月24日下水並被命名,1940年1月20號竣工,後被配屬到第二艦隊第2水雷戰隊,配以僚艦黑潮號和初風號組成第16驅逐艦分隊。
太平洋戰爭開戰後,雪風號與時津風號在第三艦隊,參加了攻擊菲律賓呂宋島、支援拉蒙灣登入作戰、占領蘇拉威西島、蘇臘巴亞海海戰(泗水海戰)等行動。接著,在中途島海戰時作為護航艦跟隨航空母艦戰隊,之後,在南太平洋戰區第三艦隊第十戰隊給翔鶴號、瑞鶴號航空母艦護航。
1942年11月12日,在第3次所羅門海戰(瓜島以北海戰)中與天津風以及其他12艘驅逐艦以及長良號輕巡洋艦護衛比睿號、霧島號戰列艦,計畫炮擊瓜島上的美軍機場。遭到美國巡洋艦艦隊攔截,雙方艦隊發生夜間混戰,比睿號重傷,最後被鑿沉。之後,瓜島作戰失敗後雪風號參加了撤離部隊的行動。1943年3月,雪風號作為紐幾內亞輸送部隊的護航艦進入俾斯麥海,連續數日的空襲日軍損失慘重,但是雪風號平安無事。7月12日,雪風號配屬到第二水雷戰隊,駛向科隆班加拉島,於夜間遭遇美軍,戰鬥中第二水雷戰隊的旗艦神通號輕巡洋艦被擊沉。
雪風號參加了馬里亞納大海戰和雷伊泰灣海戰,被配屬於第十
戰隊。以後雪風號護衛金剛號戰列艦調回本土,在途中金剛號戰列艦被美國潛艇擊沉。1944年10月28日,雪風號護衛信濃號航空母艦出航,信濃號被美國潛艇擊沉。1945年4月7日,雪風號加入自殺性特攻艦隊(菊水作戰),為大和號戰列艦護航,結果大和號被擊沉,雪風號沒任何損失。回到佐世保,在美軍空襲中,中了一枚啞彈,最後雪風號被調回吳港基地待機,直到8月15日,日本投降。戰爭結束後,雪風號成了人員遣返艦,被拆除了所有武備。1945年10月5日除籍。
1947年7月雪風號作為賠償艦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被命名丹陽號(編號DD-12)。該艦移交時艦上火炮已全部拆除,接收後前主炮裝備雙聯127毫米炮 (來源不明,與原雪風號炮塔型式完全不同),後主炮裝備雙聯100毫米炮,此外丹陽艦還裝有日制25毫米機炮8門。1956年丹陽艦因彈藥補給與庫存限問題決定改裝美式127毫米火炮3門(敞開式炮位)、76毫米炮2門、40毫米炮10門。1966年11月16日丹陽艦退役,做練習艦用,直到1971年才拆毀。
丹陽號退役時日本方面曾表達希望能買回做紀念艦,但被台灣方面拒絕(日本甚至有一民間組織"雪風會"致力於促成此事)。丹陽號錨與舵輪在1971年12月送給日本,現放置在江田島的海上自衛隊術科學校與教育參考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