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惠元

陽惠元(?―784年),亦作楊惠元,平州人,唐朝將領。

陽惠元初以矯健勇猛而從軍,隸屬平盧節度使劉正臣麾下。後隨田神功李忠臣等相繼進兵青州、齊州,因其忠勇多謀略,號稱名將。陽惠元後隸屬神策軍,任神策軍京西兵馬使,鎮守奉天。

建中二年(781年),陽惠元攻打反叛的魏博節度使田悅,激戰御河,奪取三橋,戰功頗多。不久升任檢校工部尚書,代理貝州刺史,隸屬邠寧節度使李懷光麾下。

建中四年(783年),當時鳳翔節度使朱泚謀反,陽惠元與李懷光奔赴國難,解除奉天之圍。興元元年(784年),李懷光謀反,奪取陽惠元的軍隊,並派兵攻殺陽惠元父子三人。陽惠元死後,朝廷追贈他為尚書左僕射(一作右僕射)。

基本介紹

  • 本名:陽惠元
  • 別稱:楊惠元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去世時間:784年
  • 籍貫:平州
  • 職業:將領
  • 官職:檢校工部尚書,代理貝州刺史
  • 追贈:尚書左僕射(一作右僕射)
人物生平,從軍征戰,屢立戰功,赴難遇害,主要成就,歷史評價,史籍記載,家庭成員,

人物生平

從軍征戰

陽惠元(《資治通鑑》作名楊惠元),平州人,唐朝時期將領。陽惠元初因矯健勇猛,而在平盧軍中服役,隸屬於平盧節度使劉正臣。後來跟隨田神功李忠臣等人相繼渡海進兵青州、齊州,因其忠勇多謀略,而號稱名將。
上元二年(761年)正月,田神功派陽惠元等人率領一千五百人向西攻打王恆。不久,陽惠元等人在淮南擊敗王恆,王恆率軍向東逃跑,到達常熟時才投降。後來朝廷命令陽惠元帶兵隸屬神策軍,擔任神策軍京西兵馬使,鎮守奉天。

屢立戰功

唐德宗李适剛繼位,稍微約束各節度使中跋扈者。建中二年(781年),當時淄青節度使李正己駐兵曹州,魏博節度使田悅增兵黃河上游,河南大亂。朝廷徵發京西防禦吐蕃兵馬一萬二千人駐防關東。唐德宗登上望春樓,設宴犒勞將士。神策軍的士兵唯獨不肯飲酒,唐德宗讓人詢問原由,陽惠元回答說:“我們來自奉天,主帥張巨濟告誡我們說:‘此行要大大地建樹功名,待到凱旋而歸的日子,我與你們好好痛快一場。’所以不敢飲酒。”到出發時,有關部門在道旁擺設酒食,只有楊惠元的部下不肯啟瓶飲酒。唐德宗深表讚賞,頒賜詔書慰勞陽惠元。
同年,田悅謀反,唐德宗派陽惠元率領三千禁軍與諸將領攻打田悅,激戰御河,奪取三橋,陽惠元所立戰功最多。不久,朝廷升任陽惠元為檢校工部尚書,代理貝州刺史,並將他的部隊隸屬於邠寧節度使李懷光

赴難遇害

建中三年(782年),鳳翔節度使朱泚謀反。建中四年(783年)冬天,陽惠元從河朔與李懷光奔赴國難,解除奉天的圍困。
興元元年(784年)二月,朝廷命令陽惠元與神策軍行營節度使李晟、鄜坊節度使李建徽以及李懷光在便橋把營壘聯結在一起。李晟知道李懷光將要反叛,把軍營移到東渭橋。
翰林學士陸贄勸唐德宗說:“四個將領連結營壘,李晟等人兵少官職低,受到李懷光整治,勢必兩方面不能保全。李晟既然擔心李懷光反叛,請求與陽惠元東移,那么李建徽就孤立無援。應該趁李晟行動的機會,聯合陽惠元、李建徽兩支軍隊一起移駐東渭橋,以此來防備李懷光把軍隊肢解,趕急整裝進發,那么李懷光就使不出詭計。”唐德宗不聽,派神策軍將領李升前往試探,回來向唐德宗報告:“李懷光謀反很明顯。”
當天晚上,李懷光派人奪取陽惠元、李建徽的軍隊,陽惠元、李建徽逃向奉天,李懷光派部將冉宗帶領一百多名騎兵急速追擊,在好畤縣追上陽惠元等人。陽惠元披散著頭髮呼喊蒼天,眼眶流血,脫掉外衣,赤著上身,搏鬥而死。陽惠元的兩個兒子尚食奉御陽晟、左衛兵曹參軍陽暠(一作陽皓)躲在水井中(一說陽惠元父子三人一同躲在井中),冉宗都將他們搜出殺害,只李建徽一人倖免。朝廷下令追贈陽惠元為尚書左僕射(一作右僕射),陽晟為殿中監,陽暠為邠州刺史。

主要成就

建中二年(781年),魏博節度使田悅謀反,陽惠元率軍與諸將領攻打田悅,激戰御河,奪取三橋,陽惠元所立戰功最多,因此升任檢校工部尚書,代理貝州刺史。

歷史評價

劉昫等《舊唐書》:①“忠勇多權略,稱為名將。”;②“惠元窮蹙自致,天子軫悼。”
歐陽修新唐書》:“趫勇奮。”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九十四》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八十一》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二至二百三十

家庭成員

  • 兒子
陽晟,官至尚食奉御。與父陽惠元同遭叛軍殺害,死後追贈殿中監。
陽暠,一作陽皓,官至左衛兵曹參軍。與父陽惠元同遭叛軍殺害,死後追贈邠州刺史。
陽旻,陽惠元少子,官至御史大夫,死後追贈左散騎常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