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騮(美籍華裔物理學家)

陳騮(美籍華裔物理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騮 Liu Chen,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國際著名理論電漿物理學家,1946年出生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浙大聚變理論與模擬中心主任,浙江大學光彪講座教授,美國加州大學Irvien分校頂級教授,國際知名的理論電漿物理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騮
  • 外文名:Liu Chen
  • 國籍:美籍華人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杭州
  • 出生日期:1946年
  • 職業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
  • 畢業院校:台灣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 主要成就:John Dawson Award
    Hannes Alfvén Award
    James Clerk Maxwell Prize
  • 業務專長:理論電漿物理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72年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
曾任普林斯頓大學電漿物理國家實驗室理論部副主任,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物理與天文系頂級正教授,美國“電漿物理”期刊的副主編,國際期刊“電漿物理和受控聚變”(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的編委。
陳騮陳騮
2008年獲歐洲物理學會Hannes Alfvén Prize。2009年12月7日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
2011年4月入選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士
1966年畢業於台灣大學;
1972年畢業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取得博士學位;
1972-1974年 貝爾實驗室, 博士後;
1974-1993年普林斯頓大學電漿物理國家實驗室研究員,理論部副主任;
1993年加州大學(Irvine)物理系與天文系教授;
2006年浙江大學聚變理論與模擬中心主任,浙江大學光彪講座教授;
2009年浙江大學聚變理論與模擬中心主任,浙大物理系教授。

研究方向

1、聚變與空間電漿理論物理;
2、計算電漿物理;
3、高強度輻射源。

主要貢獻

陳騮教授多年來在電漿物理的理論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工作,套用在空間科學核聚變新能源的研究領域,並且不斷推陳出新,發表了很多新的研究及理論成果。已經有多個模型、方程及理論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如Chen-Hasegawa磁力線共振模型、Frieman-Chen非線性迴旋動力論方程等。
到目前為止,陳騮教授一共發表170多篇論文,總引用次數為7000多次。其中有13篇論文引用次數均在100以上;有51篇論文的引用次數均在40以上 —— H指數達到40以上。
電漿物理是當代科學發展最重要的前沿學科之一。它不僅是天體、空間、太陽等基本物理過程的基礎,而且是很多大科學工程的基礎,如我國開始的大科學項目: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畫、ITER(國際熱核試驗堆)計畫、雷射慣性約束核聚變等,同時也是電腦晶片製作、新材料合成等高新技術領域核心技術的基礎。Hannes Alfvén Prize獎是歐洲物理學會以1970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Hannes Alfvén命名的獎項,每年表彰一名或數名在電漿實驗、理論或科技領域有重大成就的人士,該獎項被學界視為為歐洲物理學會(EPS)授予電漿物理學家的個人成就最高獎。
美國科學促進會執行主任兼《科學》執行出版人Leshner博士致信浙大聚變理論與模擬中心主任陳騮教授,他在信中說,“我代表AAAS很高興地通知您,您已當選為美國科學促進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會士”。Leshner博士還在信中表示,這是為了表彰陳騮教授將理論和計算電漿物理套用於受控熱核聚變、空間物理、高功率相干輻射源及非線性湍流理論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
2011年4月,我校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騮教授入選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士( Fellow of the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AGU)。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是全球最具影響的地球和空間科學學術組織,每年新增選的會士不超過會員的0.1%,獎勵在地球和空間科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頒獎會將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AGU秋季會議上舉行。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成立於1919年,作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全國研究理事會下屬的分支機構,獨立運營到1972年。現為國際性非營利研究機構,擁有來自全球135個國家的5萬8千餘名會員。該會通過出版科學刊物、召開會議、電子郵件、報紙、科學與技術委員會的各項活動及大量線上數據信息等服務,結合其成員的個人努力和與其他國家及國際科學組織的合作,致力於推動地球物理科學的進一步發展。
美國物理學會頒發的James Clerk Maxwell prize將授予給浙江大學聚變理論與模擬中心主任陳騮教授。美國物理學會主席Robert L. Byer博士給陳教授發來授獎信,信中引用授獎詞“授獎是基於陳騮對於電漿物理理論的開創性貢獻,這些理論包括:地磁脈動,動理學阿爾芬波,環形阿爾芬本徵模,魚骨振盪和高能粒子的模式,漂移波的非線性動力學,非線性迴旋動理學方程。” 頒獎儀式將在美國羅德島州普羅維斯舉行的美國物理學會電漿分會第54屆年度會議上進行。 獲獎通告與授獎詞將春發布在《美國物理學會新聞(APS NEWS)》上。
James Clerk Maxwell Prize 1975年開始設立,以紀念19世紀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James Clerk Maxwell而命名,每年表彰一名對電漿物理理論、實驗或科技領域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該獎被學界視為電漿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
陳騮教授多年來一直關心中國的電漿物理科研和青年電漿物理人才的培養工作,從八十年代開始和王淦昌院士,蔡詩東院士等國內一大批電漿界人員進行過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代表出版物:
1. L. Chen and A. Hasegawa, A Theory of Long Period Magnetic Pulsations, 1. Steady State Excitation of Field Line Resonance, J. Geophys Res. 79, 1024-1032 (1974).
2. E. A. Frieman and L. Chen, Nonlinear Gyrokinetic Equations for Low-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General Plasma Equilibrium, Phys. Fluids 25, 502-508 (1982).
3. L. Chen, R. B. White, and M. N. Rosenbluth, Excitation of Internal Kink Modes by Trapped Energetic Beam Ions, Phys. Rev. Lett. 52, 1122-1125 (1984).
4. L. Chen, Theory of Magnetohydrodynamic Instabilities Excited by Energetic Particles in Tokamaks, Phys. Plasmas 1(5), 1519 (1994).
5. L. Chen, Z. Lin, and R. White, Excitation of Zonal Flow by Drift Waves in Toroidal Plasmas, Phys. of Plasmas 7(8), 3129 (2000).

獲獎記錄

2008年獲歐洲物理學會頒發的阿爾芬獎(Hannes Alfvén Prize),該獎項是歐洲物理學會(EPS)授予電漿物理學家的最高獎,也是第一個獲此榮譽的華人科學家。2008年由歐洲物理學會設立的Hannes Alfvén Prize獎將頒發給浙大聚變理論與模擬中心主任陳騮教授,這是該獎自2000年設立以來首次頒給華人科學家。歐洲物理學會電漿物理分會主席Jo Lister博士給陳騮教授發來授獎信,信中說,授獎是基於陳騮在實驗室以及空間等離子領域中關於阿爾芬波物理學的很多開創性研究成果及不斷提出的新概念。
2012年獲得等離子物理學最高榮譽--麥克斯韋獎 (James Clerk Maxwell Prize),這是美國物理學會(APS)授予電漿物理學家的最高榮譽。
2004年榮獲美國物理學會頒發的“傑出電漿物理研究獎”(被稱作John Dawson Priz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