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82-1985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完成碩士研究生學業。
任職經歷
1985-1987 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心理所 助教。
1987-1992 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心理所 講師。
1997- 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所 教授。
1995年月10月至1999年12月 在英國
倫敦大學心理系、認知發展中心進修學習,並進行合作研究。
1990年6月至1991年10月 在美國
肯特州立大學心理學系(家庭教養與兒童發展)。
社會職務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師大發展研究所副主任
﹒中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北京師範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學位分會主席
﹒《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 》《
心理發展與教育》副主編
﹒中國兒童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主講課程
兒童認知與情緒(本科生,現在)
智力發展心理學新進展(本科生,現在)
認知發展(碩士研究生,現在)
兒童早期認知能力及測評(碩博生,現在)
發展心理學(本科生,曾經)
青少年心理學(本科生,曾經)
認知發展理論及研究前沿(博士研究生,曾經)
研究方向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具體為兒童認知與學習。近些年的研究興趣:兒童認知策略、工作記憶、元認知、數認知、表征、推理以及兒童情緒和心理理論(TOM)等。
學術成果
科研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兒童青少年思維發展資料庫建設及其發展模式的分析研究,2014-2018,主持人。
﹒北京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大學生批判與創新能力培養——心理學課程改革探索,2015-2017,主持人。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項目,當今時代背景下兒童青少年社會認知的發展特點、影響因素及促進研究,2012-2015,主持人。
﹒北京市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青少年利他行為的影響因素及培養途徑,2012-2015,主持人。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素質教育中兒童青少年元認知發展及其作用的心理機制,2006-2009,主持人。
﹒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北京市小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現狀調查、影響因素和干預研究,2008-2011,主持人。
﹒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子課題,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育特徵調查中的子課題:兒童青少年推理能力測查工具編制,2007-2009,子項目主持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小兒童算術認知策略研究,2003-2005,主持人。
發表論文
﹒Zhang, L., Xin, Z., Feng, T., Chen, Y., & Szűcs, D. (2017). Physical similarity or numerical representation counts in same-different, numerical comparison, physical comparison, and priming task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44.
﹒Jia, X., Hu, W., Cai, F., Wang, H., Li, J., Runco, M. A., & Chen, Y. (2017). The influence of teaching methods on creative problem finding.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24, 86-94.
﹒Zhang, M., Gao, X., Li, B., Yu, S., Gong, T., Jiang, T., ... & Chen, Y. (2016). Spatial Representation of Ordinal Informa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 505.
﹒Xiao, F., Zheng, Z., Zhang, H., Xin, Z., Chen, Y(通訊作者)., & Li, Y. (2016). Who Are You More Likely to Help? The Effects of Expected Outcomes and Regulatory Focus on Prosocial Performance. PloS one, 11(11), e0165717.
﹒Deng, Z., Chen, Y(通訊作者)., Zhu, X., & Li, Y. (2016). The effect of working memory load on the SNARC effect: Maybe tasks have a word to say. Memory & Cognition, 1-14.
﹒Cui, J.-F., Wang, Y., Shi, H.-S., Liu, L.-L., Chen, X.-J., & Chen, Y.-H(通訊作者). (2015). Effects of working memory load on uncertain decision-making: evidence from the Iowa Gambling Task.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6
﹒Hu, X., Chen, Y(通訊作者)., & Tian, B. (2015). Feeling Better About Self After Receiving Negative Feedback: When the Sense That Ability Can Be Improved Is Activated.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19.
﹒Lai, Y., Zhu, X., Chen, Y(通訊作者)., & Li, Y. (2015). Effects of Mathematics Anxiety and Mathematical Metacognition on Word Problem Solving in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Mathematical Learning Difficulties. PloS one. 10(6), e0130570.
﹒Xiao, F., Wang, L., Chen, Y., Zheng, Z., & Chen, W. (2015). Dispositional and Situational Autonomy as Moderators of Mood and Creativity.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7, 76-86.
﹒Xiao, F., Zheng, Z., Wang, Y., Cui, J., & Chen, Y(通訊作者). (2015). Conflict monitoring and stimulus categorization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prosocial attitud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Social neuroscience, 1-10.
﹒Cui, J., Chen, Y(通訊作者)., Wang, Y., Shum, D. H., & Chan, R. C. (2013). Neural correlates of uncertain decision making: ERP evidence from the Iowa Gambling Task.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7(776), 1-14.
﹒Zhou, S., Chen, Y(通訊作者)., & Zhang, M. (2013). Chinese children's predictions of emotion in rule situations. Psychol Rep, 113(1), 1237-1257.
﹒Cui, J., Chen, Y(通訊作者)., Zhang, X., Wang, Y., Gao, D., & Zou, X. (2012). Cognitive Inhibition and Shifting in Asperger’s Syndrome. Psychopathology, 45(2), 130-132.
﹒Cui, J., Gao, D., Chen, Y(通訊作者)., Zou, X., & Wang, Y. (2010). Working memory in early-school-age children with Asperger’s syndrome.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40(8), 958-967.
﹒Camras, L., Kolmodin, K., & Chen, Y. (2008). Mothers' self-reported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Mainland Chinese, Chinese American and European American famil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32(5), 459-463.
﹒Camras, L. A., Chen, Y., Bakeman, R., Norris, K., & Cain, T. R. (2006). Culture, ethnicity, and children’s facial expressions: A study of European American, mainland Chinese, Chinese American, and adopted Chinese girls. Emotion, 6(1), 103-114.
﹒胡心怡, 陳英和.(2017). 自我肯定方向降低高威協後的消極情緒.心理科學, 1(40), 174-180.
﹒賴穎慧, 尹稱心, & 陳英和. (2016). 不同任務類型條件下 4~ 6 年級兒童比例推理策略的表現. 心理發展與教育, 32(4), 385-393.
﹒賴穎慧,鄧小婉,黃大慶,陳英和. (2016).兒童早期數學情緒體驗及其與數學成績關係初探[J]. 數學教育學報,25(05),32-37.
﹒劉霞, 胡清芬, 劉艷, 方曉義, 陳英和, 莫雷, . . . 林崇德. (2016). 我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實證調查. 中國教育學刊(06), 15-22.
﹒夏彧婷, 陳英和. (2016). 兒童過度模仿的原因、意義及其教育啟示. 學前教育研究(01), 49-56+65.
﹒張帆, 王明怡, 陳英和. (2016). 呼和浩特市高一年級學生對學業不良學生刻板印象研究. 中國學校衛生, 37 (06), 867-869.
﹒張睆, 辛自強, 陳英和, 胡衛平. (2016). 集合關係特徵對小學生分數乘法套用題表征的影響. 數學教育學報,25 (01), 43-46.
﹒胡心怡, 陳英和. (2016). 高自尊威脅後防禦和消極情緒的特點:自尊和自我價值權變性的不同調節作用. 心理學探新, 36(02), 164-170.
﹒辛自強, 張睆, 李福洪, 陳英和. (2016). 一般元思維與情境元思維量表的編制. 心理技術與套用, 4(06), 365-375.
﹒黃大慶, 陳英和. (2016). 國小二至六年級數學困難兒童數學認知能力的發展. 數學教育學報,25 (02), 70-74.
﹒陳英和, 白柳, 李龍鳳. (2015). 道德情緒的特點、發展及其對行為的影響. 心理與行為研究, 13(5), 627-636.
﹒郝嘉佳, 陳英和. (2015). 國小兒童分享的發展及反饋信息的促進效應. 心理發展與教育, 31(6), 641-647.
﹒李藝偉, 肖鳳秋, 陳英和. (2015). 消極刺激相似性對幼兒未來事件認知的影響. 心理與行為研究, 13, 347-353.
﹒胡心怡, 陳英和. (2015). 大學生無條件自我接納、自我價值感權變性與心理韌性的關係:交叉滯後分析.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 23, 1199-1203.
﹒張帆, 賴穎慧, & 陳英和. (2015). 兒童數字線表征的發展——心理長度的影響. 心理發展與教育, 149-156.
﹒陳英和. (2015). 兒童數量表征與數概念的發展特點及機制. 心理發展與教育(01), 21-28.
﹒陳英和. (2014). 弘揚理論聯繫實際的思想,走心理學為實踐服務的道路. 心理與行為研究, 12(6), 727-729.
﹒周雙珠, 韓瑽瑽, 陳英和. (2014). 數學焦慮影響數學學業成就的作用機制——數學元認知的中介作用. 數學教育學報, 23(05), 14-18.
﹒仲寧寧, 陳英和, 王晶. (2014). 國小4~6年級兒童數學套用題表征模型的使用研究. 心理學探新, 34(03), 218-222.
﹒張曉東, 陳英和. (2014). 記憶成分對二語聽力理解的影響研究. 現代外語, 37(03), 360-369+438.
﹒李妍君, 朱小爽, 陳英和. (2014). 大學生社會支持與幸福感: 社交自尊的中介作用. 心理與行為研究, 12(03), 351-356.
﹒肖鳳秋, 鄭志偉, 陳英和. (2014). 親社會行為產生機制的理論演進. 心理科學, 37(05), 1263-1270.
﹒賴穎慧, 朱小爽, 黃大慶, & 陳英和. (2014). 3-6 年級數學學習困難兒童與正常兒童空間能力的比較. 心理與行為研究, 12(1), 36-44.
﹒肖鳳秋, 鄭志偉, & 陳英和. (2014). 共情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及神經基礎. 心理發展與教育, 30(2), 208-215.
﹒王晶, 仲寧寧, & 陳英和. (2013). 問題結構因素對倫敦塔問題解決的影響. 心理與行為研究, 11(1), 24-29.
﹒周雙珠, & 陳英和. (2013). 規則的不同特點對兒童判斷的影響. 心理發展與教育, 29(5), 466-474.
﹒韓瑽瑽, 張靜, & 陳英和. (2013). 2~ 5 歲兒童的數概念發展水平——理解者水平理論的視角. 心理科學, 36(5), 1133-1139.
﹒張萌, & 陳英和. (2013). 父母教養方式與拖延: 完美主義的中介作用. 心理與行為研究, 11(2), 245-250.
﹒慕德芳, & 陳英和. (2013). 元認知監控的機制: 認知靈活性的調節作用. 心理發展與教育, 29(2), 113-120.
﹒陳英和, & 賴穎慧. (2013). 兒童非符號數量表征的特點及作用探析.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1), 33-41.
﹒賴穎慧, 陳英和, & 陳聰. (2012). 視知覺線索對幼兒小數離散量表征的影響. 心理發展與教育, 28(4), 337-344.
﹒徐華, & 陳英和. (2012). 兒童數字線估計研究的述評與前瞻. 心理研究, 5(5), 46-50.
﹒陳英和, & 韓瑽瑽. (2012). 兒童青少年元認知的發展特點及作用的心理機制. 心理科學, 3, 537.
﹒章吉, 陳英和, & 李雯. (2012). 兒童混合表情識別的發展及與基本表情識別的關係. 心理與行為研究, 10(2), 120-124.
﹒韓瑽瑽, 曹仕瑩, & 陳英和. (2012). 4~ 6 歲兒童加減法反演律概念的發展與影響因素. 心理發展與教育, 28(2), 121-130.
﹒李艷玲, & 陳英和. (2011). 幼兒對誤信念與元表征受干擾的真信念的理解. 心理與行為研究, 9(4), 261-267.
﹒陳英和, 慕德芳, & 郝嘉佳. (2011). 有效測量元認知監控的新方法: MasterMind 任務分析. 心理科學, 34(3), 750-754.
﹒陳英和, & 趙業粉. (2011). 智力和元認知技能在發現學習中的作用: 任務複雜性的影響. 心理與行為研究, 9(2), 81-87.
﹒陳英和, & 郝嘉佳. (2011). 衝動-思考型兒童在拼圖遊戲中的問題解決及元認知差異. 心理發展與教育, 27(3), 241-245.
﹒郝嘉佳, 齊琳, & 陳英和. (2011). 國小六年級數學困難兒童的元認知特點及其在套用題解決中的表現. 中國特殊教育, (2), 52-57.
﹒陳蒲晶, 張靜, & 陳英和. (2011). 解釋數學困難兒童工作記憶特點的新視角——從同中心模型角度探析. 中國特殊教育, 1, 003.
﹒崔吉芳, 李嫩曉, & 陳英和. (2011). 數學焦慮影響兒童數學任務表現的作用機制探析. 心理發展與教育, 27(2), 118-125.
﹒王靜, 陳英和, & 曹仕瑩. (2011). 類比數量表征的線索: 離散量還是連續量. 心理發展與教育, 1, 1-8.
﹒陳英和, 趙浡含, 賴穎慧.(2010) 元認知能力對中學生事後偏差的影響,心理科學,33(6):1368-1374.
﹒郝嘉佳, & 陳英和. (2010). 國小兒童線上和離線元認知監控的發展特點及其對問題解決的影響. 心理科學, (5), 1108-1112.
﹒李艷玲, & 陳英和. (2010). 兒童理解誤信念的理論觀點: 認知過程的新視角. 心理科學, (5), 1183-1186.
﹒韓瑽瑽, 陳蒲晶, & 陳英和. (2010). 兒童數概念發展的影響因素: 表面相似性效應與標籤效應. 心理發展與教育, 26(5), 449-456.
﹒韓瑽瑽, 張靜, 黃大慶, & 陳英和. (2010). 2-4 年級數學困難與普通兒童數量估計能力的比較. 中國特殊教育, 4, 47-51.
﹒張淳俊, & 陳英和. (2010). 學業成就, 創造力與跨學科概念圖創作能力的關係. 心理與行為研究, 8(1), 35-42.
﹒張淳俊, & 陳英和. (2010). 採用跨學科概念圖推進中學生跨學科學業成就. 心理發展與教育, 2, 153-160.
﹒陳英和, & 張淳俊. (2010). 基於跨學科概念圖的跨學科知識整合模型.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1), 37-44.(陳英和,張淳俊,基於跨學科概念的跨學科知識整合模型,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2010, 6期: 34-41).
﹒賴穎慧, & 陳英和. (2010). 代數套用題視覺化表征的理論模型及影響因素. 心理科學進展, (1), 75-83.
﹒陳英和, & 王靜. (2010). 學校教育中的創造力培養. 中國教育學刊, (6), 20-24.
﹒趙宏, & 陳英和. (2010). 國小 4 年級兒童多位數乘法策略的特點及其與工作記憶的關係. 心理科學, (4), 938-941.
﹒王靜, & 陳英和. (2009). 大學生合作學習的問題解決過程及其對問題解決水平的影響. 心理與行為研究, (4), 258-264.
﹒王晶, 陳英和, & 仲寧寧. (2009). 對低執行功能國小兒童的訓練研究.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6), 777-779.
﹒徐華, 許潔虹, & 陳英和. (2009). 非對稱性和辭彙性質對雙語記憶表征的影響. 心理科學, (5), 1064-1066.
﹒王晶, 陳英和, & 仲寧寧. (2009). 國小兒童執行功能各成分的發展特點.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4), 403-404.
﹒王晶, 肖興榮, & 陳英和. (2009). 幼兒前提反事實推理的發展特點和影響因素. 心理發展與教育, 25, 8-14.
﹒李艷玲, & 陳英和. (2009). 3~ 5 歲幼兒錯誤信念理解能力的發展趨勢. 心理發展與教育, 25(2), 1.
﹒仲寧寧, 陳英和, & 張曉龍. (2009). 兒童數學套用題表征水平的特點研究. 心理科學, 32(2), 293-296.
﹒林崇德, & 陳英和. (2009). 中國發展心理學 30 年的進展.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1), 38-46.
﹒慕德芳, 宋耀武, & 陳英和. (2009). 定向遺忘中提取抑制的機制: 成功提取引起抑制. 心理學報, 41(1), 26-34.
﹒仲寧寧, 陳英和, & 王晶. (2009). 國小兒童表征模型的使用及其與表征水平的關係.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5), 588-591.
﹒宋耀武, 慕德芳, & 陳英和. (2009). 提取練習在定向遺忘中的作用. 心理與行為研究, (2), 87-92.
﹒陳英和, & 王明怡. (2009). 兒童執行功能與算術認知策略的關係. 心理科學, 32(1), 34-37.
﹒陳英和, & 王雨晴. (2008). 幼兒元認知知識發展的特點. 心理與行為研究, 6(4), 241-247.
﹒王晶, 陳英和, & 齊琳. (2008). 國小兒童執行功能與問題解決能力的關係. 心理發展與教育, 24(4), 25-33.
﹒慕德芳, 宋耀武, & 陳英和. (2008). 提取誘發遺忘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心理科學進展, 16(6), 855-861.
﹒陳英和, & 李慧. (2008). 在獲得和失去情境中兒童風險決策的發展特點. 心理科學, 31(5), 1031-1034.
﹒黃大慶, 陳蒲晶, & 陳英和. (2008). 數學困難兒童解題策略綜述. 中國特殊教育, (9), 57-61.
﹒黃大慶, 陳蒲晶, & 陳英和. (2008). 研究生情緒調節的認知策略調查.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16(4), 389-391.
﹒徐華, 吳玄娜, 蘭彥婷, & 陳英和. (2008). 大學生手機依賴量表的編制.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16(1), 26-27.
﹒仲寧寧, 陳英和, & 張璟. (2008). 數學套用題心理表征的研究現狀與動態. 心理學探新, 28(1), 39-43.
﹒黃大慶, 張日異, & 陳英和. (2008). 高中生數學焦慮的結構和量表編制.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16(2), 144-145.
﹒王雨睛, & 陳英和. (2008). 幼兒心理理論和元認知的關係研究. 心理科學, 31(2), 319-323.(幼兒心理理論和元認知的關係研究. 心理科學, 2008,31(2):319-323,2008年9月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全文轉載.)
﹒王靜, & 陳英和. (2008). 合作學習小組的認知風格對其問題解決的影響. 心理發展與教育, 2, 102-107.
﹒陳英和, & 趙笑梅. (2008). 類比問題解決的理論及研究.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1), 50-56.
﹒齊琳, 陳英和, 李艷玲, & 郝嘉佳. (2008). 離異家庭兒童的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 心理研究, 1(2), 62-65.
﹒王治國, & 陳英和. (2007). 閱讀材料類型和難度對五年級兒童閱讀策略的影響. 心理科學, 30(6), 1367-1371.
﹒張曉龍, & 陳英和. (2007). 朋輩諮詢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適用性.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9), 48-52.
﹒李慧, 陳英和, 王園園, 方曉義, & 齊琳. (2007). 離異家庭兒童的心理適應階段探析. 中國教育學刊, (6), 17-20.
﹒陳英和, 肖興榮, 王晶, & 張瀾. (2007). 幼兒反事實推理的發展特點及影響因素. 心理科學, 30(4), 774-777.
﹒張曉龍, 張日昇, & 陳英和. (2007). 中學生數學焦慮, 信念與成績的關係.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15(3), 287-289.
﹒王雨晴, & 陳英和. (2007). 心理理論和元認知的關係述評. 心理與行為研究, 5(4), 314-318.
﹒趙笑梅, & 陳英和. (2007). 智力個體差異研究述評. 心理科學進展, 15(3), 451-457.
﹒趙笑梅, & 陳英和. (2007). 學習能力, 知識經驗對兒童問題解決的影響. 心理發展與教育, 23(3), 19-25.
﹒陳英和, & 趙笑梅. (2007). 智力測驗的演變和展望.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3), 33-38.
﹒陳英和, & 趙笑梅. (2007). 國小三~ 五年級兒童類比問題解決及策略運用發展. 心理發展與教育, 2, 18-22.
﹒耿柳娜, 張鵬, & 陳英和. (2006). 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視角論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11), 48-52.
﹒陳英和, & 王治國. (2006). 口語報告法在閱讀策略研究中的套用. 心理科學, 29(6), 1303-1305.
﹒王明怡, & 陳英和. (2006). 工作記憶中央執行對兒童算術認知策略的影響. 心理發展與教育, 4, 24-28.
﹒陳英和, & 趙笑梅. (2006). 智力研究的新取向.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4), 36-43.
﹒陳英和, 王雨晴, & 肖興榮. (2006). 3~ 5 歲幼兒元認知監控發展特點的研究. 心理與行為研究, 4(1), 5-8.
﹒陳英和, 李琳, & 尹稱心. (2006). 幼兒加減法運算中的策略發展特點. 心理科學, 29(3), 532-535.
﹒仲寧寧, 陳英和, 王明怡, & 李慧. (2006). 國小二年級數學學優生與學困生套用題表征策略差異比較. 中國特殊教育, (3), 63-68.
﹒趙笑梅, & 陳英和. (2006). 認知發展領域的抑制研究. 心理科學進展, 14(2), 216-222.
﹒陳英和, & 王明怡. (2006). 工作記憶廣度對兒童算術認知策略的影響. 心理發展與教育, 22(2), 29-35.
﹒陳英和, 仲寧寧, 趙宏, & 張小龍. (2005). 國小 2-4 年級兒童數學套用題表征策略對其解決不規則問題影響的研究. 心理科學, 28(6), 1314-1317.
﹒耿柳娜, & 陳英和. (2005). 數學知識類型在兒童認知策略發展中的作用. 數學教育學報, 14(4), 21-24.
﹒陳英和,& 王明怡.(2005). 工作記憶的貯存和加工:理論演變與新趨勢,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陳英和, & 王治國. (2005). 發展性閱讀障礙的遺傳基礎.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13(4), 499-502.
﹒陳英和, & 趙笑梅. (2005). 學習不良兒童的策略研究. 心理科學進展, 13(5), 547-556.
﹒陳英和. (2005). 關於兒童數學認知策略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心理發展與教育, (z1), 32-38.
﹒耿柳娜, & 陳英和. (2005). 數學焦慮對兒童加減法認知策略選擇和執行的影響. 心理發展與教育, 21(4), 24-27.
﹒陳英和, 崔艷麗, & 王雨晴. (2005). 幼兒心理理論與情緒理解發展及關係的研究. 心理科學, 28(3), 527-532.
﹒王明怡, & 陳英和. (2005). 工作記憶成分與兒童算術認知. 心理科學, 28(3), 611-613.
﹒陳英和. (2005). 一部特色鮮明立意新穎的學術著作 讀《 實驗兒童心理學》 有感.
套用心理學, 11(4), 381-382.
﹒陳英和, & 耿柳娜. (2005). 國小一~ 三年級兒童加減法策略選擇的發展特點研究. 心理發展與教育, 21(2), 11-16.
﹒陳英和, 趙延芹, 王明怡, & 張可娟. (2005). 題目類型對加法認知策略選擇影響的比較研究. 心理與行為研究, 3(1), 1-4.
﹒胡清芬, 陳英和, & 林崇德. (2005). 因果判斷中經驗與共變信息的結合及各自作用. 心理學報, 37(2), 189-198.
﹒陳英和, 趙延芹, 張可娟, & 王明怡. (2004). 7-8 歲數學學習困難與正常兒童加法策略比較研究. 中國特殊教育, 11(11), 1-5.
﹒王明怡, & 陳英和. (2004). 工作記憶容量與兒童算術認知加工. 心理學探新, 24(4), 35-38.
﹒陳英和, 仲寧寧, 田國勝, & 王治國. (2004). 國小 2~ 4 年級兒童數學套用題表征策略差異的研究. 心理發展與教育, 4, 19-24.
﹒陳英和, 趙延芹, & 仲寧寧. (2004). 關於國小兒童算術策略的理論及研究. 心理科學, 27(6), 1422-1425.
﹒陳英和. (2004). 心理學詞目研究的又一力作——《 心理學大辭典》 最新出版.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2), 94-96.
﹒姚端維, 陳英和, & 趙延芹. (2004). 3~ 5 歲兒童情緒能力的年齡特徵, 發展趨勢和性別差異的研究. 心理發展與教育, 2(1), 12-16.
﹒陳英和, 崔艷麗, & 耿柳娜. (2004). 關於 “關係性攻擊” 研究的新進展. 心理科學, 27(3), 708-710.
﹒陳英和, & 耿柳娜. (2004). 工作記憶與算術認知的研究現狀與前瞻.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1), 40-44.
﹒陳英和, 仲寧寧, & 耿柳娜. (2004). 關於數學套用題心理表征策略的新理論. 心理科學, 27(1), 246-247.
﹒陳英和, 仲寧寧, & 趙延芹. (2003). 數學套用題規則性研究的新進展. 心理發展與教育, 4, 82-85.
﹒耿柳娜, & 陳英和. (2003). 數學認知模型評介--加法事實存儲與提取. 心理科學, 26(2), 224-227.
﹒陳英和, & 耿柳娜. (2003). 兒童數學認知策略研究新進展.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1), 38-44.
﹒陳英和, & 耿柳娜. (2002). 數學焦慮研究的認知取向. 心理科學, 25(6), 653-655.
﹒陳英和, & 姚端維. (2001). 虛誤信念理解的研究視角及其機制分析. 心理科學, 24(6), 704-706.
﹒陳英和, 姚端維, & 郭向和. (2001). 兒童心理理論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 心理發展與教育, 3, 56-59.
﹒陳英和. (1999). 兒童早期心理洞察力的發展: 關於兒童社會認知的又一個研究方向. 心理科學, 22(4), 314-317.
﹒李淑湘, 陳會昌, & 陳英和. (1997). 6-15 歲兒童對友誼特性的認知發展. 心理學報, (1).
﹒劉玉新, & 陳英和. (1997). 國小兒童合取概念的形成及其與元認知的關係. 心理科學, (1), 52-55.
﹒陳英和, & 劉玉新. (1996). 小學生形成合取概念的策略訓練及其遷移效果. 心理學報, (4), 367-374.
﹒陳英和. (1996). 兒童社會認知的早期表現.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4), 102-108.
﹒朱梅, & 陳英和. (1995). 7-11 歲兒童經濟概念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 心理發展與教育, (3), 7-13.
﹒陳英和. (1995). 皮亞傑學派與現代認知心理學關於兒童認知發展觀點之比較.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1), 91-97.
﹒陳英和. (1994). 關於嬰兒期概念發生的研究方法. 心理發展與教育, 10, 21-24.
﹒陳英和. (1993). 關於個體概念學習和發展研究方法的評述. 心理發展與教育, 9, 26-31.
﹒陳英和. (1992). 關於兒童獲得概念能力的培養研究. 心理發展與教育, 8, 1-6.
﹒陳英和. (1990).兒童獲得概念的研究方法.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陳英和. (1988). 兒童對時間序列的理解能力的發展變化. 教育理論與實踐, (4), 38-41.
﹒武珍, 黃憲妹, 周秀章, 陰國恩, & 陳英和. (1987). 兒童和青少年表情認知發展的實驗研究. 心理科學, (1), 21-27.
﹒陳英和. (1987). 幼兒對理解的檢驗能力. 教育理論與實踐, (1), 55-58.
﹒陳英和. (1985). 兒童動機強度對其思維活動的影響初探. 心理發展與教育, (3), 14-19.
出版圖書
﹒陳英和,2015,《心理理論--學齡兒童如何理解他人的思想》(譯著),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英和,2015,《發展心理學研究方法》(譯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
﹒陳英和,2015,《發展心理學(教師教育精品教材)》(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英和、辛自強,2002,《思維——開發無限的潛能》,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英和,1988,《兒童成長關鍵期》,明天出版社。
榮譽獎勵
2016年,第五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2016年,寶鋼優秀教師獎
2015年,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2015年,第四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優秀學術著作二等獎
2015年,北京師範大學第二屆最受研究生歡迎的十佳教師
2015年,北京師範大學優質研究生課程特等獎
2014年,明德教師獎
2014年,北京師範大學教學名師
2014年,北京師範大學教書育人模範黨員教師
2013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第二)
2011年,北京市高校優秀教師黨員
2011年,錢璦優秀教師獎
2010年,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優秀教學獎
2008-2009,富布賴特高級研究學者
2006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2004年,朱智賢優秀著作獎
2002年,北京市第四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1992年,北京師範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