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暘樂書》是2021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暘樂書
- 作者: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與文獻館
- 出版時間:2021年
-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 ISBN:9787503967559
- 類別:音樂學習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陳暘樂書》是2021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陳暘樂書》是2021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陳暘〈樂書〉》由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與文獻館編,書稿整體質量較高,《樂書》是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陳暘為秘書省正字時所進。全書分為兩大部分:部分...
陳暘(1061年—1128年),字晉之,享年68歲。生於福州閩清縣宣政里漈上(今雲龍鄉際上村),世稱“陳賢良”,北宋音樂理論家,古代八大音樂名人之一,官至禮部侍郎。人物生平 幼聰穎好學,博聞強記。紹聖元年(1094)陳暘以布衣身份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制科入仕。陳暘精於樂律,參加神宗至哲宗時“升之文館”的《...
陳暘及其《樂書》研究 《陳暘及其《樂書》研究》是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長鈴
《踏歌詞》是唐朝劉禹錫創作的樂府詩中的一種。詞譜 唐《輦下歲時記》:先天初,上御安福門觀燈,令朝士能文者,為《踏歌》。陳暘《樂書》云:《踏歌》,隊舞曲也。踏歌行,單調三十字,六句四平韻。崔液:彩女迎金屋,仙姬出畫堂,鴛鴦裁錦袖,翡翠貼花黃,歌響舞分行,艷色動流光。◎●○○● ○○...
大橫吹 一種形制較大的橫笛。約漢代從西域傳入中原。出處 宋·陳暘《樂書·胡部·竹之屬》:“大橫吹、小橫吹,並以竹為之,笛之類也。《律書·樂圖》云:‘橫吹,胡樂也。’昔張博望入西域,傳其於西京,得《摩訶兜勒》一曲。”
宋·陳暘《樂書·俗部·石之屬》:“唐威寧中,張毅冢中得紫玉簫,古有紫玉簫曲也。”詞牌簡介 【概況】據《宋史·樂志》記載,此詞僅存此一首,無別詞可校。【詞牌】此詞為歇止調,雙調九十九字,前段十一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作品原文 羅綺圍中,笙歌叢里,眼狂初認輕盈。無花解比,似一鉤新月...
亢龍角 亢龍角是唇簧氣鳴樂器。即“龍頭角”。相傳為相玄所造。亢龍角 宋·陳暘《樂書·胡部·金之屬》:“《晉書·安帝記》曰:相玄制龍頭角,或曰所謂亢龍角也。大抵角頭象龍,其詳不可得而知之。”
巢笙,漢語詞語,拼音是cháo shēng,意思是古樂器名,一種多管的笙。解釋 古樂器名。一種多管的笙。出處 宋·陳暘《樂書·俗部》:“聖朝大樂諸工,以竽、巢、和並為一器,率取十七管笙為之。”《宋史·樂志》:“景德三年”,“舊制巢笙、和笙,每變宮之際,必換義管,然難遽易。樂工單仲辛遂改...
秦漢琵琶 秦漢琵琶,是漢語辭彙,出自《樂書·胡部·絲之屬》。撥奏弦鳴樂器。“阮鹹”的別稱。也稱“秦漢子”。張有四根弦,設十二個品,面板不開音窗。 陳暘《樂書·胡部·絲之屬》:“秦漢琵琶本出於胡人,弦鞀之制,圓體修頸如琵琶而小,柱十有二,惟不開目為異,蓋通用秦漢之法。
參差竹 參差竹,漢字詞語,拼音是cēn cī zhú ,指洞簫。詞語出處 1.宋·陳暘《樂書·俗部》:“昔王子晉之笙,其制象鳳翼,亦名參差竹。”
宋·陳暘《樂書·雅部·木之屬》:“撞鐘鼓謂之樅。《漢書·司馬相如傳》:古樂歌所謂戛玉樅金。豈謂之邪。”樅cōng 1.木名。乾高數丈,可作建築材料。 2.即崇牙。古代懸掛鐘磬架子上端所刻鋸齒。 3.通"摐"。撞擊,擊打。 4.姓。漢有樅公。見《漢書·高帝紀上》。相關詞語: 樅陽會議、樅金伐鼓...
義管笙,漢語詞語,拼音是 yì guǎn shēng,意思是宋代大樂所用的一種樂器。解釋 宋代大樂所用的一種樂器。唐代十七簧笙為轉調方便,曾另設兩根備用的變音管,稱“義管”。需要轉調時,缺少變音時,就拔下暫時不用的音高,插上義管,具有此臨時插管的轉調功能笙稱“義管笙”。出處 宋·陳暘《樂書·俗部...
樊噲排君難 樊噲排君難,唐代樂舞名。唐昭宗天復元年(901年),鹽州雄毅軍使孫德昭等殺了幽禁昭宗的宦官劉季述。昭宗復位後,命藝人編演此舞表揚孫等(見《唐會要》、宋代宋敏求《長安志》)。此舞可能是扮演楚漢戰爭時的鴻門宴故事。又宋代陳暘《樂書》亦有相同記載,但樂舞名作《樊噲排闥》。
車鐸 搖奏體鳴樂器。古代懸於車上的鐸。車行時晃動鐸舌,鐸舌碰擊鐸體發音。宋·陳暘《樂書·俗部》:“唐承周隋之亂,樂懸獨無徵音,李嗣真一旦聞砧聲有應之者,後以喪車鐸入振之,於東南隅果掘得一石,裁為四器,補樂懸之闕雲。”
《陳暘<樂書>與“樂統”的建構》通過對《樂書》的編撰線索、結構安排及資料取捨展開討論,以此梳理傳統音樂認知的整體框架及其範疇。《周漢之際禮樂分化與樂府之興》認為周漢之際,政體變革,樂教的功能逐漸消解,在這個過程中,樂府大興,在政策上推動了漢代新聲的蓬勃發展,形成了以樂府詩為名的有漢一代生機勃勃...
陳暘《樂書》:“唐《破陣樂》屬龜茲部,秦王(唐太宗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畫衣甲,執旗旆。外藩鎮春衣犒軍設樂,亦舞此曲,兼馬軍引入場,尤壯觀也。”按《秦王破陣樂》為唐開國時之大型武舞曲,震驚一世。玄奘往印度取經時,一國王曾詢及之,見所著《大唐西域記》。此雙調小令,當是截取舞曲中之...
絲不如竹,竹不如肉,諺語。指聲樂更接近自然的聲音,而越是接近自然的聲音越動聽。釋義 絲:指弦樂。竹:指管樂。肉:指聲樂,人的歌喉。樂器演奏,弦樂不如管樂好聽,管樂不如歌喉動聽。指聲樂更接近自然的聲音,而越是接近自然的聲音越動聽。宋·陳暘《樂書》卷一五四:“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例句 〔...
牙管,讀音為yá guǎn,漢語詞語,意思是象牙制的筆管,亦指精良的毛筆。解釋 雙簧氣鳴樂器。一種改良的“哀笳”,“哀笳”也稱“骨管”。因“牙管”是用象牙來替代“骨管”的羊骨材料,故稱。別國遭受戰亂,派遣使使者進行慰問,稱“恤禮”,屆時吹“哀笳”。出處 宋·陳暘《樂書·胡部·石之屬》:...
雞婁鼓 雞婁鼓,古代打擊樂器。隋、唐時用於龜茲、疏勒、高昂諸部樂。【拼音】:jī lóu gǔ 【史實】:元馬端臨《文獻通考》:“雞婁鼓,其形加瓮,腰有環,以綬帶系之腋下。”常與鞀鼓並用。宋陳暘《樂書》載其演奏方法:“左手持鞀牢,腋挾此鼓(指雞婁鼓),右手擊之,以為節焉。”
宋 代稱“藏挾技”。見 宋陳暘《樂書》卷一八七。 明 清 稱“戲法”或“戲術”。今多稱“魔術”。2. 謂不正當的手段、權術。用法示例 1、晚上一起去村口看戲法。2、瞿秋白《序言》:“統治者不能夠完全只靠大炮機關槍,一定需要某種‘意識代表’。這些代表們的虛偽和戲法是無窮的。”浩然《艷陽天》第...
四胡,拉弦樂器,又名四股子、四弦或提琴。蒙古族稱之為呼兀爾,源於古代奚琴。宋代陳暘《樂書》:“奚琴四胡本胡樂也。”清代用於宮廷樂隊,稱提琴。清代《律呂正義後編》:“提琴,四弦,與阮鹹相似,其實亦奚琴之類也。”是北方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種古老的弓弦樂器。主要流行於內蒙古地區,其它如山西、陝西、河北...
竽笙,讀音yú shēng,漢語詞語,指自由簧氣鳴樂器。宋代景德年間的改良笙之一。解釋出處 竽笙由樂工單仲辛改革而成,元豐年間定型為十九簧,以利於轉調,其音位排列與現今漢族民間十七簧笙基本一致。音位所不同者,竽笙以第四管為黃鐘律。宋·陳暘《樂書·俗部》:“近代竽笙十九簧,蓋後人象竽倍聲,因以名...
宋代陳暘《樂書》繪有軋箏圖,與此軋琴形制相近。相傳武安平調在清代乾隆年間( 1736-1795)已有演出活動,據清代《律呂正義後編》(1745年編)載:“陳暘《樂書》曰:‘唐有軋琴,以竹潤其端而軋之,固取名焉’。《元史·禮樂志》:‘如箏,七弦,有柱,用竹軋之’。然則軋箏因唐制,而 亦軋箏之類也。樂...
玳瑁笛 玳瑁笛 邊棱音氣鳴樂器。用玳瑁製成的笛,因很少有人用玳瑁制笛,古代屬於名貴笛。北宋嘉祐年間(1056-1064),玉疇曾考慮以玳瑁笛來定宮廷的音律。宋·陳暘《樂書·俗部》:“嘉祐中,王疇欲定大樂音律。嘗就成都房庶取玳瑁古笛,以校金石,然則笛之為器,豈特玉與竹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