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宰均

陳宰均

陳宰均(1897年3月17日~1934年8月15日),畜牧學家,農業教育家。在我國農業院校中首次創設動物營養實驗室,進行營養科學研究。翻譯世界畜牧名著《飼料與飼養》,傳播畜牧先進科學,是我國動物營養科學的奠基者。他針對我國勞動人民的膳食結構,進行營養研究,對平衡膳食營養(蛋白質胺基酸)作出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宰均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杭州臨平鎮
  • 出生日期:1897年3月17日
  • 逝世日期:1934年8月15日
  • 職業:畜牧學家,農業教育家
  • 畢業院校柏林大學研究院
陳宰均傳略,求學經歷,農業改革,河大校務,相關評價,悼念文章,奠基者,出國留學,科學研究,撰寫論著,個人簡歷,主要論著,

陳宰均傳略

求學經歷

陳宰均,字孺平,1897年3月17日生於浙江杭州市臨平鎮。1912年入杭州安定中學,二年後考入上海南洋中學,於1916年畢業,考入清華學校,1918年畢業後,得官費留美。他認為中國以農業立國,而農業反落人後,改良農業實為圖強當務之急,故留學美國時,毅然入伊利諾大學專攻畜牧。1921年畢業,獲農學士學位。復入康奈爾大學研究院,研究營養化學及家畜飼養學,二年獲科學碩士學位。
陳宰均

農業改革

陳宰均在美國學習期間,特別關注祖國農業生產的改革,曾撰寫《中國農業革命論》發表於《東方雜誌》上。他於研究之餘,在美國紐約州農場兼職,略有積蓄。鑒於化學工業對國計民生極為重要,1923年又由美赴德,入柏林大學研究院,從師生物化學名家阿布德海丹(Abder-halden)教授學習。1924年歸國,任青島農林局畜牧組主任技師,於青島李村農事試驗場興建種豬舍和種禽舍,進行科學試驗,推廣良種,造福於民,牧場規模與設施為當時全國之冠。他以山東本地豬種為主進行飼養試驗,表明山東地方豬種晚熟,即使多食甘薯藤等青粗飼料,亦能生長,而早熟的巴克夏豬則難以生長。因此,早熟的豬種,需用濃厚飼料,而晚熟豬種,則能利用青粗飼料。此後,因經費困難,難以繼續,1926年去保定,任河北大學教授。

河大校務

當時,河大校務正待建設,舉凡課程的設定,農場的規劃,皆須他謀劃;同時北京農業大學亦敦請任教。(北京農業大學前身為清朝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1923年3月改國立北京農業大學,1927年8月北京各大學改組為國立京師大學校,北京農業大學併入為該校農科,1928年京師大學校改為國立北平大學,農科為該校農學院。)20年代中期軍閥混戰,教育經費毫無保障,教授薪俸積欠甚多,而他奔走京漢道上,不以為苦。不久,直奉戰起,時局混亂,他南下任浙江大學農學院教授。數月後,戰事停止。1926年秋,他應北京農業大學與河北大學電促,重返北京任教。課餘時,發表文章於《東方雜誌》與《甲寅雜誌》,倡導國人重視農業生產與教育之改革,主張中國農業既要農化,也要工化,盛讚蘇俄土地國有化,以發揮農民的積極性。曾撰文《農化解》,載章士釗先生(當時章任國民政府教育總長兼北京農業大學校長)主辦的《甲寅雜誌》,引起各方重視。他曾一度加入中國國民黨,被選為中國國民黨北京特別黨團執行委員。1927年國共分裂後,他退出國民黨,致力於教育事業。歷任浙江大學農學院、河北農學院和北平大學農學院等院校教授,以在北平大學農學院任教時間最久。他除教課外,翻譯了亨利·莫禮遜著《飼料與飼養》世界畜牧名著(上海商務印書館1942年出版)。這是我國最早翻譯的一部畜牧名著,它對我國畜牧科技和畜牧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9年春,陳宰均在北平大學農學院主持成立了動物營養實驗室,指導學生進行動物營養科學的研究,著重於蛋白質的品質及維生素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關評價

陳宰均性格敦厚,胸懷磊落,待人接物和藹可親,不僅同事喜歡與他交往,而且青年學生也都樂於接近他。他授課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重視實習,力求學生對課程的基礎知識和重點有系統的了解;他對工作勇於負責,克貫始終;他對教學,循循善誘,鼓勵學生進行科學研究。我國營養學家陳朝玉羅登義等人,皆是在他親自培養下成才的。他素患胃疾,青年時代體質頗強,後因家庭經濟負擔沉重,加以教學辛勞,大損健康。1934年2月父伯庸病故,奔喪南下,以悲哀過度,宿疾突發,北上後又因竭力補課,病情加重。同年8月15日病逝於北平協和醫院,年僅37歲。

悼念文章

陳宰均病逝後,陳朝玉教授於1936年撰寫的悼念文章《紀念先師略述威達敏(按即維他命)研究之新趨勢》一文中說:“余於1927年從先師陳宰均先生受家畜飼養學,1928年畢業留校任助教,專攻動物營養學,復受先生指導5載。共同發表研究成果4種,分別刊載於《北平大學農學院學術研究報告》。從先生研究學業者甚多,然能持續6載,朝夕侍教者,僅餘與羅登義2人,得先生啟迪者獨厚。先生作古,余正留學海外,逖聽之下,不勝悲痛。敢就‘威達敏’年來研究之新趨勢略為敘述,以作紀念。念余之學‘威達敏’自先生啟之。‘威達敏’系先生所譯之名,餘年來發表營養方面文章率沿習名‘維他命’,今用‘威達敏’三字乃紀念先生教誨,期於此方面努力鑽研,不負先生之厚遇。先生常謂飼料中除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礦物質外,更含少量的其他物質,總稱謂威達敏(Vitamine)。威達敏對於營養,甚為重要,並可防除各種缺乏症。故吾人從保持動物體的健康而言,必須著重這一課題的研究。因此,在他的這種思想指導下,在北平大學農學院建立了動物營養實驗室,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和探討。”

奠基者

出國留學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當時陳宰均在美國留學,每月領取官費美金70元,自用甚儉,又兼職於某農場,故於康奈爾大學畢業時,尚有積蓄,遂去德國學習化學。當時,國外剛剛開始研究維生素,他就致力於探索動物所需輔助的營養物質並考查防止某種營養“缺乏症”的物質的性質。

科學研究

1929年春,在陳宰均的主持下,北平大學農學院成立動物營養實驗室,進行動物營養及維生素之研究,成為我國農業院校中最早從事動物營養研究的機構。他指導學生結合當時國情進行選題和研究,特別著重於工農大眾的營養問題。在20年代要了解不同食物中各種維生素及其含量至為重要。當時尚無適宜的化學方法可用於分析食物中維生素,而必須進行動物試驗。他是我國率先進行維生素和動物營養試驗的先驅者。他指導學生陳朝玉、羅登義等先後進行動物營養研究的課題有:
單純或混合之動植物蛋白質飼料對於白鼠生長、生殖、壽命之影響;中國常用食物中維生素之測定;大麥蛋白質與米糠蛋白質之互補的功效;某種新營養素缺乏病之研究;豆餅蛋白質之營養價值及甲種維生素之含量;華北常食的9種糧食(糙米、南京米、糯米、江西米、西貢米、新稻米、小站米、涿州米、碎米)中乙種維生素含量的比較;華北產葉菜(中國大白菜洋白菜萵苣及其葉、菠菜、油菜、芫荽、香椿等)中維生素含量之研究;窩頭的營養價值之探究;黑小豆中蛋白質及無機鹽類之探究;中國食用植物油類中甲種及丁種維生素含量之研究;黃米糜米中蛋白質及維生素之研究。
以上各項研究報告,在《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調查研究報告》第四號《動物營養專號》集中發表。

撰寫論著

根據這些多年來的科研成果,他們撰寫了多種有關營養學方面的論著、叢刊,計有《窩頭之現代營養學識觀》、《北平農民膳食之營養問題》、《華北膳食中蛋白質問題》等。由此可見他十分關心人民的生活,他所研究的是華北工農民眾賴以生活的高粱、小米、黑小豆、莜麥、玉米、窩頭、爬山豆等雜糧。通過生化分析這些雜糧蛋白質的成分,發現它們蛋白質品質比較低,動物體必需胺基酸種類不全,所以營養價值不太高。通過進行動物飼養試驗,發現黑小豆與黃小米、黑小豆與糜子米,彼此間蛋白質具有顯著的互補作用。將它們混合食用,互相取長補短,胺基酸便可搭配齊全,從而大大提高其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跟隨他進行營養科學研究的陳朝玉、羅登義等人,後來都成為國內外著名的營養學家。他們研究營養學及維生素,是從實際出發,結合國家及勞苦大眾需要,使科學技術能真正為人民服務,造福人類。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風,使廣大學生深受教益,同時也推動了我國營養科學的發展,為我國營養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他除進行人類營養學研究外,還重視動物營養科學研究,並積極傳播國外家畜營養的先進科學技術。他針對我國實際情況,有選擇地介紹世界畜牧名著。1925年他應河北大學聘任畜產學教授時,即開始翻譯亨利原著、莫禮遜重著的《飼料與飼養》一書,全書共1300餘頁。1926年他在北京農業大學任教授時,繼續進行這本世界名著的翻譯,耗時4年,始克完成。1929年春他在《飼料與飼養》一書“譯序”中寫道,《飼料與飼養》一書雖是美國人為美國的畜牧業而著的,然而美國幅員遼闊,各地情形不同,與我國類似。所以這本書更適於我國的情況。我國讀者,盡可用自己的評判力,選擇參考。飼料及飼養是畜牧生產中最重要的部分,這是譯者翻譯此書的原因所在。在當前我國振興西北畜牧業時,這本書也具有參考價值。
陳宰均早年生活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和在短暫的年華中,從事動物營養科學的研究,取得了如此成就已屬不易,詎料不幸早逝,實為我畜牧界的一大損失。

個人簡歷

1897年3月7日,生於浙江杭州臨平鎮。
1916年,畢業於上海南洋中學。
191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
1921年,畢業於美國伊利諾大學,獲農學士學位。
1922年,畢業於美國康奈爾大學,獲農學碩士學位。
1923年,在德國柏林大學研究院就讀於生物化學,從師於Abder-halden博士。
1925年,任山東省青島農林事務所李村農場場長。
1926年,任保定河北大學教授。
1927年,任京師大學農科教授。
1928年—1934年,任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教授。
1934年8月15日,病逝於北平。

主要論著

1 陳宰均.中國農業革命論.東方雜誌,1921,18(24).
2 陳宰均.工化與農化.甲寅雜誌,1926,1(29).
3 陳宰均.農化解.現代評論,1926,3(68).
4 陳孺平譯.帝國主義對華政策的內幕和衝突.上海:北新書局,1926.
5 陳孺平譯.歐洲列強武力對華的開端.上海:北新書局,1926.
6 陳宰均.畜產學通論.北京:北京農業大學,1928.
7 陳宰均.牛種之選擇——純種乎抑雜種乎.北京:北京農業大學,1928.
8 陳宰均.家畜遺傳學原理.北京:北京農業大學,1930.
9 陳宰均.養豬學.北京:北京農業大學,1930.
10 陳宰均.養牛學.北京:北京農業大學,1930.
11 陳宰均.養禽學.北京:北京農業大學,1930.
12 陳宰均.大麥蛋白質與米糠蛋白質之互補的功效.北平大學農學院動物營養報告第四號,1931.
13 陳宰均.西北之危機.世界日報,1932年12月24日.
14 陳宰均譯.世界畜牧名著——飼料與飼養.上海:商務印書館,194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