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濩(明朝官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大濩(1498年-1583年),字則殷,號雙溪,長樂古槐人,陳垐第五子,祖籍福建長樂江田,後遷古槐,至陳大濩遷居長樂縣城東司馬第,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進士,授上虞知縣,遷思恩府同知,以子陳省貴,封通議大夫監察御史、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兵部侍郎,《長樂縣誌》立傳《循績》。

基本介紹

  • :則殷
  • :雙溪
  • 所處時代:明朝
  • 出生日期:1498年
  • 逝世日期:1583年
  • 本名:陳大濩
人物生平,家庭成員,墓葬,

人物生平

正德十六年辛巳(1521)進士。授上虞知縣。抑巨室,伸單弱,被諸貴毀諸上官,尋調光山。為光山民抗爭罷苛役。歷任隰州知州,思恩府同知職。皆有廉績。宦久思鄉,陳牒遽歸,幞被蕭然,屢辭邑令造請,以教授里中兒自給。著有《雙溪集》、《詩釋義》四卷、《春秋管見》、《四書口義》四卷、《擬陶擬杜》二卷。卒年八十六。墓葬石門馬灣山。明侍郎王世貞為撰墓志銘,侄孫聯芳篆蓋,長祚書丹。1977年除夕墓被盜,出土乾屍未被保存,衣飾布料及一隻鞋由福建省博物館收藏,墓志銘刻石保存在縣文化館。一組石獸、翁仲存留原地。子省,遷寓邑東司馬里。子鬯,光祿寺寺丞

家庭成員

陳垐,又名遺安,字季厚。陳垐有陳大猷、陳大倫、陳大夏、陳大用、陳大濩、陳大全六子。
二哥陳大倫,字則序,號義庵。陳大倫子陳瑞為萬曆朝兵部尚書、孫陳長祚為天啟朝工部尚書,史稱“父子兩尚書”。
四哥陳大用,山西道監察御史。
陳大濩有陳省、陳奭、陳鬯、陳潛、陳健五子。
長子陳省,字孔震,號幼溪,歷任大理寺丞、少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湖廣巡撫等。
陳所立,萬曆丙子(1576)舉人,歷淮安同知,擢永平府,終貴州兵備副使。

墓葬

陳大濩衣冠與夫人合葬墓在古槐高樓村山上,鄉人呼為“奶奶墓”,神道碑尚存高樓村前的田野間,碑高近五米,贔屓座,贔屓頭已缺失。碑正面刻字三列,碑額為雙龍拱衛豎刻的“皇明”二字,中列刻“賜進士封通議大夫兵部侍郎雙溪陳公神道”,右列刻“誥贈淑人元配趙氏祔”,左列刻“誥贈淑人繼室高氏祔”。背面刻字四列:“墓坐辛向乙,嘉靖丁酉造。葬母淑人趙於中右壙,萬曆丙子葬母淑人高於中左壙,辛卯冬奉司馬府君衣冠於中壙,葬庶母王於右旁壙,葬庶母羅於左旁壙。萬曆辛卯暮春吉,男省、鬯、潛、健勒石。”計75字。而墓早已損毀無存。1982年初夏,在古槐一農家發現一塊殘碑銘,從殘存文字辨認,是兵部侍郎陳省兄弟葬母的墓志銘,殘碑銘殘存楷書文字十一列,或殘缺或完整的文字計76字。此殘碑銘可證陳大濩衣冠與夫人合葬墓已毀。神道上在幾十年前還有翁仲石馬等石刻,今皆無存。
陳大濩實屍墓則在長樂江田鎮石門馬灣山,1978年農曆正月初三,該墓神道碑被炸,墓被盜。墓壙掘開,壙中填滿松香,棺材保存完好。盜墓者砸破棺材,屍體尚完好如生,袍褲衣帽猶新。屍體被拖出棺外,衣物被拉扯而破碎殆盡。數日後屍體腐臭,就地掩埋。一些袍服碎片和一隻鞋後來被省博物館收藏,另一隻鞋由江田陳氏宗祠收存。墓中出土陳大濩墓志銘一方,後收藏於鄭和史跡陳列館。墓志銘刻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上額分十二行豎刻篆文“明思恩府同守致仕,累封通議大夫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雙溪陳公墓志銘”共35字為題,正文楷書39行,滿行最多76字,全文兩千七百多字,由時任南京刑部右侍郎後官至刑部尚書的吳郡王世貞撰文,時任南京太常寺卿的侄孫陳聯芳篆蓋,時任湖廣布政使司右參政後官至工部尚書的侄孫陳長祚書丹,楊欽刻石。墓上原本還有由宰相福清葉向高所撰的陳大濩墓表,原石早已無存,墓表全文見錄於長樂蕉嶺《南陽陳氏族譜》和葉向高的《蒼霞草》等書。墓葬附近陳省的“松楸在望”、“石門”、重建石門嶺石亭題記等摩崖石刻仍存。翁仲石馬等還留存原地。陳大濩墓志銘是由陳大濩的五個兒子同泣血立石,而衣冠冢神道碑中卻只列四子,其第二子陳奭不知何故不列名,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