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經歷
1968年至1973年,在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團,當過農工、汽車學員、團報導組組員和組長、
統計員等。1973年至1976年,
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工農兵學員”。1976年至1978年,《
光明日報》編輯。1978年至1981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研究生,師從
溫濟澤教授,獲文學碩士學位。1981年至2003年,在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工作。1982年起為
助理研究員,1985年至1988年為新聞理論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1987年起為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1988年起為新聞理論研究室主任(1995年該室與報刊史室合併,調整為"新聞學研究室"),1993年晉升為研究員,1994年起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級職稱評定委員,1998年擔任博士生導師,後任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新聞學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新聞系學位委員。
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津貼。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聞理論、
中外新聞史、傳播學、
輿論學等,講授課程有
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講座、世界新聞史專業基礎課、馬克思恩格斯
新聞法思想專題、規範新聞寫作、通訊習作評點、新聞理論、傳播理論、中外新聞史、新聞史論、碩士論文寫作等。
主要學術成果:1979年以來發表各類新聞傳播學的研究成果800多萬字,包括獨著、第一署名著作和獨編著41本,論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900多篇等。代表作《
精神交往論》(1993年)、《輿論學》(1999年)、《
世界新聞傳播史》(第二版,2007年)、《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思想體系》(2006年)、《
新聞理論十講》(2008年)、《
中國新聞職業規範藍本》(2012年)等。根據
CNKI(
中國期刊網)1989-2011年的數據統計,23年來陳力丹在大陸新聞傳播學界發文數、被引證次數均居第一位(分別為1000、3321)。
學術成果
1979年以來發表各類新聞傳播學的研究成果800多萬字,其中獨著、第一署名著作、獨編著41本(獨著26本,第一署名論著8本,獨編著6本,獨編1本),論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900多篇。
根據
中國期刊網(
CNKI)的統計,陳力丹發文被引證次數、被外學科引證次數,均居中國大陸新聞傳播學科第一位。具體情況如下:
截止2011年5月17日,陳力丹在CNKI的發文1000篇,其中448篇被引證,引證次數為3321次。
根據《
現代傳播》2010年7期
肖燕雄、彭凌燕的論文《中國新聞傳播學被其他學科引證狀況及其分析——基於CNKI資料庫的20年(1989-2008)分析》),陳力丹
CNKI的文章被外學科引證184次,此數據也為本學科第一。
代表著作
1.《
精神交往論》(1993年初版/2002二版/2008年三版,2013年韓文版,46萬字);
2.《
輿論學》(1999年初版/2012年再版,七次印刷,25萬字);
3.《
世界新聞傳播史》(2002年初版/2007年再版,十次印刷,53萬字);
4.《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思想體系》(2006年版,兩次印刷,69萬字);
5.《
傳播學綱要》(2007年版,五次印刷,26萬字);
7.《不能忘卻的1978-1985年我國新聞傳播學過刊》(2009年版,35萬字);
9.《解析中國新聞傳播學》系列(自2006年起每年出版一本,現已出版8本)。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百科全書》
《馬克思早期新聞思想》(2019年9月,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
代表論文
1.《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的新聞學》(198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紀念五四運動7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2.8萬字)。
2.《論孔子的傳播思想》,《
新聞與傳播研究》1995年第1期,1.2萬字。
3.《大眾傳播理論如何面對網路傳播》,1998年《
國際新聞界》第5-6期合刊,截止2011年被引證136次。
4.《論網路傳播的自由與控制》,《新聞與傳播研究》1999年第3期,截止2011年被引證112次。
5.《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信息流障礙分析》(與陳俊妮合作),《
新聞界》2005年第6期,截止2011年107次。
獲獎情況
1984年11月被全國記協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一級)”。
199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信息二等獎(兩項)。
2001年中國新聞獎二等獎。
2006年北京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概論》)。
2009年北京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思想體系》)。
2009年北京市優秀教師。
2012年吳玉章人文社科一等獎(《
精神交往論》)。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精神交往論》)。
2017年第三屆“新聞傳播學學會獎”,優秀學術獎·新聞學與傳播學一等獎《黨性和人民性的提出、爭論和歸結》,《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6期。
社會兼職
在12所大學兼職教授,在2個教育部研究基地兼職研究員。
未參加任何社會學術團體。
學術講座
《新聞傳播的媒介和內容:新中國60年來新聞報導方式的演變》、《傳播學研究方法:學術論文寫作》、《馬列主義新聞和傳播思想》、《傳播學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