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丹帶你讀新聞傳播學經典

陳力丹帶你讀新聞傳播學經典

《陳力丹帶你讀新聞傳播學經典》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陳力丹主編。

基本介紹

  • 書名:陳力丹帶你讀新聞傳播學經典
  • 作者:陳力丹
  • ISBN:978-7-300-23055-9
  • 定價:48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8-01
  • 開本:16開
主要內容,作者簡介,書籍目錄,

主要內容

恩格斯說:“新聞事業使人浮光掠影,因為時間不足,就會習慣於匆忙地解決那些自己都知道還沒有完全掌握的問題。”不論外部環境發生怎樣的變化,讀書對於彌補新聞從業人員的缺陷都是必要的。為鼓勵讀書,自2011年8月至2015年12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陳力丹在《青年記者》主持“讀新聞傳播學書”欄目,形式為陳力丹導讀按語+3篇學生的讀書筆記,組織學生讀了53本書,共發表讀書筆記162篇。經過進一步篩選,《陳力丹帶你讀新聞傳播學經典》將書目壓縮至41部,新組織了2組我國新聞傳播學界不熟悉的傳播學格拉斯哥學派的兩個系列書(共5本)的讀書筆記(共5篇)。這樣,本書共涉及關於46本書的128篇讀書筆記,這些書的選擇和關於這些書的讀書筆記,對於在讀的和未來的新聞傳播學本科生、研究生,在讀書方面會有一定引導意義。本書所列,大部分是與新聞傳播專業有關的書,按大的主題分為9個專題,從馬克思的經典論著到我們對網際網路的認識,涉及新聞生產與傳播、傳播主體、傳播史、傳播理論、傳播政策、傳播現象、電視批判等方面。

作者簡介

陳力丹,男,1951年2月生。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新聞傳播研究所所長。 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第六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研究方向:新聞理論、傳播理論、中外新聞史、輿論學。出版獨著、第一署名著作和獨編著51本。發表論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 900多篇。

書籍目錄

一、讀馬克思的論著
馬克思:《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
閱讀馬克思的酣暢淋漓之感 蘭青
書報檢查的三重內在矛盾 李鵬南
杜絕一切非理性言行是不現實的 杜林芸
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
批判中的求實精神和人文主義 王敏
破君主制,立民主制 黃澤民
人為主體與經驗方法 李梓櫻
二、從語言、文字到網際網路
宋昭勛:《非言語傳播學》
電子媒體如何發揮非言語傳播的無限潛力 徐可
電影中的身體語言 陳嘉儀
從新聞報導看非語言傳播 穆雨薇
薩丕爾:《語言論》
語言的定義與起源 潘辰
語言與思維 黃哲雅
從網路語言的辭彙發展看語言沿流 劉鑫怡
洛根:《字母表效應:拼音文字與西方文明》
字母表與西方人的思維 王玉琪
字母表對古希臘精神的影響 陳嘉懿
從《字母表效應》看媒介的效應 孫文燁
英尼斯:《傳播的偏向》
重新審視“媒介與文明” 楊智
網際網路時代的傳播偏向 張晗
政治傳播視野中的《傳播的偏向》 李多睿
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
全新的《理解媒介》 魏薇
媒介改變了什麼 李煜菲
不容樂觀的傳播科技的無限發展 李璐璐
萊文森:《軟刃:信息革命的歷史與未來》
從媒介早期發展看軟決定論 周晏
軟決定論與媒介批判 梁博宇
資訊時代的人性回歸 張燕禕
吳伯凡:《孤獨的狂歡》
網路時代:一個人的狂歡 項一閃
談交往 吳悠
電視與網路的隱喻與現實 曾俊瑋
胡泳:《眾聲喧譁》
共有媒體使公共空間私人化、私人空間公共化? 崔帥
網際網路時代的“眾聲喧譁”是把雙刃劍 葛蔚寧
新媒體技術真的讓普通人更有話語權了嗎? 王碩
三、電視批判
艾英戈、金德:《至關重要的新聞——電視與美國民意》
網路時代對傳統媒體議程設定的衝擊波 王曉穎
媒體的職責:新聞的真實與客觀 潘騏暢
我們該做怎樣的電視新聞? 李苑宜
布爾迪厄:《關於電視》
電視是什麼 朱航
窺見彼岸的深淵 王婧
批判的武器:《關於電視》 甘沁鑫
波斯曼:《娛樂至死》
從《娛樂至死》看Web 2.0 時代的媒介隱喻 許若溪
做痛苦的蘇格拉底還是做快樂的豬 尚昊
談《娛樂至死》的批判主義 蔡亦楠
格拉斯哥大學媒介小組:“壞新聞”系列書
質疑“電視鏡頭不會撒謊” 李永文/
壞新聞不是陰謀產物 王嬌陽/
電視新聞不平衡和扭曲事實原因分析 戴幼卿/
格拉斯哥大學媒介小組:“來自以色列的壞新聞”系列書
客群認知與公關策略 李曼莉/
新聞無法達到絕對客觀真實 許文謙/
四、傳播現象
彼得斯:《交流的無奈》
送給全人類的禮物 常吉/
愛是交流的希望 吳林峰/
新媒體時代下“交流的無奈” 賴曾濂/
李普曼:《輿論》
像通常那樣,新聞界做了加工 李雨澄/
多數新聞並不具備獨立的知識 李湛/
成見使我們安心 潘彩霞/
伯內斯:《輿論的結晶》
輿論:自發的民意表達還是被操縱的產物? 楊藝/
公關應塑造公共良心 王越/
無知者難容異見 張千千/
愛德華·霍爾:《無聲的語言》
跨文化傳播下的時間和空間 [馬來西亞]林迎祥/
關於《無聲的語言》的學術分析 劉駿瑤/
用霍爾的觀點看環境媒體廣告 龔喜謎緣/
利貝斯、卡茨:《意義的輸出》
從《達拉斯》看“文化帝國主義”的尷尬 高翔/
從跨文化傳播角度解讀《達拉斯》在日本的失敗 張翔/
從研究方法的視角看《意義的輸出》 歐陽建東/
麥庫姆斯:《議程設定:大眾媒介與輿論》
用實證調查的方法看傳播效果 王畔/
一種具有“生產力”的理論模式 張延澤/
從《議程設定》看當今輿論把握 趙鯤緒/
科瓦奇、羅森斯蒂爾:《真相》
辨別真相:可以被訓練的洞察力 方音/
六個辨別真相的環節 師文/
洞察真相:新聞背後潛藏的利益 向笑楚/
五、新聞生產與傳播
舒德森:《發掘新聞》
新聞客觀需要記者具備質疑精神 王蔚/
解讀“客觀性”理想背後的現實 高一凡/
從客觀性的角度看新聞“故事化” 劉慧/
蓋伊塔奇曼:《做新聞》
我們如何“做新聞” 金鴿/
在新媒體時代做新聞 湯洋/
做好新聞首先得拆散原有框架 趙小雨/
科瓦齊、羅森斯蒂爾:《新聞的十大基本原則》
巨觀微觀兩個層面看新聞 陳國韻/
“用核實來進行約束” 王娟/
新聞——有目的地講故事 王振宇/
梵·迪克:《作為話語的新聞》
新聞話語背後的社會認知 程雪瑩/
社會語境中的新聞話語與製作 黃榮榮/
新媒體的“新話語” 劉琳格/
六、傳播主體
勒龐:《烏合之眾》
一本當之無愧的名著 孫瑞/
群體特徵與個體表現 王琪/
做社會的良心 曹沙/
莫斯科維奇:《群氓的時代》
領袖是如何煉成的? 趙重睿/
群體之殤 樊欣然/
《群氓的時代》的傳播學啟迪 楊若曦/
霍弗:《狂熱分子——民眾運動聖經》
《狂熱分子》的啟示 吳尚蔚/
失意,“狂熱分子”的誕生 楊晴/
民眾運動中的狂熱心靈 楊志強/
麥奎爾:《客群分析》
結構嚴謹的《客群分析》 [韓國]姜旼秀/
全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客群 丁嗣賡/
新媒體時代如何解析“客群” 石愛麗/
舍基:《未來是濕的——無組織的組織力量》
“舍基原則”下迅速的政治行動力 趙白執南/
人人時代的人性回歸 景丹陽/
網際網路興盛與公民新聞興起 常菲/
七、新聞與傳播史
曼古埃爾:《閱讀史》
閱讀:進入符號世界的通關儀式 毛思遙 /
“沉默的讀者”並不沉默 李婧怡 /
圖像傳播與閱讀圖像 張子語 /
史蒂芬斯:《新聞的歷史》
載體在變,新聞傳播規律不變 王聰/
新聞傳播技術的螺旋式上升 孟令堯/
政治與新聞控制 黃澤禹/
林語堂:《中國新聞輿論史》
新聞人的使命:宣揚真理,為民發聲 黃婉盈/
輿論與中國當權者之間的鬥爭史 高艷楠/
輿論監督需要法律的保護 黃怡/
斯諾:《西行漫記》
《西行漫記》引出的懷念與反思 董芷菲/
新聞真實的魅力 何林璘/
以誠待人就是最好的宣傳 王坤/
郭嵩燾、劉錫鴻等:《郭嵩燾等使西記六種》
晚清中國駐外公使對西方新聞業的認識與局限 王藝霖/
郭嵩燾與《泰晤士報》 倪怡然/
郭嵩燾:透過西方報紙看中國 楊燕媚/
八、新聞傳播政策
彌爾頓:《論出版自由》
在多元的信息中認識真理 劉宇航/
向幾百年前的智者取經 張曉媛/
自由有多遠? 冉傑文/
歐文·費斯:《言論自由的反諷》
“言論自由的反諷”的反諷 饒沛/
自由與平等之悖論 馮陽/
言論自由的中國式解讀 張小雪/
奧威爾:《1984》
公權力與私權利 程藝佳/
人性的泯滅是最可怕的 曹姍姍/
不驚嘆於這個英國的卡桑德拉 袁秋岳/
九、新聞傳播理論
哈貝馬斯:《交往行動理論》
《交往行動理論》的傳播學啟示 陳露菡/
哈貝馬斯的“生活殖民化”思想 周洋/
哈貝馬斯一生建構的交往集合 王靖雨/
陳力丹:《精神交往論》
歷史唯物主義坐標下的傳播觀念 賈瓊/
人類交往的三種社會形態 韓子秦/
從民族交往到世界交往 麻可寒/
維納:《人有人的用處》
控制論——動物和機器中控制與通信的科學 邱志偉/
可愛的異類 黃雅靖/
通信與反熵 馬嘉璐/
丹尼斯、梅里爾:《媒介論爭:數字時代的重大問題》
有意思的觀點衝突 劉志錚/
關於新聞客觀性論爭的啟示 張婧/
做思想上的“仁者”和“智者” 李瑩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