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坎坷早年
光緒六年十月初十(1880年11月12日),陳垣出生在廣東省廣州府新會縣石頭鄉富岡里一個藥商家庭。少年時,他受“學而優則仕”的
儒家思想影響。陳垣自幼嗜好讀書,《
書目問答》《四庫全書總書目》兩部目錄學著作引領他走上學問之路。陳垣17歲時曾赴京參加
科舉考試卻落選,21歲時獲新會
縣試第一。,後以
經世致用為宗旨治學。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陳垣因進行反清鬥爭,被清政府抓捕,為躲避追捕,陳垣回到新會老家擔任篁村國小教師。他到職後,承包了學校大部分課程,他不僅教學生國文、算學等基礎課程,而且還教學生體操和唱歌。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陳垣先後在振德中學和義育學堂教國文和歷史課程。期間,受廣州瘟疫和父親病重的影響,轉入醫學院,開始學習西方醫學。他因父親患結石,經西醫手術而痊癒,遂考入美國教會辦的博濟醫學院學習西醫,後因不滿美國教師對華人師生的歧視,又與友人共同創辦了廣州光華醫學專門學校。學習中,陳垣深感治療個人疾病,診脈開方,無關於國,對於“有志天下之學”的他來說,實為小道。
宣統二年(1910年),陳垣在光華醫學院畢業並在此任教三年,主要教授學生人體解剖學、細菌學課程,他講課時十分注重直觀性教學,經常自己動手畫教學插圖,方便學生理解。另外,為了課程需要,他經常帶學生到郊外亂骨堆里撿骨骼,並將它們洗乾淨拼接在一起,作為教學工具。學生通過與實物接觸,增強了感性認識,加深了記憶。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陳垣和康仲犖創辦《震旦日報》及其副刊《雞鳴錄》,以迎接革命,在辦報和學習醫學過程中,陳垣以筆作槍,寫了大量時文和醫學文章。
經世治學
民國元年(1912年),陳垣被選為中華民國
眾議院議員。由於議員是專職性質,他來到北京定居。到北京後,陳垣突然發現了太多有利的讀書條件,不少年輕時根本不敢想像的書籍能隨時看到,讓他一下眼界大開,特別是民國四年(1915年)接觸到從承德入京收藏的文津閣《四庫全書》後。作為年輕的參議員,陳垣精明能幹、文才極好,得到了當時交通系首領梁士詒的賞識,先後在梁士詒主持的稅務處、內國公債局、毛革改良會等機構任職。因政局混亂,潛心於治學和任教。他曾在一段時期內信仰宗教,故從民國六年(1917年)開始,陳垣發奮著述
中國基督教史,於是有《元也里可溫考》之作。陳垣認為,中國基督教初為
唐代的
景教,以次為
元代的
也里可溫教、
明代的
天主教、清以後的耶穌教。所謂“
也里可溫”,是元代基督教的總稱。元亡,也里可溫就絕跡於中國。但作為宗教史來說,它又是
世界宗教史的一個組成部分。陳垣這一著作不但引起中國文學界的注意,也受到國際學者和宗教史研究專家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