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李北海宴歷下亭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是杜甫天寶四年(745年)遊歷濟南所作的五言古詩。詩中讚美了濟南的名士風流和秀麗景色,也表達了朋友之間的深厚友情。

本詩雖是即席而作,但在選詞造句上,頗見功力。詩的體裁為五古,但前四聯對仗工整,精妙自然。此詩在杜甫詩集中並非名篇佳作,但“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二句卻傳誦千古。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陪李北海宴歷下亭》
  • 創作年代天寶四年(公元745年)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鑑賞,名家點評,作者介紹,

作品原文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
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雲山已發興,玉佩仍當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蘊真愜所欲,落日將如何?
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 東藩:李北海,均指李邕。北海在京師之東,故稱東藩。司馬相如《上林賦》:“齊列為東藩。”
⑵ 皂蓋:青色車蓋。漢時太守皆用皂蓋。
⑶ 北渚:指歷下亭北邊水中的小塊陸地。
⑷ 清河:大清河,又名濟水,原在齊州(濟南)之北,後被黃河奪其河路。
⑸ 海右:古時正向為南,因海在東,陸地在西,故稱陸地為“海右”。
⑹ 濟南名士多:此句作者自註:“時邑人蹇處士等在座。”自漢以來的經師如伏生等,皆濟南人,故曰名士多。這兩句詩,因為頌揚得實,已為後人作為對聯,懸掛亭中(今改為門聯)。
⑺ 雲山已發興(xìng):曹毗文:招儀鳳於雲山。雲山指遠處的雲影山色。發興催發作詩的興致。
⑻ 玉佩:唐時宴會有女樂,此處指唱歌侑酒的歌妓。
⑼ 當:是當對的當。語本曹操詩:“對酒當歌。”有人解作應當或讀作去聲。
⑽ 修竹:修長的竹子。阮籍詩:修竹隱山陰。江淹《竹賦》:亦中暑而增肅。交流:此與彼受謂之“交”。指歷水與濼水,二水同入鵲山湖。
⑾ 交流:兩河交匯。《東征賦》:望河濟之交流。《三齊記》:歷水出歷祠下,眾源竟發,與濼水同入鵲山湖。所謂交流也。
⑿ 蘊真:蘊含著真正的樂趣。用謝靈運詩“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是說此亭蘊含真趣(自然美),故以得一游為快。
⒀ 愜:稱心,滿意。
⒁ 貴:尊貴,指李邕。賤:低賤,杜甫自謙之稱。
⒂ 俱:都。
⒃ 物役:為外物所役使。
⒄ 公:指李邕。
⒅ 難重過:難以再有同您一起重遊的機會。

白話譯文

李公在歷下亭駐下太守的車蓋。我由北渚經過清河前來拜訪。歷下亭是齊地最古老的亭兮,濟南是名土輩出的地方。雲山磅礴已令人生髮詩興,美人陪飲更令人對酒高歌。修長的竹林清爽無比,致使交流的河水徒然涌波送涼。這裡的景物蘊含真趣.令人心怡;可惜紅日西沉,宴會將散,無可奈何。貴者如公、賤者如我同是被事物役使,恐怕今後難以把您重訪。

創作背景

天寶四年(745年),杜甫到臨邑看望其弟杜穎,途經濟南,適逢北海郡太守李邕在濟南,相與游宴於歷下亭。李北海,即李邕。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時為北海太守,世稱李北海,比杜甫年齡大三十四歲。其時,杜甫能陪李邕宴遊歷下亭,真是快意當前,不能無詩,此詩便是他即席所賦。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杜甫曾自稱少小脫略,結交老蒼。這時能陪李邕遊歷下亭,真是快意當前,不能無詩。
全詩十二句。詩前四句遊歷下亭及其原因。李邕前輩駐東濟南,杜甫得以共泛清河同遊歷下亭。這段的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骨一聯,極切合情景,亭既古老,人多名士。此詩原注稱“時邑人塞處士在坐竹“。濟南自漢以來,有伏生傳尚書予張生、歐陽生等,皆是名儒。之後,各朝代都有才人。所以這聯為人所喜愛,現仍在歷下亭懸掛,為遊人觀賞。次四句寫亭中宴飲,周圍雲山美景,助發雅興,眼前玉琨歌會,對酒為樂,歌聲清揚,舉觴勸客。更有修竹籠翠,亭中不覺暑熱,亭外雖空有碧波交流,但也助人興。良辰美景中,長少才俊鹹集共飲,真是賞心樂事。此四句全以虛字當腰,極顯抑揚之能事,為本段的特色。最後四句寫宴遊歷下亭之感想,此亭深蘊自然真趣,令人恣情留戀,日落席散又該如何,可感可嘆啊!大家都為外物役使,身不由己,不知何時能再與李邕前輩共游同樂。則系抒情,寓無限之留戀,傷重遊之無期。系嘆息人生之別易見難。但更有深於此者,則矗貴賤俱物役骨,無貴無賤,皆為物役,受外物之支配束縛,不得自由自在、這當是老莊思想在詩里的流露。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陪李北海宴歷下亭》
全詩辭真意切,情感深摯,其中“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二句為時人後人賞譽,懸掛亭中,流傳千古。

名家點評

王嗣奭杜臆》卷一云:此詩古樸沉雄,亦效北海。“貴賤俱物役”可作醒世名言。
浦起龍讀杜心解》卷一之一云:起四敘事,中四寫宴,末四惜別。首言李之來。次言到之處。三點歷下亭。四兼坐中客。“發興”則酒懷動矣。“當歌”則酒興豪矣。而竹色波光,清涼交映,襟期正復哂然。“蘊真”二字,無所不包。其人、其地、其景,皆是蘊含真趣者。是以臨分逆計,重徘徊焉。
王阮亭《杜詩鏡銓》卷一云:唐人用字多異者:韓退之《岳陽樓》詩:“軒然大波起,宇宙隘而防。”“防”字音訪。白樂天《寄裴晉公》詩:“金屑琵琶槽。”“琵”字讀入聲。如是不可枚舉。今按杜詩如“從公難重過”、“幾時杯重把”、“君臣重修德”、“蒼生豈重攀”、“葉蒂辭枝不重蘇”,皆以平讀去。“細草偏稱坐”、“意內稱長短”,“乘輿恐未回”、“皇極正乘興”,皆以去讀平。
王士祿曰:“此與下篇,雅近選體,與他詩不同,當是有意仿北海之作。”

作者介紹

杜甫像杜甫像
杜甫(712-770年),唐代詩人,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開元十九年(731年)漫遊吳越,二十三年舉進士落第,天寶三載(744年)與李白高適等同游齊梁,十載獻三大禮賦,玄宗命待制集賢院,十三載復進《封西嶽賦》,十四載授河西尉,不赴,改右衛率府胄曹參軍,安史亂起,脫身赴鳳翔,補右拾遺,出為華州司空參軍,後移家成都,故人嚴武任劍南節度使,表其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嚴武卒,攜家由夔州出峽,漂泊於岳陽、潭州一帶,病卒於湘水扁舟中。其詩與李白齊名,稱“李杜”,為歷代推崇,被譽為“詩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