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2007年11月2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貫徹國家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十一五規劃的實施意見》。
意見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國家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十一五規劃的實施意見
陝政發 〔2007〕60號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加強我省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促進全社會創新活動,培養和凝聚高層次人才,加快建設創新型
陝西,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國家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十一五”規劃的通知》(國辦發〔2007〕7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建設目標
(一)我省科技創新基礎能力建設進入新階段。“十五”期間,我省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規模逐步擴大,自主創新成果顯著增加,綜合實力明顯增強。至2005年,擁有各類科研機構1061所,其中省部級獨立科研機構97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9個、國家部門專業實驗室和國防重點實驗室7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0個,企業技術中心118家。已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12個,留學人員創業園3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3個,國家級軟體學院3所,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10萬,其中兩院院士45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68人。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累計完成投資50億元,進一步改善了基礎研究設施與實驗條件,提升了原始創新能力,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900餘項,有50餘項獲國家級獎勵,自然科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科技前沿領域在國內占有重要位置。生物醫藥、裝備製造、能源化工等領域一批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的實施,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結構最佳化升級。我省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的方向重點、技術裝備、人才隊伍、研發基礎和管理水平有了顯著提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歷史性成就,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十位。
但是,自主創新能力基礎建設還存在著技術自給率低、發明專利數量少、科學研究水平不高、優秀人才短缺、資金投入不足、體制機制不活等問題,不適應建設創新型陝西的要求,不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要求,不適應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形勢的要求。
我國經濟發展已逐步進入科學發展軌道,轉變經濟成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對科技發展提出更多需求。自主創新已成為國家戰略,國家已出台了若干扶持政策。我省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加強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奠定了物質基礎。隨著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化,科技發展的動力進一步增強。我省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抓住機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實現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二)指導思想。堅持以
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這一目標,依靠科教研發機構和重點企業兩大力量,突破資金、人才、體制三大瓶頸制約,瞄準裝備製造、能源化工、生物技術、新材料等四大領域,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技基礎條件平台、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大學科技創新基地五大工程,促進我省自主創新基礎能力邁上新台階,為建設西部強省提供科技支撐。
(三)總體目標。“十一五”期間,我省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總體目標是:實現“兩個翻番”、“三個突破”,力爭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到2010年,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投資達到100億元,比“十五”翻一番,建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研開發和成果轉化平台;在優勢領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4000項,比“十五”翻一番,取得一批具有國際重大影響的科技成果;突破資金投入瓶頸,推進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市場化、產業化;突破人才制約,建立高素質人才支撐體系,培養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學家和研發團隊;突破體制機制束縛,深化改革開放,自主創新動力不斷增強。專欄1“十一五”自主創新平台建設的主要目標名稱“十五”末“十一五末”增加數投資額50億元100億元50億元科研成果1900項4000項2100項國家實驗室02個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15個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02個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8個10個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9個12個3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3個5個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3個80個17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0個70個10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18個150個32個省級科技基礎條件平台05個5個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平台2個5個3個專欄2名詞解釋國家實驗室:依託基礎好、實力強、水平高的研究型大學和科研院所,在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其它相關實驗室的基礎上高起點建設,開展基礎研究、競爭前高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產生具有原始創新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大科研成果。
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大學、科研院所和其他具有原始創新能力的機構,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針對學科發展前沿和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家安全的重大科技問題,開展創新性研究,獲取原始創新成果和自主智慧財產權。
國家工程實驗室:依託骨幹企業、科研機構,以產業發展需要為出發點,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為宗旨,圍繞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重點工程對技術進步的迫切需求,開展重大工程及技術裝備的設計和試驗驗證、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和重大新產品開發、重要技術標準的研究制定,為產業技術進步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針對產業發展重點,將具有重要及長遠市場價值的重大科研成果進行完整的工程化和集成化研究開發,消化、吸收和集成創新引進的先進技術,基本完成產業化開發的全部過程,為規模化生產提供成套成熟的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由國家認定的,隸屬於企業(集團)的具有較高層次、較高水平的技術研究和開發機構。中心任務是為本企業(集團)的技術進步服務,目的是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促進科研與生產的緊密結合,提高企業自我發展和市場競爭能力。
二、建設五大重點工程
加強政府指導,集中科教優勢資源,服從產業發展需求,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重點實施五項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重大工程,力求突破科技發展和產業技術的瓶頸制約,帶動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的整體提升。
(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依託重點大學、科研機構和骨幹企業,在農業、能源、信息、材料、裝備、資源與環境、人口與健康等領域,建設一批區域性科學研究基礎平台。重點抓好裝備製造科學與技術、能源科學與技術2個國家實驗室,高壓電氣、WAPI技術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植物遺傳工程育種、電子物理與器件等30個重點實驗室,陶瓷基複合材料、透平壓縮機成套設備關鍵技術等20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建設。通過重點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使我省在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技術等重點領域的研發能力取得突破,繼續保持優勢重點領域的全國領先地位。專欄3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裝備製造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依託西安交通大學,建設先進制造技術研發平台,開展快速製造、數控工具機等領域的重大技術研究。
能源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依託西安交通大學,建設新能源技術研發平台,開展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能源核心技術研究。
植物遺傳工程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建設作物細胞、染色體和基因工程育種等研究設施,重點突破小麥改良創製特異新種質和培育直接套用於生產的小麥新品種技術。
醫學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第四軍醫大學,建設分子免疫、抗體基因工程、腫瘤治療基礎等研究設施,重點突破分子免疫學、新功能基因的功能及表達調整等關鍵技術。
電子物理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西安交通大學,建設物理電子學和信息顯示器件與技術等研究設施,重點突破高解析度和高清晰度彩色顯示器件、大螢幕平板顯示器件等關鍵技術。
高速公路施工機械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長安大學,建設高速公路施工機械牽引動力、自控技術等研究設施,重點突破高速公路施工機械智慧型化關鍵技術。
高壓電氣國家工程實驗室:依託西安電力機械製造公司,建設進行特高壓輸變電設備設計、製造技術、檢驗檢測等設施,重點突破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設備關鍵技術。
WAPI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依託西安西電捷通無線網路通信有限公司,建設WAPI技術標準制定、測試及產業化的相關設施,突破國際對WAPI技術標準的封鎖。
陶瓷基複合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依託西北工業大學,建設進行陶瓷基複合材料產業化所需的成套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的工程研究設施,重點突破陶瓷基複合材料工程化關鍵技術。
透平壓縮機成套設備關鍵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依託陝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建設透平壓縮機成套設備關鍵技術研製體系和系統集成等相關設施,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二)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工程。充分運用信息、網路等現代技術,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對區域內的科技資源進行戰略重組和系統最佳化,促進全社會科技資源的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形成布局合理、開放高效、資源共享的區域科技基礎條件支撐體系。並逐步實現和國內外相關平台的對接,形成全國性的共享網路。根據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按照共建、共管、共用的原則,“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陝西省研究實驗基地和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平台、陝西省科技圖書文獻資源共享平台、陝西省科學數據共享平台、陝西省自然科技資源共享平台、陝西省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台”等5個科技基礎條件套用示範平台。專欄4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工程陝西省研究實驗基地和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平台:依託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單位,主要建設專業性共享研究實驗基地、服務型分析測試中心、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核心網和大型科學儀器資料庫以及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體系等。
陝西省科技圖書文獻資源共享平台:依託陝西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等單位,主要建設科技圖書文獻資源共享服務系統,加快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體系。
陝西省科學數據共享平台:依託陝西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等單位,主要建設特色主體資料庫和科學數據中心群。
陝西省自然科技資源共享平台:依託省內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重點建設省實驗動物中心、微生物菌種資源的保藏與利用、動植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等服務共享平台。
陝西省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台:依託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單位,重點建設科技成果推廣信息服務系統、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和企業孵化服務體系。(三)知識創新工程。依託省內重點院校和科研機構,對重大基礎性、前瞻性科學問題和技術問題加強研究,全面提升區域原始創新能力。重點建設信息科學、化學科學、生命科學、現代農業科學、環境科學、材料科學、機械製造、空間科學,力爭在這些重點領域取得一批國際領先的原創性科學成果。在高校組建100個優勢學科,年申請發明專利1000項。加強中央在陝科研機構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知識創新體系建設中的骨幹作用,依託其現有的科學研究中心和實驗室,在現代農業、生物工程、電子信息、航天航空、新材料、資源與環境等領域,培養一批戰略科學家和青年學科帶頭人。專欄5知識創新工程信息科學:依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在無線接入、網路安全、第三代通信、片式元器件、積體電路、電子材料等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化學科學:依託西北大學等高校,在洗滌用酶、食品用酶、製藥用酶、環保用酶、生物防腐劑等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生命科學:依託西北大學等高校,在基因工程藥物、重大疾病防治創新藥物、新型給藥技術、檢測試劑、新型疫苗等技術領域取得突破。
現代農業科學:依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在農作物新品種、動物良種、生物農藥和新型肥料、飼料、動物重大疫病預防控制等技術領域取得突破。
材料科學:依託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在超導材料、高溫結構材料、晶體材料、稀土材料、新型建築材料等技術領域取得突破。
機械製造:依託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在快速製造、電子電力器件及變流裝置、大型石油化工成套設備、高精度數控工具機及功能部件等技術領域取得突破。
空間科學:依託西北工業大學,在衛星通信套用系統、衛星導航套用系統、對地觀測衛星系統、太空飛行器、火箭發動機等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環境科學:依託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在水處理、大氣污染治理、固體廢棄物、生態環境保護、清潔生產等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四)技術創新工程。依託裝備製造業、能源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技術等重點領域的大型骨幹企業,重點建設和完善30個產學研相結合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並力爭有12個技術中心得到國家的認定,突破制約我省經濟發展全局的關鍵性、前沿性、共性技術瓶頸。加強陝西工業技術研究院、西北工業技術研究院、陝西電子工業研究院、陝西能源化工研究院和陝西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究院等5個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建設,為進一步提升我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供技術支撐。專欄6技術創新工程金堆城鉬業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建設鉬金屬採礦、選礦、冶煉、加工等研發設施,實現鉬金屬產業化關鍵技術的突破。
西安北方惠安化學工業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建設武器推進裝備、可燃軍械器件和單基發射藥、纖維素及其衍生物、有機溶劑、聚氨酯塗料等研發設施,實現該領域製造新技術、新工藝的突破。
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建設超深井鑽機、海洋石油鑽機的研發設施,實現鑽機製造關鍵技術的突破。
陝西工業技術研究院:依託西安交通大學等單位,整合地方科技資源,開展關鍵性、創新性、公共性、公益性及前瞻性技術的開發與推廣,對大中型企業發展中重大項目進行科研攻關,促進產品更新和產業升級。
西北工業技術研究院:依託西北工業大學等單位,整合軍工在陝科技資源,組織共性技術、關鍵性技術、前瞻性技術、公益性技術的集中研發和集成創新,向大中型企業轉移技術成果,促進軍工技術成果轉化。
陝西電子工業技術研究院:依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單位,整合全省電子信息科技資源,開展微電子、無線電定位與導航、網路與無線通信、天線、嵌入式軟體等領域的共性技術、產品的集成創新和轉化,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
陝西能源化工技術研究院:依託西北大學等單位,在石油、煤炭、天然氣開採、轉化和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開發等方面,集中力量開發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核心技術、專有技術和優勢產品,為能源化工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循環經濟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陝西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究院:依託陝西科技大學等單位,在農產品加工、輕工、化工、機電等領域,構建技術創新與服務、人才引進與培養平台,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問題,提升產業技術水平。(五)大學科技創新基地工程。加快建設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5個科技產業園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充分發揮其在基礎研究、套用開發和成果轉化方面的優勢,為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和高技術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依託重點學科,建設以西安為中心的電子信息科研基地;以楊凌為中心的現代農業科研基地;以西安和楊凌為中心、鹹陽、安康、漢中、商洛參與的生物醫藥科研基地;以西安為中心的新材料、地球科學與資源環境、數理科學科研基地;以西安為中心、鹹陽、渭南、延安、榆林參與的化學與化工科學研究基地;以西安為中心、寶雞、鹹陽、漢中參與的裝備製造科研基地;以西安、漢中為中心的航空、航天科研基地。專欄7大學科技創新工程西安交通大學科技產業園:在機械製造、電子物理與器件、流體機械與壓縮機、智慧型網路與網路安全、動力工程多相流等重點科研領域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西北工業大學科技產業園:在凝固技術、超高溫結構材料、空間材料、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稀土材料、航空動力等重點科研領域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技產業園:在農作物遺傳育種、植物化工、生物農藥與飼料、節水灌溉、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重點科研領域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技產業園:在天線與微波、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無線通信、新型半導體材料、積體電路等重點科研領域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西安理工大學科技產業園:在矽基非晶半導體材製備、電站鍋爐空氣預熱器間隙測控系統、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印刷與包裝工程等重點科研領域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三、保障措施
(一)落實和制定相關政策法規。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制定我省支持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一是最佳化財政科技支出結構,建立穩定的自主創新支撐平台建設財政投入保障機制;二是加大對企業技術開發費項目的所得稅稅前扣除力度,對企業用於研究開發的儀器和設備實行加速折舊政策。對企業進行技術研發需進口的自用設備、技術及配套件、備件且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對企業在國務院確定的16個重大技術裝備關鍵領域內進行開發、製造裝備而進口的部分關鍵零部件和國內不能生產的原材料所交納的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實行先征後退;三是完善區域公共科技基礎設施的管理運行機制,提高向企業和社會的開放程度;四是實行政府投資績效評價制,制訂相應的績效考評方案、考評程式、考評管理辦法和指標體系,提高政府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經濟槓桿和政策手段,通過政府財政投資,引導企業、金融機構、風險投資機構增加投入,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多渠道的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投融資格局。一是積極調整財政科技支出結構,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對科技基礎平台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快科技基礎平台建設;二是充分調動我省大型骨幹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依託實施國家和省上重大工程項目,加大對研發平台建設的投入力度;三是發揮省級有關部門的作用,積極爭取國家部委的扶持資金;四是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自主創新基礎平台建設;五是建立公開透明、科學合理的政府投資項目審核制度,促進建設項目合理布局、高效運行。
(三)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深化自主創新基礎設施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於促進資源最佳化配置和高效運行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一是成立陝西省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領導小組,由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工交辦、省國防科工委等單位組成,研究制訂平台建設的目標任務;二是制訂和完善科技基礎設施、科技基礎條件平台管理辦法,打破部門所有格局,形成共建、共管、共用機制,促進資源共享和高效利用;三是建立由政府相關部門和專家組成的工作交流制度,研究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重大問題,建立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監測分析制度,定期發布報告,形成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四)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高校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引進計畫”,最佳化學科專業布局,在重點專業領域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緊缺人才。實施“陝西博士後科技創新項目資助計畫”,增加博士後流動站、工作站點,不斷擴大進站人員規模,努力提高研發水平。加強企業家隊伍素質建設,將企業技術創新投入和創新能力建設作為國企或者國家控股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施吸引優秀留學人才和海外科技人才計畫,依託西安、楊凌、寶雞高新技術產業創新基地,創造良好環境,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參與自主創新基礎設施建設,重視引進我省支柱產業、高技術產業急需的創新型人才,特別是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的高層次創新人才。
(五)擴大國內國際合作。充分利用我省科教資源優勢,加強與國內、國際大型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的合作,在重點科研機構、大型骨幹企業、高新開發區聯合建設研究開發平台;抓住跨國公司、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歷史機遇,合作建設支撐產業發展的研究開發平台;以實施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為契機,加強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的合作,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水平。
陝西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十一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