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08—2012)

2007年11月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以陝政發〔2007〕61號印發《陝西省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08—2012)》。該《規劃》分 “十五”發展回顧;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突出發展重點;實施科技創新;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繼續深化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切實加強領導10部分。

2007年11月2日,陝西省人民政府以陝政發〔2007〕60號印發《關於貫徹國家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十一五規劃的實施意見》。該《意見》分指導思想和建設目標、建設五大重點工程、保障措施3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省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08—2012)
  • 印發機關陝西省人民政府
  • 文號:陝政發〔2007〕61號
  • 印發時間:2007年11月7日
通知,發展規劃,

通知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陝西省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08—2012)》的通知
陝政發〔2007〕61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陝西省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08—2012)》(以下簡稱《規劃》)已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各地、各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中小企業在促進社會就業、增加財政收入和提升經濟總量等方面發揮的重大作用,把發展中小企業作為推進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重要舉措,按照《規劃》確定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要求,精心組織,重點突破,切實抓好《規劃》的實施工作。
陝西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十一月七日

發展規劃

陝西省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08—2012)
為了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實現建設西部強省的宏偉目標,根據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和《陝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以及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要求,結合我省中小企業發展實際,編制本規劃。
一、“十五”發展回顧
“十五”時期,全省上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為突破口,大力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對促進社會就業、增加財政收入和提升經濟總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已成為重要的經濟成長點。全省中小企業戶數持續增加,規模不斷擴大,效益明顯提高。2005年,全省中小企業總戶數達103萬個,其中法人單位8.2萬個,個體經營戶94萬個;中小企業實現增加值1286.48億元,占全省GDP的35%,其中工業增加值738.67億元,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47.5%。
——中小企業管理素質顯著提高,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中小企業體制改革進展順利,全省國有中小企業已改制5122戶,鄉村集體企業改制20722戶,分別占應改制企業總數的90.8%、96%。中小企業從業人員中,大中專以上學歷和專業技術人員比重明顯上升,湧現出一大批優秀企業家;企業管理水平顯著提高,80%以上的企業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規章制度和監督約束機制;企業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提高,95%以上工業企業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企業標準進行生產,同時創立了100多項國家標準,創建了4個國家級、205個省級名牌產品。
——中小企業廣泛吸納社會就業,帶動民眾增收效果顯著。到2005年,全省中小企業已累計安置城鄉勞動力575萬人,占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總數的60%以上;其中縣域中小企業從業人員418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的30%。中小企業全年支付勞動者報酬364億元,其中縣域中小企業為全省農民人均提供工資性收入752元,占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7%。
——中小企業產業領域廣闊,促進了經濟結構的調整和最佳化。中小企業大多集中在農產品加工、高新技術、服務業等領域,其中科技型企業1.2萬家。糧油、果業、畜牧業、蔬菜和生物醫藥、軟體開發、電子元器件、能源化工等行業已形成100多家營業收入過億元的龍頭企業,其中一些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材料等企業的技術水平躍居全國前列。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陝南綠色產業、關中為大工業配套企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促進了全省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中小企業成為市縣稅收的重要來源,在發展縣域經濟、推進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05年,全省中小企業上交稅金163億元,占全省稅收總額的36%。有63個縣(區)的中小企業實交稅金占縣級財政收入30%以上。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力地推進了縣域工業化,增強了縣域經濟發展實力和後勁。同時,隨著中小企業向城鎮和園區集中,促進了小城鎮的建設和繁榮,加快了城鎮化進程。到“十五”末,全省各地建成各類工業園區126個,聚集中小企業10.38萬個,從業人員68.59萬人。
“十五”期間,我省中小企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地區發展不平衡,經濟布局不盡合理,企業規模小、總量少,市場競爭能力不強。二是產業集群發展慢,企業聚集度低。關中地區中小企業聚集度為30%,陝南、陝北地區為10%左右,遠不及發達地區的一半。三是融資難、貸款難,資金嚴重短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相對滯後。四是缺乏高素質管理人才和創新型、複合型的企業家,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五是管理體制不順,服務體系建設滯後,難以適應發展需要,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今後五年,我省正處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新的發展階段。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著諸多加快發展的良好機遇。一是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進一步實施“關中率先發展、陝南突破發展、陝北跨越發展”戰略,建設西部強省,把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擴大社會就業、壯大縣域經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重要任務,將為中小企業開闢更大、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二是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省裝備製造、能源化工、航天航空、電子信息等行業將快速發展,需要更多的中小企業承擔配套生產任務。三是實施“13115”科技創新工程,推進科技成果的產品化、科技項目的工程化和產業化,中小企業將有更多的機會利用新技術成果,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四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發展,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逐步形成,將使資金、技術和人力、物力資源以更大的規模流動,可以使中小企業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最佳化資源配置。五是各級黨委、政府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力度不斷加大,我省設立的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和各項支持政策逐步到位,為中小企業的加快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來的持續快速發展,使我省中小企業有了比較雄厚的“家底”,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企業家,積累了不少實踐經驗,為今後五年的大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充分看到有利於發展的各種因素的同時,還必須清楚地看到直接影響中小企業發展的一些困難和挑戰。一是與國內經濟發達省份相比,我省中小企業在數量和發展的質量上存在較大差距,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有待進一步改善;二是中小企業改革相對滯後,股份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任務十分艱巨;三是我省中小企業由於“先天不足”,相當一部分企業經營機制不健全,經營管理粗放,自主研發與創新能力不強,勞動生產率低下,特別是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趨同,高附加值產品較少,核心競爭力不強;四是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放緩,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既是動力,又是壓力。這些不確定的因素有可能形成中小企業發展中不可預料的風險和挑戰。
在發展機遇與矛盾困難並存的情況下,只要緊緊抓住機遇,善於發揮優勢,科學應對挑戰,開拓創新,奮力拚搏,我省中小企業將會迎來一個“黃金髮展時期”。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今後五年,我省中小企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增加企業總量、擴大企業規模、創造就業崗位為目標,以發展區域優勢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著力點,以發展為大集團配套的成長型中小企業為突破口,大力推動全民創業,積極催生中小企業,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通過轉變增長方式,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努力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為建設西部強省作出新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突出重點,促進加快發展。著力發展科技型、資源加工型、配套服務型中小企業,鼓勵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引導各類企業向小城鎮和產業園區集中,推進專業化、集約型、集群式發展。
——堅持科技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積極促進產學研結合,加快開發新產品。廣泛引用信息技術,加快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堅持改革開放,搭建創業平台。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體制創新,加強規劃引導、政策支持和創業服務。建立健全運轉高效、支撐有力的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營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
——堅持全民創業,努力催生小企業。採取鼓勵和扶持政策,激發全民創業的熱情,積極倡導外出務工農民回鄉創業,引導廣大民眾更新觀念,面向市場,立足資源,發揮優勢,創辦小企業。
(三)發展目標。
今後五年,要進一步完善扶持發展中小企業的法規和政策,最佳化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深化企業改革改制和重組,大幅度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使企業數量、規模和效益登上一個新台階。到2012年,全省中小企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經濟效益顯著增加,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
主要目標是:
——中小企業實現增加值年均增長17.8%,到2012年達到4050億元;占全省GDP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
——中小企業總戶數達到115萬戶以上,從業人數超過660萬人,年均分別增加1.7萬戶、12.1萬人;
——60%以上的中小企業採用國際國內同行業的先進技術和標準;新培育8個國家級和80個省部級名牌產品,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0%以上;
——中小企業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
——中小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2%;
——70%的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重點建設60個總規模超過5億元的中小企業園區。
四、突出發展重點
今後五年,我省中小企業發展要以農產品加工、為大工業配套、開發優勢資源、現代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為重點,培育一批產業集群,打造一批名牌產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產業園區。
(一)加快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和農業產業化服務企業。依託優勢農業生物資源,大力發展糧、油、果、畜、菜、茶、藥材加工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果汁、乳品、澱粉、速食麵、飼料、茶葉、中藥材等優勢特色農產品的加工企業,要加大技術引進和新產品開發力度,提升深加工水平。鼓勵發展農技推廣、包裝儲運、貿易行銷、農資配送、信息諮詢等農業產業化配套服務企業,形成以“服務”促“生產”、以“配套”促“加工”的涉農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培育、壯大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促進涉農中小企業向大型化、集團化發展。積極引導中小企業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利益聯結模式,加強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參與水利、道路、市場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在發展現代農業和產業化經營中拓展空間,在構建農科貿、農工商一體化大農業生產經營體系中實現快速發展。到2012年末,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550家。
(二)圍繞裝備製造、能源化工等現代大工業配套發展中小企業。根據我省做大做強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能源化工等支柱產業的需要,培育和發展一批專業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強、產品特色明顯的中小企業。要積極支持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大集團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建立以市場為基礎的原材料供應、生產、銷售、技術開發等配套協作關係。
裝備製造領域,以飛機製造、汽車製造、輸變電設備、電子通訊設備、工具機工具、工程機械、專用設備等為重點,圍繞大型骨幹企業和主導產品,通過市場化外包服務和社會化分工協作,加快發展一批“專、精、特、新”的零部件、配套生產企業。
能源化工、冶金、建材領域,結合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污染防治、生態修復和發展循環經濟,抓住國家支持開發水電、風能、太陽能、地熱、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機遇,充分利用農業廢棄物、林木種實和城市生活垃圾、廢水等生物質資源,著力發展一批技術密集型、資源節約型、清潔環保型能源、新材料生產企業。
造紙印刷、日用化工、紡織服裝等輕紡工業領域,通過加快技術改造和資源最佳化整合,重點發展一批以“新、優、特”產品為主導的專業化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的中小企業。
(三)積極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充分發揮我省雄厚的科技、教育、人才優勢,進一步加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大學科技園區的基礎環境和企業孵化功能建設,增強技術支持力度,催生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依託關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建設,在電子信息、軟體開發、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光機電一體化、現代農業、環保等高新技術領域,積極發展創新型、科技型中小企業,研製開發一批新產品,培育一批“小巨人”型科技企業。今後五年,著力抓好100戶科技型中小企業。
(四)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在為生產生活提供基本服務的運輸、商業、餐飲、住宿、旅遊、文化、娛樂、健身等領域,大力發展個體私營企業。重點發展文化產業、現代物流、社區服務、旅遊、房地產、信息、創意、會展、中介等新興、現代服務業,引導參與可經營性金融、教育、衛生、體育、影視、傳媒等行業,充分利用現代經營方式、新型業態和信息化技術改造中小企業,不斷提高中小企業的服務水平、經營效益和競爭力。
(五)著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在恢復發展民間傳統手工藝品的同時,要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和圍繞高科技產業終端環節或外部配套的勞動密集型組裝加工業,鼓勵發展為滿足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市場需求而採用人工作業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
五、實施科技創新
(一)積極推進企業技術創新。鼓勵中小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使企業科技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不斷提高。到2012年末,大多數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費用應占營業收入2%以上,高新技術企業不低於5%。
鼓勵企業建立技術研發機構,加強對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工作。要發揮我省科教資源優勢,積極促進產學研結合,推動中小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聯合進行科技攻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支持中小企業採取購買、資助、委託開發等方式,加強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重點扶持創新能力強、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研發項目,認定一批自主創新、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高的科技創新示範企業,帶動全省中小企業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加強智慧財產權和行業標準的宣傳培訓,促進中小企業樹立智慧財產權經營、管理和保護理念,鼓勵企業參與制訂行業標準,加強品牌建設,打造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占有率高、產品知名度高的名牌產品。逐步淘汰落後生產工藝技術和裝備,對煤炭、電力、冶金、化工、水泥、玻璃等行業的高污染、高耗能、低安全水平的中小企業,要制定明確的計畫和措施,有步驟地實行轉產、重組、破產或關閉。
(二)嚴格落實節能減排和資源節約計畫。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圍繞節約能源、節約用水、節約原材料、節約土地,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技術改造,建立健全企業資源節約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的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水平。在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紡織食品等行業,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強化“三廢”處理,減少環境污染,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所有新建和擴建項目都要堅持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須滿足污染物削減要求。今後五年,著力抓好200戶節能降耗示範企業和100個循環經濟示範項目。
六、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依託各類開發區、產業園區、資源聚集區、名牌產品和骨幹企業,加快培育功能互補、協作有序的產業集群,促進生產要素有機結合,是解決我省中小企業產業布局分散、規模小、整體效益低等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為大企業、大集團搞好產業配套,發展成長型中小工業企業。要圍繞全省規劃發展的航空航天產業集群、汽車產業集群、輸變電產業集群、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工具機產業集群、能源化工產業集群、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集群、積體電路產業集群、軟體產業集群、醫藥產業集群、果品產業集群等,重點扶持和發展成長型中小工業企業。
(二)充分開發特色資源,發展中小企業,儘快形成特色產業集群。陝北地區要按照能源化工基地發展規劃,興辦一些配套服務型中小企業,利用特產雜糧、大棗、羊、薯類等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群;關中地區要大力開發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和旅遊資源,發展乳製品、果品、糧油加工等產業集群;陝南地區要以發展有色金屬、食品加工、醫藥化工為主,聚集中小企業,構建產業集群。力爭到2012年末,每個縣(市、區)建成1個工業園區。
(三)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加強與發達地區的合作交流。從調整中小企業產業結構和轉化特色優勢資源的需要出發,加強國際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加強與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等發達地區和周邊省份的交流與合作,引進項目、資金、技術和人才,發揮我省自然資源、科技資源和人力資源優勢,有選擇地承接東部地區和已開發國家的產業轉移。要加強項目儲備、包裝、宣傳和推介,組織參與國內外招商活動,積極利用外國政府和世行、亞行、國際金融機構等國際合作組織的優惠貸款,擴大中小企業利用外資規模。
七、繼續深化改革
(一)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加快國有、集體中小企業改革,積極支持民營中小企業以參股、控股、收購、兼併等形式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組、改制和資產重組,進一步擴大非公有制經濟投資領域,營造公平、寬鬆的政策環境,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和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發展。
(二)推進管理制度創新。中小企業要進行公司制改造,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要積極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逐步健全生產、質量、財務、人力資源等管理制度,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形成有效的約束、激勵、自我發展新機制。
八、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加快改進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創新和發展中小企業貸款體制、機制、產品和服務模式,進一步改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外部環境,擴大抵押範圍,降低貸款門檻,改變中小企業在融資格局中的弱勢地位。
(一)推進銀企合作。金融機構要建立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體制機制,制訂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貸款管理辦法和操作規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要增加信貸投放,調整信貸結構,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的金融產品,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結算、財務諮詢、投資管理等方面的金融服務。各國有商業銀行省市分行要不斷改進授權授信方式,擴大對基層行和中小企業的授權授信,合理減少審貸環節,縮短審批時間,為中小企業開闢貸款綠色通道。政府有關部門要搭建信息平台,促進銀企合作,努力改善金融生態環境,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二)拓寬融資渠道。建立中小企業上市融資育成體系與工作機制,鼓勵中小企業改制上市,參與併購重組,通過市場融資。鼓勵符合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進行項目融資,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實施信託計畫等方式實現直接融資。積極鼓勵發展前景好的中小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在主機板市場或中小企業板市場上市,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力爭到2012年末,新增20戶以上中小企業在主機板市場或中小企業板市場上市。
(三)完善風險投資機制。設立政策性“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發揮政府對風險投資的導向作用,吸引民間資本創辦各種中小企業風險投資機構,加強對創業期中小企業特別是具有高成長性的高新技術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完善創業投資機制,推動中小企業法人產權交易試點和股權融資試點,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風險投資退出機制,營造良好的創業投資市場環境。
(四)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加快構建政策性、商業性和民間互助性信用擔保機構相互補充的全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以省級中小企業再擔保公司為龍頭,加快建立以省、市財政資金為主,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的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機構。鼓勵引導商業性擔保機構和互助性擔保機構擴展業務,增強服務功能,為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準入制度、資金資助制度、信用評估和風險控制制度、行業協調和自律制度,進一步健全信用擔保風險分擔與補償機制,加強對信用擔保機構的監督和管理。
九、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一)加快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由省中小企業促進局與陝西科技大學聯合組建陝西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究院,研究開發農產品加工中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幫助轉化適合產業化開發的科研成果。充分利用我省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科研技術資源,建立技術研發中心、公共實驗室、檢驗檢測中心等技術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相關技術開發、技術諮詢、產品檢測等全方位、開放式服務。
(二)加快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建設。認真實施“國家銀河培訓工程”和“人人技能工程”,切實抓好中小企業人才培訓工作。依託大中專院校、培訓中心等教育培訓機構,建立省、市、縣培訓基地,開展面向中小企業的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培訓和職稱評定、技能鑑定,為中小企業培訓管理人才和高級技術人員。建立中小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構建全省中小企業職業經理人市場。加強培訓師、策劃師、行銷師等中高級企業管理人員的認證工作,為中小企業提供高質量的社會化服務。
(三)加快管理諮詢服務體系建設。建立省、市、縣三級網路管理諮詢系統,設立網上專家庫,及時在網上解答中小企業發展中遇到的管理、技術等問題,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戰略諮詢服務。支持專業化程度高、服務質量好的社會諮詢和認證機構,為各類中小企業開展管理諮詢服務。
(四)加快創業輔導體系建設。加快建立省級創業輔導中心和市縣級創業服務站,選聘具有專業資質、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專家組成創業輔導隊伍,為創業期中小企業提供創業諮詢、工商登記、產品試製、市場策劃、形象設計、行銷管理等創業輔導。到2012年末,各縣(市、區)都要建立創業培訓基地。
(五)加快中小企業信息網路體系建設。在健全省中小企業信息網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各市信息網並延伸到縣(市、區),實現聯網運行,及時、準確地向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市場、融資等信息。大力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工程,廣泛套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工藝,提高生產管理水平。儘快建成全省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平台,積極推廣套用電子商務。
(六)加快信用體系建設。組建陝西中小企業信用管理協會,積極支持人民銀行加快企業徵信系統建設,充分利用工商、稅務、質監、檢驗檢疫、海關等部門的信用管理資源,建立中小企業信用管理資料庫,制訂中小企業信用等級評估指標,為構建良好的中小企業社會信用環境創造條件。
十、切實加強領導
(一)理順管理體制。各市、縣、區要健全中小企業工作機構,切實履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職能和職責,進一步加強指導和管理。強化工作隊伍建設,轉變職能,改進作風,扎紮實實推進中小企業加快發展。
(二)健全法規和政策。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陝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辦法》和《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抓緊完善配套政策。對現行限制中小企業發展的規章和政策性規定要進行清理,及時廢止和修訂在市場準入、稅收金融、社會服務、權益保護、政策扶持等方面與其不一致的有關規定。
(三)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要積極利用國家“火炬計畫”、“星火計畫”、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等各類專項資金,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各級政府要加大財政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並根據新增財政收入情況逐年增加,不斷擴大專項資金規模。專項資金重點用於促進中小企業產業升級、新產品開發、新技術套用、擴大就業與增收的新舉措、新項目。
(四)努力營造寬鬆的創業環境。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大力宣傳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推動全社會形成關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建立維權保護機制,依法維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及時總結推廣各地創造的好做法、好經驗,培育典型並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推動全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為振興陝西經濟、建設西部強省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