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柞水寧陝長安三縣(區)交匯區域,周邊範圍涉及長安區灤鎮街道辦餵子坪和子午鎮柞水縣營盤鎮寧陝縣的廣貨街鎮等三個縣(區)的4個鄉(鎮),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08°47′~109°03′,北緯33°47′~33°55′之間,東西長28公里,南北寬15公里,總面積16418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5725公頃,緩衝區面積4119公頃,實驗區面積6574公頃。

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國家Ⅰ級保護動物羚牛及其棲息地。2018年10月11日,入選“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陝西省長安、柞水、寧陝三縣交界處
  • 氣候: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 級別:國家級
  • 區域面積:16418公頃
  • 類型:山地森林系統
  • 保護對象:羚牛及其棲息地
  • 管理單位: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批准時間:1988年
  • 批准文號:國發〔1988〕30號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氣候,水文,區域範圍,保護目標,綜述,植物,動物,管理措施,管理機構,管理內容,開發利用,科學研究,旅遊信息,交通指南,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1980年,陝西省人民政府以"陝西省人民政府批轉省林業局關於加強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管理的報告"的檔案同意建立"柞水羚牛"保護區。
牛背梁風光牛背梁風光
1982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常務會議第四十五次會議通過的《陝西省自然保護區區劃方案》,柞水羚牛保護區為方案中提出的第一期籌建的保護區。
1985年,陝西省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第一批從1985年開始籌建柞水羚牛、周至金絲猴兩個保護區。
1986年,陝西省編制辦公室批准成立"陝西省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籌建處"。
1987年,牛背梁自然保護區籌建機構正式成立,籌建處設在柞水縣城,從1987年6月起正式辦公。
1988年,國務院批准牛背梁自然保護區為"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年,陝西省自然保護管理委員會確定了牛背梁自然保護區的界線範圍。
1993年,林業部批覆了《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行性研究報告》。
1994年,依據陝西省計畫委員會《關於建設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保護站(點)的通知》精神,牛背梁自然保護區籌建處從柞水縣遷至長安縣韋曲鎮。
1997年,陝西省機構編制辦公室批覆同意成立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同時撤銷籌建處。

地理環境

位置

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秦嶺山脈東段,橫跨秦嶺主脊南北坡,地處柞水寧陝長安三縣(區)交匯區域,沿秦嶺主脊呈東西狹長分布。

地貌

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秦嶺中山或亞高山山地,主要是秦嶺山地地貌。牛背梁(2802米)為秦嶺東段最高峰,北緩南陡,與秦嶺中西段“南緩北陡”形成明顯對照,海拔1100-2802米,當屬牛背梁保護區的特殊地貌類型。

氣候

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具有垂直差異明顯的山地氣候特徵,年均氣溫2-10℃,年降水850-950毫米,無霜期130天左右。夏季溫涼濕潤,冬季寒冷乾燥。
牛背梁風光牛背梁風光

水文

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分布有旬河石砭峪河乾佑河等,是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是漢江、渭河支流的重要源頭,支撐著沿岸數十萬人民的生產生活用水,也是西安市的重要水源涵養地。
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區域範圍

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範圍涉及長安區灤鎮街道辦餵子坪和子午鎮、柞水縣的營盤鎮和寧陝縣的廣貨街鎮等三個縣(區)的4個鄉(鎮),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08°47′~109°03′,北緯33°47′~33°55′之間,東西長28公里,南北寬15公里,總面積16418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5725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4.9%;緩衝區面積4119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5.1%;實驗區面積6574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0.0%。
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基本圖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基本圖

保護目標

綜述

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國家Ⅰ級保護動物羚牛及其棲息地。

植物

截至2016年,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種子植物113科525屬1268種。其中有國家Ⅰ級保護植物紅豆杉,Ⅱ級保護植物太白紅杉連香樹水曲柳山白樹星葉草野大豆等6種,省級保護植物10多種。
太白紅杉太白紅杉
牛背梁保護區是秦嶺東部保存相對完好的天然林區,屬暖溫帶針闊葉混交型的山地森林系統,呈現出明顯的垂直結構特徵,自下而上分別為落葉闊葉林和松櫟針闊混交林帶、中高山松樺針闊葉混交林帶和亞高山針葉林帶。

動物

截至2016年,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獸類83種,鳥類171種,兩棲爬行類42種,魚類8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有羚牛林麝金雕等4種,Ⅱ級保護動物有黑熊斑羚紅腹角雉等26種。
羚牛羚牛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1997年10月,經陝西省編委批准,正式成立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址設在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管理局內設黨委辦公室、行政辦公室、資源保護科、森林防火辦、科研科、公眾教育科、財務科、產業發展科、後勤服務中心等9個職能科室。設柞水老林、北溝、寧陝廣貨街、長安石砭峪四個保護站,站址均選建在轄區主要交通幹道沿線。
老林保護站
老林保護站,成立於1995年11月,位於商洛市柞水縣營盤鎮,距離西安60公里。保護站南部與沙柞公路相鄰,西康鐵路和包茂高速從轄區腹地穿過,管轄面積3960.5公頃,站址海拔1050米,管護區域海拔落差1752米。轄區內共有六大主要溝系,由東至西依次是霸溝、西安溝、高砭溝、龍王溝、大東溝和西溝峽。有職工9名,承擔著轄區內資源保護、科研監測、森林防火、生態旅遊、社區共管和宣傳教育等日常工作。
北溝保護站
北溝保護站,成立於2004年,坐落於商洛市柞水縣營盤鎮以西19公里處,海拔1430米,距離西安市70公里,毗鄰西康鐵路、包茂高速和102省道,管轄面積4204公頃。有職工8名,承擔著保護區資源管理、森林防火、科研監測、社區宣傳和多種經營等工作。2005年建成一棟三層宿辦樓,建有餐廳、多功能廳和圖書室。。
廣貨街保護站
廣貨街保護站,成立於1999年,站址位於安康市寧陝縣廣貨街鎮,占地面積3.5畝,宿辦樓建成於2000年,有職工7名,承擔著保護區資源管理、森林防火、科研監測、社區宣傳、多種經營等日常工作職責。區域涵蓋保護區西部,地跨寧陝、長安兩縣區,轄區面積4040公頃,海拔在1150-2880米,相對高差1500米以上。
石砭峪保護站
石砭峪保護站,成立於1999年,有職工9人,擔負著資源保護、森林防火、科研監測、社區共管、行政執法、生態旅遊等多項工作任務。保護站地處長安區南五台街道辦羅漢坪村,距西安市35公里,管轄面積4214公頃,占牛背梁保護區總面積的25.75%。北與南五台街道辦羅漢坪村、老龍橋村集體林接壤,南與老林保護站轄區相連,東與翠華山毗鄰,終南山特長隧道從轄區洞穿而過。

管理內容

2014年7月至8月間,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區內海拔900—2600米範圍內定點捆綁布置了20台紅外相機(每個保護站5台),對野生動物資源進行監測和調查。

開發利用

科學研究

2010年7~8月,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面昆蟲進行多樣性研究,完成不同海拔和不同坡向的昆蟲多樣性調查,闡明保護區內昆蟲多樣性隨海拔和坡向的演替關係,將為長期監測牛背梁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打下基礎,也將對該地區整體生物多樣性研究的深入開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也為陝西乃至全國物種多樣性的研究提供重要數據。
牛背梁風光牛背梁風光
2014年4月26日,廣貨街保護站向局對光禿山區域高山杜鵑分布及生長狀況進行小型科研調查,調查以光禿山區域杜鵑花資源為對象,主要對杜鵑花種質資源調查、種群現狀調查、引種栽培及其利用價值調查等。

旅遊信息

百米瀑布
百米瀑布位於光頭山東部,在翠峰青崖之中,一條玉帶分外耀眼,隨風漂拂,在光的照耀下,常折射出七彩色,宛若一道彩虹縈繞山間。
西溝峽
西溝峽位於牛背梁東南方向,全長約15公里。西溝峽在峽口以上兩側危崖高聳,其勢如劍開,危石崢嶸,樹木掩映,溝深水長 。曲折的峽谷中巨石堆積,急流滔滔。成片的原生林中,飛鳥走獸遍布,奇峰怪石,飛瀑清潭隨處可見。
蒼子溝
蒼子溝海拔1500米,溝內原始森林植被豐富,風景秀美,溪水潺潺,瀑布跌宕起伏。
月亮岩
月亮岩,也有人叫月亮崖,位於牛背梁自然保護區西部。在秦嶺分水嶺光頭山高山草甸可以一眼遠遠遙望到,彎彎的脊樑,確實像月亮。月亮崖是秦嶺羚牛天然的棲身地,海拔在2700米以上,隨處可見冰川遺蹟,高山峭壁,巨石嶙峋,植被主要以高山草甸、巴山冷杉林、太白紅杉林和箭竹叢混交生境為主。

交通指南

至老林保護站
1、由西安火車站乘坐西康線火車——柞水縣營盤鎮下車——老林保護站。
2、由城南客運站乘坐“西安——柞水”班車,到柞水縣城後轉乘柞水——盤谷山莊的公交在老林站下車。
至廣貨街保護站
1、城南客運站乘坐“西安——江口”班車,到廣貨街下車即到。班車每日中午12:00發車,次日7:00對發。每日一趟。票價約20元/人。
2、城南客運站乘坐“西安——小川”班車,到廣貨街下車即到。班車每日中午13:00發車,次日8:00對發。每日一趟。票價約20元/人。
至石砭峪保護站
1、西安——長安區汽車站乘坐“韋曲——青岔”班車——青岔。青岔——大板岔保護站。班車每小時一趟,票價約5元。
2、西安火車站——青岔站下車。青岔——大板岔保護站。
至北溝保護站
西安——老林保護站——北溝保護站;西安——廣貨街——北溝保護站
1 、由城南客運站乘坐“西安——柞水”班車,到柞水縣城後轉乘柞水——盤谷山莊的公交,在盤谷山莊下車後到北溝保護站約7里路程,票價約30元/人。
2、由西安火車站乘坐西康線列車到柞水縣火車站下車,自行僱車到保護站,票價約60元/車(麵包車)。

生態價值

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豐富、植被垂直分布帶譜明顯,被譽為動植物種的“天然基因庫”,是開展科學研究、生態環境教育、教學實習的天然課堂和實驗室。保護區繁多的動植物種類和豐富多樣的森林景觀,以及天然山體、石體和水體景觀資源,加上距離西安市較近,交通便利的優勢,已成為“西安市的後花園”。
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秦嶺自然保護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秦嶺東段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是羚牛秦嶺亞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中被確定為40個最優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地區之一。保護區蘊藏著眾多的珍稀動、植物資源,是物種遺傳的基因庫。對秦嶺而言,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及代表性,被譽為秦嶺東部的綠色明珠,具有很高的保護和研究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