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乩

降乩

民間的一種遊戲,或者謂扶乩時神靈降下旨意,對某些事物的結果作出反映。所謂降乩也叫扶乩,它是中國民間信仰的一種求問神靈的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降乩
  • 又稱:扶乩
  • 含義:民間信仰的一種求問神靈的方式
  • 工具:乩盤和乩筆
  • 歷史記載:夢溪筆談、三藏真詮等
  • 創始:道教
產生背景,遊戲工具,歷史記載,

產生背景

扶乩 (音基)又稱扶箕、扶鸞(音聯) ,是道教一種通達神明的方法。各種宗教,創教之始,均留下經典教義,教化後人。然而後來教徒,礙於文字,囿於己見,往往曲解教義,致教主之原意,越到後來,越謬之千里。
扶乩乃一種由仙佛與眾生溝通、修正之機制,及時勸勉提示,避免教義經典,受到歪曲;讓修行之士,步步得到提點,免走冤枉路;讓有緣之士,警覺震醒,知悉天意,迷途知返
扶乩時,神人相通,仙真通過乩手以文字向信眾傳達訊息。歷代扶乩,有金、木、水、火、土等各種類型之乩,但多已失傳。現今尚有之扶乩多屬木乩,唯亦有單人乩、雙人乩,以至多人乩之分。本觀則為現今少有之雙人乩,扶乩時須有正副乩手二人,報字、錄文、平沙各一人或以上,共同合作進行。乩手要求嚴格,必須為入道多年、心誠而靜定的道長,且需經過上天有關考核,方能擔任。
扶乩進行時,正副乩手分站左右,閉目存神,輕扶一個系有柳枝筆的筲箕,在沙盤上逐字寫出,字之朝向向外,經報字員讀出,再由錄文抄錄。扶乩所出之字,參觀者亦可看出,惟不及乩部人員熟練而已。

遊戲工具

乩由乩盤乩筆組成,乩盤是一個約半平米大小的木盤,裡面盛放著細沙,乩筆則是一根分叉的樹枝,枝分兩杈,在分杈的地方鑿一個孔,在垂直的方向再插一根小木棍,做為乩筆。降乩時,兩個主持降乩的人一手拿著樹枝的一個分杈,乩筆就在沙盤上寫出字來。同時也是一種古老的文化藝術。

歷史記載

紫姑神信仰同扶乩結合
宋代資料說明,紫姑神的信仰同扶乩結合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一說:“世傳:正月望夜迎廁神,謂之紫姑。亦不必正月,常時皆可召。予少時見小兒輩等閒則召之以為嬉笑……近歲迎紫姑仙者極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詩,有極工者,予屢見之。”紫姑成為小兒嬉笑、成人著文寫詩之具,喪失了神聖性,變成一種遊戲,神性發生了很大變化。
南宋《夷堅三志》壬卷三《沈承務紫姑》具體講了召迎紫姑的方法:“以箕插筆,使兩人扶之,或書字於沙中。”宋代紫姑成為扶乩所召之神。南宋范成大《上元紀吳中節物俳諧體三十二韻》有“箕詩落筆驚”句,自註:“即古紫姑,今謂之大仙,俗名筲箕姑。”還說:“俗謂正月百草靈,故帚、葦、針、箕之屬皆卜焉,多婢子輩為之。”用於箕卜紫姑。成為等同於掃帚姑、針姑、葦姑一類的卜神。其中箕、帚、針是婦女日常所用之物,與人們生活關係密切,用來占卜似乎容易發揮效力。這種帚葦針箕卜一直流行於明清江浙一帶。
明清時代的上元紫姑卜信仰仍普遍.紫姑卜主要用於吉凶、禍福、豐歉。紫姑與蠶桑的關係,在桑蠶產地仍可看到,如杭州地區上元節,“鄉間則有祈蠶之祭”(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余》卷一五)。紫姑卜的方法,據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記載:“望前後夜,婦女束草人,紙粉面,首帕衫裙,號稱姑娘。兩童女掖之,祀以馬糞,打鼓,歌馬糞鄉歌。三祝,神則躍躍,拜不已者,休;倒不起,乃咎也。男子沖而仆。”這種紫姑卜,應當是承繼傳統的方法。
淮陰侯韓信降乩詩
清·高士其《天祿識餘》
相逢何必更知名,九里山前殺氣橫。
不及淇泉數竽竹,風波靜處過平生。
明陸西星《三藏真詮》
陸西星《三藏真詮》記載有仙師降乩,與陸西星等對談,雲修道之法,只一個“反”字,便可概括無餘。“令愚昧小人,只將日用道理,一切反來。如陽施陰受,陽上陰下之類,一切反之。性宗則如六根六塵,一切反之。人為的我不為,人慾的我不欲,如是反來,自然合道。此字徹上徹下,可以立教”。世人皆用強,而道家獨用弱,也是“反”字之義。足見“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是意義深遠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