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茯苓湯

附子茯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四十一。具有溫經散寒,行氣通脈之功效。主治肝氣受寒,脅下脹滿,痛引少腹。

基本介紹

  • 名稱:附子茯苓湯
  •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一
  • 組成:附子、赤茯苓、檳榔、母姜、陳橘皮、桂、桔梗、白朮、吳茱萸
  • 功用:溫經散寒,行氣通脈
  • 主治:肝氣受寒,脅下脹滿,痛引少腹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方,

組成

附子(炮裂,去皮臍)七枚,赤茯苓(去黑皮)三兩,檳榔二十四枚,母姜五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桂(去粗皮)各三兩,桔梗(炒)、白朮各四兩,吳茱萸(湯浸,焙乾)一兩。

用法用量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一日三次。

功用

溫經散寒,行氣通脈。

主治

肝氣受寒,脅下脹滿,痛引少腹。

附方

名稱:附子茯苓湯
組成:附子、乾薑、車前草、茯苓
用法:水煎服,每日1~2劑
主治:風心病
出處:《中醫辨證治療風心病》
功用:溫陽利水
名稱:附子茯苓湯
組成:附子、淫羊藿、茯苓、苡仁、乾薑
用法:每日1劑,分3次煎服,水腫消退後即可停用
功用:溫腎健脾利水,主治腎病綜合症脾腎陽虛所致水腫
名稱:附子茯苓湯
組成:附子(炮)、茯苓、山茱萸、細辛、山藥、澤瀉、麻黃、杏仁
用法:每服15克,水煎服
主治:治黑骨溫,腎腑臟溫病,陰陽毒,膀胱腑虛,為陰邪所傷,煩渴引飲反喜守火
出處:《普濟方》
名稱:附子茯苓湯
組成:熟附子、澤瀉、丹皮、白朮、石菖蒲、熟地黃、山茱萸、懷山藥、茯苓、肉蓯蓉、肉桂、乾薑、益智仁
用法:口服。每日1劑,每日3次。1個月為1個療程
主治:脾腎兩虛型老年痴呆
出處:《求醫問藥》
功用:補腎健脾,益氣溫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